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学-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劳 动”的一段话细心参较一下:

劳动首先是在人与自然之间所进行的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
中,人凭他自己的活动作为媒介,来调解和控制他跟自然的物质
交换。人自己也作为一种自然力来对着自然物质。他为着要用一
种对自己生活有利的形式去占有自然物质,所以发动属于身体的

    ① “外化”可能有两个不同的意思,一个是“对象化”,即把主体方面的精 神因素转化为客观的物质的东西,另一个是“异化”(Entfremdung,Alienation) 或“疏远化”,私有制就是“异化”的结果,例如劳动产品从工人“异化”到资本 家手里;由于分工制,工人得不到全面发展,他本来有的才能遭到了摧残或凋萎, 他的劳动本身对他也成为和他自己相对立的“异化”了的活动。到了私有制废除 的共产主义社会,“异化”就不再存在。“异化”问题在近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 一直在引起争论,可参看斯屈柔克 (Dirk J.Struik)为纽约国际出版局一九六 四年新出版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英译本所写的序言和名词释义,作者 详细追溯了“异化”观念由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的发展。他认为马克思后 来虽不常谈“异化”,却没有放弃这个概念,举了《资本论》中《商品的拜物教》 和第三卷引用过 “异化”这个词作为例证。

……………………………………………………………………………………………………………………………
译 后 记
1 9 3

各种自然力,发动肩膀和腿以及头和手。人在通过这种运动去对
外在自然进行工作,引起它改变时,也就在改变他本身的自然
(本性),促使他的原来睡眠着的各种潜力得到发展,并且归他自
己去统制。我们在这里姑不讨论最原始的动物式的劳动,……我
们要研究的是人所特有的那种劳动。蜘蛛结网,颇类似织工纺织,
蜜蜂用蜡来造蜂房,使许多人类建筑师都感到惭愧,但是即使最
庸劣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要高明,因为建筑师在着手采用
蜡来造蜂房之前,就已经在他的头脑中把那蜂房构成了。劳动过
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存在于劳动者
的观念中,已经以观念 (或理想)的形式存在着了,他不仅造成
自然物的一种形态改变,同时还在自然中实现了他所意识到的目
的。这个目的就成了规定他的动作的方式和方法的法则 (规律),
他还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这种服从并不是一种零散
的动作而是在整个劳动过程中,除各种劳动器官都紧张起来以
外,还须行使符合目的的意志,这种活动表现为注意。劳动的内
容和进行方式对劳动者愈少吸引力,劳动力愈不能从劳动中感到
自己运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各种力量的乐趣,他也就愈需要更
多的注意。(参照原文对中译文略有校改—— 引者注)

马克思在这里从实践观点出发,把精神的生产活动和物质的 生产活动看作是统一的,都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从而体现 自己和改造自己的实践过程。因此,这段关于劳动生产的教 导不仅限于物质生产,而且也适用于文艺创造。文艺创造活 动正如物质生产一样,涉及整个人的精神和身体两方面的各 种力量,涉及自我意识,形象思维,也涉及由目的约制的理 性考虑;涉及意志和情感,也涉及运动器官以及高度紧张中

……………………………………………………………………………………………………………………………
2 9 3 美学 第三卷

的聚精会神 (即马克思所强调的“注意”)。无论是文艺创作 还是物质生产都可以产生美感,即“从劳动中感到自己运用 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各种力量的乐趣”。因此,审美活动决不 限于康德所说的不涉及目的和利益计较,也不涉及理性概念 的那种抽象的光秃秃的对于形式的感性观照。如果研究美学 的人都懂透了这个道理,便会认识到这种实践观点必然要导 致美学领域里的彻底革命,也就会对黑格尔的实践观点的萌 芽作出正确估价和批判。
   就黑格尔奉希腊古典艺术为理想而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的文艺深致不满来说,他似是厚古薄今;但是他认识到每一 历史阶段的文艺特征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取决于当时 “一般情况”和“普遍力量”,希腊古典艺术决不能在近代复 活,所以他明确地反对复古倒退,反对德国著名诗人克洛普 斯托克在近代企图复活已死的北欧原始宗教,赞成歌德用不 同的方式来处理希腊悲剧家所用过的材料。
   由于从历史发展观点出发,重视每个时代的世界情况和 具体情境,黑格尔很少脱离现实。他的文艺观点大半是针对 当时资产阶级文艺的流弊而提出的。这特别表现在把内容提 到第一位,把形式看成由内容决定的。“理念的感性显现”这 个美(即艺术)的定义就含有理性内容决定感性形式的意思。 所谓“理性”并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与具体形象融成一体的生 活理想。对于今天我们社会主义文艺来说,内容决定形式是 家喻户晓的大道至理,对于当时西方资产阶级文艺来说,这 个提法却是对风靡一世的形式主义和颓废主义痛下针砭的。 资本主义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日渐暴露出它的弊病和危机,文

