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冒险,这一批评也针对“左派”的彬彬有礼。 我欣赏教会的社会参与,它给社会上相互敌视的集团提供了能彼此相遇的唯一场所。 虽然如此,在我看来教会的社会待奉还是太少。 我希望自己要比一个以上帝的名义施行善事的代理机构做得更多。 我希望有更多的身体性,长期以来,这种身体性只留给魔鬼。 我尽力以基督教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愿望。 在日本,灵性上的东西也许更具体、更灿烂一些。从笑容就可以立即辨认出禅师来。这是整个身体的一种运动。问:基督教从创始人拿撒勒的耶稣开始,不就要实现您现在作为愿望表达出来的身体性的可能性吗?

    答:我怀疑这种把拿撒勒的耶稣变成东方古鲁的诱惑。当然,教会及其历史都是基督教的一部分。 对此,您作为天主教徒和我作为新教徒都同样很难忽视。 基督教的建制化仍然是一个内在性的矛盾,直到公开反叛,受耶稣的登山宝训激励。 即使教会不迫害自己的宗教天才,而只是宣道,也救不了教会的灵魂。 看一看今天教会的代言人吧!对于波兰,教会是一个重要的形象。 可是,官方教会却以为“穷人的教会”的说法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是令人沮丧的事。 我只看到探照灯的光——火焰在哪儿?

    问:把佛陀和基督这两个伟大的形象作一番比较,那么他们的共通点是什么,区别又是什么?

    答:在佛教中,不称颂那个唯一者……要么,人人都是

…… 211

    陶然于生与死302

    “上帝之子”

    ,要么,谁都不是。 在佛教是:灭佛祖!而在基督教却是:追随基督……基督教要求整个文明对基督的义务,但基督掩盖了义务的亏空,他不得不充当人的负罪状态的不可动摇性的成义证明。 佛教不允许这样一种态度。 基督教徒违背自己的主就是负罪,佛教徒违背自己的自我才是负罪。我觉得这是一种更成熟的、更少童稚气的“信仰”形式。我们只能从宗教创始人的追随者的可信性中来认识宗教创始人。莱辛以为应当从宗教的成果来辨认宗教,这话有理。基督教的成果是苦涩的,对基督教徒自己也如此。“他们也许必须显得像拯救者,我才能相信他们的拯救者。”

    (尼采)基督要门徒爱己如爱他们的邻人。 可是这显得比爱他的敌人还要难。问:您那次研讨会上说:“依我看,基督是反教会、反制度化的人性存在,他对于艺术创作和社会交往绝对不可或缺。”令人惊异的是,您的重点放在艺术创作上。 您能不能对此作一些说明?

    答:那话说得欠妥。 我说的是从存在的中心、此一在的重点去生活和创作。 依我看,艺术创作应是信赖的表达,一种虔信的基本信赖的表达。一个无所住心的禅师写或画时,就是从整体来创作。 他的运腕自如,带动手臂,躯体配合。 您可以从书法中看得清楚。我们的书写方式相形之下成了痉挛。只有手指在抖动。 我希望自己在艺术上更沉静。 我希望自己达到轻松自如。“创造”的需要本来就隐藏着一种安稳需要。我想学会陶然于自己的生与死。 如果我们要把这称作是佛教的为什么不,但又为什么要呢?

…… 212

    402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问:宗教的、甚至基督教的主题在您的文学作品中怎样发挥作用?我觉得您对宗教传统的主题做了得体的,有意识的加工。 您是否意识到您的许多文学主题有宗教传统?对您来说,这是否与继承遗产有关?

