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尤哲学-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of

    Indian

    Philosophy“

    ,Vol。

    Ⅰ,Cambridge,1932。

    〔4〕S。

    Radhakrishnan

    and

    C。

    A。

    Moore:“ASource

    Bok

    in

    Indian

    Philos-ophy“

    ,London,1957。

    〔5〕金仓圆照:《印度哲学史》,平乐寺书店1963年版。

    〔6〕宇井伯寿:《印度哲学史》,岩波书店1965年版。

    〔7〕E。

    Frauwalner:“Geschichte der IndischenPhilosophie”

    ,English

    ver-sion,Delhi,1973。

    〔8〕汤用彤:《印度哲学史略》,中华书局1988年版。

    〔9〕黄心川:《印度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 106

    印度哲学99

    第五章 近 代 哲 学

    印度近代哲学发端于18世纪末。

    它与古代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又不仅仅是古代哲学自身单独演化出的形态;它受到近代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但也不完全是这种影响造成的体系。从根本上说,印度近代哲学是印度从沦为英国殖民地到取得民族独立这近二百年间社会经济、政治变迁的产物。

    第一节 印度近代哲学的产生

    一 西方文化的传入

    欧洲人发现通往印度的海路是在15世纪末。

    最先来到印度的是葡萄牙人。随后,荷兰人、英国人、丹麦人、法国人、奥地利人等相继而至。他们来印度的最初动机是发展欧洲大陆与印度的贸易或进行探险。但当他们觉察到展示在面前的是一个处于涣散和没落状态的帝国(莫卧儿王朝)时,就不仅仅满足于从事掠夺性的货物交换了,而是开始进行新土地的征服,采用军事手段控制印度。在欧洲各国中,最终在印度取得统治权的是英国。

    1757年英印普拉西战役的结束标志

…… 107

    01印度哲学

    着印度殖民地化的开始。

    至19世纪中叶,印度这一东方文明古国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在英国人来到印度之前,印度的封建生产关系已开始衰败,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英国对印度进行的殖民战争和统治不仅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改变了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进程。

    在欧洲人征服印度的过程中,在英国人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中,印度的古老文明必不可免地受到了来自欧洲的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西方文化传入印度最初是以宗教传教的形式实现的。许多基督教(圣芳济会)传教士随着欧洲人在印度商业贸易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也来到了印度。这些传教士最初学习土著居民的语言,向当地人民传教,后来则开设各类教会学校,一方面用当地语言传教,另一方面向当地人传授英语,直接用英语传教。在这些传教士中,有很多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希望改变印度封建社会的上层人物原有的宗教信仰,并积极用西方文化来影响印度当时的思想界。

    印度人接触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英语。英语教育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悉西方的历史、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维方法等等;越来越多的印度人被充实到英国驻印的各类机构、公司中担任下级工作人员。和英方人员的频繁接触,向他们提供了进一步深入把握西方文化的机会。

    除了传教和英语教育之外,促使西方文化在印度发展的其它一些重要因素是印度印刷业、报业和出版业的出现。这些行业最初都是由欧洲(英国)人兴办的。它们的出现不仅使西方文化的输入有了有力的传播工具,而且使印度人也易

…… 108

    印度哲学101

    于总结、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使印度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所改观。这一切对于打破印度传统的封闭状态,进入近代国际社会,对于促进印度近代的思想启蒙和社会改革运动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近代宗教与社会改革运动中的思想家

    欧洲(英国)人来到印度后,他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及设备与印度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近代文化的勃勃生气与印度传统文化的僵化停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者的强烈反差及殖民地地位的屈辱感给印度一些有较强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知识分子以很大刺激。他们开始思考,开始觉察到印度传统宗教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弊端,并努力寻求使印度摆脱贫穷落后及屈辱地位的办法。这就促成了印度近代的宗教与社会改革运动的兴起。

    罗姆。摩罕。罗易(RamMohamRoy,172—183)

    是印度近代宗教与社会改革运动的最早发起者,著名的思想家。他早年曾学习过英语、梵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对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有较丰富的知识,后在巴特拿学习了西方哲学和文学。

    主要著作有:《耶稣的教训——和平与幸福之引导》(The

    Precepts

    of

    Jesus,the

    Guide

    to

    Peace

    andHapines)

    、《一神论者的赏赐》(Tuhfatul

    Muwabhid-din)

