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生幸福论-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松砩洗嬖谧牛徊还怯惺焙蛘庖恢中枰苛业卮嬖谧牛惺焙蛟蚴橇硪恢钟苛业卮嬖谧牛谀骋桓龀『舷率恰坝⑿邸�
,在另一个场合下也可能是“畏惧者”
,很难找到一个在其一生中不曾有过相对立、相异的欲望在其身上交替出现、交替占优势的人。
在一人社会是这样,在整个人类就更是如此。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讲的就是这种情况。仿此,我们可以造出很多类似的“格言”来:一个人做英雄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英雄,有英雄气概;一个人一时高尚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高尚;一个人慷慨大方并不
…… 631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516
难,难的是一辈子慷慨大方;一个人一时自我牺牲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自我牺牲;一个社会中有几个好人并不难,难的是都是好人;一个社会中有英雄并不难,难的是都是英雄……
人的种种需要和欲望的对立、互补,有其社会的、文化的和生物学的基础。
就人和社会的关系说,人既是一个个的自我、个体,同时也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诚然,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也没有个人,它们是相一致、相依存的,但他们又有各自的特殊性,有各自的要求和出发点。这就必然产生和形成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欲望、利益、要求的相互对立、依存、互补关系。
从文化角度,准确地说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人是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不断生成为人的,具有人性,并和动物相距越来越远。
但是,不论人怎样地成为人,具有文化、精神品格,人的基本的自然欲望乃至若干兽欲、本能还会始终保持着的,只不过这种欲望和本能社会化了。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欲望是很正常的。在整个社会中,由于社会化的多样性,各个人的先天素质、所受的教养、经历、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很不相同,因而其需要和欲望也就不会相同。
从人的生命性质角度看,人所具有的不同需要和欲望,不仅有不同种类的,而且有相反性质的。这是生命、人长期进化发展的结果,是和环境的多样、复杂、多变相适应的。这有它的生物学基础。据研究,人的机体、器官、行为、情感、情绪从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人的植物神经系统
…… 632
616第三章 幸福需要自我调整
支配、调控和影响的,而植物神经系统则由对立而互补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所构成,它们的对抗、互补控制着人的生理、心理,使之处于相对稳定、平衡、有序的状态,使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多样和变异。与此相反,相异的生物学功能相对抗又相互补充,因之生命、有机体才能在纷繁复杂、变化不定的环境中保持平衡,从而保障有机体的生存。如果只有一方存在,只有一方起作用,那么,生命体是会死亡的。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不断刺激老鼠的饥饿中枢,那么,即使它吃得极饱了,它也要不断地吃下去,即使撑破了肚皮也不惜;相反,不断刺激它的饱食、厌食中枢,那么,即使它饿得发昏,而周围又满是食物,它也拒绝吃食,直到饿死。这其中的机制对人来说也是一样的。
总之,在人身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需要和欲望,它们不仅种类繁多,并且在变化、发展着,而且还构成了对立、互补的两极体系。虽然作为对立、互补的体系,各种需要和欲望都有其表现、发挥作用的时候,但就某一时间、某一场合、某一情境来说,则通常是由一种性质的欲望占主导地位,乃至就是一种性质的欲望支配着人。各种欲望在其相应的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都对人的行为和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在其表现的时候,通常都是非常强烈的,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要努力满足这种需要和欲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不择手段、不计后果、不顾一切地要满足它们。这种现象是随处可见、不胜枚举的。
以食欲为例,通常人们在感到饥饿时,都有强烈的食欲。
在一个文明富足的社会中,人们一般都能较为容易、较有保
…… 633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716
障、较为稳固地解决吃饭、进食问题,一日三餐,比较有规律,在相当一些人那里,对吃还很讲究,较差的、一般的、不特别精美丰盛的都不愿意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有多么强的食欲,甚至认为吃饭是例行公事。但在饥饿近死的危急情况下,人们就会感到食欲的极强烈的存在,因而千方百计地要满足它,平时的什么高雅戒律都统统抛之于九霄云外。历史中经常有这样的故事,平日花天酒地、吃山珍海味的皇帝或达官贵人,在落难时饿得发慌,吃到山上的野菜、窝头都觉得十分香甜,回宫后把它当作名点看待。
