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病从根治-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丹参又名赤参,具有活血调经,祛淤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记载:“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唯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穷、芍药故也。”所以又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美誉。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患者体内长期气血淤滞,在积郁的同时,也常常会因为郁而化火,所以在以活血化淤为主的治疗时,配伍益气养阴之西洋参,不仅可以增强活血化淤之力,也能改善气虚以及化火的症状。现代研究表明,西洋参有抗疲劳、抗氧化、抗应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

三参粉具有活血化淤、益气养阴的功效,对于前面所述的三高患者,都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高黏血症,疗效尤佳。

由金鱼的死亡,想到了水的富营养化,由水的富营养化,想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并由此想到人体气血的郁滞,想到人体的“富营养化”类疾病,并结合临床,总结出这类疾病的养生保健方法,收获的确不少。中医的根在自然之中,自然之理即中医之理,自然之道即中医之道,理虽如此,奈何感悟者少!

下面我们通过另外一个故事,感悟中医之道:打粉机的故事。

打粉机的故事——凡事莫过,过必伤身

在临床上,许多病人适宜服用散剂治疗,这就要求将药材粉碎成细粉来服用。这活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麻烦。我以前是用碾槽来碾,累人不说,碾得还很粗。为了方便,药房购置了一个小型粉碎机,虽然每次只能粉碎很少的药材,但使用起来方便,粉碎的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打出来的粉足够细。有了它,省了不少事。

可不久问题就出现了,一台崭新的打粉机,使用不到半年,电机就烧了,因为是高速电机,得寄到外地进行维修,非常费时并且邮寄也麻烦。为了不影响工作,不得已只好重新购置一台。第二台机器使用没多久,噪音很大,厂家建议换碳刷,可碳刷换后没过几天,又出现了问题。这样频繁的故障也引起了厂家的重视,于是他们派本市的业务代表上门指导,业务员看了我们的操作过程,说了句“你们装料时装得太满了”。

我很是疑惑,他便解释道:“道理很简单,如果打粉机装料装得太满,药材没有活动空间,很容易将刀片卡死,刀片卡死后电机处于短路状态,负荷过重,就容易烧坏。”

业务员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是啊,的确如此!投料时为了省事,不管粉碎什么药材,我一直都装得满满的,普通的药材没事,遇到三七这些难以粉碎的药材时,装得太满,的确容易将粉碎刀片卡死,看来我一直忽略了“度的问题”。

业务员接着说:“打粉机的料斗就好比人的胃,人吃得过饱,会撑得难受,消化也会受到影响,一个活生生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是这个铁疙瘩呢?爱惜点用,投料时装个六七分,多打一次就可以了,好事不在忙中求嘛!”

送走业务员后,他无意中说的话却时时在我耳边回响:“投料时装个六七分,多打一次就可以了,好事不在忙中求嘛!”

很朴实的道理,却值得反复思考。

其实干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容易适得其反,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只是我们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而已。

我们常听老人讲,说话不可说得太满、太过、太重,吃饭吃个半饱才有助于健康,饮酒饮到微醺才能体会饮酒的快感。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隙,说话要留有余地,这样做事才会有回旋的空间;开车的人都知道两车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要留一点缓冲的余地,才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杯子留有空间,才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才不会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才不会因为意外出现而下不来台。

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这些不肯定的字眼,人们习惯于使用,不是因为不自信,而是为了留一点儿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话说死了,往往事与愿违。

因此凡事要留有余地,把握好一个度,不要把话讲得太满,要收放自如,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适度和完美之间找到平衡。

多么好的人生哲学观!

中医里面有“五劳七伤”之称,五劳在《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被描述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视、卧、坐、立、行这五种基本的起居动作,都不可过度,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都会伤人。

平常我经常建议病人多多锻炼,有些病人就把握不好这个度,锻炼过头,反而伤了身体。

有些病人打太极拳,原本是个很好的锻炼方式,但蹲久了,站长了,就容易伤骨,出现骨质增生,网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其实这不是打太极拳的问题,而是一个度的问题。

睡觉是一种享受,但睡过头了,就不是享受,反倒是受罪,还伤身体。上班族大都深有体会,平常每天正常上下班,感觉还好,一到周末,早上睡到十一二点才起床,人越睡越没劲,睡得浑身发软,这就是久卧伤气,睡得过久,气虚了。仅仅是周末睡一个懒觉就这样,如果每天睡又会怎样呢?

