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产江湖 揭密房地产大腕的发家史-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顺利上市融资成功了,哪又该是什么光景?呵呵。老孙所说的靠发展解决问题,到底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呢?战略的准确性能掩盖战术的执行不力吗?呵呵。
第十回 反思(4)
顺驰现象的巨大冲击
顺驰现象对业界的冲击是巨大的,在顺驰狂飙之前,所有的地产公司都知道房地产行业会发生并购,发生整合,大家会发生激烈的竞争,但没有人知道这是哪一天,没有人想到它会来得这样早,直到顺驰出现的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危机真的来了。
在顺驰冲击波发起之后,万科三四年内先后发动了业内最大的并购——并购南都置业,先是在2005年3月3日和2006年8月3日,两次与中桥、上海南都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南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署系列协议,分别以总额人民币18。58亿元和17。66亿元,收购了南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南都置地有限公司、镇江润桥置业有限公司、镇江润中置业有限公司、苏州南都建屋有限公司的股权。到2007年3月21日万科又以3。93亿元受让上海中桥基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剩余20%的浙江万科南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及与之相对应的股东权益。收购完成后,万科A将拥有浙江南都100%的股权。至此,万科并购南都置业的大戏已至尾声,整个收购过程共持续2年,收购总金额高达40多亿元,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之最。
随后万科又并购了北京朝阳开发、上海汉杰,并购了上海恒大地产的一些项目……并购规模、并购速度、并购频率远胜往昔,不能不说是顺驰的出现刺激了这种并购的加速,使顺驰让万科意识到只有加速的奔跑才更能坐稳第一的宝座。
从2007年初到年尾,房地产行业并购之声一直不绝于耳,上海复地入股证大房产、远洋地产收购青岛颐中地产……并购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曾经在京公布《中国企业并购回顾与前瞻》显示,上半年中国市场并购交易火爆,比去年同期增加134起,达到808起。
所有行业中,房地产行业成并购焦点,除并购交易数和交易金额两者增幅均列各行业第一外,并购交易数居各行业第二仅次于制造业行业,并购金额居行业第三,次于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各路资金却争相涌入房地产行业,并购金额从去年同期11亿美元猛增到33亿美元,并购数由41起暴增到74起,成各行业并购增幅第一。
从某种角度看,如果没有顺驰的狂飙,业界的大并购时代可能来的未必有这样快。
在顺驰冲击波发起之前,一些等地产大腕在行动上更看重于一城市、一项目的得失,而缺乏从行业的、从全国的角度进行操作的眼光和战略。最为明显的一例就是2004到2005年度潘石屹在土地储备上的极度保守。顺驰的狂飙以及最后地价的飞涨,肯定让这些地产大腕感受到了战略落差带来的恶果。
在顺驰大量拿地的同时,也有企业采取了同样的做法,那就是碧桂园。业界有人评论碧桂园就是成功了的顺驰,当年这种激进拿地的策略,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成功的话,确实是能够带来丰厚利益的。
顺驰的失败还是给孙宏斌本人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在顺驰的后期,有市场人士曾对笔者表示,只要是孙宏斌的公司我都不会再跟他打交道了,因为在和顺驰做生意的时候,他经常拖欠给我的款项,这让我对孙宏斌的信用已经彻底失望。
但整体来看,从1994年再度创业以来,到2006年出让顺驰,靠出让顺驰股权,获利十多亿元,目前孙宏斌还是融创、顺驰不动产的当家人,这种投资回报,用十二年时间来创造,也算是相当牛的商业成绩了。
就算遭遇了顺驰失意,老孙还有钱、还有融创,比巨人史玉柱最窘迫的时候强多了,巨人还能卷土重来、再度辉煌,才40多岁的老孙,未必不能风云再起啊。
最近已经传出消息,老孙正在筹划融创赴香港上市事宜,据云融创2006年全年销售已经达到了40亿元。
对一些顺驰的员工来说,很多人回忆的时候还是很动情的,有几个员工曾对笔者说:老孙还是非常好的领导者,公司遇到困难时,拖欠了不少工资,等到公司出让后,老孙还是把这些工资都补齐了,补的还比较多,这一点让他们很感动。
第十回 反思(5)
还有的员工曾说过:顺驰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在岗位上确实是体会了很多,顺驰是一家非常与众不同的公司,尽管以后再去的公司薪水会更好、待遇会更好,但不可能再有那样的青春、激情和感触了。