    答:我觉得,我的写作仿佛是在尝试从自己童年时代模糊地解放出来。 童年给我提供了素材,我当然也留恋它。 我们文明的基督教痕印为形象化的苦难操过心。许多不自由的灵魂,许多在我的故事中出现的关系欠缺,根本用不着谈论上帝与人世,以免泄露他们来自基督教家庭。我想写一篇散文,从这种形式表明我迄今为止的作品主题所涉及的问题,它们虽然没有得到解决——生活中所有的主要事情都不“可解决”

    ,但至少被冷静观察过。 我要自己有能力让事情自行展现。 和解吗?没有。 但是,矛盾越大,就越需要任之。我迄今为止的作品有一种不安,这与我把自己的矛盾投射到自己的人物形象身上有关系。问:我想以您最近一部长篇小说《光与钥匙》为例。 有一个母题是(您的《文学是疗法?

    》一书也涉及它)

    ,生命总需要辩护。 生命就是一种罪过,“小说中写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是人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的一场永无休止的考试。“辩护是像佛教中所说的那样相赖”他力“

    ,还是像基督教所说的出于“恩典”?

    答:我喜欢恩典这个词,不过不能指望它来自外界。 我已蒙恩,否则将绝不会蒙恩。 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没有觉察到他们得到多少恩典。 因此,“他力”这一表达我不喜欢。 如果

…… 213

    陶然于生与死502

    有上帝,那他就给予了我们去发现他的所有方式。 我们只需要用这此方式就行了。 我们应当得到的真实,首先是感觉的真实。 如果科学或者伦理学不考虑这种感觉真实,而是呼吁另一个机构,就走得太远,远离人境。 我们要么证明在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上帝,要么怀疑上帝创造的万物,这会使我们变得贫困,上帝并不希望我们如此。问:辩护母题涉及的究竟是什么?它是否与一位今天生活在市民性的矛盾重重的环境中的作家有关?必须为人的生活,怎样生活,什么样的生活辩护吗?

    答:我作品中的人物认为必须辩护——他们没完没了地辩护,却从未接近智慧的大门。 我不想使他们戒除不信赖自己的习惯。 对我来说,辩护是魔鬼之词!因为:他们在所有实际的人际中既不可能为自己辩护,也不可能指望别人的辩护。他们也许会嘲笑那种指望他们会为自己的爱辩护的人。这种爱是他们自己的根据。 如果宗教不是他们自己的根据,那我也无法创造出任何根据。 这是新教迷信——但愿它不会给上帝留下任何印象。为什么为了得到爱,我就必须作出点什么来呢?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不是成为一般的善良人——而是相当善良的人。问:另外一个母题是生与死、死与生的关系。 小说的主人公吸血鬼是一个不死者,一个介于生死之间者。 他使一个女人入生,使她的自我入生。 这几乎有如基督的形象,从死中复活,并使人出死入生。 要不,允许这种联想吗?

    答:无论如何这种联想有补充作用。 依我看,该书要说

…… 214

    602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的是,艺术就是讲故事而不是用艺术手法来讲历史。 那个吸血鬼既是艺术形象,也是测试艺术的效果和救治力量的形象。他是一个不死者,不死不活这一点吸引过我。 在这一方面他与艺术有共通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毫无作用。 我曾经使自己书中的艺术形象遇到一个女人岌岌可危的生命。 我这样做是试图既检验书中的艺术形象,又诱惑他。 您认为他使妇人出死入生,我不能苟同。 出死入生是她自己完成的。 相反地,他既不能被救,也不“救”人。 没有他,故事照样会继续。 留给他的,不是一种立场,充其量不过是否定之否定罢了。 简而言之,该书阐明:他的问题并未解决。 这些问题要是解决了的话,我就没有兴趣写这本书了。 这是采用另外的方式讨论《文学是疗法?

    》一书的主题。 幸好艺术品无需有个结果。问:在宗教方面,文学表现的界限在哪儿?文学能成为宗教吗?按克尔恺郭尔的说法,为了宗教信仰,文学是否不得不限制自己呢?

    答:我没有看到这种界限。 您的假定难道就不会是一种亵渎?

