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脉即财脉-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当各国的首脑们颇费踌躇的时候,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即出870万美元的巨资在世界级的大城市纽约买下了一块土地,无偿捐给了联合国,并且同时买下了这块土地周围的全部土地。
  联合国大厦建起来之后,左右周围的土地价格立即飙升上去。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经营这片土地到底赚回来多少个870万美元。
  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够收获这丰厚的回报,就是因为他们播下了一粒智慧的种子。这是睿智,这是胆略,这是智谋。
  生活从来不会主动向人们诉说什么,只有时间会告诉人们真理。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功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要想收获就必须先给予,而关键是看准了就要大胆地去做。
  (2)好风凭借力,借梯能登天
  无论做什么事情,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当你有了一些新想法时,为了说服对方与你合作,就得有意识地把与你观点相同的人拉在身边,让他们作后盾。没有他们,只靠你自己是很难说服对方的。因为在一般人眼里,单枪匹马多属心血来潮,而有了其他人的支持则不同,对方会认真考虑你的问题。他会想:“既然这么多人支持,他的想法肯定有一定的道理。”
  当然所找的人得是对方信任的人,知识水平能力都能胜任你所要办的事情。如果你的朋友水平很低,对方怎么能信任
  有时想办一件事,说服对方或许会有许多困难,但把这些事情讲给朋友,让朋友一起去说服就比较容易一些。当然,你的事情只有在切实可靠时才能说服朋友;连朋友也说不服,就说明事情可行性太小,甚至是不可行。
  遇到困难想说服对方,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也可以借助事实的力量。比如向对方要求做某些工作时,就得让对方相信你的能力。而要让对方相信你的能力就可以把你做过的一些重要事情讲给对方听。至少也得说上三件。这样对方就可以断定你是否有能力完成此事。而你列举的三件事应该与你要做的事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证明你有能力完成这件事。
  再就是可以借助一些有权力的人,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人的力量,像著名的专家学者等。因为这些权威人物都有一定的威慑力量,他们的判断能力、鉴别能力是被社会公认的。他们同意的事情一般人相信是对的,不会产生怀疑。你可以请他们参与你想做的事情,或为你们题个词等。这些东西可以向对方证明你的实力,有了这些东西再说服对方就不会困难了。而且对方看你有“后台”也会愿意与你合作。

4 “帮”:帮人即帮己,有事大家帮(2)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一反大贬柳絮飘浮无根、无所附依的写法,而是用肯定态度对其做了赞美。这正如有人不仅看到了辛勤耕耘的黄牛,也看到了黄牛背后不断抽动着的鞭子,这正是见识的独到之处。从中也可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有时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云或扶摇直上。我们把“好风凭借力”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用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就可以称它为“借梯登高”之计。
  对于准备求职就业的人来说,这里的“梯”指的是他人之力,如名人、亲戚、朋友、同学等的地位、名望、财富或权力等;而“高”则是指求职就业者将要获得的某种较为理想的社会职业。他人有时是你接近成功或走向成功的桥梁与阶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们的力量更能帮你寻到走向成功的捷径。古往今来,借助于名人之力成功的事例真是数不胜数。汉高祖刘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皇子,生母不一,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展开了子与子、母与母之间的明争暗斗。刘邦有意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可吕后想立自己的儿子盈为太子,她便找张良帮忙。张良献上一计:“皇上一直想招聘四个在野的贤人出山,但他们始终不肯,若将他们迎为宾客,太子常请此四人赴宴,必会被皇上看见而问其原因。”果然不出张良所料,高祖看见盈能请来不肯为自己出山的四贤人,认为盈为人恭敬仁孝,能让天下名人慕名而来,终于立盈为太子。盈的成功完全仰仗四大贤人的盛名,借助他们的名望得到了皇帝宝座,当然也包括他母亲吕后和张良的妙计。
  中国人历来看重宗族亲情,以至在今天仍然盛行“走后门”。这种“后门”其实就是一种看不见的裙带关系网,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梯”。利用后门去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当然是不足取的,但如果你想能充分发挥你的才智,有所成就,在某些时候借助“梯子”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刚走出校门,又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要想在社会上谋得一份理想的职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就必须靠熟人或名人的引荐。
  一般来说,无论引荐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只要对你成功有所帮助,他就是你登上高处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响力能对你有用处。