有一些人,在没有退休前,每天正常工作,正常起居,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但退休之后无所事事,养成睡懒觉的习惯,每天上午睡到十点多起床,这样一段时间之后,身体会越来越虚弱,体质越来越差,反而没有上班时健康,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度的问题,睡多了,休息过度了,体质不仅得不到增强,反而越来越差。

我常常告诫一些气虚的患者,每天晚上不要睡得太晚,熬夜伤阴又伤阳,早上不要起得太晚,久卧也伤气。

肺主气,久卧伤气,伤的不仅仅是气,还有肺啊!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站的时间多,站多了也伤身体。在教师这个群体中,腰椎间盘突出或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患者比比皆是。

肾主骨,久立伤骨,其实这不仅仅伤的是骨,本质上来讲,还是肾,所以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很容易出现肾亏。

人体五脏的精气皆上注于目,与目关系最密切的物质是血,“目得血则视”。而目为肝之窍,肝脉系目,肝藏血,肝血滋养人的眼睛。用眼过度,首先会耗肝血,肝所藏之血被耗,则人体的血也会被消耗。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不爱惜眼睛,长时间看书熬夜,上网或迷恋于电视,以致出现双目干涩、视力急剧下降。这样的患者平时应该注意用眼适度,看一段时间的书,就要外出远眺或做眼保健操,老年人看书报或电视、电影等也应以1~2小时为宜,持续时间不要过久。贫血的病人,用眼更加应该注意把握好这个度,这个度把握不好,最终伤的不仅仅是眼睛,而是人体的阴血,乃至整个身体。

除了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伤人之外,还有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不节伤志,古人将这些总结为五劳七伤。可以看出,视、卧、坐、立、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们之间还会相互影响。所以,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不论是劳身还是劳心都要有节制,不可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神经和身心,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关于度的问题,不仅仅是五劳七伤的问题,任何事情都有度的问题,太过与不及,都达不到理想的结果。生活中通常我们会注意到不及的坏处,而忘记过犹不及的道理。

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只有招式保持在一定的度之内,才能自由地进行阴阳转换,才能体会到刚柔并济的意境。招式过老了,就体现不出柔,展现的只有刚,只有阳。因为阴是阳的基础,没有阴这个基础,刚也就算不上真正的阳了,所以打太极拳,打的就是一个度,招式上失去度的太极拳,也就算不上真正的太极了。

打太极如此,养生治病也是如此。临床上我们常说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胃病,通常情况下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胃部不适会明显好转,可停药后,病情还会再次发作,病人常常因此抱怨医生,为什么没能将他的胃病彻底治愈,借用一句俗话,为什么没能将胃病“挖根”?

胃病能挖根吗?挖得了根吗?

许多胃病患者不按时就餐,暴饮暴食,饮食过酸、过冷,喜欢喝浓茶、咖啡等,这些都是胃病产生的诱因,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改变,光靠药物来治疗,那是舍本逐末。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想彻底根治胃病,只能“三分治,七分养”,学会调养自己的胃,爱惜自己的胃,那才是治疗的根本法则。

胃病的调养,首先要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习惯,不能闲的时候吃个饱,撑得难受,忙的时候,两餐合并在一起吃。都市上班族,每天为了赶着上班,常常忽略了吃早饭,这对胃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量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零食,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有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

第三,有胃病的人一定要戒烟、酒、咖啡、浓茶。

第四,胃不好的人尽量少吃寒性的食物以及水果。

第五,胃不好的人吃完饭后不宜马上工作和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或者慢行,也对消化有好处。

第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抑郁和脾气急躁是胃病的大忌。

药物治疗只能治其三分,另外七分需要自身的调理,如果为了彻底治好胃病,长期服药,最终反而弄出新的胃病来,那也是得不偿失的。比如反酸的病人,为了抑制胃酸,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等药物,结果胃壁细胞长期被抑制,最终发展成萎缩性胃炎。找到胃病的原因,纠正不良的习惯,再结合适度的药物调理,才是胃病挖根的办法啊!

