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地脉-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宋江起义为历史原型的《水浒传》弥补了中国人某种隐在的内心缺失。在这部侠义高张的奇书中,水泊梁山什么样的豪杰都有,诸如晁盖之类的乡村土老肥,时迁、白胜之类的鸡鸣狗盗之徒,关胜、呼延灼之类的朝廷名将,鲁智深、武松之类的老江湖,柴进、卢俊义之类的金枝玉叶,林冲、杨志之类的落魄英雄,诸如老谋深算的吴用,呼风唤雨的公孙胜,小毛贼朱贵,大粗人李逵……真可谓各色人等、群雄并集。一帮顶天立地的好汉,因大头目宋江执意招安,为兄弟们谋个“更好的出路”,陷入朝廷权奸的算计,一百单八好汉,最后四下飘零,落得个凄惨的结局,真正是其事可感,其情可叹,其遇可哀。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水泊梁山不复原貌,但此地所记录的众多水浒故事和遗迹却保存了下来。随着《水浒》电视剧的热播,这里更是热闹非凡。整修一新的“宋江寨”,威风地雄踞虎头峰顶,聚义厅和其他建筑一应复原,108好汉的彩绘塑像和大幅壁画熠熠生辉,厅前“替天行道”的杏黄旗高悬柱头,黑风口“黑旋风”李逵像犹在,义军的晒粉场、演武场、天书阁、宋街也已渐次修复。
  往事历千年,《好汉歌》萦怀不散,人们仍然在不断地抚摩梁山、念想梁山、咏叹梁山。《水浒》电视剧热播时,据报道,一个山东农妇因无法忍受电视剧对宋江的亵渎,一怒之下,把电视机给砸了,梁山好汉在民众心目中的分额,由此可见一斑。

山东大汉闯关东 

  山西人走西口,山东人闯关东。民以食为天,进入清代以后,一向守土安命的山东人为“稻粱谋”而掀起了空前的闯关东移民大潮。“关东”者,指的是山海关以东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区域。
  一部元代之前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不断南移的历史。中国人口的比例如果以淮河为界的话,到元末明初时,基本上已经达到了8:2,即南方占80%,北 
方占20%。所以,伴随着战争创痛引发的后遗症,伴随着政治中心的北迁,明朝初年政府把南方的人口大量迁到了北方,有大批山西人在这一时期迁到了饱受战火之苦的山东,主要居住在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
  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后,百万满族人随军入关者就达90万之多,致使关外“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一派荒凉景象。关东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为强根固本,1653年,顺治帝颁布辽东召垦令,命地方官“招徕流民”,给予不少优惠政策,于是山东、河北等地不少农民开始成规模地举家“闯关东”,东北的烟草业、蚕桑业就是这些人发展起来的。但仅仅过了15年,出于保护满族固有文化的考虑,清廷宣布关闭山海关的大门,封禁关东地区。此后,仍不断有众多流民偷偷违禁“闯”入关东,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关东的华北农民总计达100多万人,其中大多是外出谋生和外出逃荒的人。
  1860年,咸丰帝正式宣布关东地区全面向流民开放,以山东人为主的流民大量出关,闯关东从此由“涓涓细流”演变为“滚滚洪流”。此前发生的两件大事是促成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
  1855年(咸丰五年),由于发大水,黄河在河南境内的铜瓦厢断堤改道,滔滔黄水夺路北流,结束了南宋以来南流700年的历史。黄河的这次改道,对其下游地区造成了巨大灾难,尤以山东受灾最重。原本依仗黄河水源的众多城市、村庄、田地日渐衰落,改道后的新河道常年泛滥,加剧了洪涝灾害和土壤盐碱化,大批农民因此破产逃荒。据有关资料记载,作为中华的第一大“血脉”,黄河在历史上改道次数多达千次以上,改道范围最北面到天津,最南面到徐州,甚至再往南,而咸丰五年的改道是后果空前严峻的一次。
  另外,捻军、太平军与清军在山东多次交战,战火烧得山东“大半糜烂”。
  在天灾人祸的冲击下,原本就人多地少、土地兼并严重的山东更加雪上加霜,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蜂拥“闯关”,局面已无法控制,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于是奏请朝廷“开关”,他在奏折中说:“东三省之开放设治,遂如弩箭在弦,有不得不发之势矣。”在此情形下,清廷被迫打开虚掩的大门,正式允许流民进入关东。
  关东成了移民的天堂了,这里有壮丽的白山黑水,有辽阔而肥沃的黑土地,有遍野飘香的稻米大豆,有蔚为大观的流民们用血汗垒起来的新家园。几十年后,一个全然的“移民社会”在东北形成了。至1911年,东北约有1800万人,其中约有1000万人是由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先后自发涌入的流民,其中以山东人最多。据推断,整个清代,山东移往东北的流民约有700万至800万人之多。
  进入民国后,“闯关东”的风潮仍然相当强劲,每年进入东北的人至少也在20万人以上,而超过百万人的年份有四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难民再次大批涌向相对稳定的东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增加后方劳动力,鼓励华北移民迁入东北,仅1942年就达到120万,“闯关东”再次掀起高潮。

