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学-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脱这种严肃的束缚,置身于一种超越严肃内容之上的更高更 优美的境界 ① 。在绘画和雕刻里,艺术家用来就人体,岩石, 树林,云彩和花卉之类对象进行素描和着色的方式本来就有 感性空间的限制;建筑也要适应建筑物的目的要求,去规定 墙壁和屋顶的形状。音乐也是如此,它要服从和声学的一些 绝对必要的基本规律,才能获得明确固定的轮廓。诗却不然, 语言的感性声响在配合结构方面本来没有拘束,因此诗人的 任务就在于在这种无规律之中显出一种秩序,一种感性的界 限,因而替他的构思及其结构和感性美界定出一种较固定的 轮廓和声音的框架。
   正象在音乐的表现里节奏和旋律须取决于内容的性质, 要和内容相符合,诗的音律也是一种音乐,它用一种比较不 太显著的方式去使思想的时而朦胧时而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性 质在声音中获得反映。从这一点看,诗的音节须表现出全诗 的一般调质和精神性的芬芳气息,例如用的是抑扬格还是扬 抑格,是八行一节还是用其它划分章节的方式,并非无关宏

    ① 这句原文比较艰晦,意思其实很简单。主要有两点:1.音律这种感性因 素是严肃内容之外的一种因素,2.这种因素对严肃内容起着推远或冲淡作用,使 人能更好地欣赏艺术美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内容一方面。

……………………………………………………………………………………………………………………………
6 7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旨的。 ①
涉及较详细的题材划分,主要有·两·个体系,现在先说明 这两个体系的区别。
第一个体系是根据·节·奏的诗的音律,它要按音节的长短 形成不同类型的见出回旋的组合和时间上的承续运动。
   ·第·二个体系是由突出单纯的·音·质来形成的,它要考虑个 别字母是母音(元音)还是子音(辅音),也要看整个音节和 整个字的音质,有时有规则地重复同一个或类似的音质,也 有时按照对称的轮换的原则。双声,叠韵,半谐音 ② 和韵脚 等等都属于音质体系。
   这两个体系和民族语言本身的音律密切相关,有些语言 的音律一开始就以音节的自然长短为基础,也有些语言的音 律却以单靠意义决定的便于理解的重音为基础。
   ·第·三,按节奏的进展和按音质的组合这两个体系也可以 结合在一起。不过在这种结合中如果韵脚的集中而又突出的 回声使耳朵听起来过分强烈,它就会压倒时间长短的进展运 动,也就是说,节奏就被冲淡,不大能引起注意了。

      诗是否可废除音律而专用散文在近代是一个争论纷纭的问题。黑格尔特 别强调诗与散文的分别,替诗的音律作了颇有力的辩护。马克思给拉萨尔论《弗 兰茨·封·济金根》悲剧的信所指出的缺点之一是“应该把音律安排得更艺术一 点”,恩格斯为同一目的写给拉萨尔的信也指出他在音律方面过于自由,给朗诵和 上演都带来麻烦,足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都很重视诗的音律。
② “半谐音”(Asonnanz)用同母音,不同子音押韵,例如an和am 就是半 谐音,英法古诗中有时用这种韵。


……………………………………………………………………………………………………………………………
第三章 诗
7 7

a) 根据节奏的诗的音律

这里指的是不用韵只根据·节·奏·的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有 以下几种:
   ·第·一是音节有固定的时间尺度 (这里还只说单纯的·长·音 和·短·音的分别)以及由长音和短音组合成的各种各样的比例 关系和诗的音节尺度。
·其·次是由重音,顿,以及诗的重音与语言的重音之间的 冲突所形成的·生·动·化的节奏。
·第·三是由在节奏运动中由字的·音·质所形成的·悦·耳·的·音 ·调,但这里还不包括押韵。
1.节奏的形成不是靠一些单纯的孤立的字音而是靠·时·间 ·的长短和运动。
   1a)这种节奏的简单出发点是音节的·自·然·的长和短,这种 自然长短的差别取决于民族语言的发音方式本身,是由字母, 子音和母音这些因素形成的。
   自然的·长·音是ai,oi,ae之类复母音,不管近代音律理论 家怎么说,复母音毕竟是一种具体的由两个母音复合在一起 的双音,就象颜色中的绿色是复合色一样。响声很长的母音 也是如此。此外还要加上各种字音所处的位置,这在梵文,希 腊文和拉丁文里都是在不同的位置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果两个母音之间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音,在说话中发 音前后承续就有些困难,就会拗口;发音器官为着从多子音 转到母音就须花较长的时间,这就要产生一种停顿。尽管母 音是短音,这一停顿就会使子母音合成的那个音节显得很长。