……………………………………………………………………………………………………………………………
译 后 记
3 9 3

艺上的反映就是消极的浪漫主义。消极浪漫派都表现出厌恶 现实而又看不到出路的怅惘心情。这派在德国代表的人物是 梯克、许莱格尔兄弟、甲可比和霍夫曼等人。他们根据康德 门徒菲希特的唯我哲学,标榜所谓“滑稽”或“暗讽”,从自 我中心出发,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把 它们当作玩具,任自我尽情游戏,随意创造也随意毁灭。他 们认为这种滑稽态度就是艺术家的人生态度。他们的作品大 半 已为群众所厌弃了,只有黑格尔一再批判过的霍夫曼 (《谢皮拉翁兄弟》的作者)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还有影响, 所以又受到日丹诺夫的批判。消极浪漫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就 是感伤抑郁,因为主体既然没有坚实的明确的理想,把世界 一切都看成空虚的,自我也就必然空虚,因此也就往往产生 黑格尔所说的“精神上的饥渴病”。这种人物性格表现在作品 里必然是软弱的。黑格尔曾举歌德的“少年维特”为例,说 明“长久在德国统治着的那种感伤主义的软弱”,接着还举甲 可比的作品的人物为例,对这种软弱性格作了逼真的描绘和 深刻的分析,说这种人“抱着自我优越感来看现实世界,以 为其中一切都值不得他关心”,“他只孤坐默想,象蜘蛛吐丝 一样,从自己肚子里织出主观幻想”,并且“要求世上一切人 ……都能了解和尊敬他的这种孤独的灵魂美。如果旁人办不 到,他就伤心刺骨,一辈子不平”。这是许多消极浪漫派诗人 和一般颓废派作家的忠实写照。
   黑格尔一贯主张艺术内容的严肃性,认为这种“滑稽”态 度和“主体的幽默”是近代资本主义浪漫型艺术解体的征兆, 正如亚理斯陀芬的喜剧和罗马时代讽刺诗文的出现标志着古

……………………………………………………………………………………………………………………………
4 9 3 美学 第三卷

典型艺术的解体是一样道理。这道理就在于理想的艺术必须 有“丰富而真实的旨趣以及坚持人生重大理想的性格”。这种 真实旨趣和重大理想是来自一定历史阶段的 “一般世界情 况”通过具体情境而体现为个别具体人物的“情致”,来推动 他发出动作的。黑格尔把人物性格看作“理想艺术表现的真 正中心”,关于人物性格,黑格尔除反对软弱要求坚强以外, 还反对片面性或抽象化,要求丰富性或完整性。他说:

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
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
品。

为着说明丰富性与抽象化的分别,黑格尔举莎士比亚和莫里 哀为例。依他看,在描绘丰满的人物性格方面,在近代当推 莎士比亚为首屈一指,他从来“不让某一抽象的情致 (例如 麦克伯的政权欲,朱丽叶的爱情或奥赛罗的妒忌)去淹没掉 人物的丰富的个性,而是在突出一种情欲中,使人物还不失 其为一个完整的人”,他的人物性格的特点是“具有个性的, 现实的,生动的,高度多样化的”。至于莫里哀在喜剧里,只 片面地写出人物的某一种抽象性格,如“悭吝”“伪善”之类, 这类“顽固的性格也是可厌的抽象品”。黑格尔在这里要区别 的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写给拉萨尔论悲剧信里都提到的 莎士比亚和席勒的分别。马克思在信里说:“你应该更加莎士 比亚化,我认为你现在最大的毛病就是把个别人物变成时代 精神的单纯传声筒的席勒方式。”恩格斯也指责拉萨尔的戏剧