祖认泰山 

  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乃五岳之尊,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名山。孔子说:“山川之灵,足以纪网天下者,其守为神。”可见在崇尚天人感应的中国,人们对山的敬畏之情。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位居山东之中,突起于齐鲁丘陵之上,山势累叠,主峰高耸,显出一种“拔地通天“的气象,不由得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泰山”为春秋时的改称。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在古代,泰山之神是地位 
显赫的青帝,他是天帝的孙子,同时是永生的象征。
  泰山自古为帝王的封禅之所,祭天以报天之功,叫“封”;祭地以报地之功,叫做“禅”。中国帝王对泰山的封禅,除了表示对天地的崇敬外,主要目的是求长生。历代帝王中凡认为功劳甚大的,大都会来此举行封禅大典,祭拜天地,较著名的如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帝尧、帝舜、大禹、商汤、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元世祖、明太祖、明成祖、顺治帝、康熙帝等等。
  除此之外,道教、佛教也竞相来此兴寺建庙,更有历代文人雅士咸集于此,赋诗唱和,遣怀逸兴。历史上登临此山并留下过诗文的文化名人不计其数。
  中国人通常把丈人比为“泰山”,这一典故来源于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候,命张说做“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趁机从九品官一下子升到五品,唐玄宗很奇怪,问他怎么突然升得这么快?郑镒不好意思,答不出来,旁边的人答道:“此泰山之力也!”意为丈人做泰山封禅使而带来的青云之力。
  泰山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而著称,泰顶四大奇观依次为: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游泰山主要有3条线路,一是从山下岱庙起步,沿东路中溪盘道,登6600余级达岱顶;二是从泰安火车站乘汽车沿西路盘山路达中天门,换缆车到南天门,徒步至岱顶;三是乘车至桃花峪,由索道至岱顶。整个泰山景观分为岱庙、东路、西路、岱顶、桃花峪等区。
  岱庙即古代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旧称东岳或泰山行宫,后为道教神府,主殿为贶殿,采用帝王宫殿式建筑,殿壁绘泰山神出巡壁画,名《启跸回銮图》,主要景点有遥参亭、岱坊、正阳门、配天门、天贶殿、汉柏院、东御座、唐槐院。岱庙中现存名家碑刻151块,最著名的有李斯小篆书写的胡亥诏书、张迁碑以及东汉衡方碑、西晋孙夫人碑、唐代神宝寺碑、魏齐隋唐造象碑、历代诗文碑刻等。
  东路景区指一天门至十八盘一段,盘路6290级,前半部分地势开阔,石阶盘曲,古建筑奔来眼底。中天门至南天门山谷狭窄,途经岱宗坊、王母池、吕祖洞、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柏洞、壶天阁、回马峡、中天门、云步桥、五大夫松、朝阳洞、对松山、十八盘。经石峪系指一面斜坡上刻着1400多年前的“金刚经”部分经文,为泰山重要文化遗迹之一。
  岱顶景区指南天门至玉皇顶一段,又称天庭,喻为游人至此,上可达仙界,飘飘欲仙之感渐生。此处主要景点有南天门、天街、碧霞祠、唐摩岩、玉皇顶、掉海石。
  南天门扼守十八盘尽头,从下往上看,俨然如云烟缥缈天上,碧霞祠内塑碧霞元君鎏金铜像,山东人称为泰山奶奶。祠北唐摩崖满布历代石刻,又称“大观峰”,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亲笔撰书的《纪泰山铭》。
  玉皇顶又称天柱峰,为泰山至高点。玉皇庙中心有“极顶”石,庙旁有“古登封台”,既为历代帝王登山祭天之处,也为观日出最佳之处。
  西路景区指大众桥沿盘山公路至中天门一段,全程有15公里,沿途瀑布飞流,群岩竞秀,主要景点有黑龙潭、长寿桥、无极庙、元始天尊庙、天胜寨遗址、扇子崖等。岱麓景区指泰山南路的东起红门西至大众桥一段景点,有六朝古刹普照寺,院内“六朝松”历1600多年,至今繁阴匝地。不远处是冯玉祥将军墓和他出资修建的大众桥。
  桃花峪景区在泰山主峰以西,景区内有个竹园、樱桃园、桃花源、龙角山,五峰叠翠、彩带溪、一线天、钓鱼台等景点。
  后石坞景区在泰山之阴,有丈人峰、天烛峰、八仙洞、九龙岗等景点,怪石如笋,因有笋域一说,又,沿途多松,鸳鸯松、卧松、飞龙松、姊妹松、烛焰松,一松一世界。
  泰山在中国人心目中自古就有神圣的尊位,它与黄河、万里长城一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标记。

西北考古 

  西北绝不仅只是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名词,除此之外,它还有文化学、语义学、美学、生态学、人类学、考古学等方面的重要指称。比如,西北可能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吗?中国人可能是从青藏高原直起身来,一步步向东迁徙过来的吗?西北地区那些远较汉族中心政权城市发达的文明是如何聚合,又是如何一步步为沙尘所掩盖吞没?这种文明的衍生历程又有什么重大的研究价值?

