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慧人格-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一个接一个都照着这样做。 当轮到卡利西尼斯喝酒时,他也站起来把酒喝了,但他没有匍匐就走向亚历山大去受吻。 亚历山大当时正跟人说话,没有注意到卡利西尼斯的举动。 但正当卡利西尼斯走到亚历山大旁边刚要吻他时,德米特里亚斯赶紧嚷了一句:“他还没匍匐呢!”因此,亚历山大就拒绝卡利西尼斯吻他。于是卡利西尼斯说:“我先走开,还欠一吻。”

    这件事,亚历山大一直怀恨在心。 不久,就找了一个借口,把卡利西尼斯处以绞刑。处死卡利西尼斯之后,亚历山大犯难起来,怎么向老师解释这件事情呢?老师曾经跟他说过,卡利西尼斯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肯定得给老师一个圆满的解释才行。 他于是马上写信一封,谎称卡利西尼斯阴谋暴动,已被平暴士兵乱枪刺死。接到亚历山大的来信,亚里士多德的心沉重到极点,看来,理性在亚历山大身上显得特别的脆弱,一遇风暴,就化

…… 251

    国师与理性人格 542

    为尘埃,被践踏在武士和军马的足下。 亚历山大在信中仍然请求亚里士多德继续给予理性的指示,并告诉他为感谢他的教诲,已责令政务主管安提培拉在雅典城为亚里士多德立一座雕像。亚里士多德立即去找安提培拉,果然他接到了为亚里士多德修雕像的命令。亚里士多德与安提培拉平时颇有交情,他请朋友务必转告亚历山大,为自己建雕像是非常不合适的。安提培拉表示愿意帮忙。亚里士多德随即给亚历山大回信一封,力陈自己反对树立雕像的理由。 他说,孜孜以求的是理性的智慧,它的生命力就在于他常变常新,怎么能把自己用一个僵死的雕像树立起来呢?他说他最宝贵的财富是思辨,最想留给全希腊人的,是思辨的成果,而不是一尊没有精神的雕像。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没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不能统治世界的,即或统一了世界的版图,也不能统一世界的灵魂。哲学的批判主要是对自我的批判,这是人类最高的智慧,神化自己,就是远离整个希腊人民,他要求亚历山大从卡利西斯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拿起“慎思”这个法宝。“您不必在一些次要的或者毫无价值的追求上过多地浪费精力,而应当渴求回到善的慎思的源头吸取甘露。 没有慎思的行动是无知的标记,按照理性的引导,完成理性所规定的事情则是有教养的象征,任何明智的人难道对此有异议吗?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最伟大的希腊政治家首先求助的是理性,其次才是行动。再者,凡是蛮族中享有最高声誉的人,在行动之前,首

…… 252

    642亚里士多德:智慧人格

    先运用理性,因为他们认识到,通过理性进行的有益的沉思乃是自我防护的卫士。 我们相信,只有理性才是牢不可破的堡垒,并非所有人造的东西被视为确保安全的避难所。“

    亚里士多德想,亚历山大可能是被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冲昏了头脑,现在应该以更高、更纯粹的思维——哲学思维来训练他,把他从纷繁错乱迷失的世界中提升出来,还一个清醒自觉的人格。他告诉亚历山大,思维的能力和思维的快乐是人所特有的。 人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辨活动而享有幸福的。 凡是思辨所及之处就有幸福,哪些人的思辨越多,他们所享有的幸福就越多。 做为一个君主,尤其要学会思辨艺术,学会用心灵之眼观照周围的一切。然而,这封信刚刚送出,亚历山大的第二道命令又给了安提培拉,限他在三个月之内将雕像树立起来。 安提培拉不敢造次,立刻请来工匠,择好地盘,三个月刚到,就举行了雕像揭幕仪式。亚里士多德拒绝参加这个仪式。亚历山大接到亚里士多德雕像树立的消息时,他正在印度征战,此时有一个愿望正在强烈地吸引着他,这个愿望就是沿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航行到波斯海,看看这两条河的入海口和那里的大洋。