    要么,我以上帝的名义并通过上帝做自己的手工活,这样就用不着贴上宗教的标签;要么,我的手工活做得很糟,使自己和他人都不幸,这样,宗教的标签也无济于事。问:宗教与文学在何处相遇?您在描写“结构人”时寄希望于天堂吗?

    “结构人”是什么意思?

    答:一种社会制度,甚至一种“宗教”制度的一部分,他们既不询问自己,也不打听别人。 如果这种制度被摧毁,无论是在人际间,还是在我们自己心中,但同时又将这种制度

…… 215

    陶然于生与死702

    清晰地展示给我们,那么,我所谓之天堂就只有在震惊、丑闻、惊异的形象中出现。 天堂(大概出自于这个世界!)只是在与“人世”的矛盾中才得到清楚的说明。 当然也存在着一种渴求的随大流。 我相信人们会从他的平衡感辨认出创造物来,平衡感在找寻“另一面”

    ,以便使人世始终未明分晓。问:最后一个问题:一方面,文学描写受伤的人,对天堂,则只能稍微在反抗中提到,正如您所说的那样;另一方面,文学还有治疗作用,它的治愈力量来自咒语、魔术、仪式。 不过,文学唯一能寻找的东西——福祉是不是不仅在宗教中才真实可靠呢?

    答:西奥兰(Cioran)曾说(其大意为)

    :只值得去写那些人们不敢给任何人讲,甚至也不敢给自己讲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学绝非“否定性”的东西。我们都知道,在同伴关系中,深刻的真实,避免谎言虽然制造矛盾,但也解决矛盾。 文学召唤魔鬼往往起到这种作用:传唤魔鬼能使魔鬼具有人性,使人们了解他们,并让他们讲话,让他们讲述他们自己的和我们的故事……我认为:文学是一种媒介,在这里,文明和作家最容易遇到自己的危险。 文学找寻最有分量的词,以表明它没有最后决定权。 不错,文学可能是希望的表达,但绝不会对我们说出最后的言词。

    注 释:①A。 安杰勒斯(Angelus

    Silesius,1624-167)

    ,西里西亚诗人,神秘主义者。 ——译者注

…… 216

    十二、我的宗教也许是:并不孤单

    ——论大公信理、上帝观念和宗教中的民族性

    同M。 瓦尔泽的对话

    问:瓦尔泽先生,您1981年接受毕希纳文学奖的受奖辞中包含着对上帝问题的重要反省。 对此,只有那些忽视您曾多次在作品中谈及宗教问题的人才会惊讶。 但我发现,您的宗教见解有时是经验性的,有时则具有理论和哲学意味。 您的长篇小说《间歇》(1960)中有这样的片段:“同莉莎一起在教堂里。我无法祈祷……教堂中庄严的官话令我感到陌生。工艺美术行业的语汇也如此。 从一个热风器里出来的风……

    我的生命再也不能安置在祈祷语中。 我不能再扭伤身体。 我用套语继承了上帝,现在又用这些套话来忘却他。 人们要把他变成一个有魔力的枢密顾问,人们之所以接受关于他的古怪的套话,是因为上帝已经过时。“

    这些见解是否明显表明您脱离教会和宗教的经历?

    答:至少说明了童年时代教会对我所起的作用。 大致具体地描述了瓦塞堡的乡村教堂和在那里布道的所有神甫和教士。 不同的是:我通过一位女人的日记来表达自己的宗教经

…… 217

    我的宗教也许是:并不孤单902

    历,这种写法是我的特性。 从1959到1960年,我根本无法把自己的宗教经历写下来,对一位女人来说,这反倒更合适一些。 好些年后我才感到,在瓦塞堡村里,尽管男人也去教堂,但宗教终归是女人们的事。 我总觉得,那些虔诚的、或者祈祷的男人好像都在哭泣。 我自己当然认识那些男人,他们非常虔诚,弥漫着一种叫人捉摸不透的气息。在教堂里,为女人们留有专门一侧,那里可以感到一种有强烈穿透力的虔诚。 男人们躬着身子,跪在硬梆梆的条椅上,熬过弥撒仪式,谁知道这时我们在想些什么。问:是否可以说,您受过传统的市民宗教教育?