……………………………………………………………………………………………………………………………
8 7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例如我读 mentem nec secus这几个音节,从一个母音转 到另一个母音时,例如在读 menten和nec时就比读secus就 较为困难。近代各民族语言并不严格重视这个差别,在计算 音的长短时却用一些其它标准。但是不管所占的位置如何而 当作短音来用的那些音节往往至少显得生硬,阻碍或延宕了 本来要求的那种运动速度。
   和上述由复母音和长母音以及由位置而形成的那些长音 不同,·自·然·的·短·音的音节是由短母音形成的,第一个母音和 第二个母音之间不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音。
   1b) 文字有时由于是多音节的,一个单字本身就有几 个长音和短音,有时尽管是单音节的,却由于和前后其它的 字联在一起,就产生了不同的音节和单字偶然交替出现的现 象,不能按一个固定的音的尺度。诗的任务就和音乐的任务 一样,要调整这种偶然现象,用时间长短尺度的单位去使一 些时间长短本无规律的个别的音见出足够的规律。所以诗把 长音和短音的一些规定的排列方式定为规律,来显出前后承 续的各字音的时间比例。例如在扬抑抑格和抑抑扬格里,两 个短音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合成一个长音,成为扬扬格。 ① 其 次,一个长音和一个短音并列在一起,时间长短的差别就更

① 扬代表长音或重音,抑代表短音或轻音:

  抑扬近似中文诗的平仄,但不完全相同,因为仄声的上去入在轻重短长 上又各不相同。

……………………………………………………………………………………………………………………………
第三章 诗
9 7
为显著,尽管形式最简单,抑扬格和扬抑格就是如此。如果 一个短音夹在两个长音之间,成了扬抑扬格,或是一个短音 放 在两个长音之前成了抑扬扬格,这种排列就较为复杂 了。 ①
   1c) 但是这些·孤·立的音步单位的时间比例的关系(即抑 与扬的关系)如果不管彼此不同而任意拼揍成先后承续的系 列 ② ,它就会形成不规则的偶然排列,一方面要破坏原来要使 这些时间比例关系见出规律性的目的,不能形成长音节和短 音节的有规律的先后承续的系列了;另一方面整段诗的开头, 中间和结尾就会毫无明确的界限,这就会导致随意任性,也 就违反了我们在讨论音乐的时间尺度和拍子时所指出的听者 和声音长短尺度之间的关系。听者要求聚精会神,不愿在声 音不断地向前流转中受到干扰,这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有 一定的时间单位以及这些时间单位的显著的开始以及有规律 的承续和终结。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诗还要把个别孤立的时 间比例关系排列成为·诗·行
③。诗行是诗律的·第·三·个因素,每一
行诗在音步的种类和数目上以及在开始,进展和终结上都要

这一小节只说明节奏体系的诗律的最低单位是一个音步,其中长音和短 音依格式不同而各有固定的位置。 一个单位音组叫做“音步”,一行诗通常有几个音步。如果一个五音步的 诗行中抑扬关系排成:
就会造成本节所说的任意拼凑的情况。
    ③ 西方诗以“行”为单位,一行不一定是一句,一句话的意思往往要由上 行跨到下行才完止。每行分几个音步,每个音步包含两个或三个音节,用抑扬相 间见节奏。




……………………………………………………………………………………………………………………………
0 8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按照一定的规则。例如三韵格的抑扬格诗行包括六个抑扬格 的音步,其中每两个音步形成一个抑扬格的双音步;六音步 的诗行包括六个扬抑抑格的音步,在一定的位置上扬抑抑格 要缩成扬扬格。这些诗行既然可以按照同一个或类似的方式 反复重复下去,这种先后承续的序列就不免一方面很难确定 诗行究竟到哪里终止的现象,另一方面显得单调,使人感到 缺乏一种内部多样化的结构。为着弥补这个缺陷,诗终于发 展到发明章节及其多样化的结构,特别便于抒情的表现方式。 例如希腊的挽诗格律,阿尔赛乌斯和莎佛两位诗人所创的章 节格式,以及品达和一些著名的戏剧体诗人在抒情诗和合唱 队的歌唱里所创造的一些章节格式。 ①
   尽管在时间尺度上,音乐和诗都要满足同样的需要,我 们却不应忽视音乐和诗的差别,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拍·子。古 希腊诗律是否把真正相等的时间段落定成拍子,让它重复地 出现,这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大体上可以这样说,诗 把文字作为单纯的传达手段来用,在这种传达所占的时间上 就不能定出一个绝对固定的尺度(时间的长度),去抽象地支 配语言的前进运动,像音乐中的拍子那样。在音乐里,声音 是一直响下去的,流动不定的,所以绝对需要拍子所带来的 固定性。语言却不需要这样固定点,因为语言本身在思想内 容上就可找到停顿点,语言并不完全等于外在的声响,它的

    ① 这一小节说明集音步成行,集行成章节都需要一定的格律,但是寓变化 于整齐,既不能无规律,也不能呆板单调。诗章(Strophe)大半出现在抒情诗里, 全篇分几个章节,每个章节有一定的行数和音律,各章之间往往有对称呼应的关 系,颇类似我国 《诗经》的章法。