不仅仅胃病如此,很多疾病的治疗都是这样,药物调理的目的是折其病势,病势转换了,疾病就会向好的方向转换,这时纠正以往促进疾病发展的因素,顺应五脏的生理规律,疾病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如果盲目地靠药物来治疗,过度治疗,则不仅浪费社会资源,对疾病也是没有帮助的。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去解决,是永远治不好的。治病如同打仗,《孙子兵法》上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农村种地的老人都知道,雨水下得太多,容易形成涝灾,长期不下雨,则容易形成旱灾,适度的降雨量,才是庄稼丰收的前提。风调雨顺,不是风小雨多,也不是风大雨少,适度的降雨,才算是风调雨顺。

打粉机投料需要留三分,打太极招式上也需要留三分,胃病的药物治疗上只取三分,倒茶只上七分,斟酒只取八分,就连种地需要的雨水也需要一个合理的度。

治病用药如此,打仗用兵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啊!从生活小事可以感悟真理,通过真理则可以透视人生。做人做事也要留三分余地啊!道理就是如此,看似略有缺憾,其实已是满分!

通下水道的故事——口臭与头晕的治疗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有一段时间,家里厕所经常有臭味,窜得满屋子都是,让人心里很不舒服。后来请来专业维修人员,工人师傅看后,说是下水道不畅通。于是用工具从下水管取出一团头发、塑料等杂物。此后,卫生间再也不臭了,问题就此解决。

原来是因为下水道通而不畅,导致秽物残留,厕所才有臭味啊!

因为异味消除后心情好了很多,小小的一件事给我的感触却很深,但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件小事后来给了我临床上治病的感悟。

几个月后的一天,有个患者过来就诊。我看到她说话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用手挡住嘴,但我并没有太在意。我看病通常是先切脉,从脉象分析病情,患者再稍作补充,就可以开处方了。

观这位患者脉象,右手寸关有上越之势,患者胃气上逆,浊气上冲,肺火亢盛,应当有消化不好、总是打嗝、咽干不适、刷牙恶心、大便不畅等症状,我一边细细体会脉象,一边给患者分析。

她连连点头称是,但最后补充道:最近口气特别重,有时还带有粪臭味,头昏昏沉沉的,和周围的人讲话时,都有些难受,连老公都不愿意跟她近距离讲话了,这个病弄得她心情很压抑。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口臭,会带来这么大的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家庭关系和睦。

以前治疗口臭,我多是采用芳香除臭的办法,治之以兰给病人服用藿香、佩兰等药物,疗效有的很好,有的差些,这里面的病机难道没有悟透?我让病人放开手,近距离跟我讲几句话,让我闻闻她的口气。

果然异味很大啊!闻着这股气味,我立即想到了几月前家里厕所的问题,真是茅塞顿开!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这是《黄帝内经》中的原话,这里的“浊”可以理解为浑浊、污秽之物,包含人体的大小便和矢气等,臭气本属于浊气,其出路当为下窍,现在浊气上冲,自然出现口臭。

脑为清阳汇聚的奇恒之府,故又称“清空之府”,清者,清灵之意也。浊气上逆,清阳不升,浊邪侵犯清空之府,所以病人就出现头昏脑涨。

想通了这些道理,再结合病人的脉象,我开了一个处方:枇杷叶、代赭石、连翘、苦参、苦杏仁、川芎、薄荷。

患者服用三剂后,矢气连连,口气清新,头昏、打嗝、咽干不适也好转了不少,患者连连称奇。

我来分析一下这个处方。

枇杷叶为君,归肺胃二经。《本草纲目》上说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在这个处方中,就是取其降肺胃之气的功能,肺胃之气降,则浊气自降。

代赭石、苦杏仁为臣,代赭石质沉,降胃之气速;苦杏仁收敛肺气,增强肺之敛降功能。一个从胃入手,一个从肺入手,增强枇杷叶的降气之力。

连翘、苦参、川芎、薄荷为佐。佐连翘,取其散结之功,浊气郁结之处得散,流行通道自然顺畅,则下气也自然甚速。苦参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解毒之功,解浊气长期淤积所化之毒。

川芎力能升清,张锡纯在《衷中参西录》中写道:“川芎气香窜,性温,温窜相并,其力上升、下降、外达、内透,无所不至,其特长在能引人身清轻之气上至于脑。”用川芎的目的是为了升清,升清的目的是为了降浊,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浊气上逆,清阳不升的病机。

薄荷药性为升,看起来似乎与病机不符,其实薄荷归肝经,作用于肝,也是为了生发人体阳气。

全方的用药思路充分贯彻了《黄帝内经》“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宗旨,患者体内阴阳升降得以恢复,清浊各归其路,自然疾病能够得到治愈。

有了这次治疗经验后,我对《内经》“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