  一般人除对权威和名望有一种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对熟识的人同样有一种可靠、信赖的感觉,因而他们常常会从推荐者身上来估量被推荐者的能力和人格。这种透视现象可以帮助求职者被录用,继而步步高升。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在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屏障面前,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点,但它也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心理倾向,而这正是“借梯登天”之计的实质所在。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大有作为的。
  在施行“借梯登高”之计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1)找“梯”,即要与有影响力的人做朋友
  对于一般人来说,在求职或就业的过程中,应该随时留心周围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响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为了赢得他人的真诚相助,你必须先付出某些东西,如真心或物质。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天长日久的付出总会有所回报。所以平时与人交往时,要盯得准谁有能力帮助你。当然,与任何人相处都要以友善、真诚为本。
  (2)借“梯”,即求得朋友的帮助
  朋友能否帮你的忙,还看你平时表现如何。这就要求你与人交往时,目光要放远些,不因小利而不为,亦不因利大而为之。如果你与对你求职就业有所帮助的朋友发生了不愉快,你应首先谅解他。“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古训,在这方面古人也做出过榜样,比如,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张良能为老者拾履。平时的基础打好了,量变积累终会成为质变,也就会“得来全不费功夫”了。你待人好,人家对你自然有真心,关键时刻帮助你一把也在情理之中了。这样看来,借“梯”的功夫完全包含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之中。
  这里还需要说的是,有很多人并不是不会施行此计,而是难为情而不愿意求人,总觉得这样做有失体面,好像是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存在的。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即使是拿破仑也需要别人帮他架起成功的桥梁,何况你只是一个平常之人呢
  (3)掌握时机,拉人一把
  患难检验你做人的态度,患难检验你做事的方式。
  “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这话大家都不陌生。晋代有一个人叫荀巨伯,有一次去探望朋友,正逢朋友卧病在床。这时恰好敌军攻破城池,烧杀掳掠,百姓纷纷携妻挈子,四散逃难。朋友劝荀巨伯:“我病得很重,走不动,活不了几天了,你自己赶快逃命去吧”
  荀巨伯却不肯走,他说:“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远道赶来,就是为了来看你。现在,敌军进城,你又病着,我怎么能扔下你不管呢”说着便转身给朋友熬药去了。
  朋友百般苦求,叫他快走,荀巨伯却端药倒水安慰说:“你就安心养病吧,不要管我,天塌下来我替你顶着”

4 “帮”:帮人即帮己,有事大家帮(3)
  这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了,几个凶神恶煞般的士兵冲进来,冲着他喝道:“你是什么人如此大胆,全城人都跑光了,你为什么不跑”
  荀巨伯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我的朋友病得很重,我不能丢下他独自逃命。”并正气凛然地说:“请你们别惊吓了我的朋友,有事找我好了。即使要我替朋友而死,我也绝不皱眉头”
  敌军一听愣了,听着荀巨伯的慷慨言语,看看荀巨伯的无畏态度,很是感动,说:“想不到这里的人如此高尚,怎么好意思侵害他们呢走吧”说着,敌军撤走了。
  患难时体现出的正义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说来不能不令人惊叹。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情况,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这种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会让他人记忆一生。
  德皇威廉一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可算得上全世界最可怜的一个人,可谓众叛亲离。他只好逃到荷兰去保命,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可是在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写了一封简短但流露真情的信,表达他对德皇的敬仰。这个小男孩在信中说,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将永远尊敬他为皇帝。德皇深深地为这封信所感动,于是邀请他到皇宫来。这个小男孩接受了邀请,由他母亲带着一同前往,他的母亲后来嫁给了德皇。
  “我不知道他那时候那么痛苦,即使知道了,我也帮不上忙啊”许多人遗憾地说。
  这种人与其说他不知道朋友的痛苦,不如说他根本无意知道。
  人们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功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装不知,大概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
  虽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下别人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身患重病时,你应该多去探望,多谈谈朋友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当朋友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予鼓励;当朋友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时,你应该亲切地询问他们。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受伤者的心田,给他们希望。
