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地脉-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资助张仪的人见他已飞黄腾达,就前来向他告别,张仪惊讶地说:“我张仪之所以能有今天,全是依靠你帮助的结果,现在正想重重地回报,怎么就要走了呢?”那人笑着对张仪说:“资助你的人不是我而是苏相国,他认为你是天下少有的贤士,但又怕你乐于小利,所以才故意激发你的斗志。希望你掌握秦国的大权之后,威胁六国但又不发动强大的攻势,使合纵战略得以维持。这样就算回报苏相国了。”
  张仪这才明白,原来一切苏秦早有安排,就对那人说:“请您替我感谢苏相国的恩典,有他在一天,秦国就不会真正地去破坏合纵战略。”
  张仪在秦国的政治舞台活动了不少年,为秦王出了不少鬼点子。后来,他代表秦国出游列国,一肚子坏水弄得六国之间矛盾重重,刀戈相向,而秦国乘机坐收渔人之利。战国后期六国貌合神离的合纵战略失败了,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个乌鸦嘴在背后捣蛋,从而使各国之间彻底失去了相互之间的信任。这个乌鸦嘴正是张仪。
  战国的局势,就这样被苏秦、张仪二人颠来覆去摆布了几十年,这真是两个可怕的人。可见,没有真正仁爱的内心做基础,好头脑是很可怕的。

鹤的身姿滑过政治 

  古语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在历史上,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在政治的刀尖上自由地大展鸿图后,灵活地脱下乌纱帽隐身而退。作为中国谋臣的典范,河南人张良和范蠡就是这样的人。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是兵荒马乱的铁血时代把张良、范蠡锻炼成了天姿神俊的风流人物。

