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屁经-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念及她小时候吃了些苦头,对她格外优宠,凡她所请,无有不允。她甚至擅作诏书,却又将所写的内容覆盖住,不让父皇看到,只让他署名认可,唐中宗居然也笑而从之。于是,她大肆卖官鬻爵,滥行封赏,一时之间,王侯权贵,多出其门。

这个女子,不只招权揽势,更兼奢侈成性,她有一件裙子价值一亿钱,上绣花卉乌兽,只有小米粒大小,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她的府第,更是豪奢,与皇宫也不用上下。她曾要求她的父亲将长安城北的昆明池赐给她,中宗没答应,她一赌气,便在长安城西强夺民田,要修一座比昆明池更大的定昆池。

负责这项工程的是司农卿赵履温,这个人本来是靠巴结韦皇后而得官的,给安乐公主修建府第园林,他自然更加卖力,强拆民房,逼得许多百姓无家可归,鞭苔工匠,更激起民怨沸腾,可这一切他全然不顾。这且不说,为了讨好这位权势极大的公主,他这名堂堂大臣,一个年近六十的老翁,竟然不顾廉耻,挽起朝服,伸长脖子,亲自给公主拉车。有人便比照驸马的称号,戏称他为“辕马”,他还沾沾自喜。

可是,后来当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诛灭了韦皇后、安乐公主一党,最先到新皇帝面前摇尾乞怜,舞蹈欢呼万岁的,也是这位赵履温。看到旧主子已经倒台,他要改换门庭,投靠新的主人了。可惜这新的主子不吃他这一套,当场喝令斩首。长安百姓因他强拆民房,苛待工匠,早已对他恨之人骨,众人拥了上来,啐唾沫,砸砖头、你踩我踏,不消一刻功夫,一个大活人便变成了一摊肉泥骨碴。

像赵履温这种官僚,在专制制度的官场之上可是大多了。他们哪里有什么信念、道德、忠诚,他们廉耻丧尽,媚态百出,唯一的目的便是为了从上一级掌权者那里分到一杯羹。一旦他所媚事的人失去了权势,他们便要另投新主了。

赵履温新的卖身投靠没落到好下场,但,更多的这一类人,很快又会在新主子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如同妓女很快会适应新的嫖客一样。 3.早请示晚汇报 宦官,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一个怪胎,这种人由于六根不全,不会危及到女子的贞操,而被收进宫中,其职务,原不过是看门守院,扫地除尘,可是由于他们特殊的地位,他们接近帝王的机会比任何大臣都多,因而也最容易擅权,有许多宦官几乎成为皇帝的代理人,他们的权势甚至连皇亲国戚、王公大臣都为之畏惧,讨好他们的自然不乏其人。

阉人魏忠贤专权的年代,那此势利小人别出心裁,在全国各地为魏阉人建生祠,献忠心,掀起了规模浩大的造神运动。

造神运动的始作诵者是浙江巡抚潘汝帧。

这位潘大人本是靠巴结魏忠贤才得官居巡抚,成为方面大员。他见魏阉人的权势越来越大,就越想在主子跟前讨好卖乖。于是,人找苏杭织造太监李实商议,那李实本来就是魏忠贤门下外放出去的管事太监,哪有不赞成的!可是急切中还未想出一个好办法。潘汝帧回衙后,日夜苦思,忽然计上心来,也不告知李实,径自单独上疏,奏请给魏阉人建生柯于西于湖畔。魏忠贤得奏,果然喜欢,马上发出“中旨”予以嘉奖。潘汝侦得旨,好不高兴,马上带人亲去西湖边勘察建祠的地方。恰好关羽和岳飞的两座祠宇间有块空地,风景不错,于是找来工匠,大兴土木。这个供奉魏阉人的生祠规模之大,气象之辉煌,远远超过了关、岳两祠。

李实被潘汝帧抢了头功,十分懊恼,也亏他想出了另一个献媚的招儿,便也以个人的名义,赶快上疏,请令杭州卫百户沈尚文等专职守词,管祠内的香火。“中旨”自然照准,并赐祠名“普德”,由阁臣撰写颂词、勒于石碑,以纪“厂臣”之“功德”。生词落成之日,杭州全城大小官员齐去跪拜。那潘汝帧与李实两个更是虔诚,每逢朔、望(初一、十五)都要去生词拈香,毕恭毕敬,决不懈忽。

