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响到项目执行效果。职业习惯和人类其他习惯一样,必须通过外界的某种强制获得,很难自发产生,这种外在的强制,可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也可能是工作过程中,单位和领导对你的规范性要求。别人的强制性要求,往往是自己养成良好习惯,并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动力。第二,某方面的经验,必须通过一定年限的实践来获得,在打工过程中,总会有人向你提出各种比较明确的要求,甚至是给予指导,但如果你不是很懂就直接创业,所有的一切都得靠自己揣摩和领悟,尽管这也不失为一种进步的方法,但其效率往往会大打折扣,同时还会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机会成本,吃一堑,长一智,甚至是吃十堑,长一智。第三,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需要不断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切磋,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盲区和不足,找到调整和改进方向,进而得到快速提高。在给别人打工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大大小小的会议,大家能够坐在一起对与工作紧密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在很长时间段内都缺乏这样的机会。

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经验积累,都与一定的时间联系在一起。如果在某类岗位上待的时间太短,即使你的悟性再高,你的积累也只是蜻蜓点水,不可能有多么深刻和细微的认识;假如待的时间过长,基本上就是循环重复原有的经验,难以有更大的提高空间。一般而言,在某个岗位待三到五年的时间比较合适,在五到八年的时间经历两到三个岗位,如果一直用心积累,常规性的东西基本上可以积累到位。到了这个阶段,倘若想在专业层面,或者事业生涯上获得新的突破,就必须晋升到经理与总监职位,当然更为理想的还是要走出创业第一步。

铁律96 创业中的企业“做事”,成熟的企业“用人”

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老板以及股东的要求,和大型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小企业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做事”之上,即具体的专业素养,而大型企业则主要体现在“用人”上面,即如何利用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达到效益最优。

企业规模越大,老板和管理层越远离具体事务,越看重数字和指标,也就越需要表现出高超的用人水平。这倒不是老板越来越不务实,而是环境变化使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项目面临的工作日益繁杂,并呈几何级数增长,老板个人的精力更加难以应付各种具体事务,甚至充当总监的角色都会显得难以应付。这在客观上就需要培养或者招聘一大批人才充实到合适的岗位上,需要应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巧,来确保所聘人员能在各自位置上最大程度发挥出自己的效力。同时,随着规模扩大,企业也愈加有实力去聘用专业素养非常强的各类人才,老板和高管层的责任,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将这些人用好,而不是亲力亲为。企业越大,老板越要对发展战略专注,管理更偏重于和数据和指标,而更少考虑纷繁复杂的具体情况。如果企业大到足够程度,这些事情也很少需要老板去考虑,完全可以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自己只要根据备选方案作出正确的选择即可。

处于创业期的老板,很多事情不得不亲力亲为,更多扮演着将军甚至是士兵的角色,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企业处于初创阶段,各方面的工作量都不是很大,老板及几个合伙人勤奋一些,还是能够将问题处理好的,只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老板和股东们的角色,要逐渐实现从士兵到将军再到元帅的转变。其二,企业实力尚小,所能开出的待遇条件非常有限,难以招到非常专业的人员,在人力资源匮乏的发展阶段,自己必须扮演核心员工的角色,自己亲自去抓生产,自己充当销售代表,自己去做数据分析,自己去做规划和管理,甚至还需要自己去打杂,有些时候还需要同时扮演五六个不同的角色。只是随着公司的发展,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地位越来越高。比如,原来扮演的角色是销售代表,后来变成了销售主管,以后是销售经理,再以后是营销总监。其三,机构设立和人员配置,是要随着细胞持续分裂而细化的,如果组织细胞还没怎么分裂,你就搞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最终很容易造成人浮于事的结局,不但降低组织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甚至还可能使企业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因此,除非企业确实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充实相应职能员工的时候,否则老板和股东们对待某些事情还是需要亲自上阵。

