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例申,非生产性投资比重有了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改观,骨头与肉的关系趋于协调。基本建设投资效果也有好转。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逐年上升;大中型项目建成投产率1965年达到22。9%,大大超过1960年的98%水平,仅次于历史最好水平的1957年(26。4%);每百元投资增加的国民收入有所增长:一五时期为54元,大跃进时期降为31元,1963年和1964年分别为77元和115元,1965年增加到123元,约为大跃进时期的4倍。从每百元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看一五计划时期为32元,大跃进时期平均为245元,1961年降到-115元,1964年和1965年提高到63元和61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3努力稳定和调剂市场供应,注意改善人民生活。4改进企业管理。
三、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到1965年底,1963年9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确定的1963-1965年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主要目标已经实现。
一是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了1957年的水平。工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同1957年相比,增长59。9%,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99%;工业总产值增长98%,都超过了1963年的预定目标。二是工农业生产中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协调发展。
1965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0。4%。与1957年的43。3%…31。2%。25。5%大体接近,基本上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国民经济生活中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基本恢复正常。三年大跃进期间,积累率过高。1961年由于削减投资,积累率下降至19。2%。1962年又急剧下降至几乎没有扩大再生产的余力。经过三年继续调整,到1965年回升到27。1%。四是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二五计划前四年有较高的财政赤字,1963年至1965年的三年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入超过支出累计达10。2亿元。
1965年我国提前还清外债。困难时期实行的高价商品和凭票供应等措施的实施范围也陆续取消或缩小。1965年,农业在耕地面积比1957年减少12亿亩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达到3890亿斤,接近1957年的水平,比1960年增加1020亿斤;棉花1965年达到4195万担,比1960年增加1969万担,增加了将近一倍。烤烟、油菜籽、甘蔗、甜菜等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产。肉类产品的产量1965年达到551万吨,比1962年增加18倍。
粮食、棉花和各种经济作物、肉类产品产量的增加,基本上满足了人民生活和轻工业生产的需要。虽然1965年全国人均粮食、食油、棉花的消费量仍略低于1957年,但由于整个经济的恢复、国民收入的增长,人民生活仍然有所改善。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四、编制长期计划与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提出
1956年2月,在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计委制定了《国民经济十五年远景计划纲要》,这是第一个十年以上的关于国民经济系统的长期规划。此后,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受大跃进和反右倾等运动的影响,年度计划年年调整,甚至一年调整数次。国家计委的主要精力忙于年度计划,使得长期计划无暇顾及。
1963年,以李富春为首的中央计划领导小组开始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1964年月,国家计委提交中央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将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人民吃穿用问题放在第一位。1964年,国际形势变化将三线建设提到优先地位。
9月12日,国家计委制定出《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草案)》,是一个以国防建设为中心的备战计划。中央工作会议通过了这个提纲。由干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个提纲没有形成正式的三五计划。因此,第三个五年计划没有正式版本。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编制长期规划的任务被搁置了。直到1975年1月四届一次人大会议后,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全国经济形势好转,着手研究编制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其中包括第五、第六两个五年计划的设想。1975年3月16日,国家计委召开长远规划工作会议,全国性的长远规划工作继1956年以后基本中断了近20年方才正式开始。
尽管全国性的长期规划未能及时制定,部门的长期规划制定还是不失时机地开始了。1963年、1964年相继做出了教育、科学等长期规划,农业、工交的规划则伴随三五计划的制定而进行。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也被正式提出。
1954年以前,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目标的提法,在正式文献中,都是提工业化,而不是现代化。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孰不能达到目的。从此,有了四个现代化的提法。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明确起来。而且其中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后来改变为科学技术现代化,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1964年12月21日,在调整国民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国人民郑重宣告!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具体地提出: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此,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四个现代化,明确地成为发展国民经济长期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
·4。二五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第二个五年计划是至今我国历经的五年计划中指标变化最多、变化幅度最大、实施效果最差、主要经济指标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最严重的一个五年计划。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期间,国民缢济年平均增长0。65%,最高年32。2%,最低年31%。1962年与195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仅增长19。9%,平均每年增长38%;农业总产值则下降了199%,平均每年下降43%;国民收入下降了14。5%;全民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下降了在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在二五计划实施期间,1961-1962年开始实施调整方针,1963-1965年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工作,逐步地改变了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逐步转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起来说,调整计划比较踏实,执行得比较顺利。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65年基本上扭转了三年大跃进造成的困难局面,经济形势趋向好转。
然而,经济各部门完成1956年八大通过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中规定的各项指标的情况,并不相同。总的来看,在推迟3年以后,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和产值基本完成了所规定的指标;农业和与农业相关的轻工业、森林工业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机械、化肥的指标尚未完成规定的指标。
一、1962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二五计划指标比较