  与张良同时代的范增,是很厉害的谋士,但不幸他辅佐的是项羽,项羽虽然有盖世的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在政治上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时流露出妇人之仁,范增就栽在了他手上,最后于悲痛中被活活气死。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时候,河南人袁绍是势力最大的一股,不但粮草丰足,手下雄兵百万,而且有“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强大家族后盾。当时袁绍帐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尤其是有田丰等几个见识卓绝的人在幕后为他出点子,从表面上看一统江山者非此人莫属。结果呢?袁绍惨遭失败。问题不是出在势力强不强,而是出在了袁绍自己身上,像他这样优柔寡断的人是不能够成就大事的。他不但不采纳田丰的金玉良谋,而且还杀害了他。可见识人很重要。在这方面张良、范蠡就很有水平,他们辅佐的是刘邦、勾践这两个心志坚忍老谋深算的政治狐狸。在用人上,刘邦、勾践扮演了一回伯乐,张良、范蠡则扮演了一回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当刘邦向张良请教如何才能打败项羽时,张良告诉他一是重用韩信,让他带兵占领燕赵一带,对项羽实行战略夹击,二是积极联合南方军阀势力英布和彭越,从而实现战略大包围,使项羽首尾不能相顾。刘邦用了张良的策略,果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汉高祖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所以很想把太子废除,另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继承人。吕后得知这一消息后,整天在张良面前哭哭啼啼,请他想个办法让刘邦改变主意。张良被她的诚心所感动,就替她出主意说: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这四个须发皓白的老头子,是当今的四个大贤人,圣上平定天下后,多次派人去请他们前来辅佐自己,结果这四个人无论怎么说也不肯答应,跑到商山里隐居去了,如果能把这几个人请来,让他们经常出现在太子身边,圣上见了,或许会改变主意。吕后照着张良的话去做,后来,刘邦见太子的身后站着四个气宇轩昂的老人,心里非常吃惊,一打听竟是自己邀请多次不肯出山的商山四皓,于是认为太子已经在天下人心目中树立了威信,羽翼已经丰满,就改变了撤换太子的念头。
  范蠡识人的水平就更不一般了。他与越王勾践肝胆相照、卧薪尝胆20年,对饱受屈辱的越国洗刷耻辱灭掉吴国居功至伟。大功告成之后,范蠡敏锐地观察到自己有功高震主的嫌疑,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就向勾践提出来要求隐姓埋名远走高飞。勾践不愿放范蠡走,威胁说:“寡人将把江山分一半给先生,如果你坚持要离开,寡人将杀掉你。”范蠡于是不辞而别跑了,临走前他给对勾践忠心耿耿的好友文种留了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从越王的面相和性情来看只能跟他共患难,而不可以跟他共享富贵和平,你为什么不赶紧离开呢?”文种认为范蠡太谨小慎微了,自己替越王立下那么大的功勋,他怎么可能加害自己呢?过了不久,文种果然就在勾践的威逼之下自杀了。
  显然,张良对刘邦为人的残酷性早有警觉。当刘邦论功行赏大封功臣的时候,张良作为与萧何、韩信并列的重要功臣并没有接受三万户侯的显赫爵位,他坚辞不受,只要求封给“留”这块小地盘就满足了。当韩信、英布、彭越等人正在喋喋不休地为贪图更大的封赏而发生争吵的时候,张良却常常称病在家里打发着清静无为的悠闲时光,他警惕地预感到了刘邦后来屠杀功臣的一系列血腥事件。他明智地放弃了权势,刘邦也就不会杀一个对他构不成威胁的人了。
  刘邦死后,张良对政治已经没有任何兴趣可言,他决心舍弃一切红尘中的俗务,想跟随一个叫赤松子的隐士去隐居,从此与高山流水、闲云野鹤为伍。然而女强人吕后却很感激他,强行把他留了下来。张良不得已,只好留了下来,但从此金盆洗手,不再参预政治。
  而范蠡以先见之明躲过一场杀身之祸之后,乘了条小船泛沧海来到齐国,从此隐姓埋名在海边耕读,过着与天地为友的淡泊生活。后来,他迁居到陶这个交通要地去做生意。由于经营得法,几年的功夫就成了富可敌国的巨商,但他并不吝啬钱财,而是经常把金灿灿的黄金分送给周围的穷人。范蠡是在知天乐命、无拘无束中度过晚年时光的。
  张良、范蠡的心境显然在道德境界之上,现实的罗网已经束缚不住他们过于高飘的心灵,他们飘逸的身姿像鹤一样滑向政治,然后又顺心所欲地从政治斗争中游弋出来,他们属于那种能够把黑暗的政治同圣洁的天空连为一片的人中鸿鹄。

侠客与烈火(1) 

