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被富人垄断的80个财富思维-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懒蚂蚁效应”说明,企业在用人时,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勤蚂蚁”,也要任用运筹帷幄、对大事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这下,不想干活的四肢才发现,在全身的共同利益上,被它们认为是懒惰和不劳而获的胃,要比它们四肢的作用大得多。这些“懒蚂蚁”不被杂务缠身而长于辨别方向和指挥前进,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来。

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很忙碌,没有人能静下心来思考、观察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就永远不能跳出狭窄的视野,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

聪明的富人知道在企业中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把握市场的人更重要,也就是懂得利用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在一个分工协作的组织内部,勤者与懒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量勤者的存在,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在人才的运用和配置中,更需要分清人才的类型和特点,加以合理运用,把各类人才放置在恰当的位置,优化人力资源。

对于不能成为“懒蚂蚁”的勤劳蚂蚁,要尊重他们的工作价值,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分配工作,使他们正确定位,不断认识和提高自我,注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能力,和“懒蚂蚁”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和谐共处,贡献其最大智慧和能量,携手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发展,深入推进企业和谐发展。所以在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中,还需要懒于具体事务,却勤于思考创新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指挥者。没有了这样的懒者,勤者极易无所适从,乱了头绪,多会作无谓劳作,往往事倍功半。

69。马蝇思维:有压力才跑得快

一个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难免会松懈或气馁,若是一时间失去了坚持的动力,很可能就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了。财富不是轻易就能到手的,要成功,就得不断鞭策自己,给予自己适当的压力,才能忘掉劳累,越跑越快。

提起压力,人们总是想到其消极的一面,与不安、犹豫、无措、慌乱和亚健康等联系在一起。但压力并不是绝对消极的,实际上,适当强度的压力可以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就好比说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马上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而没有马蝇叮咬,马就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这就是马蝇效应。

马蝇效应来源于众所周知的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

1860年大选结束后几个星期,有位叫作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入你的内阁。”林肯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样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

事实证明,这位银行家的话是有根据的,蔡思的确是个狂态十足的家伙。不过,蔡思也的确是个大能人,林肯十分器重他,任命他为财政部长,并尽力与他减少摩擦。蔡思狂热地追求最高领导权,而且嫉妒心极重。他本想入主白宫,却被林肯“挤”了,他不得已而求其次,想当国务卿。林肯却任命了西华德,他只好坐第三把交椅,因而怀恨在心,激愤难已。

后来,目睹过蔡思种种所作所为、并搜集了很多资料的《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特拜访林肯的时候,特地告诉他蔡思正在狂热地上蹿下跳,谋求总统职位。林肯以他那特有的幽默讲道:“雷蒙特,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那么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玉米地,我吆马,他扶犁。这匹马很懒,但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差点跟不上。到了地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于是我就把马蝇打落了。我的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掉它。我回答说,我不忍心让这匹马那样被咬。我的兄弟说:‘哎呀,正是这家伙才使得马跑起来的嘛!’”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的那个部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这个小故事对管理者用人很有启发。越是有能力的员工越不好管理,因为他们对利益、权势、金钱有很强烈的占有欲。如果不能满足他们,那就麻烦来了。要想让他们安心、卖力地工作,就一定要有能激励他的东西。这种激励因素不就是那只“马蝇”吗?

所以说适度的压力能激发人们的应急潜能,在生存状态感到危险时拉响警报,从而使人体机能提高警惕,加强某方面的能力以使人的生存状态从警惕区转向安全区。适当的压力还能够刺激人的身体和头脑,并对人的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一定的压力会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并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它可以激发你的创造力,让你在工作中更加出色。经常面对可控制的压力,能增强你抵抗压力的能力,使你的大脑和身体保持最佳状态。

科学研究甚至证明,那些缺少良性压力的人更容易生病,甚至寿命比有良性压力者要短。如果压力很好地保持在一定的可控制的水平,它将激励人在较长的时间里做出高质量的工作。

“汉堡包王”麦当劳公司为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给勤奋上进的年轻员工提供了不断向上晋升的机会。公司规定,表现出色的年轻员工在进入麦当劳8…14个月后成为一级助理,也就是经理的左膀右臂。在这个阶段之后,那些表现突出的一级助理就会被提升为经理,使他们当管理者的心愿得到实现。

为了使优秀人才能早日得到晋升,麦当劳设立了这样一种机制:无论管理人员多么有才华,工作多么出色,如果他没有预先培养自己的接班人,那么其在公司里的升迁将不被考虑。

这一机制保证了麦当劳的管理人才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由于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前途和声誉,所以每个人都会尽一切努力培养接班人,这也让新来的员工有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人的欲求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比较理想,可能更看重精神上的东西,比如荣誉,尊重;有的人比较功利,可能更看重物质上的东西,比如金钱。针对不同的人,要对症下药,投其所好,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励他。这种激励机制正像马蝇一样,使马儿们欢快地奔跑起来了。

对企业来说,适度压力可以使员工建立自信,经历压力并很好地驾驭压力能促使人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从而能提高自我肯定的程度。当经历了类似的挑战,人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更自信。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很多时候公司无法取得更大的发展,甚至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其根源就在于没有做好人的工作。在压力下产生的“高标动力”可以激发人本身积极主动的潜力,从而极大地开发人自己都不知道的巨大潜能,同时将不健康的结果限制到最低程度。