1956年,中共八大通过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建议和周恩来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后,二五计划指标和二五期间的年度计划指标一再变动,以致第二个五年计划始终未拿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的版本。尽管如此,受大跃进与反击右倾翻案风等政治运动的影响,在高指标与浮夸风的作用下,《人民日报》曾于年1月1日宣布提前三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在当天发表的社论《展望六十年代》
中,宣布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在1959年提前3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的号召,已经胜利地实现。社论又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最近时期的经验,找到了三个法宝,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的发展速度和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社论还提出,我们不但对于1960年的继续跃进和更好的跃进,充满了决心和信心,而且对于整个年代的连续跃进,也充满了决心和信心。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在新的10年间,要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基本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的现代化,从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杜会主义国家。
然而,实际情况是,1959年底只有钢铁和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在总体数字上达到了八大通过的关于二五计划的指标和1958年修改后的年度指标。浮夸虚报的粮食数字似乎达到了指标,核实后则远远不足。钢铁的数字是在以钢为纲?全民大办的号召下实现的,包含了大量土法炼钢生产的不合格的产品,同时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基本建设投资额虽高,却是牺牲了消费的结果,1959年基本建设效益低于1957年。由于工作失误、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1960年不仅没有跃进,反而成为建国以来经济负增长最严重、困难最大的一年。
由于大跃进中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到1962年底,二五计划实际执行结果与八大提出的建议相比,除原煤、原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都未达到,粮食、棉花的产量甚至低于1952年的水平。在工业产品中,与农业有关的轻工业产品尚未达到二五建议的1/2,其中食糖还不及15%。与一五计划时期相比,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增加87。7%,而1962年与195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仅增长l9。9%;国民收入下降14。5%,投入大量资金,经济建设的进展却有限,效益很差。
本章的诺多表格,反映了1962年、1965年的经济各项指标与1956年八大通过的二五计划建议数字的比较。[WWW。Zei8。]
二、1965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二五计划指标比较
经过1963-1965年3年的继续调整,我国圉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失调的比例关系基本得到了调整:
1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了1957年的水平,农轻重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平衡发展。由于基数较低,1963-1965年各项指标的增长率较高。工农业总产值与1962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5。7%,仅次于建国初期的恢复时期(恢复时期3年平均每年增长21。2%)。其中农业平均每年增长11。1%,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79%。在工业中,重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4。9%,轻工业平均每年增长21。2%。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59%,其中农业增长近10%,工业增长98%。工业内部结构也有所改变,支农工业的比重提高,农轻重之间开始形成协调发展的势头。1965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7。3%、32。3%、30。4%,与1957年的43。3%、31。2%、25。5%大体接近,基本上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2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基本上恢复正常,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收入达到1387亿元,比1962年的924亿元增长了50。3%,比1957年的908亿元增长了52。7%。在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入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国居民消费水平1965年达到125元,比1962年增加了8元,其中农民达元,增加12元,职工达237元,增加11元。虽然1965年全国人均粮食、食油、棉花的消费量仍略低于1957年,但由于整个经济的恢复、国民收入的增长,人民生活仍然有所改善。按全国人口平均,粮食:1957年406斤,1962年329斤,1965年368斤。
食用油:
1957年48斤,1962年22斤,1965年35斤;猪肉:1957年102斤,1962年44斤,1965年126斤;棉布:1957年195尺,1962年106尺(包括劳保用布和针织品折算),1965年168尺。国民经济生活中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基本恢复正常。三年大跃进期间,积累率过高。1961年由于削减投资,积累率下降至19。2%。1962年又急剧下降至10。4%,几乎没有扩大再生产的余力。经过三年继续调整,到1965年回升到27。1%,接近1957年24。9%的水平。各种物资的库存都有所增加,整个商品库存额1965年达458亿元,比1962年的384亿元增加74亿元,如食用植物油增加了10亿斤,棉花增加了2200多万担,猪的存栏头数增加了600多万头,蛋增加了6100多万斤,糖增加了30吨,从而使积累率从1962隼的10。4%,恢复到1965年的3国家财政收入情况好转:二五计划时期的5年中4年有较高的财政赤字,1963年至1965年的三年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入超过支出累计达102亿元。
1965年我国提前还清外债。困难时期实行的高价商品和凭票供应等措施实行的范围也陆续取消或缩小范围。1965年收大于支7亿元。货币流通量恢复正常。外汇收支平衡。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各方面经济效果显着提高。1965年的钢产量达到1223万吨,生铁达到1077万吨,原油1131万吨,原煤232亿吨,发电量676亿度。对比之下,1962年钢是667万吨,铁805万吨,原油575万吨,原煤22亿吨,发电量458亿度。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965年比1962年提高了86。4%,平均每年提高23。1%。可比产品成本每年平均降低9%。主要工业的品种在调整的五年中增加3万多种,质量都有提高。基本建设,1965年新增固定资产占基建投资比重达93。6%。1960年为68。8%。1961年为74。5%。1962年为79%,三年平均为70%以上。经营管理水平普遍提高。
4市场供应显着改善,物价稳定。1965年社会高品零售总额达657亿元,比年增加了53亿元,比1957年增加了183亿元。各种副食品和工业日用品供应充足,高价商品都已改为平价,集市贸易价格在许多地方都已接近国家牌价。此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有了新的发展。特别在资源勘探,矿藏开采,工农业生产及医疗技术的研究方面,在原子能、喷气式飞机和电子技术的研究方面,在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就。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与1962年大部分经济建设与经济效益低于1957年的状况相比,1965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大部分生产与效益指标均高于1957年。但是,与1956年八大通过的二五计划建议的数字比较,则各类指标完成情况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在工业生产方面,工业总产值基本实现了计划规定的指标,为计划指标的但是各类产品完成计划的差距很大。在各类工业产品中,发电量、原煤(亿吨)、原油、钢、木材、水泥和机制纸产量超额完成了计划指标,分别为计划指标的13。07%-11。27%和11。53%-10。81%。尽管调整时期国家对农业和支援农业和轻工业的建设已开始注意,投资比例有所提高;注意了人造纤维、合成脂肪酸和合成洗涤剂等以非农业产品为原料的新兴工业建设,但由于抓得较晚,新增生产能力不高,还不能大量生产。化肥在调整时期大力支援农业的要求下,虽然增产幅度很高,产量较1957年增加了11倍以上,但是并没有完成二五规定的指标,仅及指标的539%;而机床、棉纱、柿布、糖产量均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