在这里还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创业者在项目当中的角色,要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而进行转型。任何人做事情,都会存在惯性,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自己也需要能够不断打破这种惯性,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并适时调整角色。在现实中,很多创业者往往会陷入以往的惯性中不可自拔,其中又有这么几种表现。一、自己已经习惯于做非常具体的事情,如果不这样,总会觉得缺了点什么似的,心中老是不踏实。二、感觉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员工专业,老是认为员工的水平赶不上本人,对员工的能力和工作质量不太放心,还是要对一些细节亲自到现场过问。三、认为很多事情自己应该给员工做示范,身先士卒,才能鼓舞士气,带好队伍。四、感觉自己亲力亲为,可以节约部分人员成本,提高项目利润水平,尤其是比较核心和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那部分工作。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老板的素质和能力结构,以及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这就如同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再到壮年,其衣服和鞋袜的尺码和颜色都要不断进行调整,而标准就是合适和匹配,倚大倚小都会存在不少问题。用大企业的思维来经营中等规模的企业,用中等规模企业的思维来经营小企业,用小企业的思维来经营迷你企业;或者是用迷你企业的思维经营小企业,用小企业的思维经营中等规模企业,用中等规模企业的思维经营大企业,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同样是创业,市场环境对草根创业者的要求更为苛刻。在创业初期,草根创业者不但需要在工作上耗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必须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素养。随着项目规模的持续扩大,还需要超强的学习和领悟能力,以及一流的角色转换水平。对普通打工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做事能力;对职业经理人而言,做事能力和用人能力同样重要;对大公司的老板和高管们而言,更为重要的是“玩人”水平。然而对草根创业者来说,要想做大做强,打杂、做事、用人、玩人,都得样样精通,尽管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但这些方面都是绕不过去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白手起家,最终做大做强的草根创业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传奇色彩,在很多人心目中,他们简直就是一尊神。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刘邦和朱元璋成为草根创业者最受崇拜的对象,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企业规模越小,对老板的要求越体现在驾驭具体事务的能力上面;企业规模越大,对老板的要求越体现在对干部的统御之上。如果您的创业项目要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就必须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断迎接来自能力结构方面的挑战,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之需要。

铁律97 大公司看好的细分市场,正好给草根创业者留下了空间

细分定位在相当大程度上有利于创业项目的生存,但也会带来难以规模化的不良后果。此类项目的创业者要想突破这个困局,一个方向是在现有客户身上挖掘潜力;另一个方向是向更多细分领域进军,或者具备一定实力后向大众市场拓展。

一般而言,创业项目定位越细,潜在的用户群和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也就越小。在某些三不管的边角领域,由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或者钱挣得太辛苦,大公司往往不愿涉足,但这并不代表着没有市场需求,并不意味着利润空间低。这些不为大公司看好的细分市场,正好给草根创业者留下了空间。在德国,有很多非常有特色且做得不错的中小企业,他们起家靠的就是细分领域,先是立足国内市场,然后向全球范围内扩张,多少年下来,除了实现生存之外,竟也上了一定的规模,虽然难跟世界500强企业相比,但也很有成就,不少还在自己的领域内形成了垄断。

然而,细分领域毕竟是细分领域,自身必定存在着很大缺陷,最为突出的就是市场空间有限。从目标客户的数量来看,如果你的客户群体定位在普通民众身上,市场空间无疑是最大的;如果你的客户群体定位在老年人身上,市场空间就会缩小到四分之一;如果你的客户群体定位在糖尿病人身上,市场空间又会缩小很多;如果你将客户群体定位在企业身上,市场总容量有1000多万家;如果你的项目定位在与500强企业配套之上,你客户数量的极限也就500家;如果你将客户定位在整个生产企业身上,市场空间充其量也就那么几十家。随着细分程度的提高,潜在客户数量会越来越少,客户开发的难度越来越高。

朋友M,2000年毕业于国内某重点大学,其后在某知名乳品企业市场部工作了六年多的时间,一直做到市场经理的位置。2006年秋季,由于自己职业规划的原因,这位朋友辞职创业,专门为国内乳品企业提供市场动态情况监测、行业趋势研究、个性化定制报告,以及企划职能外包等服务。创业之初,便与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他们三人都拥有非常丰富的行业背景,创业伊始就与某巨头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协作关系,一年下来就有100万左右的业务额。当时他们对这种情况还比较满意,毕竟开局顺利,像这样的客户不用太多,再有三个,就相当不错了,毕竟这属于典型的细分领域,运营成本很低,利润空间较大。他们对自己非常有信心,由于对专业性的要求极高,别人不太容易挤进这个领域。

