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你其实不懂广告学-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枰拥�24斤左右才会感觉到明显的差异。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一袋食盐由1元钱涨到1。3元时,消费者反应强烈,而房子由每平方米1万元涨到了每平方米1。05万元时,消费者却反应冷淡。第一次的刺激能够缓解后来的刺激,当日后消费者再经历同样的刺激时,感觉就会迟钝很多。

边际效应:目的可以变换着方式说

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美国电影中,当主角需要帮手时,他会对目标者说“嗨,哥们儿,想要赚100万美元吗”,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而国内的片子,则多是运用各种道理来打动对方,过程要曲折得多。

变换一种方式来达到诉求效果,这就是边际效应的真谛。广告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耐性也越来越少,当这种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寻找另一种广告的诉求方式就成为业界的共识。

当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所相应增加的满足度到达一定程度时,边际效应就会随之减少,这被称为边际效应递减现象。近两年来,团购网站的兴起使得许多商家看到另一种广告模式所带来的机会,但是,当团购达到一定规模时,边际效应递减也随即到来。

不止如此,在所有的品牌维系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边际效应现象,“喜之郎”果冻广告就是个好代表。“水晶之恋”果冻的推出正巧赶上美国爱情大片《泰坦尼克号》的热播,这给“水晶之恋”广告带来了契机。除了对电影进行全国范围的贴片广告之外,“喜之郎”借助电影,运用大量的艺术表现手法给消费者讲了一个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的影视剧中没有不出现贴片广告的,但是多数贴片广告却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除了影片与广告的切合度之外,广告的表现形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本来,果冻与爱情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由于“喜之郎”的广告换了一种诉说方式,因此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包装上根据颜色写上的宣传语:真的好想见到你、真的好想跟你说对不起……借助这些广告语,喜之郎将果冻变成了一种爱情的信物。

万事俱备之后,“喜之郎”果冻以“水晶之恋”这样富有想象力的名字开始在消费者面前出现。而贴片广告借助《泰坦尼克号》的悲情蔓延开来,伴随着浪漫的画面和音乐,广告语“水晶之恋,一生不变”成了爱情纯美、恒久的象征物。由于果冻将自己化身为水晶般尊贵恋情的代表,与影片所表现的主题完美契合,这种手法直接赋予产品以爱情想象,并在包装及外形上将这些情感表现细化,消费者的情感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移。

可想而知,“水晶之恋”和《泰坦尼克号》一起走进了消费者的心里,而就像那句“爱她就带她去吃哈根达斯”一样,把诉求主题与爱情挂钩之后,产品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借助广告,“喜之郎”果冻迅速开拓了自己的一片江山。

第二章 解决受众就解决了一切

引言

受众是所有广告的观众。和电影一样,广告能否获得好票房,能否捧出几个经典桥段,全取决于观众是否赏光。然而,受众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有导演说过,电影不是为了讨好所有的观众,同样,广告也不可能受到所有受众的欢迎。在这场广告主与受众的较量中,广告主运用看似高深的原理,一招招布好整个棋局,受众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迎战?看似步步为营的棋局里,谁能洞悉更多的本质,谁就能占得先机。

认知反应模式:已知的决定未知的

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潜意识中已存在的标识会决定其购买行为,这也就是许多广告主不惜重金将广告轮回播放的真实原因所在。这种已知决定未知的模式,就是认知反应模式。

1968年,心理学家格林·瓦尔德提出这种说法,后来,经过几位心理学家的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现在的定义。心理学家认为,在受众与广告的接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对信息进行再加工,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自身现有的知识来评价此观点,甚至成为购买决定的基础。

总的来说,认知反应模式的基本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对广告接触之后导致认知反应,而认知反应又影响态度的一个过程。这种反应最终的结局无非两种:认可和反对。

例如,在一则广告播放的时候,认可的反应模式会认为:是的,他说的没错,这款手机的确非常好用。反对的反应模式则会认为:他在说谎,这款手机根本不像说的那么好,他一定是收了人家的钱才会这样说。赞同或怀疑广告的结论,这就是认知反应模式的本质。

在广告的实践中,如果希望广告能够具有正面的说服力,使观看者得出认可的反应模式,需要注意整个环节在制作时环环相扣。例如,发布的媒体要可信度高,品牌代言人要形象良好且与产品契合,广告不能过度夸张使人厌烦,等等。在做到这一切之后,还需要通过有力的逻辑,使广告中的推理经得起推敲。

在这一方面,一些洗发水的广告作了不好的示范。

众所周知,头发不可能像丝绸一样顺滑,但在众多洗发水广告中,都不约而同地突出使用后头发散发的光泽。须知,当消费者使用过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时,反对的认知反应模式就会启动,这如何能达到促进重复购买并提升美誉度的目的呢?

