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幼儿心理学-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陈帼眉
声明:本书由 。。。

    序言 编者的话

    凡做父母的,自然希望孩子长大成材。凡做老师的,自
    然想培养出好学生。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条
    件,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培养
    人材的起点,起着奠基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良
    好的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就能为
    一个人的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受益终生。如
    果教育不当,将会影响孩子的发展,长大后再改变就很困难,
    甚至会造成无法补偿的损失。
    当前,怎样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
    和年轻的父母们所关心的问题。为了适应这一需要,我们编
    写了《幼儿教育丛书》,内容有:幼儿生活管理,幼儿膳食
    与营养,幼儿玩具制作,幼儿智力开发,幼儿游戏,幼儿心
    理,幼儿品德教育等。在编写上力求文字浅显、通俗、易懂,
    材料丰富翔实,使它具有实用性,以期帮助幼教工作者搞好
    工作,并适合于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

    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第一章:遗传和成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人脑是心理
    的器官,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因此,幼儿心理的发展必
    须具备这样两个方面的条件:脑和客观现实。遗传和成熟,
    特别是幼儿脑的发展,为幼儿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客观现实,即环境,特别是教育,这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就是父母通过细胞核里的染色体
    把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通过遗传传递的生物特征
    有许多,这里说的主要是指机体的构造、形态(如个子、容
    貌等)、感官及神经系统的特点等生理特征,其中对幼儿心
    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这些遗
    传的生物特征就是通常所说的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在后天是不断地生长、发展的。成熟就是遗传
    素质在后天条件下不断地发育、生长、显现的过程。幼儿的
    生理成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来说,成熟的顺序是从头
    到脚,从中轴到边缘。从身体结构的发育来看,头部发育最
    早,其次是躯干,然后是上肢,再后是下肢;再以动作机能
    的发展为例,先是会抬头,然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最
    后才会走。幼儿生理成熟的速度也有一定的规律,在出生的
    头几年,年龄越小,生长的速度越快。因此,小孩子常常一
    年不见面,简直大变样。妈妈也会年年发现孩子的毛衣小了,
    裤子不够长了,原因就在这里。
    事实和实验都表明,遗传和成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
    前提。良好的遗传素质和正常的生理成熟,是幼儿心理发展
    的优越基础,而遗传素质的缺陷,生理成熟的异常,是幼儿
    心理发展的重大障碍。没有先天遗传和生理成熟作为基础,
    幼儿心理是不可能产生和发展的。例如,生来失明的孩子,
    不能产生视觉;先天耳聋的孩子,难以产生听觉;无脑畸形
    儿生来不具有正常脑髓,因而不能产生思维,最多也只有一
    些饥饿、疼痛等很低级的感觉。而那些小钢琴家、小唱歌家、
    小画家以及小速算家,之所以在早期就表现出突出的特殊才
    能,则与他们具有该方面的较优越的素质条件有关,比如手
    指长而灵活,声带音质纯净、节奏感强而且准确等。
    幼儿生理成熟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
    岁左右的乳婴儿,神经系统发育还很不完善,抑制机能较
    差,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因而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是
    很肤浅的,而且容易激动,注意力不能集中,感知不够仔
    细,情绪的变化起伏很大。到五、六岁,幼儿大脑皮质的抑
    制机能日益发展,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趋于平衡,皮质对皮
    下的控制、调节作用也逐渐加强,这就使得幼儿有可能逐渐
    减少冲动性行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更加集中、精确,从而
    调节自身行为、情绪的能力及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
    理过程都日益发展起来。
    可见,遗传和成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必不
    可少的物质前提,我们不能轻视它们的作用。对于从事幼儿
    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更需考虑遗传、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
    大脑的生理发展对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利用
