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生幸福论-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制”和“适度”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人们通过享乐上的有节制和生活的宁静淡泊,才得到愉快。”
②德谟克利特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赤贫和富豪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常常变换的,由赤贫向富豪或由富豪向赤贫的转化,会引起灵魂上的很大骚扰,从这一极端到另一极端动荡不定的灵魂,是不稳定的也是不愉快的。因此,应该专心于那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物和可能实现的东西。
如果没有节制,“那些贪图财富并且被别人看作很有福气而又无时无刻不想着钱财的人,就会被迫不断地投身于某种新的企图,并陷于贪得无厌,终至做出某种为法律所禁止的无可挽救的事情来。”
③所以,“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更加强。”
④节制不仅是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行为准则,也是防止不幸的有效措施。
德谟克利特提醒人们,“当人过度时,最适意的东西也变成了最不适意的东西。”
⑥这句话充满着辩证法,说明了节制在人的
①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张罗马哲学》,第118、15页。
③⑤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15页。
④同上书,第116页。
⑥⑦同上书,第118页。
…… 73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75
生活中的作用。
他举人的身体健康为例,“人们在祈祷中恳求神赐给他们健康,而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健康的主人。他们以无节制的行为违反健康而行事,这就是以自己的情欲背叛了健康。”
⑦确实,人的健康需要人节制自己的情欲和物欲,无节制地追求情欲和物欲,只会对自己的健康有害。一切快乐和享乐,无论是物质上、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灵魂上的,都应避免过度和无节制,尽可能地适度。以节制求得适度,也就求得了快乐和幸福。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节制和适度的生活呢?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道德忠告。他告诉人们,在生活中,不要同那些生活得非常好的人相比,“而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有的,并且把自己的生活和那些更不幸的人去比一比。想想他们的痛苦,你就会因自己有比他们较好的命运而庆幸了。
……你就能生活得更愉快。“
⑤这是一种“知足常乐”的思想,虽说消极一些,但它能避免嫉妒、仇恨和恶毒,也不失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其次,德谟克利特主张,只有理性可以为情欲提供限度,使得人们在追求快乐和享受时能够保持适度和节制。他说:“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
①在这里,正直是伦理要求,人们要想获得幸福,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正直的人。谨慎既是道德行为的要求,也是对人的智慧要求,这其中包含有理性的成分。
因为理性能够限制和约束人们易于膨胀的情欲,能够分辨出暂时的和长久的快乐与幸福。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08页
…… 74
85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看到,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观是建立在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他承认快乐与不适是衡量道德上应该不应该的标准,承认人的物质享受和感官满足,这是感性主义幸福论的典型观点。但是,随着他对人生的日益省察和思考,他又提出要对快乐和幸福作出理性的限制,使之更为适度,这多少又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则”的幸福观相接近。从理论上和逻辑上看,这似乎有些矛盾。但是,我们认为,德谟克利特幸福观的基础仍然是自然主义的,只是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哲学家不能不有所反应和回答,并对自己的主张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
可以说,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观在本质上属于感性主义幸福观;理性的参与,更增加了其幸福观的合理性和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的有效性。
伊壁鸠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伦理思想和幸福观。他的伦理学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因而,他认为,伦理学应该为活生生的个人的幸福服务。在他之前,昔勒尼学派的亚里斯提卜提出了幸福就是寻求快乐的思想,这对伊壁鸠鲁的幸福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A在伊壁鸠鲁生活的年代,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情绪在社会中弥漫。许多人怀有对神的恐惧和对不死的渴望,但当亲友们相继去世时,对不死的渴望又转化为对死后苦难世界的恐惧。因而,不少人消极悲观,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伊壁鸠鲁认为,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缺乏对自然界及自身的了解;另一方面是人们期待某种永久的东西,想象