……………………………………………………………………………………………………………………………
译 后 记
5 9 3

观点“太抽象而不够现实主义”,接着说,“依我的戏剧观点, 我们不应为了观念性的东西而忘掉现实的东西,为了席勒而 忘掉莎士比亚……”这些观点对文艺创作都是有益的教寻,是 对“主题先行”“三突出”之类谬论的有力批判。
   趁便可以说明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这部经典著作,因译文一字之差,在一般人心中可能引 起的误解。恩格斯在这部著作里正要说明马克思是在批判继 承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所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才建 立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并非说德国古典哲学 到了马克思时代就“终结”了。马克思在举世都把黑格尔看 作“死狗”时郑重声明过“我是黑格尔的学生”,而且恩格斯 在上述著作里的最后一句话是“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 哲学的继承者”。怎么能认为德国古典哲学到了马克思时代就 已“终结”呢?原来“终结”是译原文人Ausgang的。过去 英、法、俄三种译本也都把这个词译为“终结”或“终点”, 中译因此也以讹传讹。查1962年柏林德国科学院新出版的多 卷本《现代德语大词典》在Ausgang的44项下正引恩格斯的 上述著作为例来解释这个词有“一个时间段落”的意思。再 查1964年美国纽约国际出版局印行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 手稿》 新译本在230页注文里引恩格斯的上述著作标题用 Outcome译Ausgang,Out-come是“结果”或“成果”,两 书都没有用“终结”,“结果”显然较妥。

关 于 译 注

以上是理解和批判黑格尔《美学》所应抓住的一些要点。

……………………………………………………………………………………………………………………………
6 9 3 美学 第三卷

其它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这里不能详谈,只在各章注脚中趁便 点出。《美学》德文原文版的编者没有加注,只附载词汇的简 介和引得,英译本偶尔有注,法译本和俄译本都基本上没有 加注。为了大多数读者的方便,译者加了一些译注。译注分 三种,(1)较难章节的释义和提要,(2)点明从马克思主义 观点看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3)词汇和典故的简介。译者 从事这项翻译工作时断时续,基本上是单干,很难得有寻师 问友的机会,经常以孤陋寡闻为苦。译文和译注虽屡经易稿 或修改,不妥或错误的地方一定还很多,衷心请求认真的读 者指出或提意见寄编辑部,备将来修改时参考。在此应趁便 感谢一些读者对早出版的本译本第一卷所提的意见,这次复 校第一卷时已尽量吸收。
朱光潜 一九七五年十月初稿
一九七八年九月校改

……………………………………………………………………………………………………………………………
黑格尔生平和著作年表
7 9 3

黑格尔生平和著作年表

(1770——1831)
C 斯图加特时期 D (1770—1788,十八年)
E 1770年·诞生 E
F 八月二七日: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G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1)出生于德意志西南部符腾堡公爵领地
斯图加特城税务局书记官,路德派基督徒格奥尔格·路德维希·黑格
尔的家庭,下有一弟一妹。
H 八月:伊曼努尔·康德 (Immanuel Kant,生于1724年四月
二二日,四六岁)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大学任逻辑学、形而上学教授。
H 约翰·哥特弗里德·费希特(Johann Gottfried Fichte,生于
1762年五月十九日,八岁)在萨克逊公国露萨第的拉门瑙家乡,次年,
得到一位乡绅资助,到外地上学。
H 克鲁格(Wilhelm Traugott Krug)出生于普鲁士的拉迪斯。
I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1786,登基于1740年)在
朝。
I 符 腾 堡 和 特 克 公 爵 (Herzog von W ürttemberg und 
Teck)欧根·卡尔 (Eugen Karl,1728—1793)在世。
J “这就是前一世纪(即十八世纪—— 引者注)末叶的德国状况。
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的东西。……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
业和农业极端凋敝。……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
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

……………………………………………………………………………………………………………………………
8 9 3 美学 第三卷

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恩格斯:《德国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633)
G  又译:见《新民丛报》(1903年)第27期马君武:唯心派巨
子黑智儿学说;《寰球学生报》(季刊,1916年)严复:述黑格儿唯心
论;《民铎》第10卷第2号 (1929年三月)杨东莼:赫格尔与傅尔巴
哈,上列各文皆收于哲学研究所资料室编:《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参
考资料》(第九集,440页)商务印书馆,1961年。

E 1775年·五岁 E
H 一月二七日: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 (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 出 生 于 符 腾 堡 公 国 莱 昂 贝 格
(Leonberg)一个路德派牧师家庭。
I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发动侵略战争 (1775—1783)。

E 1777年·七岁 E
F 黑格尔进本城拉丁举校学习古典语文。
H 老谢林任神学院东方语言教授,在图宾根的贝本豪森 (Beben B
hausen)。

E 1780年·十岁 E
F 黑格尔进本城文科中学。在校期间,熟悉希腊悲剧;最初喜欢
植物学,最后一年爱好物理学。 G
H 秋季:费希特
GG
(十八岁)到魏玛公国进耶拿大学神学系。下
年转来比锡大学,1784年毕业。
G  据他妹妹克里斯蒂娜·路易丝·黑格尔 (Christiane Luise
 Hegel,生于1773年)于1832年死前留给她寡嫂的信。
GG  又译:见朱元善编纂:《教育丛书·裴司泰洛齐传· 〔附

……………………………………………………………………………………………………………………………
黑格尔生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