  “相国霜钟”为开封八景之一。大相国寺里的这口巨钟高约4米,重10000余斤,每当体格精壮的和尚撞响巨钟时,空旷浑厚的钟声传出很远,几里外都可以听到。钟声响起来,深沉的历史被带入到现实之中,钟声促使我们去追忆一位叫无忌的战国风云人物,那时他的府第,据说正是在今天大相国寺的地盘上。
  信陵君无忌在战国末年有着很高的威信,历史书籍对他礼贤下士、义气横天的为人津津 
乐道不已。信陵君平日里好结交江湖人物,其中一人是年过古稀、其貌不扬的侯赢,这不过是看守城门的糟老头子罢了,贵为千金之躯的信陵君却认为他洁身自好、人品很高尚,所以对他青睐有加、毕恭毕敬。信陵君常给侯赢捎点东西什么的,但老头子并不因为自己贫困就贪图钱财,他总是婉言回绝。有次信陵君大宴宾客,在客人们坐好后他突然想起侯赢来,于是亲自手执马鞭赶着马车去登门邀请。这次侯赢并不回绝,而是径直登上了雍容华贵的马车。在路上,侯赢为了考验信陵君是否真的仁而下士,就故意说自己还有点儿事情,请公子委屈一下,先把车子赶往杀狗屠猪的市场去一趟,到了市场上,侯赢找到他的屠夫朋友朱亥后,故意拖时间交谈了好一阵子。信陵君被晾在一旁,但他没有流露出任何一点儿不高兴的神色。这下侯赢满意了。他认为公子是真的瞧得起自己,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于是很愉快地坐着马车参加宴会去了。宾客们在信陵君家里端着酒杯等了很久,他们议论纷纷,猜测公子一定是去请一个尊贵的大人物去了。后来,当他们看见信陵君风尘仆仆地赶着马车回来了,衣衫褴褛的糟老头侯赢大摇大摆坐在车上时全气坏了,觉得公子如此委屈贵体赶着车去请侯赢,而这老家伙却不知好歹如此骄傲。在宴会上,信陵君让侯赢坐在自己身边,对他恭恭敬敬、丝毫也没有怠慢。侯赢见信陵君如此真诚地对待自己,心里十分感动,但并不表示出来。
  几年之后,信陵君遇到急事了,为了拯救被秦国围困、危在旦夕的赵国,他屡次劝说魏王发兵前去救援都没有成功,于是只好决定带着手下的千余人马以死相拼,以报答他同赵国平原君赵胜之间的交情。这个时候深藏不露的侯赢就站出来显山露水了,他向信陵君献上了“窃符救赵”的锦囊妙计,并指着好友朱亥说:“他实际上是天下少有的勇士,只不过藏身于市井之间而已,现在请他拿着40斤重的铁锤跟随公子前去抢夺虎符(象征兵权的令牌)。”信陵君认识朱亥后,对他也很好,常给他送些东西,并不因为他是屠夫就小瞧他,但朱亥收下礼物后从来也不道一声谢,信陵君觉得挺奇怪。直到现在朱亥才手持铁锤笑着对信陵君说:“我不过是个在街头杀猪卖肉的屠夫罢了,公子却屈尊贵体对我那么好,我之所以从不答谢,是因为那些小小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如今公子处在危急关头,正好是我朱亥拼死效忠的大好时机。”侯赢年纪大了,无法跟着信陵君共赴危难,眼里噙满了热泪,他目送信陵君和朱亥渐渐走远,然后拔出剑来自杀而死,以此来回报信陵君的知遇之恩。“窃符救赵”一举获得了成功,信陵君从此誉满海内。
  信陵君结交侯赢、朱亥与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之徒如出一辙,在这三个早期的河南人身上,激荡着任侠重义的古风。
  秦汉时期,崇尚武艺、任侠重义的风气是很盛行的,主要地区大概在燕赵、齐鲁、河南一带。那时在市井民间出现了许许多多杀富济贫、重义轻生的游侠,他们的所做所为跟武侠小说里描写的江湖豪杰很类似。太史公司马迁曾经评价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一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己有足多者焉。”
  西汉初年为数众多的游侠中,河南人剧孟、郭解名盛一时。
  剧孟在百姓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吴王刘濞发动大规模叛乱后,名将周亚夫专门坐着车去河南找他,当得知这位大名鼎鼎的游侠并未参与叛乱时,周亚夫大喜过望,高兴地说:“吴王发动叛乱而不去找剧孟,我已经知道他不过是无能之辈罢了,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很快,周亚夫果然率领大军镇压了叛乱。剧孟平素喜欢行侠仗义,多做善事,他的母亲去世后,远近的人们感激他的恩义,自发组织,前往送葬的车辆竟然多达1000余辆。
  另一个专门结交天下豪杰的河南游侠郭解名冠当世,此人从不饮酒,长得短小精悍、其貌不扬,性格坚忍寡言,喜怒不形于色。说话的时候则轻言细语,整个一个《水浒》里弱不禁风的时迁形象。就这么个人,却是当时游侠里笑傲江湖的顶尖高手,平生杀人如麻,视千金如粪土,践踏公卿,飘若孤鸿;天下富豪及豪杰之士无不将结识郭解视为平生的一大快事。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当时发生了一场由正直的官僚士大夫及太学生发起的政治运动,史称“党锢之祸”,它遭到了宦官集团的血腥镇压。这场运动的骨干分子除了窦武、郭泰之外几乎全是清一色的河南人——李膺、陈蕃、杜密、贾彪、范滂等等。这些杰出河南人以天下为己任,把脑袋放在刀尖儿上参与了这场著名的政治斗争。以正直而闻名的名士范滂,从大牢里放出来返回家乡时,慕其高义前来迎接的车辆竟多达几千辆。建宁二年,宦官集团两次大肆搜捕参预政治运动的士大夫,范滂被列为主要案犯之一,当诏书下达到河南郾城时,县令不忍心逮捕范滂,伏在床上抱头大哭。范滂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前去投案自首以避免使县令为难。县令把官印拿出来对范滂说:“我今天宁肯不当这个官,也要同你一起逃亡,天地这样大,必然有我们的容身之所。”但是范滂拒绝了县令的一番好意,解释说不愿连累他人。不久他便慷慨就义,死于宦官的屠刀下。

