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幸福论-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刺激。这样,这个电刺激就等于是老鼠自己给自己输入的。

    设计人认为,如果老鼠按下杠杆,所得到的电刺激是一种愉快的感觉,那么这种愉快的感觉将会诱导老鼠,使它为了再次获得这种感觉,而重新去按压杠杆;如果情况相反,即老鼠按压杠杆后所得到的刺激,没有产生愉快的感觉,那么老鼠就不会再去有意地按压杠杆,而只能是老鼠在笼子里跑来跑去时,偶然地踩到杠杆。

    实验结果表明,当电路没有接通电源,老鼠即便是踩上杠杆,大脑的那个部位也不会受到电刺激时,老鼠在笼子里是毫无规律地漫游。

    每小时按压杠杆只是10—25次。

    而当电路上接通电源,老鼠踩压杠杆后,脑中就有一种愉快的感觉时,老鼠每小时按压杠杆达数千次。这种动作竟然可以持续一两个昼夜,直到它精疲力尽为止。

    为了进一步证实人们的推断,人们又做了一个实验进行观察。即对已经学会按压杠杆、会进行“自我刺激”的老鼠,在24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停止喂食,让它产生饥饿感。

    然后,把它放进一角装有杠杆而另一角放有食物的笼子里,看它将怎样动作。被实验的老鼠并不去吃食物,而是直奔那个杠杆,开始不停地、疯狂地进行“自我刺激”。

    ①

    这一实验在猿猴和猫身上进行时,也获得同样的结果。

    实验证明在脑干及其与丘脑相连的部位,可以找到许多小区。

    用电刺激这些小区,就可以引起动物明显的愉快感觉与情绪。

    诚然,对动物的这种实验,证明动物脑内的某一部位是

    ①参见《心理学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71页。

…… 265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942

    “快乐中枢”

    ,这只是人的一种逻辑推断。

    因为动物没有语言,无法通过动物的自我表述,来得到证实。如果能给人做这种实验,则人就可以直接叙述他的主观体验。

    但是用人做实验,是有背于道德与法律的。

    有关的研究人员只是在治疗精神病、癫痫病、肿痛病、帕金森氏病时,以及通过正常的脑外科手术,获得一些资料。这些资料也都表明,刺激人的大脑额叶腹内侧或下丘脑、部分顶叶和颞叶,以及刺激中脑上部时,都会产生情绪反应,病人感到松弛、悠闲,有的病人还会微笑,有的感到愉快、会笑出声来。而刺激其他部位,病人则产生负相情绪,不安、紧张、焦虑、恐惧,甚至哭泣。

    ①

    这些研究都证明,人的情绪——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从生理机制来说,都是人脑的特定部位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

    快乐、痛苦的心理机制A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人的一种情绪。快乐、痛苦的心理过程,属于情绪的心理过程的范畴。然而快乐与痛苦的心理过程,到目前为止,尚不能叙述得十分清楚。在这里,我们粗略地介绍一下本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领域有关情绪研究的一些成果。

    阿诺德认为,人的情绪及其感受赖以产生的源泉,在于客观的情境事件。

    但是,人的情绪又不是被刺激事件直接地、机械地决定的。他认为,人的情绪是人对这种刺激所作出的一种认识评价之后的反应。

    知觉过程对刺激进行初步的筛选,

    ①见匡培梓主编:《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4页。

…… 266

    052第二章 快乐、痛苦与幸福

    认识过程按照信息库的储存,提取与当前刺激有关的信息,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在此过程中,情境事件对人来说,有的被突出了,有的被忽略了,有的被限止,有的则进一步被加工。阿诺德认为,知觉和认识是刺激事件和发生情绪反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物。

    ①

    阿诺德强调,情绪产生于在大脑皮层水平上进行的评价过程中。她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当一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时,会产生极大的惊恐。然而在动物园里看到大熊,不仅不会产生恐惧,反而会使人高兴,感到有趣、惊奇。

    同样是见到大熊,却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区别,显然来自对情境的知觉—评价过程。

    ②

    阿诺德关于情绪的产生的这一理论,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人的情绪(包括快乐的情绪与痛苦的情绪在内)

    并非都是纯粹的非理性的东西,更不是纯粹的生理反应。

    情绪反应过程,当然离不开它的生理基础;情境事件所给人的刺激,也可能就是一种生理刺激。但是因为在刺激事件与情绪反应之间还有认知评价,所以在情绪反应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人的认识、评价在其中。阿诺德的这一理论对我们认识快乐与痛苦很有价值。