由于魏忠贤的支持,这股大建生祠的妖风,迅速向全国各地蔓延,不仅各地总督、巡抚你争我比、恐居人后,而且普通武夫、商人、奴仆、流氓也竞相效尤,自筹资金,建造生祠。蓟辽总督阎鸣泰上人在所辖地区内建词7所,宣大总督张朴在所辖地区内建祠3所,长芦盐龚革肃与同官共建1祠,觉得很不够,于是决定自己单独另建一祠。

生洞不仅建造豪奢,规模也愈来愈大。山东临清在修建生词时,拆毁民房一万余问;河南修建生词拆毁民房17000余间,仅开封一地,就毁掉民房2000多问;陕西巡抚朱童蒙在延绥建祠用的是只有皇宫才准使用的琉璃瓦。

南京魏忠贤生祠共三大间,供奉魏忠贤的木雕像一尊和画像三幅。正问的画像,画他身穿朝衣,端坐在太师椅上,两旁小太监手执团扇、牙饬侍立。左间的画像,画他头戴金盔,身穿金甲,两旁武将持枪侍立。右间的画像,各竖大石碑一方。左侧一方镌刻的是他人宫始未,右侧一方镌刻的是他辅佐朝廷的功业。

在蓟州大同等地供奉魏忠贤的生像,都用纯金铸成,头戴冕硫,手执象牙笏板,俨然帝王模样。其耳目口鼻及手足,均能活动如活人,腹中肠肺都用金玉珠宝制作,头上发髻处留有一个小孔,以供插入四时香花。建造这样一所生饲,需要花去数十万两银子,最少的也要花上几万两银子。

更为可笑的是,各地魏忠贤生祠建成之后,地方官员无不把他当神敬。天津巡抚黄运泰率领全城文武官员,列队于魏公祠阶下,对木像恭行五拜三叩头后,自己又单独趴到供桌前膜拜,口称“某年某月某事蒙九千岁扶植”。叩头谢恩,又说:“某年某月蒙九千岁提拔”,又叩头谢恩。致词完毕,再回到班列,率领众官再行五拜三叩头。

在这股妖风弥漫的日子里,对待建饲的态度成了衡量官吏忠诚与否的重要标准,成了官吏奖惩的重要依据。潘汝帧倡议建造生祠的上疏进呈,御史李之待转呈,仅仅迟办了一天,马上被革职。原任提学副使黄汝亨路过西湖,见魏忠贤生词备极壮丽,不禁发出惊讶叹息,守卫生祠的人发现之后,当即乱棍齐下,将黄汝亨活活打死;蓟州道胡士容不愿为魏忠贤修建生祠,被人告发,立即逮捕下狱审问;遵化道耿如杞人祠,见魏忠贤像头戴冕硫,长揖而出,未行五拜三叩之礼,结果被锦衣卫逮捕关进大牢,后与胡士容一起判处死刑,实行秋决。只是由于皇位发生变化,这二名死囚才被放了出来。 4.不要只拍现实当权者 拍马需要先择对象,大多数拍马者往往只青睐那些现实当权者,而忽视那些或一时失意却可能东山再起或有发展潜力但时下锋芒未露者,结果这些人上台而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但也有少数聪明的拍马者,他们深谋远虑,对当权者极力巴结,对未来的当权者也注意感情投资,甚至在关键时刻奋力帮他们一把,一旦未来当权者变为现实当权者,他怎么不会感激和信任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呢?

姚广孝是明永乐皇帝朱棣篡夺帝位的一名谋士、功臣。他本是一名和尚,法名叫做道衍,自幼出家,本应该远离红尘,去深山古寺伴着黄卷青灯过那诵经坐禅的冷寂生涯的,他却偏偏热衷于世务,追逐功名,周游于声色繁华之地,出入于王侯将相之家,想寻找一位可以依靠的主子。

那时,正当明太祖朱元漳死后不久,继承帝位的是他的孙子朱允文,这是一个十分软弱的青年人,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几位皇叔都虎视耽耽地凯觎着帝位,其中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实力最强。

公元1380年,姚广孝在京城南京首次会见了朱棣,那时朱棣才只四十岁上下,正是英武有为的年纪,姚广孝一下子便感到这正是自己要攀附的人。朱棣早也知道姚广孝的大名,听说他精通禅理,诗文俱佳,便打趣地出了句上联要他作对子,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他随口答道:“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作主”,暗自朱椽应该成为天下之主。

朱棣明白他的意思,立刻将他邀至王府中,恭敬地问道:“法师有何事指教寡人?”