    、《罗易英文著作集》(The

    English

    Works

    of

    Raja

    Ramohan

    Roy)等。

    罗易的哲学思想是和他的宗教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他认为世间一切事物有一种作为根本因的“最高实在”。

    这个

…… 109

    201印度哲学

    最高实在即是神(梵)

    ,但他对神(梵)与世间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解释与印度古代吠檀多派哲学家商羯罗的解释不同。他认为虽然神(梵)是世间现象的根本因,但世间现象亦是实在的,并有着构成自身的物质原因和自身的规律。罗易虽然同意把神作为哲学上的最高实在,作为“本原”

    ,但却强烈反对把神作为一种人格化的实体来崇拜。他主张对印度教进行改革,要求排除印度教中的偶像崇拜成分;他主张破除印度社会中的种种陋习,反对寡妇焚身殉夫的愚昧作法和一夫多妻的不合理现象。

    罗易虽然较早接触西方文化,向国人介绍欧洲先进的思想,普及近代教育,倡导印、西交流,但亦主张要复归印度的传统精神,推崇印度古代的所谓“纯粹的宗教”。

    1828年,他创立了近代印度著名的宗教改革团体“梵社”(Brāhma

    Samāj)。在这一团体中,他聚集了一批在推行宗教与社会改革方面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他们崇敬奥义书,信仰印度传统哲学中的“梵”这一最高实在,反对偶像崇拜,反对殉葬、童婚和男女不平等。与罗易同时及在他去世之后的梵社的主要成员或指导者有:德瓦尔克那特。泰戈尔(Dvarkanath

    Tagore,1794—1846,诗人泰戈尔的祖父)

    、德宾特拉纳特。

    泰戈尔(Debendranath

    Tagore,1817—1905,德瓦尔克那特。泰戈尔的长子)

    、凯沙伯。钱陀罗。森(Keshab

    ChanAdra

    Sen,1843—184)等人。

    罗易与其他梵社成员的哲学、宗教思想及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活动对近代印度人的思想启蒙有着重要影响,罗易本人被称为“近代印度之父”。

…… 110

    印度哲学301

    比梵社略晚一些时候形成的一个近代印度的思想启蒙集团被称为“青年孟加拉派”。

    这个集团的主要人物是亨利。维维恩。狄洛吉奥(Henry

    Vivian

    Derojio,1809—1831)等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影响下,对印度宗教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愚昧与丑恶现象进行了揭露和痛斥。这个集团在思想启蒙方面提出的理论远比梵社的主张要激进,他们反对印度教的偶像崇拜更为彻底,直接宣传无神论的思想。

    “青年孟加拉派”通过办报、建学校、组织讨论会等形式势力传播其主张,但由于他们反宗教和社会落后现象的步伐走得过快和口号过于尖锐,因而在印度这一宗教和传统势力有着广泛基础的国度中所得到的反响不是很大,在群众中的影响有限。

    达耶难陀。娑罗室伐底(Dayānanda

    Sarasvatī,1824—183)

    是印度近代宗教与社会改革运动中的又一重要思想家。

    他少年时即对宗教问题感兴趣,后对神的偶像发生怀疑。曾在印度许多地方游历。

    主要著作有《真理之光》(Satyartha

    Prakash)等。

    在哲学与宗教上,达耶难陀。娑罗室伐底认为梵是伟大的神或最高者,是渗透全宇宙的最高精神,是实在、意识和欢喜的人格化。他把吠陀看作是智慧和宗教真理的宝库,认为吠陀是神的语言,有绝对的权威。

    1875年,他创立了“雅利安社”

    (Arya,Samāj,亦译“圣社”)。这是一个带有复古色彩的团体,但其主要倾向仍是要进行宗教与社会改革。它反对印度教中的偶教崇拜,反对种姓制度造成的社会成员的隔离,反对离婚等愚昧的社会现象,主张男女平等,开展社

…… 111

    401印度哲学

    会福利和教育工作。

    达耶难陀。娑罗室伐底虽然主张通过向印度古代的复归来进行宗教等方面的改革,以促进社会面貌的改观,但亦并不盲目排斥西方的思想,他曾比较印度与欧洲的习俗,指出欧洲文明的长处。他与“雅利安社”的主张和活动在印度近代思想界有较大影响。