…… 253

    中道智慧与人格zhongdaozhihuiyurenge

    亚历山大远征出发的这一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一头扎进科学研究之中。他辞别亚历山大,一是不愿意卷进战争的漩涡,二是想远离宫廷,开拓自己的事业。 他的理想不仅是要做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还要把自己的学问传诸世人。 他对未能选为柏拉图学园的继承人一直耿耿于怀。回到雅典之后,他在吕克昂神庙附近的游乐场上租赁了一些健身房,创建了他自己的学园。 游乐场上廊柱林立,喷泉参差,林荫覆盖,风

…… 254

    842亚里士多德:智慧人格

    景迷人。 亚里士多德身着讲究甚至有些奢华的服饰,秃顶上不多的头发整齐光滑,挺着凸起的腹部,在廊柱间踱来踱去,激励、引导他的听众走上智慧之路。 他的学园当时就被人称为逍遥学校——逍遥哲学家的学校。学园是亚里士多德的生命所在,他在学园里整整生活了十三年,一直从事讲学和著述工作。 在这十三年里,他涉足了当时的所有知识领域,并取得惊人的成就。黑格尔认为,后世的哲学和诸多科学学科的划分,大部分都应归功于他。 据说,亚里士多德的著述共有四百多卷,四十四万五千二百七十行,现仅存四分之一。 在学园里,他开设了一门课程,专门讲授为人处世的智慧,他把它叫做“Ethos”

    ,即伦理学。这是历史上最早以学科形式出现的伦理学,也是历史上最早探讨“人格”的专门学科。在学园里,他把自己的智慧人格学深化为中道学说,他谆谆告诫人们和亚历山大,要走中庸之道,征服者太鲁莽,屈服者太怯懦。 人们应当在“应该的时间、应该的境况、应该的关系、应该的目的”的情况下,以“应该的方式”来处事接物。 但是时局动荡,雅典人没有倾听智慧的心情,征战中亚历山大也只看重有为和成就,也接受不了温和平静的哲学。

    一、克洛苏斯大叫三声“梭伦”

    亚历山大航行到波斯海之后,豪情满怀,当即给亚里士

…… 255

    中道智慧与人格 942

    多德去信,谈他此时的感受。 他宣称,他决不会满足于已占有的一切,他永远要把目光投向远方,寻找那些他还未见过的东西。 他永远要胜过对手,实在没有对手时,他还要胜过他自己。做完这番表述,他向老师描述了波斯海的辽阔美丽,然后讲述了在印度与智者交谈的一段经过。亚历山大有一回在野外一片草地上看见几个智者。 那天智者们看见亚历山大带着部队来到时,就停止争论和其他活动,只是在各自站着的地方跺脚。 亚历山大叫翻译问他们意思。 他们回答说:“啊,亚历山大大帝,我们每个人在大地上只能占有他脚下踩的这一点地方。你也不过是跟别人一样。只不过你特别好动,特别狠心。 老远地离开自己的家乡,在这大地上到处游荡,给你自己找了不少麻烦,也给别人添了不少麻烦。 可是,过不了多久你就要死去。 死后,你在这大地上所能占领的,最多也不过是你的坟头所占的那一小块土地而已。”

    亚历山大十分赞赏这些智者的自由精神,却瞧不起他们无所作为的态度,他问亚里士多德作何感想。看来,亚历山大的野心真没有一个满足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忧心忡忡,他给亚历山大回了一封信,信中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梭伦去会见克洛苏斯,克洛苏斯用珍珠、宝石、彩衣、金饰之类把自己装饰起来,打扮成一个俨然最尊严、最富贵的形象来见梭伦,想以此博得梭伦的赞誉,炫耀他拥有

…… 256

    052亚里士多德:智慧人格

    的金银财宝。 但是,梭伦见到他之后,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讶和羡慕。 克洛苏斯又命令自己的臣仆带领梭伦参观他的宝库,并问梭伦:“到目前为止,在您遇到的所有人中间,怎样的人是最幸福的?”