    这些规律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和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第二章:环境和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由上可知,遗传和成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确实起着重要
    的作用。但是,必须明确,遗传和生理成熟毕竟仅仅是幼儿
    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只提供幼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不
    是现实性。对于一般的正常儿童来说,心理能否发展,向什
    么方向发展,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如何,不是由遗传和成熟决
    定,而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其中教育更起着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显然,只有
    产生心理的物质前提,而没有客观现实的影响,是不能形成
    人的心理的。这可以由各种动物哺养大的人类婴儿,如狼孩、
    熊孩、豹孩等等来说明。印度狼孩卡玛拉在出生后不久被狼
    叼去,在狼的环境中生活了七、八年。被发现时,她只能用
    四肢行走,昼伏夜动,吃东西不用手拿,而是把食物放在地
    上用牙齿撕开吃。虽然她已经七、八岁,但智力只相当于六
    个月乳儿的水平。她对人不发生兴趣,没有感情,不让人们
    给她洗澡。人们花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使她很快适应人类的
    生活;训练两年后,卡玛拉才会直立;六年后才会艰难地行
    走,但快跑时仍需四肢并用。卡玛拉于十六、七岁时死去,
    这时她也还不能讲话,智力只及三四岁的孩子,并常有许多
    狼的习性的表现。这就告诉我们,人只有人类共同的遗传素
    质还是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的,遗传和成熟只是人的心理发
    展的自然基础,即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要使人的心理切实得以产生、发展,还必须要有环境和教育
    的影响和作用。由于狼孩在出生后便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
    和教育,他接触的是狼的环境、狼的“教育”,因而尽管他
    长着人的脑,却成其不了人,最终只是个“狼孩”,没能形
    成正常人的心理。
    环境和教育不仅影响人的心理的形成,而且也影响人的
    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等。研究表明,一般地讲,人
    们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差不多的。正常儿童出生时,都
    具有人所共有的、基本共同的解剖生理特征,然而,现实生
    活中却没有心理发展水平和表现完全一样的儿童,每个孩子
    的智力、兴趣、爱好、性格等都千差万别。造成这种差异的
    原因主要的不在于遗传,而在于环境和教育。有关双生子的
    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同卵双生子的遗传素
    质是基本相同的,而异卵双生子的遗传素质则不太相同。如
    果将同卵双生子放在不同的环境下抚养,接受不同的教育,
    而将异卵双生子放在相同的环境下抚养,接受相同的教育,
    其结果是:异卵双生子在心理,包括智力、性格等方面的相
    似性都大于同卵双生子。显然,心理是遗传和成熟与环境和
    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和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物
    质基础,环境和教育决定了幼儿心理的发展方向、水平、速
    度。
    在环境和教育中,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这是因为:第
    一,教育对幼儿进行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
    响过程,这无疑比那些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环境因素
    的影响要更有力、更有效;第二,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主要
    的、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幼儿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在他们
    所接触到的环境影响中,主要的是幼儿园教育,即教学和老
    师的影响;第三,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
    有利因素,而克服和消除其不利因素,以促使幼儿心理更快
    、更好地发展。
    例如,某单位曾对幼儿数概念发展的水平作过一次调查
    。结果说明,受过幼儿教育和未受过幼儿教育的儿童在计数
    、数序和运算能力的发展水平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未受
    过教育的六岁半儿童,较同龄受过幼儿教育的儿童,在数概
    念的发展上要晚两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就在于教
    育。美国著名女作家、女教育家海伦·凯勒自幼又聋,又哑
    ,又盲,可就是由于受到了良好的专门教育,使她可以通过
    触觉、嗅觉来认识世界。最后,不仅她的心理的各方面得到
    了正常、健康的发展,而且在许多其它方面超过了常人,还
    写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闻名于全世界。
    总之,幼儿心理的发展,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缺一
    不可。但是,对于正常儿童来说,环境和教育更重要,是幼
    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教育,更起着主导的作用。

    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第三章:教育必须通过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才能起作用