…………
顺驰啊顺驰……
结语
对大多数人来言,刚出生时都是平淡无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平等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想过要去超越平凡的生活,用权力、用美色、用音乐、用计谋、用智慧……法门三千,皆为超越,同样的目的,但真能成功地寥寥无几。对大多数人来说,想超越平凡的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积累财富。所以古往今来、东西南北的人们都会做发财的美梦。阿里巴巴对石头说“芝麻开门”,于是满是财富;穷家子找到了聚宝盆,从此衣食无忧……这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魔咒、这样的宝物,能让人富贵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真有聚宝盆的存在,那世界上已经到处都是金元宝了,那导致的结果就是黄金数量太多、供应太旺,于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大家只好重新寻找新的“一般等价物”来充当货币……
呵呵,神话、童话总是美好的。但它都蕴含了一个道理,总有一种事务它是和财富相关的,如果你具有了它,财富自然就来,财富的魔咒啊。
本书所探讨的这些地产大腕都拥有超乎平常人的财富额,当然有人可能会向这些房地产大腕投以道德的审判,或是泼出以道德为名的污水。房地产大腕是当今最受诅咒、最遭唾骂的人群,近几年快成了黑心、腐败、贪婪、欺诈的代名词,社会形象非常不佳。在《疯狂的石头》、《大电影》里,在《奋斗》这些火爆的影视作品里动不动就被拿出来作批评的对象不错,这个行当确实有很多烂污,但是……
但非常、非常值得关注的是——他们也是社会上赚钱最多的一群人。这些房地产大腕现在拥有非常多的金钱,但从金钱的角度看,他们已经超越了平凡的生活。
走近来看,这是一群非常复杂的人,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他们中或许有人无法得到大众的认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一群极其精明狡猾的鳄鱼;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他们是那样的复杂,复杂地透露出些许的魅力。
我是个贪财好色的人,所以对财富的形成、流动、消散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深深的沉迷于探究财富的规律,所以我的目光情不自禁的为他们吸引。这样多的财富跟随、汇集到了他们那里,或许他们身上真的有财富的魔咒?
社会大潮?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人的成功呢?有人会说是这些人刚好赶上了好时候,改革开放大好时机。
2007年12月某一天,和五六朋友,在百怡咖啡,和冯仑喝下午茶,阳光不错。
冯仑以前长发飘逸,近几年发型改寸头了,白发渐增,黑边方框眼睛,一笑,眼角浮出些鱼尾纹,毕竟五十多了,不笑不说话,笑时,眼睛在镜片后闪着光,望着同桌众人。
听冯仑说:十几年前一场变动,让我走进商海;
听冯仑说:当年在内蒙、东北等地,惶惶不可终日;
听冯仑说:当年在海南,万通六兄弟相逢相遇;
听冯仑说:一开始在牟其中那里做事,老牟的思想都是在万县的时候形成的,这决定了他以后的成败……
江南、塞北、理论的、实际的、当下的、过往的……飘忽岁月。
中间,冯总接电话,电话那边是万通员工告之他,万通刚在杭州成功拿到块地。
冯仑接完电话,高兴的解释:本来我是要去现场的,但最后没去,怕我去了反而出价更高,这块地,我们公司盯了四年啊,处理方方面面。
又聊往事,一会,冯总又拿出电话,问:其他拍地的竞争对手怎么样?恩,安抚,安抚。
然后,又听冯仑说:当年上学的时候,我是同学里最小的,现在其他同学都要退休了,老对我说房价太贵;
第十回 反思(6)
听冯仑说:我的新书很快就上市了,是我对民营经济的反思;
听冯仑说:在生意场上,女人起润滑作用……
听冯仑说:一开始不适应啊,怎么就摸到小姐的手了呢,这都是坏人才这样做啊,怎么自己就成了坏人了……
听冯仑说:鲁迅当年那叫包二奶……
听冯仑说:有人披露,孙中山挪用……
冯仑当年也是“佳人”,青年时期,理想抱负、壮志凌云,现如今,冯仑自己的话是:在社会上混,现在有时不光是要装孙子,还要当真孙子。倒退到二十年前,冯仑自己怕也想不到以后会有这种人生认识吧。
没有十几年前的变动,他或许还在学校教书呢;如果不是一开始先和牟其中做事,现在也未必对人生有如此认识……人如是,公司如是,楼市也如是。
冯仑这个人,无论在思想上、学历上、还是经历上,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但他的复杂完全是由自己造就的吗?几分个人因素?几分缘分?几分社会大潮?
冯仑如是,其他地产大腕也如是。光说是因为社会机缘而成功的也未必,一个大时代里,多少芸芸众生啊,怎么就有人上去了,有人下来了?