    答:不,这不是市民式的,而是纯粹农家式的宗教教育。我母亲是农民的女儿,我父亲也是农民的儿子。 他们俩都出身农家。 尽管我父亲与我母亲有很大的差别,但我得到的仍是一种农家式的宗教。他们俩虽然来自相距只有4。

    5公里的两个相似的小农家,却代表着两种宗教。 我母亲代表着一种类似T。 阿奎那的宗教——她自己当然不知道这个名字。 她性情爽直,但胆怯;除了宗教之外,她什么都不喜欢,但她信奉的却是一种畏怕的宗教。 由于她极其虔诚,人们可以感到,宗教使她得不到一刻安宁。 这使我这个旁观者知道了这种行为十分荒唐。问:您父亲呢?

    答:我父亲成了神智论者(Theosoph)。我11岁时他就死了。 阁楼上有一箱子书,神智论的祈祷书,T。肯培的著作和其他著作……这些书我都浏览了一下。还有几本通俗读物,譬如《当代智言》。我当孩子时就读过这些书,因为父亲在这

…… 218

    012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些书中划过一些道道。我读了,但这些书什么也没有给我说。可见,我父亲和我母亲体现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 我就是在这两种宗教的教育下长大的。问:您经历过天主教的社会化?

    答:我几乎可以说是在中世纪的氛围中长大的。 母亲把我禁锢在她那恐惧世界中;不仅我自己,还有我的两个兄弟。家里处处浸透那种恐惧心理,从食物到金钱、疾病、死亡,所有的一切。问:对您来说,是否有过至今仍有影响的创伤性宗教经验?

    答:有。 我把自己称为天主教的残废人。问:什么意思?

    答:我今后仍将蜷曲在自己的经历中。我无法恢复过来。这与我智力的解放不相干。我仍然蜷曲在那种感觉、感受,几乎可以说是恐怖之中。 这是由于我母亲的缘故。 现在我可以生气,也可以不生气,可以诅咒,也可以不诅咒!我知道自己坚强不起来。 尽管我不承认感到压抑,但我自己明白不能信教。 您选择了一个恰当的词:创伤性的回忆。 我的感情的确受过伤害。问:您童年时代的上帝经验全都充满恐惧?

    答:是的。问:从来没有另一面?

    答:没有。问:……譬如天主教的仪式,圣事……

    答:没有。 与我有关的主要是忏悔,从头到尾充满恐惧。

…… 219

    我的宗教也许是:并不孤单112

    这是对彻底悔过的一种绝望的恳求。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我感到局促不安。 但我看到,这并不是悔过。 因此,我又从头开始,又从新转一圈,但往往是转同样的一个圈。 所以,这是一条无法完成的命令。 这颗有毛病的螺钉,是我母亲使它运转起来的。问:您多大开始以批判的眼光看宗教以及基督教?

    答:“批判”一词过高了,这个词要求有很丰富的学识。努力要正确地忏悔却又毫无成效,实际已是一种批判。 这种批判使我痛不欲生。 有时想中止忏悔,因为再也不能指望自己能忏悔。 那时,忏悔会变成一种撒谎,这种谎言很蠢,蠢到再也不能相信它。问:最终的解决不是靠宗教批判,或先对宗教作理论分析?

    答:我当然读过尼采的著作,读到他论述最神圣事物的措词时,几乎可以说是毛骨悚然。 我刚写了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谁都无法使我相信,一个天主教的教士会撒谎。”这种态度来自我的母亲。 天主教神父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所以他根本不能撒谎。 现在呢,我读了尼采的著作,自然对这种自由言论、这种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