……………………………………………………………………………………………………………………………
第三章 诗
1 8
基本的艺术因素在于内在的思想或意义。事实上诗在它用语 言所明白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里就已可以直接找到实质性的 界定方式,作为停止,继续,流连,徘徊,犹疑等等运动形 式的依据。就连在音乐里,轮到朗诵 (说白)部分也就不再 用呆板一律的拍子,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诗的音节如果完 全要受拍子规律的约束,至少就用拍子这一点来说,音乐和 诗的差别就会完全消失了,时间因素在诗里所占的比重就要 超过诗的本质所能允许的程度了。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由提 出这样主张:在诗里尽管有一种·时·间·尺·度在起重要的作用,但 是并不用·拍·子,对诗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文字的意义。如 果从这个观点对古代诗律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六音节格式当 然像是最能严格地按拍子进展的,例如老浮斯 ① 就有这种看 法,但是六音步格式中最后一个音步的缩短就足以驳倒这种 看法。浮斯还认为读阿尔赛乌斯和莎佛的诗章时也要按这样 抽象的整齐一律的拍子,那就只能说是任意武断,把诗句勉 强加以割裂了。浮斯有这种看法,因为我们德国人习惯把德 文诗的抑扬格看作整齐一律的音节和时间尺度。其实古代六 音步的抑扬格诗行之所以美,并不是因为每行都有在时间尺 度上整齐一律的六个抑扬格音步,而主要是因为每行开始时 换用扬扬格,收尾时换用扬抑抑格或抑抑扬格,这样就避免 了同一时间尺度的毫无变化的复现,也就是说,不至于形成

    ① 浮斯(Voss),十八世纪德国诗人,已见前注。他曾把荷马史诗译成德文, 他主张沿用希腊诗节奏体系的音律。黑格尔在这一节批驳了他的诗的时间尺度等 于音乐的拍子的主张,诗的音节长短虽有一定的规律,但由于意义的影响,还不 能形成可以精密测量的拍子。他强调意义的重要,反对格律过分形式化。

……………………………………………………………………………………………………………………………
2 8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拍子。抒情诗的格律变化就更多,如果要证明拍子在这里也 绝对必要,那就只能是根据先验而不是根据经验。
   2.只有·重·音和·顿才能使节奏的时间尺度(长短)获得真 正的·生·动·化。这两个因素相当于我们在音乐里所说的拍子节 奏。
   2a)这就是说,在诗里每一个特定的时间比例也有一个特 别的重音,即按诗律在一定位置上应该突出的音 ① ,牵连到其 它这样突出的音,才形成一个完整体。因此,由于各个音节 的价值不同,·多·样·化就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余地,一方面长 音节比短音节一般较突出。如果诗律重音也落在这个长音节 上,它就比短音节加倍地突出,比不是重音的长音也较突出。 但是另一方面诗律重音也可落在短音节上,效果就与上面所 说的相反。
   但是特别重要的是我在上面已提过的情况,个别音步的 开头和收尾和个别单字的开头和收尾并不是一律吻合。如果 多音节的单字须由前一音步的收尾跨到下一音步,这个单字 在音节上就拆开了,而在节奏上前后两半还是联起来的。其 次,如果重音落在跨到下一音步的那个字尾音上,就会产生 比只有重音时更为明显的时间段落,因为字尾本来一般都要 停顿,这一停顿再加上重音,就在不断的时间之流中划出一 个可以感觉到的段落了,这就叫做“顿”,顿在每个诗行里都 是不可少的,因为尽管明确的重音就足以使一些个别的音步 见出较清楚的差别,因而也见出一定的多样性,但是这种变

① 黑格尔说的 “重音”一般指诗律重音,以别于由意义决定的重音。

……………………………………………………………………………………………………………………………
第三章 诗
3 8
化毕竟时而是完全抽象的,呆板单调的,时而使各个音步之 间彼此无联系,只是呆板地一步接着一步复现,像我们德国 诗的抑扬格那样整齐一律地重复同一格式的音步,这种毛病 尤其显著。顿的功用就在于防止这种枯燥的单调,在整齐一 律,毫无变化,呆板复现的音步之中,放进一种联系和一种 较活跃的生气。由于顿可以在各种不同的地位出现,就使音 调见出变化,而同时由于顿受规律的约制,也就不至于回到 无规则的随意状态。
   最后,诗律的重音和顿之外,还要加上·第·三·个因素,即 语言本身的重音 ① ,这是文字离开在音律中的运用本来就有 的。这第三种重音又使各音节的抑扬起伏的性质和程度显出 更多的变化,因为一方面它可以和诗律的重音和顿叠合,这 样就加强诗律的重音和顿的效果;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不和诗 律的重音和顿叠合,即落在按诗律不宜突出的音节上,但是 从意义的观点看,它仍须保留重音,这样它就仿佛与诗律的 节奏发生冲突,从而使整个节奏获得一种新的助长生动性的 因素。
   对于我们近代人来说,要从上述几个因素听出节奏的美, 那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