  有时候不用很费力地帮别人一把,别人也会牢记在心,真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5“忍”:不该出手不出手(1)
  真的英雄,何必气短;善始善终,方为不败忍能保身,忍能成事,忍是大智,大勇,更是大福
  (1)忍是大智大勇大福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古话的意思是让我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要一味使用莽劲去碰壁,而应该分析局势,做出某些以退为进的决策。
  忍学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儒家思想的精髓。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成名人物都是靠忍字而成大业的。现代世界上许多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犹太籍、日籍的企业家、金融巨头亦将忍字奉为修身立本的真经,均在自己家中、办公室中悬挂着巨大的忍字条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忍学是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的必修之课。
  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战胜人生危难的有利武器
  为什么要提倡“忍”呢这是根据某些事物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有的时候,你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无论你怎么努力,成效似乎都不大。被你一直信奉不疑的“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似乎不再有效,这就好比手中拿着一万块钱却想通过自己的精心测算、分析来撼动股市一样。此时,你所做的最好策略就是不要凭着自己的“蛮劲”,一味地相信自己的判断,投入到某些前途极端凶险的股票中,相反,若你退一步,静观一下股市变化,先求其次,买一些绩优股,待选定时机再东山再起,投入到选中的冷门中,这时你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忍能成大器。只要你在做人的准则中牢记住忍这一条,你定能成大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甚至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为人做马夫,终于赢得了后来的“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大业。汉朝时的韩信,若不是能忍得住那“胯下之辱”,怎能从一个街头小痞子一跃而成淮阴侯。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造就出了古今多少“巾帼英雄”,那更不必说了。
  忍能做大官。这是当今官场的绝对真理。如果在上司面前不能忍得,遇事就仿佛对待路人那样粗暴顶撞,绝对不可能做成大官。古代的相命学在某些角度来看不无道理。一个脸大耳圆、嘴角上翘的人夸他日后做大官八成有道理,因为这种人一看就是个和事佬,他们绝对不会在非原则的事上和上司争得面红耳赤,也不会为上司的一点点小脾气而大动肝火,四平八稳的他们往往能以最省事的办法登上权力的高峰。
  忍能赚大钱。这是一个在商海中遨游多年的朋友对我讲的一句话。多年来,他一直坚信,在自己有求于人的时候,一定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忍字带来的后果。有时候,从银行贷款,就硬是要忍住审查人员的吹毛求疵。与老板谈生意,稍一不忍就可能损失一笔大钱。如果你的确要求助于那个对你挑鼻子瞪眼睛的人,你就忍一忍吧只要不是原则性冲突,忍过了之后,钱就进来了,这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我们讲一个忍字,并不是劝告你怯懦,真正的忍是以退为进的手段。那些只是一味地退让,而不考虑自己真正的目标、不思进取的人,忍来忍去反而会让他永远不能爬起来。
  (2)不做性情中人
  艾森豪威尔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可以成就任何大业。”
  清人傅山说过:愤怒达到沸腾时,就很难克制住,除非“天下大勇者”便不能做到。中国古语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你想和对方一样发怒,你就应想想这种爆发会发生什么后果。如果发怒必定会损害你的利益,那么你就应该约束自己、制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如何吃力。
  汉初名臣张良外出求学时曾遇到一件事。一天,他到下邳桥上遇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服,在那里坐着,见张良过来,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拉上来”张良听了一愣,本想发怒,因为看他是个老年人,就强忍着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捡了鞋,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来给老人穿鞋。老人穿上后笑着离去了。一会儿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导。”于是约张良再见面。这个老人后来给张良传授了《太公兵法》,使张良最终成为一代良臣。
  老人考察张良,就是看他有没有遇辱能忍的自我克制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以后才能担当大任,处理多种复杂的人脉资源和艰巨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静,知道祸福所在,不意气用事。我们在平时要注意这种修养,克制,忍耐,处理好所遇到的人和事。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