    罗易等人开展的宗教与社会改革运动对促进印度进入世界近代社会起了重要作用。这一运动的开展必然要求发起者与参加者提出明确的理论来作为指导运动的思想基础。这是促使近代印度哲学产生的直接原因。但由于这些运动尚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印度当时并不具备提出系统哲学理论和出现伟大哲学家的条件。随着宗教与社会改革运动的深入,在印度思想界出现了一批有很高造诣的哲学家。他们把印度哲学在近代的发展推向高峰。

    第二节 印度近代较有影响的哲学理论

    一 辨喜的哲学

    辨喜(Svāmi

    Vivekananda,1863—1902,音译斯瓦米。维韦卡南达)

    原名为纳伦德拉纳特。达塔(Narendranāth

    Data)

    ,是印度近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他也是印度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改革家。早年曾在加尔各答的管辖区学院学习,后入苏格兰总传教会办的学府深造。在大学时代就较透彻地了解了西方的哲学、历史、艺术和文学,也掌

…… 112

    印度哲学501

    握了科学和医学方面的一般知识。

    曾访问过不少欧美国家。

    参加过梵社,并创立了罗摩克里希那寺院和传道会。主要著作有:《东方和西方》(The

    East

    and

    the

    West)

    、《科学和宗教哲学》(TheScienceand Philosophy of

    Religion)

    、《业瑜伽》(Karma-Yoga)

    、《智瑜伽》(Jn~āna-Yoga)

    、《王瑜伽》(Rāja-Yoga)

    、《信瑜伽》(Bhakti-Yoga)

    、《吠檀多哲学》(Vedānta

    Philosophy)等等。

    辨喜在建立其思想体系时借用了印度古代的“瑜伽”概念。他认为人可以分为“活动的”

    、“情绪的”

    、“精神分析的”和“哲学的”四种。活动的人使自己与人类全体结合就是“业瑜伽”

    ;情绪的人使自己自身与爱神给合是“信瑜伽”

    ;精神分析的人使低层次的自己与高层次的自己结合是“王瑜伽”

    ;哲学的人使自己与全部存在结合是“智瑜伽”。在对这四种“瑜伽”的叙述中,辨喜表明了自己学说的基本内容。

    “业瑜伽”主要涉及的是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信瑜伽”主要涉及的是神、最高世界、信爱等问题;“王瑜伽”涉及的是具体的瑜伽修行术(如坐法、呼吸法、冥想等)

    ;“智瑜伽”则论述哲学思想①。

    辨喜对以往的吠檀多派哲学进行了总结,认为哲学的种种立场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二元论、制限不二论和不二一元论。二元论是人们在哲学或宗教上的最一般立场,即是最大多数人通常所持有的观点,这种理论把神(梵)看作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支配者,认为自然和人永远与神(梵)有差

    ①参见玉城康四郎:《近代印度思想的形成》,东京大学出版会1965年版,第7—11页和217—218页。

…… 113

    601印度哲学

    别,二者是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制限不二论与不二一元论是相近的,这两种理论都认为神(梵)既是宇宙(包括自然界的事物和人)的制作者,亦是构成宇宙的材料。二者的差别在于:在认为神和宇宙一体的观点上,制限不二论不如不二一元论彻底。换言之,在主张世界万有均以梵为根本,均具梵性这一点上,制限不二论不如不二一元论坚决。辨喜本人是赞同不二一元论的。在他看来,不二一元论达到了人类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哲学与宗教世界的最美之花。然而,辨喜的不二一元论在实际上与商羯罗的不二一元论并不完全相同。辨喜不认为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并且主张物质同运动不能分开,承认时、空、因、果的实在性。这些观点与他在近代印度努力倡导宗教与社会改革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关系。他被认为是“新吠檀多派”的首倡者。

    辨喜在宗教改革方面提出的重要主张是消除各种宗教派别的互相对立,力求使各种宗教统一在一起,并对未来宗教作了种种设想。

    在社会改革方面,他要求破除种种陈规陋习,去掉种姓隔离,保护妇女权力。并提出发展民族工业等种种爱国主义主张。辨喜的哲学思想与改革活动在印度近代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他被称为印度“19世纪的圣人”。

    二 奥罗宾多。高士的哲学

    奥罗宾多。高士(Aurobindo

    Ghose,1872—1950)是印度近代的又一著名哲学家。他亦是诗人。七岁时即去英国留学,历时十四年,掌握了多种欧洲语言,并学习了欧洲国家的文学、哲学和历史等。回国后又深入研究了印度传统文

…… 114

    印度哲学70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