在十分饥饿而缺乏食物时,人们对老鼠、蛇、草根之类都吃,甚至会吃人肉。
要饭的穷人为了吃,常不顾人格尊严而乞讨,不顾肮脏、病害而翻捡垃圾桶。
睡觉也是人们经常有的欲望。在十分疲乏时,再亲密的朋友来访,都会冷冷地相待,有时工作极重要也会弃之不干,有时满是蚊蝇的地方也睡得着,随便什么样的地方都能躺下去。
在私欲泛滥时,极端的自私自利简直到了令人怵目的地步,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问一声路也要收费,所思所想所为皆是“我的,我的……”。
相反,在公心昌明时,人们也会表现出极崇高的品质,即使为人民、为同胞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为社会公共、公益事业而满腔热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心里所想的都是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时刻以不能为社会作贡献为耻辱。
有人为金钱、地位、权势、情欲而奔波忙碌,全身心地
…… 634
816第三章 幸福需要自我调整
投入,欲无止境,甚至不惜走上犯罪道路。
也有人为一种情操、神圣的理想、信念而孜孜以求,全身心地献出,以种种方式磨练自己。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了人的种种欲望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欲望,有些有道德性,有些本身并不具有道德性质,但是在更广大的关系中,在欲望的实现的方式和结果中,就会显示出其道德性。总之,人有强烈的欲望,人的欲望是强烈的。
需要满足的幸福感A强烈的需要是人追求幸福的原动力,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常会感到心满意足,十分的畅快、甜蜜、舒坦,这种精神感受就是幸福感。
幸福感虽然是由于需要的、欲望满足而导致的,但并不是一切欲望和需要的满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导致人们产生幸福感。有时人的很多欲望、需要都得到满足了,但那时他还没有意识到,当然也就谈不上幸福感。
例如婴儿、小孩就是这样,其幸福与否,是由大人来判断的,他们自己则无意识,虽然他们本能的要求、欲望得到了满足,如进食、爱抚等;植物人也是这样,甚至比小孩更突出,他们的生存欲望满足了,但又勿宁说他们没有什么欲望,这样,是谈不上幸福不幸福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们虽然意识到了欲望、需要的满足,但由于习以为常,或者由于观念、文化上的原因,并没有幸福感。例如一日三餐,在一般情况下不是特别饿了再吃,也不是吃得特别好,犹如例行公事一般,就没有几人餐餐吃饱喝足后有幸福感,只是在某些饿怕了的人看来,这简直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 635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916
欲望、需要的满足并不意味着幸福,还有其他很多原因,特别是在社会方面。例如,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办法和措施以满足某种需要,即使这种需要满足了,但并不一定使人产生多少幸福感。
举一个通俗例子说,某人因为发财的欲望而不得不参加一些应酬,这些应酬是他本不愿参加的,因而,虽然通过应酬而结成一些关系,认识一些人,最终满足了发财的欲望,但这却是以不小的代价换取的,总的来说他并没有什么幸福感,相反却会产生一种厌烦感、压抑感、疲累感。再如,一个工人极度疲劳了,可一想到一家老小要饿肚子,猛然惊醒过来,又拼命劳作,赚了一些钱,生存的欲望满足了,甚至生活(吃、穿)得不错,但也没有多少幸福感。
事实上,大多数人为了在社会上生存、立身都不得不牺牲、压抑、掩饰、扭曲自己的某一方面,而这本身却很少能产生什么幸福感,所产生的往往是更多的不幸福感。
因此,说人们在需要欲望的满足中产生幸福感,只是在部分的情况下才是如此,需要对这个命题作进一步的限定。
通常,人们是明确地意识到其欲望、需要并在强烈的情感、情绪的伴随下,经过努力而使欲望、需要得到了满足,才会有强烈的、十分甜蜜的幸福感。这是一般的通则。从本质上说,幸福是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人才具有的一种意识,只有在社会的文明水平、人的自我意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时,人们才会明确地、有意识地提出和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也有例外。有时,人们既非有什么强烈的欲望,也没有经过多少努力,就意外地得到了一件可喜的东西,处于
…… 636
026第三章 幸福需要自我调整
一种美妙的状态之中,从而获得了极快适的幸福感,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虽然存在例外,但是,说幸福在于需要和欲望的满足,这一点还是成立的。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欲望是多种多样乃至相互对立的,人们的幸福感受、幸福观念也就必然是不相同的甚至是相反对的了。幸福不幸福,可以全凭当事人的感受,他觉得幸福就是幸福,他觉得不幸福就是不幸福。这是各种幸福观的不同点,也是伦理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