    他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人间最幸福的人,满以为梭伦会颂扬他。然而,梭伦回答道:最幸福的人是雅典的特拉斯。克洛苏斯惊问何故,梭伦回答说,特拉斯诚实,正逢国家盛世,有几个好名声的儿子,一生没有遭到困乏,并且热爱祖国,为保卫祖国献出了生命,表现了光荣和勇敢。克洛苏斯对梭伦的回答很不满意,又问在特拉斯之后还有谁比他更幸福。 梭伦回答说,还有,就是阿尔哥斯的克利奥比斯和比多。 这两个人兄弟友爱。 他们为了母亲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安静而无痛苦,因此他们是最幸福的。梭伦前后讲了六七条关于幸福的条件,就是只字不提财富的条件,克洛苏斯勃然大怒。 他说:“你全然不把我放在幸福者之列吗?”梭伦既不愿意阿谀奉承他,也不想再激怒他,就对他说:“吕底亚的王啊,既然神把其他一切幸福在中庸之道里赐给了我们希腊人,所以我们的中庸之道就给了我们一种智慧,因为看到人生的变化无常,所以不准我们为了目前的好景而妄自骄矜,或称羡他人的在以后还要发生变化的幸福。 因为每一个人的将来都是变化不定的。 当神赐予一个人一生顺境的时候,我们就称为那个人是幸福的人。 可是当一个人还活着,还在冒生命的危险,就宣称他是危险的人,这

…… 257

    中道智慧与人格 152

    就像一个竞技演员还在进行比赛,就宣布他是胜利者给他戴上荣冠一样,是一种不可靠的,不足信的判断。“

    梭伦离开克洛苏斯之后,这个被触怒的国王仍然没有变得聪明。 最后,这个傲慢无比、自诩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王,在战场上被波斯国王居鲁士俘虏,被判处火刑。 当他被绑赴刑场放到木堆上时,他连叫三声“梭伦”

    ,悲怆至极。 居鲁士感到奇怪,就问他梭伦是什么人。 他说:“这个人是希腊的圣人之一,我曾经约请过他,但并不是向他学习我所缺乏的东西,而是为了使他看看,并且在离开我时,证明我当时所享的幸福。 我现在觉得,我失掉这种幸福的害处,比我当时享有他的好处还多。 因为我当时享有它的时候,从它所得到的好处是一种虚名而已。 可是当我失掉它,却产生了真实可怕的痛苦和无可补救的灾难。 而那个人,从他当时所见而推测到这样一种未来,却叫我应当把一生看到最后,不要让不可靠的想象使我耽于骄矜傲慢。”

    居鲁士听到这里,大受感动,思忖道:自己既然是一个人,现在却活活烧死过去也曾和他自己一样幸福的人,谁能保证自己将来不遭受同样的命运。 于是他下令扑灭火焰,将克洛苏斯待为宾客。居鲁士因此而赢得人们普遍尊敬。“当人过度时,最适宜的东西就会变成最不适宜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在信的末尾引用德谟克利特的一句话诠释上面的故事。