  我们可以确知的是,西北,曾几何时,它还是一个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繁荣富庶的人类天堂。无数的传说以这里为其母地,神秘的宗教、歌舞在这里自由生长,大量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自然界的奇特景观,塑造着它的奇魅瑰丽,它像是一块人类梦寐以求的安居乐土化石。
  让我们百般感念和无限惋惜的是,正是人类自己的战争、掠夺,乃至毫无节制的日常生活夺去了她那广袤无垠的绿色,人类自以为是的喧哗和扰攘蒸发干了它那原本绕城万里绵绵无绝的绿水,直到这个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地退化成了一个个沙尘的风暴中心,直到人类终只有一点点放弃曾数辈相守的故土。每当听到从西北传来消息说今年又有多少个村落沦为已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因而被迫搬迁时,一种被深深刺痛的震颤便迅速地抓住了我们的心灵。
  在整个西北,被遮盖的文明故城除了楼兰、高昌、交河等著名遗址,一同被风沙抹去的还有疏勒、于阗、龟兹、焉耆、莎车、鄯善、车师、乌孙等50余个曾是王国的地盘甚或都城。
  翻开历史,正是这些王国以及与处于中心统治地位的汉唐政权长年的争战征伐,使得这片土地烽烟四起,狼奔豕突。
  但即使是在烽火连天的岁月,西北,这片托载丝绸之路的文明母地从来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联结中亚、西亚及欧洲大陆枢纽的神圣使命。张骞、班超为汉朝打开了通向西域的大门,法显、玄奘从这里到达“西天”并取回了“真经”,马可·波罗也由此进入元朝的热闹中心,并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后世暴得大名的超级旅行家,当然,再以后不请自来的则是普尔热瓦尔斯基、斯文·赫定、贝格曼等探险者以及以斯坦因为首的文物大盗贼。这个昔日东西方政治交汇之地、希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亚文明碰撞融合之域,还有佛教、祆教、摩民教、景教、伊斯兰教生根于此的圣地,随便淘走的几件东西,当然都是有着独特的文物价值,更何况是遇见了汪洋大盗。
  再多的惯偷也偷不走这片土地,这是一种人类生活的印记,是文明滋惠并投射下的影象,它是跟太阳一起种在这片土地里的,尽管成马车的经卷雕塑、壁画或是甲骨没了,但这仍然是一片被掩盖着太多秘密的地域。
  天知道那些更厚的黄沙下面还藏着怎样的秘密!
  西夏文字、法卢文字是如何死了。
  楼兰人到底到哪儿去了?
  藏经洞为何被封闭?
  西夏王陵为什么被叫成“东方金字塔”?
  我们都只能猜想。目的却是想让它复活。因为我们短浅的目光已不能穿越厚积的黄沙,我们只能期望,等待奇迹或是偶然,也许除了上述声名赫赫的故地,在甘肃马家窑、齐家文化、宁夏仰韶文化、新疆新石器文化遗址以及还未及被发现的其他遗址下面,埋藏着我们想要的答案。

华夏根据地 

  进入或解读西北的方式,取决于深埋在我们心中说不清道不明的“西北情结”——而且它直接跟如下的一些问题有关:
  首先,华夏先祖祖居何处?现今满居在中国版图的人种来自何处? 56个民族又是怎样产生的?是否来自几十处猿人在不同地点进化而成?如果不是这样,又应该是怎样的?“根据地”还能否找到最直接的证据证明?

  常言道,人过留影,鸟过留声,只要有人类生活过的地方,就必然会留下人类文化的痕迹;只要有从猿到人的进化期,就必然会留下人类早期活动的文化遗存。人类早期都绕不过使用石质工具这一过程,人类学和历史学将这个时代确定为石器时代(实际上更早期应为“木器时代”,因为棍棒才是猿人们最方便的工具。只不过“木质工具”易朽坏,不能保留到今天),又将其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前者的相对时间约在距今15万年前,后者的相对时间约在距今4000—10000年前。两个时代又大约各分为早、中、晚三期。
  到目前为止,中国版图上的考古发现中,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极为罕见,规模既小,且零散地分布在相隔千里的几个地方,它们本身相互孤立,且与当地发现的后期的古人类遗址没有承继关系,因而难以认定,难成序列,研究难以深入,但近几十年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和文化遗留的发现颇丰,基本上覆盖了以兰州地区为界的整个中国东部,也即是古代认为的中原及今人密居的国土。这种情况提示我们:占中国国土一大半,且为今日中国人口主要居地的东部地区的考古学证明,这里的人类出现的最早时期未超过距今8000年,那么,8000年以前的这些人的先祖在哪里生活?
  目光再次回到广袤的西北,也即甘肃、青海、内蒙、新疆等的大部分地区。因为只有这块地方还剩有巨大的未密集发掘的地域,地下的情况基本上处在神秘未知的起点上。从考古学角度看,中国大地上,这一地区由于地广人稀,自然气候恶劣,少有人进行考古勘探,但却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