姚广孝说:“老僧最善相面之术,多年以来云游天下,阅人多矣,从未见如大王一样非凡骨相,岂是久居人下之人!如今国家初立,凡事皆是未定之局,望大王善自珍重,如大王能令老僧追随左右,老僧一定奉一顶白帽子加于大王顶上。”

“王”字上加一“白”,即是皇帝的“皇”。姚广孝这一马屁拍的正是地方,朱棣立刻将他视为心腹,留在自己身边,在后来朱棣起兵反对朱允文的事变中,姚广孝非常卖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朱棣的主要谋臣,朱棣坐上皇帝主座后,他被视为第一功臣,以师友的身份陪侍于皇帝身边。

李辅国,唐玄宗时代的一名小大监,一直在宫中当一名干杂役的宫奴,到了四十多岁,才让他掌管宫中御马,这个人,饲养马匹倒还有点能耐,于是又被推荐到太子李亨的东宫专管喂马。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惶出逃,到了马鬼坡,当地百姓将他团团围住,不让他走,他好不容易冲出人群,留下了太子李亨安抚百姓,好几千父老又围住了李亨,请求道:“既然皇帝一心要逃,请殿下留下来率领我们抗击叛军,收复长安,如果殿下与皇上都躲到蜀中去了,谁是我们中原地区百姓之主?”

太子李亨不敢作主,说:“父皇冒险远去,我怎么能够不在身边侍奉,而且,我也没向父皇面辞,这件事还得向父皇禀奏,由他决定。”

说罢便策马要走,这时,李辅国正替李亨牵马,他趁机拉住马的络头,劝阻道:“安禄山叛乱,四海分裂,若不顺乎民情,国家怎么才能复兴。如果殿下随皇帝陛下去蜀中,叛军烧了栈道,中原的大片国土便拱手让人了,那时人心离散,不能再拢到一起,不如留下来,召集军队,声讨逆贼,收复国土,使国家转危为安,到那时,再将皇帝陛下迎回,这不是最大的孝道吗?”

李亨就这样留了下来,后来辗转到了灵武,李辅国又同一起留下来的大臣劝请李亨自己称帝,这可是有点出格,常言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玄宗还是在位的皇帝,怎么能又出来一个皇帝呢?这不是分明迫使玄宗退位吗?李辅国等人未尝不了解这一点,但,他们之所以敢于冒谋篡的大罪名而提出这个主张,却有自己的考虑,除了安定大局之外,这也与自身的利害休戚相关。

现在朝廷已明显地分为皇帝党与太子党,若李亨不及时自立为帝,将处处受制于帝党,而且一旦大功告成,玄宗从峨嵋山下来摘取胜利果实,帝党们以扈驾有功,还是会居于他们的上峰,万一太子再以功高震主而被废,他们甚至可能有性命之忧。而手握天下兵马的李亨此刻自己当了皇帝,远在蜀中的玄宗鞭长莫及,奈何他不得,他若肯就范便罢,若是不答应,栈道一烧,就算将皇帝及其一党永远放逐了,朝廷便是太子党的天下了。

李亨半推半就当上了皇帝(史称唐肃宗),李辅国这个喂马的宫奴地位骤变,立刻被擢升为元帅府行军司马,成为李亨驾前的心腹大臣,四方送来的奏表及御前符印军号,全交由他掌握,到了后来,朝中百官有事都直接向他奏报,由他裁决,严然成了皇帝的代理人,达官显贵不敢呼其官名,但尊称之为“五郎”,当朝宰相甚至称他为“五父”,权倾人主达20年。 5.拍马也需要恒心 明代权臣严嵩在拍马方面也算得上一个人物。年轻时的严嵩本以为凭才学见地竞争便可出人头地,结果却败得一塌糊涂、他再也无法忍下去了,于是递上报告,病休十年,