侠客与烈火(2) 

  “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李膺、陈蕃与范滂齐名,为当时士大夫的领袖,二人皆舍身取义死于同宦官的斗争中,从这句当时人们广为传颂的民谣,千年后我们仍能听到河南人那掷地有声的凛然的儒家正气。

齐鲁厚土 

  齐鲁之地,山水雄浑,天高地厚,河海浩荡。上古之少昊,开鲁之周公,兴齐之姜尚,贤达名仕,灿若星河,依周礼而成定制,启民心之醇酽浩气。在孔孟之道的长期熏染下,齐鲁民风厚重憨实,历史上多鸿儒、多良民、多豪杰、多烈女、多君子。
  山东大汉之所以敢称大,能称大,除了体格高大威猛,还因为他们做事做人的大气、勇气、豪气。山东人大都有憨样,即使聪明,也不外露,为人厚重,不喜奉迎、不喜溜须、不 
喜妥协,宅心仁义,少恶意。山东之民性可用“朴、拙、古、硬”四字尽之。
  1701年3月,68岁的刑部尚书王士祯请假回山东老家,准备去办理迁坟事宜。康熙皇帝御览过他的奏折后,对在场的大学士们说:“山东人偏执,逞强好胜,只有王士祯不这样。他的诗写得很好,闲时除了看书,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可以给他五个月假。”在这位皇帝老儿眼中,山东人都是好勇逞强之辈,只有王士祯一人例外!由此可见山东人伟猛刚烈的名声在外已传得很广。
  感动中国的《二十四孝》辑录了24个“孝动天地”的故事,其中有10个出自于山东:孝感动天的虞舜,龇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为亲负米的仲由,鹿乳奉亲的剡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冰求鲤的王祥,扼虎救亲的杨香。
  《荀子·议兵》云:“齐人隆技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山东人爱打架”,春秋时有一个齐王,他选用官吏的办法主要有一条,看这人敢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人搏斗。孙子兵法勃兴于此,猛将如云,谋士如鱼,秦汉游侠、说唐好汉、梁山英雄,这里的沃野盛产充满阳气的山东大汉。
  有人用“儒、岱、仙、海”四字来象征山东,孔庙、泰山、蓬莱仙岛、崂山道士、海市蜃楼、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灵岩寺、田横岛、长岛、刘公岛、成山头、天鹅湖、十笏园,人境与苍天相融,人境与大地相汇。
  山东的著名特产有烟台苹果、莱阳鸭梨、沾化冬枣、即墨葡萄、泰安煎饼、周村烧饼、德州扒鸡 、肥城蜜桃、 淄博陶瓷 、章丘大葱 、平阴玫瑰、曹州牡丹、 泰山灵芝、 苍山大蒜、 潍坊萝卜 、黄河刀鱼、渤海湾梭子蟹等等。
  山东人最喜欢吃大葱。在山东呆了七年的老舍先生不无幽默地描写道:看山东的大葱得像看运动员,不能看脸,要看腿,济南的白葱起码三尺来长吧,粗呢,也比他的手腕多着一两圈。。。。。。小曲儿里时常用葱尖比美人的手指,那可不是山东的老葱,而是春葱,要是美妇人的十指都和老葱一般儿,一旦妇女革命,打倒男人,一个嘴巴子还不把男人的半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