规则下的蛋
也有人说,这些人不过是成功的应用了社会的各种明、暗规则,所以成功了。
2007年10月,一个活动上,王石、冯仑、张维迎都去了,在一些问题上三人意见相左,一阵论争,颇为有趣。
冯仑先说,最近在研究十七大报告,自己总结出了要建立和谐社会的三点体会,一、有话好好说;二、有事慢慢干,因为要征求所有相关人的理解才能推进,所以做事速度肯定慢;三、有钱大家花,自己在家喝小酒,别人在外面挨饿受冻,这没法和谐;自己在家喝小酒,让门口挨冻的人也要有饭吃。做到这三点,社会就和谐了。
王石后说:听了冯仑的总结后,给冯仑提点意见,主要是针对第三条“有钱大家花”,这样说感觉有绝对平均主义,好像梁山泊,大家大块吃肉、大块喝酒,应该修改为“有钱不要只顾着自己花”。
张维迎之后说:我觉得还是自己的钱自己花好。
随后,大家一起谈绿色、人居、和谐。
冯、王都说要在建筑上多注重绿色……
张维迎开玩笑似的说:你王石消耗的东西也比我们多,登山、那样多装备,消耗了多少。都在这讲环保,说自行车环保,那生产自行车不要钢铁、涂料吗?一样不环保。人身上的衣服,要纺织、上色什么的,也污染,什么是环保,没有人最环保。要小心,有些人嘴上说绿色、环保,心里想得是绿色的项目。
王石说:万科和自己都比较注意环保事业。
张维迎回应说:你要是拿自己个人的钱去做环保事业,那我没意见,一些公司老总动不动用公司的钱去做善事,我要是股民,我就不愿意,你凭什么拿我们股民的血汗……
王石抢过话筒:要说明一下,我现在每年拍一个广告,广告的收入还有我个人的一些收入,都是捐出来做环保、慈善的。至于万科方面做环保、慈善,都是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正式程序的。为了避免捐款影响员工的利益,我们公司有规定,基层员工每次捐款不能超过……元。
张维迎接着说:现在的人啊,真浮躁。我话都没有说完呢,他就抢着说……
全场笑倒。
张维迎继续:很多人都说自己环保怎么的,就拿现场这个瓶装水来说,这是主办方送的,所以很多人喝一半就扔了,如果他是高价买得这个水,肯定不会就这样扔了。
张维迎指了指主办方专门放在他跟前的矿泉水说:我就不打开了,省得喝不完浪费。附带一句,张维迎全程真的没有打开那瓶矿泉水
这席谈话玩笑多多,其实颇见三个人的风格。
冯仑主张:有钱大家花。
这哥哥的英雄情结、救世情节总是不自然的跳出来,总觉得只要自己或以自己为代表的富裕群体,素质提高了、眼光长远了、心胸大度了,社会就和谐了。
第十回 反思(7)
王石主张:有钱不要只顾着自己花。
老王的主张,首先反对绝对平均,其次认为收入要有所区别,这样才能鼓励进步;最后,富裕群体不能只顾着自己,不能有钱自己花。体现着对竞争制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社会伦理,设定了差距的底限。
张维迎主张:自己的钱自己花。
张是研究“价格”的专家,上世纪80年代价格双轨制的倡导者之一。
经济学家总是认可市场自由竞争的,价格会自己进行调节。每个人如果都有充分竞争的条件,那就未必需要谁来救济了。
在绿色的概念下,张维迎看到了一些人借概念圈地;在环保、慈善的概念下,张维迎首先想到的是制度,想到应该考虑股民的权益。
从很多人的角度看,张维迎的话确实不招人喜欢。看到他的调侃,热心环保的人会觉得他对环保大业冷淡,人家王石把广告所得都捐出来了,你还在这讨论捐款制度问题;人家大腕们都说要和谐了,要给穷人钱了,你却说自己的钱自己花……
其实不然,如果从一开始、从各个方面,大家都能遵守制度、尊重规则,很多问题根本就不会发展到现在这步。
依靠别人的救济、施舍、捐款,哪都不是事,有一个好的价格调节机制,建立好的规则、适应好的规则、遵守好的规则,就无须事后靠这个、等那个了,就可以自己的钱自己花了。
但是,重要的永远是“但是”,呵呵,在启程之时,我们偏偏就是在规则缺失的情况下、甚至没有规则的情况下,一晃二十年,规则确立了,规则确立之前那些年开的“那些花儿”该怎么办啊?
更为重要的是,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在变化无穷的世事面前,人的智慧似乎是永远浅薄的、永远不够的,总是不可能划出适当的规则来调控当前、来规范以后、规范未来二十年。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永远都是在规则缺失下启航,永远都在给规则制造麻烦。
对这些地产大腕也一样,十几亿人的巨大社会,二千年因袭变化的种种规则,那有人能完全得心应手的游走其中啊?就算一些地产大腕对一些规则掌握的比一般人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一些成功的便利,但象王石等人的性格、行事风格,也是回避一些规则的。
认为这些大腕靠游走规则取胜也失之偏颇。
单靠外在的社会变化、利用规则这些条件尚无法推导出成功这一结果。
内在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有段话说的非常有意思,“中国人的人生理想,有一个最高要求,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成功有许多是要外在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