可是现实跟他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到2010年,已经四年多的时间,除了最早的那个客户仍在常年合作外,四年下来仅有一些零散的活。这些年来,他们虽然也一直在积极寻找客户,但从未有大的突破。光从专业化层面上来讲,到2010年年底,他们已经远远超越了刚创业时候的水平,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非常独特的体系。不过,这些东西连同他们自己,如何在保证相关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获得各大企业的广泛认可,可能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当然,他们在客户拓展方面进展不大,还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年纪较轻,在行业内没有多少知名度,公司注册资本也较少,在这个过分强调所谓资质的市场环境中,能够争取到的机会不多。另一方面,他们的业务面相对较窄,现在的企业外协业务倾向于整体外包,企划、公关、设计、广告、调研、测试往往打包在一起,统一找某家公司服务。此外,他们几个人的时间基本被各种方案、报告和分析所占据,未能针对几个重要的潜在客户展开有计划的巡回拜访。项目才刚刚开展四年多,M和他的合伙人就感觉已经遇到了玻璃顶,或多或少有些茫然。

在M的这个案例当中,如果他们坚持原来的方向,即使是还能成功开发出几家长年合作的客户,其实也很容易触及天花板。就按4家这样的客户来算,每年的营业额也就400多万元,即使再挖掘一下客户的潜力,基本上也就1000多万到头。站在个人角度而言,这样的营业额和收入已经算是不错了,但作为企业而言,未能实现持续发展,终究是一种很大的遗憾。从企业安全战略来说,业务仅靠几家大客户维持,如果有任何一家出现变故,公司业绩都会出现大幅波动,不得不面临巨大风险。

对从事高度细分项目的创业者而言,要想摆脱发展过程中规模上的烦恼,基本上需要从如下几个方向努力。第一,在现有客户身上挖掘潜力。比如推动他们使用自己更多的产品,将自己更多的服务应用在他们身上,帮助客户迅速扩展规模,使得我们的业务也能水涨船高。比如,与连锁机构配套的培训和设计制作公司,其业务量可以随着客户网点的迅速扩张而猛增。第二,向更多的细分领域进军。此种拓展模式在垂直行业网站的发展过程中比较常见,比如原来一个专注于塑料的行业资讯网站,可以向相邻的化纤、化肥、氯碱、橡胶等领域复制模式,以寻求规模上的重大突破。在靠石化起家,并在该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卓创网,现在就努力沿着林业、钢铁、农产品等方向渗透。第三,向大众化市场拓展。定位于细分领域的好处是项目容易存活,也许我们创业之初是迫于无奈才如此定位,当你已经积累一定的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源之后,完全可以向大众市场拓展。比如,案例当中的M,他们就可以尝试创建面向大型新兴小区的连锁便利店。

铁律98 创业者对待风险要有一个理性的态度

经商本来就是一种风险非常高的事业,不确定因素贯穿始终。作为合格的创业者,或多或少都要有一些赌性,不能因为某些事情存在失败可能就选择放弃,不能因为遭遇严重挑战就不再前行。

富贵险中求,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经商。在创业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风险。每次开发客户,都存在着功败垂成的可能;每一次信用销售,都有收不回本钱的危险。我们经常承受着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那种感觉就像在水流湍急的大江中航行。在浮沉不定的商海中,以往成功,并不代表将来一样成功。昨天如日中天、今朝轰然倒塌的项目并不鲜见,价格变动异常频繁的领域更是如此。我认识的一个商户,经营畜产品20多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资产就达500多万,2005年前后由于遭受口蹄疫打击,被迫破产,后来为了偿还债务差点沦落到卖肾的地步。他这样的情况完全超出了自己能力可以掌控的范围,而且事出突然防不胜防。

经商处处存在着挑战,我们可以规避一些风险,可以降低一些风险,但没有办法避免风险。一个比较理性的态度就是,我们要敢于直面风险,勇于接受挑战,同时坦然淡定,不骄不躁,绝不气馁,在不断承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压力中前进。也许很多人感觉难以做到这一点,然而这是创业者的一种宿命,无论你乐意还是不乐意,都得朝着这个方向修炼。

当我们考量很多成功者经历的时候,往往会被他们环环相扣的谋略和高超的预见力所折服,一种崇拜情结油然而生。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从因果关联来看,前面的几次成功,肯定会为后来事情的发生准备很多条件,光就这种前后沿承关系而言,的确是一环扣着一环,貌似主人公拥有超强的策划能力和预见力,将前前后后的事情都规划好了。实际情况往往是,当你处于任何一个环节的时候,都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一步究竟会走成怎样,最起码会有3种可能,如果整个过程存在5个环节的话,最终可能会出现243种不同的结果。即使你策划好了几条路径,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按照达到预期效果,整个计划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所谓的严密也就成了笑谈。

这些成功者每一次决策之时,都跟我们一样,面临着若干风险,很多时候不得不走一些险棋。也许他们经营技术高超,但不能保证每次都有很高的把握,也不能保证有百分之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