科学家们认为,认知反应态度的改变取决于反应实质,对于广告来说,就是认知反应态度是认可还是反对,取决于用户体验后的实际状况。如果支持意见的数量与态度的改变有积极关系,则反对意见的数量与态度的改变存在着消极的关系。

毫无疑问,要想得到更多的支持,防止反对的认知反应模式的产生,就应该想办法增加支持意见,减少反对意见。而在广告中,要改变消费者的态度,就要使广告不过分夸张,注意实际体验。产品的优点要经得起考验,广告的目的要经得住论证。

在选择代言人时,不少厂商会根据名人当下的人气来选择,事实上,许多因素决定了这些代言人不会是产品的真实使用者:一个需要长期使用的产品选择了一个刚刚大红大紫的明星,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他有亲身体验而后推荐产品?这样一来,消费者自然会对产品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因此,如果广告想要改变认知反应模式的结果,一定要注意这些元素的运用。

记忆反应模式:回忆支配消费

过往发生的事情会在人们脑海中进行反映,而在遇到相似场景时,这种记忆就会跳跃出来,成为指导问题、决定行为的依据。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记忆是对信息输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它包含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几个过程。

不过,意识通常也会分为有意和无意,记忆也是如此。当有预定的目的和任务时,人们就会有意识地去记忆,而消费者在购物行为中,会自觉地搜集目标并记忆相关信息。

比如,当超市的购物宣传页发下来时,就会有消费者寻找有意向的产品,并在进入超市时开始有意识地根据记忆寻找商品。而人们在购买家用电器等大件商品时,也会自觉地对多家商店的价格、功能等作出对比,并准确记忆这些要素。

而更多的广告对消费者造成的是无意记忆。当每天都在重复播放那些广告时,大多数人不会主动去记忆它,但某天看到商品时,就会想起曾经看过的广告。

在这一点上,冷饮的广告堪称代表。

众所周知,作为主要消费季节是夏季的食品,冷饮的广告却总是会在冬天出现,这让消费者大惑不解:冰天雪地时能有多少冷饮的消费需求,此时做广告岂不是浪费?事实上,这正是广告主的精明之处,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广告轰炸,消费者的记忆已在无形中被植入这些广告,当消费季节真的到来时,这些广告就派上了用场:它早就在消费者脑海中根深蒂固啦。

记忆原理在广告中多有运用,广告从投放一开始就会考虑记忆原理,无论是广告语还是图画设计,都面对增强消费者记忆的考验。要增强消费者的记忆有许多方法,比如重复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重复是广告增强记忆的重要法宝,简单的如:恒源祥,羊羊羊。随着这六个字广告的滚动播出,恒源祥被根植在了消费者的脑中。不过,信息的重复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因此,重复也要呈现出多样性来,除了在同一媒体上不断发布同一条广告之外,还可以全方位、立体式地运用各种广告手段进行重复宣传。

在这方面,哈药六厂的系列广告是代表作,通过“盖中盖”、“朴锌”、“朴铁”、“护彤”等产品广告的不断重复来增加观众的记忆。

不过,过度重复所带来的浪费也不容小视。研究认为,人们所记忆的信息内容在头脑中保存的时间有长有短,这是因为记忆在存储时会根据信息内容被保存时间的长短,将其自动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长时记忆,这种记忆对信息内容保存的时间较长,可以保持几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几十年乃至终生。而广告因为受时间限制,传递内容越多越不容易记忆,因此,广告的信息只有简短易懂,才能让消费者记忆成功。广告是一种短时的记忆,而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5~9个单位。因此在广告中,主题思想越明确,词句文字越简洁,画面越单一,记忆效果越好,而广告标题或广告宣传主句的字数尤其不宜太多。

冲动购买:总在意料之外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计划只买件上衣的,结果却连裙子带靴子买回一大堆。冲动购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广告业界将顾客在进入卖场之后,根据商品情况调节购物计划的行为认定为冲动购买。在这种情况下,顾客通常事先完全无购买愿望,购买行为并没有经过正常的消费决策。

影响冲动购买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最为突出的,则是在商场环境中,广告对消费者的刺激作用。现代商场和超市中多采用自选的售货方式,商家通过通道设计、陈列设计、灯光色彩设计、广告设计等营销手段吸引顾客,延长顾客在店内的逗留时间,最大限度地诱发顾客的冲动购买欲望。