…… 75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95
着会出现的一切苦难,而不是着眼于人们能够感受到的实际生活。所以,他提出,感性知觉是判断善恶和行为选择的准绳,因此,人生目的的选择也必须依据直接的感性经验。据此,他提出了以快乐为主要内容的幸福观。
伊壁鸠鲁把追求快乐看作人生的目的,认为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他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
①他们肉体的快乐和感官的快乐作为一切快乐的起源和基础,认为如果没有这种感性的快乐,当然也就没有其他的快乐和幸福。
因此,快乐就是最高的善,而判断快乐的标准是感觉。这样,伊壁鸠鲁就把快乐、幸福和善这三者通过感觉联系起来。
那么,什么是快乐呢?伊壁鸠鲁没有从正面给它下定义,而是从与痛苦的比较中来理解和把握它: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②快乐的量的极限就是一切痛苦的消除。伊壁鸠鲁把快乐和痛苦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得出关于快乐的结论。
这种论证方法,首先肯定了个体能够而且应该在自身中寻找快乐,这就与动物性的快乐有严格的区别,因为唯有人类才能在消除痛苦后获得快乐,而且唯有人类才能自觉地实施这样的行动。
其次,他告诉我们,正是由于人们感受到痛苦,所以才需要快乐,假如人们没有痛苦的经历和感觉,那么,也就不会感受到快乐,也就不会有产生快乐的欲望。
“身体的无
①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务馆1964年10月版,第103页。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8页。
…… 76
06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痛苦“就是肉体的、感官的快乐和幸福,而”灵魂的无纷扰“就是精神的快乐和幸福。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平静是幸福生活的目的,为了这个目的,人们才力求避免痛苦和恐惧。
伊壁鸠鲁并不是笼统地谈论快乐,他们快乐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的和必要的。
这类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必需的需求,如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等,这是人们为了免受饥渴之苦的基本需求。二是自然的但非必要的快乐。如精美食物,可以换换口味、享享口福,但这类需求和欲望只是使快乐变换样式,没有增加新的形式的快乐。三是既非自然也非必要的快乐。如沽名钓誉,既不是自然的生存需求,也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伊壁鸠鲁在作了这样的区分后,认为,第一类欲望和快乐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生活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
人的欲望不能过高,否则,他就根本不能得到满足,因为,如果一个人总觉得得到的太少,希望有更多的欲求,那么,他任何时候也不会感到满足,还会被自己所不能控制的事物所左右,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不能使生活服从幸福这个目的。所以,人的天性所要求的财富是有限的,而且很容易得到,而那些出于虚浮的欲望所要求的财富则是无限的,也是不能得以满足的。对于第二类欲望和快乐,人们只能偶尔享受一下,偶尔享受一次还能感受到这类欲望的价值。对于第三类欲望和快乐,则是人们需要警惕的。如果被这类欲望和快乐所吸引,那么,人们可能就会成为它的奴隶,为一些虚浮的欲望而终日奔忙,到头来恐怕是什么快乐也得不到。
伊壁鸠鲁强调,自然的和必要的欲望容易得到满足,而且得到这类满足的过程及其满足本身是稳定的、平静的、无痛苦的;
…… 77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16
享受了第一类快乐,得到了第一类满足,也就获得了幸福。
美德与幸福A伊壁鸠鲁不仅仅讲快乐与幸福,他还特别重视人的美德与幸福的关系。
在他看来,快乐、幸福与美德是分不开的。
他首先提出审慎的概念,认为,审慎是一切善当中最大的善,是美德产生的根源。因为审慎的能力、权衡的能力,是幸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理智美德。
“一个人除非审慎地、正大光明地、正当地活着,就不可能愉快地活着。”
①各种美德都与愉快的、幸福的生活共存,愉快的、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各种美德。作为最大的善,审慎是使人们认识万物的本性和人的能力并指示人们达到幸福生活目的的美德。审慎能使人们分辨快乐与痛苦,权衡苦乐利害关系,选择最合适的行为,以实现快乐和幸福。
伊壁鸠鲁还谈到友谊在幸福中的作用。他认为,友谊是社会关系中人们能够获得的重要的快乐,而且,“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
②因为友谊最能够增进我们的安全。有友谊存在,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是永存的和持久的。为了获得快乐和幸福,人们应当珍惜友谊。因为在社会交往中,有时可能会遭到他人的非正当的侵害,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应付敌人的方法是尽可能多地交朋友;而对于那些不能成为朋友的人,应至少避免和他们结怨。伊壁鸠鲁期望,正直的人们之间应当互相帮助,因为这是实现快乐和幸福的重要保证。
①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9、346页。