    阿诺德的情绪理论被拉札勒斯所发展。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的发生来自环境信息的刺激;情绪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情绪是一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

    ①参见孟昭兰:《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下同)

    ,第76、77页。

    ②参见孟昭兰:《人类情绪》,第76、77页。

…… 267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152

    比起阿诺德来,拉扎勒斯更强调情绪是认知评价的反应。

    他认为人和高等动物,都有评价这样一种心理过程。人们遇到的情境若对人无益也无害,人就不会采取任何行动,评价过程立即结束。若遇到的情境对人是有益的,这类评价的表征就是愉快、舒畅、兴奋、安宁等情绪,而不会产生烦恼。

    人遇到的情境对人若是有害的、使人受到威胁,拉扎勒斯把这种情境刺激所引起的评价称为紧张。

    拉扎勒斯认为评价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完成的。最初的评价叫初评价,后来的评价叫再评价。人的情绪是和初评、再评融为一体的。他还十分重视个人的社会经验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

    他说:“人通过信仰、价值观、义务感和目的,到达处理事物的舞台;再通过反应情境的某些方面,就转入情绪的舞台”。

    ①就是说人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观念等,对于人的情绪有很重要的作用。

    “这些信仰或价值观等品质不能自发地成为情绪,首先它必须进入那个‘处理’中去。所以,情绪依赖于人如何解释情境”。

    ②所谓“进入那个‘处理’中去”

    ,是指上面说的“处理事务”。通过“处理事物”

    ,然后才化为情绪。

    拉扎勒斯的理论使人们认识到,情绪与理智是有密切联系的,非理性与理性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由此可见,情绪不是不可驾驭的,人的情绪并不是兽性,它包含着人的灵魂中最为重要的东西——理想、道德、价值观的因素。

    与认知—评价的情绪理论相对立的,是动机—分化的情

    ①②转引自孟昭兰:《人类情绪》,第99页。

…… 268

    252第二章 快乐、痛苦与幸福

    绪理论。所谓动机—分化理论,核心是赋予情绪以明确的动力的性质。这一派渊源于达尔文。我们这里介绍一下伊扎德的观点。

    伊扎德把情绪定义为具有神经生理的、神经肌肉的和现象学的复杂过程。

    这里所说的现象学,是指纯意识的过程。

    在神经生理的水平上,情绪包括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边缘系统的神经电化学模式。在神经肌肉水平上,情绪首先是面部模式化活动,其次是身体姿态反应和音调反应三成份所构成的表情运动。

    在现象学水平上,情绪表情激活主观体验。

    情绪体验在意识里组成相对独立于认识的过程。情绪体验可以附加到生理驱力上,也可以附加到认知和人格倾向上,表现为有意义的动机,参与、影响其他心理活动。

    ③

    伊扎德对情绪的发生提出了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实现情绪过程的神经机制;(1)有机体内外刺激事件引起边缘系统和感觉皮层的兴奋,改变着神经过程的激活状态,从而影响下丘脑。

    (2)下丘脑和基底神经节激活具体情绪的先天模式,通过第七对脑神经,把由皮层运动区调节的面部表情的神经信息组织起来,导致一种具体的面部表情。

    (3)

    面部表情活动经三叉神经传导面部受纳器的冲动,经后部下丘脑到皮层感觉区。

    (4)

    面部运动反馈的皮层整合,产生情绪体验。

    按照伊扎德上面的叙述,可绘出如下的情绪产生机制假设模型:

    ③参见孟昭兰:《人类情绪》,第108、109页。

…… 269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352

    ①伊扎德强调情绪有动力的性质,情绪体验可以转化在生理驱力和人格倾向上,成为一种动机,或是影响其他心理活动,这些看法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虽然还不能具体描述痛苦与快乐的详细心理过程,但借助于心理学家对情绪(包括快乐与痛苦)的心理过程的研究,就能大致地了解快乐与痛苦的心理过程,使我们对快乐与痛苦有进一步的认识。

    ①参见孟昭兰:《人类情绪》第124、124页。

…… 270

    452第二章 快乐、痛苦与幸福

    第二章 二 幸福是心灵的快乐快乐并不都是幸福A感官快乐与灵魂快乐A情感的快乐与理性的快乐A情之苦、乐与理之乐、苦的并存A身、心快乐都是人生所必需A灵魂的快乐高于感官的快乐A快乐并不都是幸福A有一种理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