十年中,严嵩表面上手捧经书苦读,暗中却密切关注着政治的动态。经过潜心研究,他知道取得高位必须有进身之阶,除了本身的资格,还要有靠山。没有别人的肩膀,就没有自己的高位,于是,他一面写文章,结交文人墨客,一面利用一切机会巴结在他前后进士及第、已经掌握权柄的人,随时准备投身于政治漩涡里去拼杀一番。

机会终于来了。刘谨垮了台,一夜之间从天堂跌人地狱,但钱宁和江彬继续刘瑾的把戏,政局日益混乱,接连三年间出现了几件大事:

其一,皇帝为应州大捷封赏5万余人,而应州大捷不过是皇帝亲自指挥,死了几千士兵、只割了十六个鞑靼骑士脑袋的一场大败仗;

其二,新科状元舒芬等107人劝谏皇帝不要再贪玩废政,竟被罚跪露天5天,再加廷杖,死掉12人;

其三,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兴兵反叛了朝廷,朝中上下一片恐慌,几经兴师动众才得剿灭。

严嵩非常激动,所谓乱世出英豪,“安知治天下者不是我?”于是,这位苦苦修行的不安分者,离开书斋,正式宣告回朝。严嵩,这个明最大的奸臣,从此迈上了阴谋家政治舞台的第一步。此时,他已40岁。

严嵩回朝以后,施展了他多年钻研的进官之术,对内对外,一团和气,极大的野心包藏在柔媚的外衣中,回朝一年,由七品编修升六品侍讲。经过不懈努力,又过几年,熬上了南京翰林院学士,属正五品。嘉靖六年,48岁的严嵩被召为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校长),属正四品。升迁虽然不慢,但严嵩仍不满足,因为20多年过去,原同榜进士翟銮、甚至比自己晚16年中进士的张谨都已人阁,自己却连给皇帝提供“参考”的机会也没有。想想自己的年龄,强烈的“紧迫感”促使严嵩决定加快人阁的进程。

嘉靖皇帝有一个特殊的爱好:爱方术,崇道教。他少年即位,政事、女色使他的健康大受影响。“只缘多病,故求长生”,嘉靖帝一边服长生药,一边斋酪祈祷鬼赐寿,于是方士道士常出入帝王宫殿,宫内也设牌立位,到处道气仙风。嘉靖三年,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还被征人京城,尊为“致一真人”,建真人府,赐彩蟒衣,以备斋醮祈祷之时随请随到。

斋醮活动,需要焚化一篇青丝红字的骄俪体表章,奏报“玉皇大帝”,叫做“青词”。“青词”既要表现对玉皇大帝的奉承景仰,又要表明祈求愿望,多出自大学士之手,不少人因此取得了皇帝的恩宠。张谨从翰林到人阁不过六年;桂暮竟打破“故事”,全不按提拔规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人阁,固然有主张尊崇朱右杭的原因,也和“青词”的写作大有关联;顾鼎臣只因七章“步虚词”就特受恩惠,连升连提。

皇帝的“胃口”被严嵩瞧准了。他千方百计地把自己写的“青词”奉给嘉靖帝,一次不中再来一次。终于,嘉靖帝感动了,召见了严嵩。看着这位干巴巴,眉毛都已经发稀的老头儿,嘉靖帝觉得找到了一匹温顺恭谨的老马,肯干,朴诚。于是嘉靖帝给了他一个礼部右恃郎的名衔,并“开恩”地委派他代表自己去祭告父亲的显陵。

严嵩知道不能丢掉这次机会,他大张旗鼓地“隆重”了一番,还觉不够,居然撒起弥天大谎、回朝真真切切地向嘉靖帝汇报:“祭把那天,开始细雨,大部替陛下洒泪。待到臣恭上宝册奉安神床时,忽然云开日朗。臣在枣阳采来的碑石,多少年来一直群鹤绕飞护持,可见定是块灵宝。果真,载碑石的船进入汉江,水势突然骤涨,真正百神护佑。此皆陛下考思,显陵圣德所致,请今辅臣撰文刻石,记载上大的恩眷。”

嘉靖帝听完,真是肝舒脾泰,觉得自己果然认准了人,高兴之后,,自然是提升封赏,即传口谕提严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