…… 258

    252亚里士多德:智慧人格

    二、寻找“无过无不及”的中间境界

    在学园的书斋里,虽然不曾到政治的风浪搏击,但社会脉搏的每一次跳动,他都能灵敏地感觉到,希腊人对国力兴衰的体味,也影响了亚里士多德的精神。 特别是亚历山大毫无节制的扩张野心,让他感到隐藏在一连串的辉煌背后的深深危机。 他呼吁人们节制欲望,改变浮躁的脾性,把握“无过无不及”的中间境界。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过度、不及和中间。 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在城邦中,有三个阶层,一部分是极富阶层,一部分是赤贫阶层,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阶层。 极富者更容易变得无比凶暴,往往酿成大罪,赤贫者因为一无所有,就无所顾忌,则容易变成流氓无赖,常常干出些偷鸡摸狗的勾当。生活的骄奢淫逸容易滋长人的专横任性,不受约束,听不进良言;生活的穷极无奈则容易导致人们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如果这种两极分化恶性发展,城邦便不再是自由人的城邦,而成了主人和奴隶的城邦,一方心怀轻蔑,另一方满腹嫉恨。人们反目成仇,引起竞争。 与前者相对应的政体是暴虐的寡头政体,与后者相对应的是鲁莽的平民政体。 两种政体都有着不可克服的缺点。最好的阶层是中间阶层。 它拥有适度的财富,奉行中庸

…… 259

    中道智慧与人格 352

    准则。 这种处境下的人最容易听从理性,而处于极端境况的人,如那些在相貌、力气、出身、财富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方面超人一等的人,或者是与上述人相反的那些过于贫穷、孱弱和卑贱的人,他们都是很难听从理性的安排。 由中产阶级构成的社会必定能得到最出色的治理,他们在国家中最安分守己,不会像穷人那样觊觎他人的财富,也不会像富人那样引起穷人的觊觎。 他们不想算计他人,也无被人算计之虞。在人的性格方面,也有三种状态。 一是过度,一是不及,一是中间性。 中间品质对于不及的人是过度,对于过度的人是不及。 对于怯懦者来说,一个勇敢的人是鲁莽的,对于鲁莽的人来说又是怯懦的。 同样,对于感觉迟钝的人来说节制是放纵的,对于放纵的人来说又是感觉迟钝。 三者之间总是相互对立的,而两端之间的对立最强烈。比如社交场合中,奉承是过度,生硬是不及,两者水火难容,中庸状态是好客。关于友谊:过度状态是附和、谄媚,不及就是爱争吵。关于真:过度是夸张,不及是贬损,中间性是真理。关于名誉:过度是好名,不及是自谦,中间是淡泊。关于义愤:过度是对别人的好运忌妒,不及是对别人的痛苦幸灾乐祸的恶意。伦理德性就是中间性,但这不是无原则的折衷或者模棱两可,要想在每一件事物中找到中道。 也不是一件易事。 亚里士多德说这是需要技巧与熟练的事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找到一个圆的中心,而是那些有几何知识的人。 任何人都

…… 260

    452亚里士多德:智慧人格

    有一个收支问题,但知道应该对谁,在什么时候,用多少数量,应该为什么,以什么方式,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亚里士多德说,中道有两种获取的方法,一种是在两端之间取绝对相等的那个中间状态。这是“绝对的中道”

    ,譬如,10是多,2是少,绝对的中间就是6。而作为智慧的中道,却不能通过这种办法去获取,伦理问题上的中道是一种“相对的中道”

    ,是一种“因人而异的适度要求和状态”

    ,他打比喻说,“如果一个人吃十磅太多,教师不能因此叫他吃六磅。 六磅虽然居于两端之间,但对这个人来说,也许太多,也许太少。 对于初学武术的人来说,可能太多。 对于大武术家弥罗来说,也许太少。”因此,亚里士多德指出:“对于我们而言的中道,即相对的中道,是指不太多,也不太少,这是因人而异的。”

    ①

    中道是我们衡量科学成果的标准,也是衡量我们工作优劣的标准。 表现在情感和欲望方面,中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也是最终的标准。在人们行为中,过度和不及产生失误,而中间就会获得成功并受人称赞。 德性就是中庸,就是对中间的命中。 这是一种具有选择能力的品质,它受到理性的指导。

    ①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卷,第195页。

…… 261

    中道智慧与人格 552

    三、中道智慧

    亚里士多德以科学而严谨的态度,分析考察了各种人格的具体模式,然后请人送到仍在战场拼杀的亚历山大,希望以此遏止住他那没有节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