在团队管理中,用好“高标动力”是把普通人变成人才、提升团队作战力的一个重要法宝。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最大的成就就在于构建并统帅一支由各种不同的专业知识及特殊技能的成员组成的、具有强大战斗力与高度协作精神的团队,不断挑战更高的工作目标,不断创造更大的绩效。有效的压力管理,既有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建立员工和企业间的良好关系,是构建活力团队的有效手段。为此,你可能需要超越旁人的勤奋,你需要更多的知识,你需要更强的资源支持,更重要的是,你还需要像林肯一样,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马蝇效应”,把一些很难管理、然而又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员工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公司创造更大绩效。

70。登门槛思维:“得寸进尺”易达标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要是突然向一个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请求,对方往往难以接受。但如果用些技巧,先从低的要求提起,对方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接着循序渐进,最初的目的就会逐渐达到了。

心理学家认为,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人们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喜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别人的要求,对别人提供帮助之后,再拒绝别人就变得更加困难了。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意识不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而如果这种要求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并不大的话,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反正都已经帮了,再帮一次又何妨”的心理,于是,“登门槛效应”就发生作用了。不仅是对别人,对自己,“登门槛效应”也发生作用。

在1984年的日本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两次夺冠,令人们大惑不解。十年后,他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的终点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在这里,山田本一运用的策略可以称为“目标分解法”。

“登门槛效应”用一个词来形容,即“得寸进尺”。在接受别人的要求之后,再拒绝别人就变得更加困难。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利用“登门槛效应”的例子:推销员在推销商品时,并不是直接向你提出买他的商品,而是先提出试用化妆品、试穿衣服的要求,等这些要求实现之后,才提出购买要求;男士在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孩时,也并不是“一步到位”,提出要与对方共度一生,而是逐渐通过看电影、吃饭等小要求来逐步达到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他的助手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让两位大学生访问郊区的家庭主妇。其中一位首先请家庭主妇们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上或在一个关于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这些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了这项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被访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登门槛效应”。

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一下子向被要求者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被要求者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一地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被要求者就比较容易接受。进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经意处见匠心。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对教师、学生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使每个人都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常常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即把问题分解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也可以说是把问题目标摆放到最佳的位置。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的教育引导,使用目标分解法,循序渐进原则,更会奏效,若非则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有个小和尚跟师父学武艺,可师父却什么也不教他,只交给他一群小羊,让他放牧。庙前有一条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要抱着一头头小羊跳过河,傍晚再抱回来。后来小和尚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轻功。原来小羊一天天在长大,因此小和尚的臂力也在不断地增长,他这才明白师傅的用意,原来这也是“登门槛效应”的应用。

聪明的富人知道“登门槛效应”是一种无压力的屈从,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循序渐进原则,对员工先提出较低的要求,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使每个人都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最终引导企业走向更大的成功,而获取更多的财富。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七章 富人绝不会让自己“被理财”——使你财富倍增的理财思维

金钱会从那些不懂得管理的人身边溜走。不管你有多少钱,现在就开始管理,不要等明天,今天就开始。就算你只有一块钱,都要管理它,拿出10美分放进你的财务自由罐里,再拿出10美分放进你的玩乐钱罐里。仅仅是这个动作,就会传递出一个信息:“你在为更多的钱做准备。”

71。借用思维:借风驶船,成就自己

单枪匹马地走向成功,是一个不太现实的大志,在这个世界上,单打独斗毕竟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有苦难,或者滞步难前时,不妨借助一些他人的帮助,让自己一路走得更顺利。

在现代,任何巨额财富的起源,建立在借贷基础上的是最快捷的成功方式。就是说,要发大财先借贷。借用他人的钱来生钱才是赚钱的最高境界,富人往往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你看到许多的富人都是从身无分文到百万富翁的,就是因为他们敢于向银行贷款。

常言道:身无分文寸步难行。然而这句话用在丹尼尔·洛维洛身上,却并不绝对,虽然他一无所有,但他充分发挥才智,筹得一大笔资金,为自己成为“世界船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著名的船王丹尼尔·洛维洛,自小就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令人惊讶的是,他未用一分钱,竟筹到了钱、赚到了钱。

1937年,丹尼尔·洛维洛一到纽约,便匆匆出入于几家银行之间,做着儿时便想做的事——借钱买船。他想向银行贷款把一艘船买下来,改装成油轮,因为其时载油比载货赚钱。银行的人问他有什么可做抵押。他说,他有一艘老油轮在水上,正在跑运输。接着,丹尼尔将自己的打算告诉对方,他把油轮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他每个月收的租金,正好每月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款子。所以,他建议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向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如此也就等于他在分期付款。

银行可以假定石油公司会按月付钱没问题,除非有预料不到的重要灾祸发生。退一步说,如果丹尼尔把货轮改装成油轮的做法结果也跟其他做法一样而失败了,但只要那艘老油轮和石油公司在,银行就不怕收不到钱。最后,钱转到了丹尼尔手中。丹尼尔·洛维洛用这笔钱买了旧货轮,改为油轮租了出去,然后再利用它去借另一笔款子,再去买一艘船。如此几年后,每当一笔债付清了,丹尼尔就成了这艘船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