此外,商家也通过购物现场码堆、海报、促销等方式影响顾客的冲动购买行为。现场营业推广活动和POP广告,也有助于激发顾客相应的心理反应,促使其冲动购买。

在零售市场上,价格是影响顾客对商店整体印象的第一要素。不少人愿意多走500米,去更便宜的卖场买东西。在零售业发达的地区,聚集着若干家大卖场。大卖场将部分产品让利来赢得人气,以此促进整个超市的销售。

商品陈列应尽量做到一目了然,尽量达到每种商品的最大显露度。畅销商品和高利润商品应放置在最先进入顾客视线的地方,如商店的底层或出入口附近,尽量做到伸手可及,避免商品陈列过高,借此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气味芳香的商品,摆放在最能刺激顾客嗅觉的位置。式样新颖的商品,摆放在与顾客视线齐平的货架上,以其醒目的位置吸引顾客购买。用途多样的商品摆放在顾客易于触摸观察的位置。收银台附近摆放糖果、香烟、电池等商品,利用顾客等待交款的时机增加冲动购买的可能。尽量做到琳琅满目,充分显示商品的特点、美感和质感。尽量做到一尘不染,给顾客留下舒适的印象。此外,商品的各种形式的价格优惠要突出、醒目,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营销人员通过创造性地营造现场环境,使人产生一种情感,提高顾客在现场购物的可能性。现场的人越多,想看想买的人就越多。顾客将拥挤程度视为商品受欢迎的程度,围观的人越多,商品就越有吸引力。

成功的促销活动可以增加商场的销售,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给商场带来喜人的回报。现场促销活动主要有长期促销和短期促销两类。长期促销活动一般在1个月以上,主要着眼点是塑造本店的优势,增加顾客对本店的向心力,以确保顾客长期来店购物。短期促销活动通常是3天至7天,借助特定主题的促销活动,达到预期的营业目标。

商品是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是影响其购买动机最主要的因素。冲动购买行为多发生在顾客购买程度较低、价值较低、需频繁购买的便利品上。例如,对日用品而言,顾客对其一般性能、用途、特点都比较熟悉,且花费不多,又是必需的开支,是否购买取决于个人偏好,无需比较类似的产品,出现冲动购买的情况特别多。另外如玩具、糖果、小食品、便服等休闲商品,产品的外观、包装、广告促销、价格、销售点等对销售起着重要作用,品牌的随机性较大,冲动购买也很常见。

情感反应模式:问世间情为何物

在现代广告中,越来越多的产品选择打情感牌。

情感广告在广告中融入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元素,不仅赋予了商品生命力和人性化的特点,而且容易激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诱发消费者对商品出现购买动机。

情感因素运用最多的典型代表是公益广告。

辛苦了一天的妈妈在给孩子讲故事,耳边垂着细发,接着她放下书安慰了孩子几句,又去给家里的母亲洗脚,老人心疼地看着她。这时候,孩子从门缝里看到了这一幕。

妈妈推开门,风铃叮叮地响着,却看不到孩子,一回头,只见儿子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走过来,脆生生地喊:“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

在妈妈欣慰的眼神里,广告语自然流露: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情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也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广告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了越来越多的情感元素,亲情、爱情、友情莫不如是。

“优乐美”的一句“把你捧在手心”,成就了一个甜蜜温馨的产品形象;“关爱牙齿更关心你”,使“益达”口香糖有了风雨同舟的爱情背景;而一个个甜美瞬间,则让众相机品牌有了传承的情感……太多的广告在使用情感因素上已得心应手。

除了甜美的情感,一些忧伤的情感也可以成为广告的媒介。

妈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下岗了,每日为工作四处奔波,女儿心疼妈妈的辛劳,决定为妈妈做点什么。大大的洗衣盆前,孩子的小手用力搓洗着,伴随着那句童音“妈妈说,‘雕牌’洗衣粉只要一点点就能洗好多好多的衣服,可省钱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弦被拨动了。

当房门被轻轻地打开,没有找到工作的妈妈看到睡着的女儿留下的字条“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不禁潸然泪下。

这则广告看到这里,不知多少观众感叹的泪花里闪耀出对生活的期望,而这也是广告所要达到的品牌诉求:节约且充满希望和惊喜。

从上面的广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运用情感反应模式作为广告的表现形式时,应该注意对情感尺度的把控,不能过度煽情,否则只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广告中的情感要点到为止,须知响鼓不用重槌,情感的表现不能太过夸张,有时一个含蓄的眼神就能说明一切。

除了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情感,运用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也是许多广告的拿手好戏。但是,对于这种广告,一定要注意在表现对祖国的强烈情感时,不能有任何侮辱、挑衅等情绪出现。好的爱国诉求能激发消费者火热的情感,而一旦过了头就只会适得其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