可以说,人人称有自己的幸福观,其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翻翻历史,记录在案的各种关于幸福的答案、定义,真可谓是五花八门、矛盾重重。可以说,幸福观的多样反映了人类社会、人类文化的存在的丰富性,人类幸福观的变异和丰富,则反映了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需要的满足靠人和社会的发展A人有强烈的需要,人必须也必然要去追求他们需要的满足,但是这种需要并不是自然而然地、轻而易举地能够得到满足的,归根结底,必须通过人的生命活动,通过劳动、实践、创造,通过人的成长、发展,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调控,并与之建立和谐、有序的关系。同时人的发展,包括人的生理的成熟、发育,心理的完善、健全,社会文化品格的形成、丰富,也是在努力使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实现的,是指向欲望满足的。没有人的发展,需要就得不到满足,同样,没有满足欲望的推动,也不会有人的发展,需要的满足和人的发展二者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之中。
从还是一个胎儿起,人就开始有了欲望,然而即使是最
…… 637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126
本能需要和欲望,也需要通过人的发展才能实现。举一个发育正常的胎儿的例子来说,他在母腹中处于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并获得源源不断的养料,其养料的获得也是通过胎儿母亲的进食、进补而间接从人类社会的劳动成果中获得的,因为胎儿的母亲所进之种种食物、补品,是人们通过社会劳动而创造的,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分配给胎儿的母亲的。
胎儿在母腹中所以安全、舒适,不仅因为母亲的先天生理功能使然,而且是通过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其母亲处于一个相对安定有秩序的、有基本医疗条件保障的社会环境使然。如果没有这一方面,母亲生活在一个贫穷、劳累、动荡、颠沛流离、到处担惊受怕、缺医少药的社会中,那么前一方面即母腹的小环境也不会安宁,从而胎儿的成熟欲望、成人欲望难以得到很好的满足。假设以上需要满足的质量太差、程度不够乃至根本不可能,就会造成“胎死腹中”和流产。人越是发展,社会越是发展,越安宁、富足、文明,越有医药卫生,母亲也就可能生活得越好,从而胎儿成熟的欲望就越能得到满足,他就会发育得更好、更顺利,甚至在母腹中就开始受到文化的教育即胎教。从这个角度说,某些孩子在胎儿的时候,就因为其母亲生活的安宁和幸福而自己也幸福,他们比另一些母亲生活不怎么好乃至不幸的孩子幸福得多。从一定意义上说,胎儿生活的环境如何,实即胎儿母亲生活的环境如何,有多少妇产医院,对孕妇实行怎样的照顾,是判断一个社会中的人们生活得幸福不幸福及这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胎儿成熟、成人的需要和欲望的满足更需要人的发展、社
…… 638
26第三章 幸福需要自我调整
会的发展。
婴儿、孩童的生长、发育欲望的满足也是如此。
个体成长的自然过程尚且如此,其他种种欲望的满足当然就更需要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唯有人、社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各种欲望、需要的满足才是可能的、有保障的,欲望的满足才会包含着人的幸福的性质。
需要和欲望的满足须通过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才能达到,而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是由需要推动的。需要的不断满足、不断产生正是人和社会的发展本身。如人们为了生存,满足食欲,为了不致饿死,必须进行劳动。人们的劳动是通过运用工具而进行的、以改造自然为对象的社会劳动,为了使劳动取得更多的成果,更有效率,人们不断地改进工具,创造新工具,不断地去认识、研究、改造自然这样就形成了种种求知欲望、改造自然的欲望等,这些欲望的不断满足和不断产生,也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为了使劳动更大规模、更有效地进行社会组合,人们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由此形成了社会交往的欲望、合作的欲望、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欲望、在社会中侵占他人的欲望等等,这些欲望的不断满足、不断产生,就是社会的变化、冲突、进步。
在人的另一基本欲望——性欲情欲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欲望的满足和人的发展的相互促进现象。人们在情欲的推动下而打扮、美化自己,发展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文明起来,显得高雅、有教养,使自己充满活力,不断地创造,从而就使自己更富有魅力,更受异性的喜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情欲本身也不断升华,从单纯的肉体感受而升华到对情人的个性、能力、美感、心灵等等的全面的美的感受,也就是从
…… 639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326
肉欲升华为爱情。产生并得到了珍贵的爱情,人的心里就越发觉得幸福、甜蜜、舒畅,人们就越有激情、活力。
从总体上说,从根本的趋势说,欲望的满足和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相一致、相促进的。然而,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通常都以矛盾的方式进行着,在欲望的满足、幸福的追求这个问题上也不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