…… 78
26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在道德与快乐问题上,伊壁鸠鲁主张,道德的价值不在道德自身,而在于由道德引发出来的快乐。如果道德不能使人快乐,那么它的价值也随之消失。由于伊壁鸠鲁坚持认为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目的,所以在他看来,道德也是为快乐和幸福服务的,道德成了达到快乐和幸福的工具和手段。尤其是明智,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选择行为,辨明善恶和乐苦,正确地面对死亡及其痛苦和恐惧。
所以,“使生活愉快的乃是清醒的静观,它找出了一切取舍的理由,清除了那些在灵魂中造成最大的纷扰的空洞意见。”
①有了这样的静观——明智,人们就拥有了决定自己行为的力量,其行动也是自由的选择。
伊壁鸠鲁指出,人的快乐和幸福依赖于人的理性能力,“遵从理性而不走运,比不遵从理性而走运还要好,因为凡是被判定为最好的行为,都是遵从理性正当地作成的。”
②伊壁鸠鲁把具备审慎和明智理性的人,当作能够获得最大快乐和幸福的人,这充分表明了伊壁鸠鲁对于高尚道德人格的追求,他超越了亚里斯提卜的快乐主义幸福论,而与德谟克利特的幸福思想有着继承与发展的联系。
从伊壁鸠鲁的幸福观中,我们看到,一方面,他把人的幸福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之上,重视人的基本的物质享受和感官满足;另一方面,他又把人的精神快乐和幸福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并发展为对审慎和明智这种理性能力的赞叹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人获得灵魂健康、精神快乐的保证。我们可以认为,他克服了亚里斯提卜快乐主义幸福论的偏激和
①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9页。
…… 79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36
片面。这是伊壁鸠鲁幸福观的进步之处。
伊壁鸠鲁把哲学思维同幸福联系起来,鼓励人们研究哲学。他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搁了哲学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发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说研究哲学的时间还没到或已经晚了,就像说享福的时间还没到或已经晚了一样。
所以青年人和老年人都应该研究哲学,老年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愉快,仍然可以在好的事情上是年轻的,而青年人由于对将来无所畏惧,也可以同时既年轻又年老。“
①在介绍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那段文字中,我们记述了亚里士多德把思辨活动当作最高幸福的观点,在这里,我们又听到了伊壁鸠鲁发自内心的要求人们研究哲学的忠告。这两位哲学家虽然伦理观点有差异,但却不约而同地把思辨活动和哲学思维与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这是发人深思的。我们不想作过多的解释,留给大家去思考吧,这样的思考本身就是思辨活动和哲学思维,大家能否从中体验出某种智慧的快乐和幸福呢?
伊壁鸠鲁强调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行动的重要性。
他说:“当幸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幸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来谋得它。”
②幸福不会从天而降,需要人的努力、人的行动来谋求。人们可能会因某种缘由而暂时远离幸福,但只要不放弃追求幸福的愿望,积极地采取行动,尽力为自己的幸福创造条件,幸福就一定会来到我们身边。同时,谋求幸福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幸福的体验。
①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5页。
…… 80
46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第三章 二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爱尔维修与霍尔巴赫的幸福观快乐带来幸福A财富、劳动与幸福A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A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A什么样的人是幸福的人A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A重视对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的探索,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特征。他们提出的哲学思想和伦理主张对法国的社会革命起到了理论上的推动作用,也为处在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转型时期精神上困惑的人们提供了人生道路上的指导。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爱尔维修说:“我们应当像研究其他各种科学一样来研究道德学,应该像建立一种实验物理学一样来建立一种道德学。”
①他认为,伦理学的任务就是“能使人民获得幸福”
,而且,只要人们认识了自身,具备明晰的道德观念,就能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他的幸福观的理论前提是趋乐避苦的人性论,并以此展开了他对幸福的理论探讨。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10月(下同)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