    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持这种观点。

    幸福主义、快乐论就是这样认为的。

    霍尔巴赫曾明确地说过:“幸福只是连续的快乐。”

    ①

    还有一些哲学家,主张快乐与幸福没有什么质的区别,区别只在于量的多少。最大的快乐就是幸福。英国经验论哲学家洛克就持这种观点。

    他谈到什么是幸福时说:“充其量的幸福就是我们所能享受到的最大的快乐;充其量的苦难就是我们所能遭受的最大的痛苦。至于幸福的最低限度,则是恰好离开一切苦痛的安慰,是人一离开便会使人不安心的当下快乐”。

    ②弗洛姆也持这种观点。他说:“愉快与幸福无异,唯一的差别是前者指的是单一的活动所带来的喜悦,而后者是全

    ①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第88页。

    ②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728页。

…… 271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552

    部的与连续的愉快感受。“

    ①边沁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苦与乐的价值是可以量化、可以计算的。价值大的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包含着快乐,幸福给人带来快乐。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快乐等同于幸福。

    赫拉克利特曾风趣地说:“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末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②

    赫拉克利特的意思是很清楚的,即肉体的快感是不能等同于幸福的,因为肉体的快感,并不能深刻地表现人的价值特征。而幸福是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是人对自身价值得到确证时的一种感受和体验,是人对生活意义的一种品味。

    人有感觉器官、有肉体,当然也就会有对肉体、感官快乐的追求。但是,人对感官快乐的追求,很少像牛吃草料那样,单单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往往是渗透着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与精神、灵魂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其幸福、痛苦,都不在于肉体的乐与苦,而在于灵魂的乐与苦。我们可以以饮酒为例,说明这种情况。

    人们饮酒,通常有两种情况:一则是心情好的时候,以酒助兴;二则是心情不好时,借酒浇愁。唐朝诗人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①弗洛姆:《自为的人》。

    ②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13页。

…… 272

    652第二章 快乐、痛苦与幸福

    阳“。杜甫为平定安史之乱而高兴、喜悦,他在此时饮酒,并非为求感官之快乐,而是为表达灵魂之快乐,是心中幸福之情的流露。与此相反的情景也是有的。人有时饮酒,是在经受着人生苦恼时,去寻求感官的刺激,麻木其灵魂的痛苦。

    李白在有名的《将进酒》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仅从这两句诗看,似乎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可是他把笔一转,又写了下面的话:“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何愿醉不愿醒,因为他一生很少得志,他的心中很苦闷。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典型的借酒浇愁,自我麻醉。李白嗜酒如命,多半是因心中郁积着苦闷。然而美酒所带来的口腹之乐,并不能使其心灵快乐,李白并没有从饮酒的快乐中,得到人生的幸福。

    感官快乐与灵魂快乐A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有两种类型的快乐,即感官的快乐与灵魂的快乐。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快乐。

    感官的快乐,是外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引起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生理的快乐,在生活中,大多是身体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快乐。饥肠辘辘之人吃到饭菜时,不论饭菜的好坏,他的感觉都是快乐的;口渴的人,喝到水是快乐的;缺乏睡眠的人,足足地睡一觉是快乐的;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没有吃到好饭菜的人,吃一顿美酒佳淆是快乐的;儿童受到父母的抚摩搂抱是快乐的……如果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来划分,满足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所带来的快乐,就可称之为感官的快乐。

    感官快乐与人的肉体之躯紧密相连,所以人们又把它称

…… 273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752

    为身之快乐或肉体之快乐。吃喝玩乐、声色狗马之乐,都是感官快乐。

    灵魂的快乐比较复杂。

    如果说感官的快乐是人体之体验,那么灵魂之乐则是人心的感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求的满足。

    例如,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都希望能被人看得起,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夸奖,这是人对人格尊严的需求。如果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赞扬,被人看得起,那么一个人的愉悦之情会溢于言表。

    再如,人生活在社会上有个如何做人、如何与人正常交往的问题,也有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如何对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的问题。

    一旦做错了事自己会感到内疚、耻辱;事情做对了,心里会感到踏实、满足,觉得问心无愧,没有什么对不起别人与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的地方。这是道德的需求。

    此外,人的生活中还有审美的需求:要有可心的衣服、家具、居室,要欣赏各种文艺节目,阅读文学作品,要种花养鸟。在这些活动中,都能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快乐。

    人生还需要有知音,需要有相互理解、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