    需要说明和注意的是,我们既承认环境和教育对幼儿心
    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但也反对把环境、教育的作用机械化、
    绝对化。对于幼儿心理发展来说,环境和教育毕竟只是外部
    条件、外部原因,要使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到作用,还必须
    通过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许多经
    验和教训的。有的老师注意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从幼儿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结果教育教学效果很
    好,幼儿心理也得到健康、迅速的发展;而有的老师虽然主
    观愿望良好,但是不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认为
    只要老师多教点,教难点,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就能比别人
    高些,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反而影响了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
    以上事实表明:只有通过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教育才
    有可能真正发挥它对幼儿心理发展应起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呢?
    一般认为,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包括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新的需要。需要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下,所
    产生的追求和倾向于一定事物的心理反映。它的表现形式,
    有愿望、兴趣、好奇心、动机、目的、信念等许多,是人从
    事任何一种活动的动力。当客观的要求被儿童所理解和接受,
    而成为他们主观的需要时,就会激发、推动幼儿去从事某种
    活动。例如,老师要求小朋友好好学画,争取“六一”节参
    加画展。当这一要求变成幼儿自身内在的需要时,他们上美
    术课就更专心、更认真了。二是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包括幼儿在反映活动中形成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年龄特
    征等等。比如,思维方面,婴儿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
    幼儿思维带有突出的具体形象性;言语方面,二、三岁的幼
    儿只会使用一些基本的简单句和个别复合句,五六岁幼儿会
    使用各种类型的复合句。这两者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幼儿心理
    发展的内部矛盾。在这一内部矛盾中,需要是代表着新的、
    比较活跃的一面,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代表着旧的、比
    较稳定的一面。需要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水平或状态的基础上
    产生,而一定的心理水平或状态的形成,也依存于幼儿是否
    有相应的需要。二、三岁的儿童只有最初步的口语发展水平,
    他就只能产生进一步用口头言语进行交往的需要,而没有掌
    握书面言语的需要;幼儿有了进一步用口语进行交往的需要
    时,又会促使他去仔细地倾听和模仿成人的说话,从而他的
    口语交往水平便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见,幼儿心理发展内
    部矛盾中新的一面(新的需要)总是不断地和旧的一面(已
    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既统一又对立,统一对立的结果是新
    的需要不断地否定着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从而幼儿心理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与根据。
    教育必须通过这个内因,通过新的需要和已有心理水平、状
    态之间的矛盾运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因此,作为教
    师,就应当深入了解幼儿,提出一定的、适当的要求,并使
    之为幼儿所接受,变成幼儿的新需要,以便引起幼儿心理的
    内部矛盾运动,促进幼儿心理日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第四章:教育要求要符合幼儿心理特点

    幼儿的新需要是在一定的教育要求下产生的。但是,并
    非所有的教育要求都能为幼儿所接受,变成幼儿主观的需要,
    引起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能否
    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并转化成为幼儿的新需要,有个必要的
    条件,这就是教育要求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如果符合,
    就会为幼儿所理解、接受,变成为幼儿的新需要,形成幼儿
    心理发展内部矛盾的新的一面;如果不符合,情况就会相反。
    这就是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的辨证关系,一方面幼儿心理发
    展离不开教育的要求、指导,另一方面,教育要求又必须适
    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教育要求怎样才算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呢?
    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教育要求高低难易合适,需要幼儿作出一定的努
    力所能达到,而不是过高过难。比如,要求小班幼儿静坐半
    小时听老师朗读诗歌,或学习数的组合分解,这一要求就过
    高了;而要求大班幼儿学习画苹果、太阳,或复述故事《拔
    萝卜》、《小兔乖乖》,这一要求就太低了。这两种情况对
    幼儿都不合适,都不利于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育要求要具体、明确。有时要求虽高低难易合
    适,但提得很笼统、抽象,这也不利于幼儿把教育要求变为
    内在的需要。比如,要求学前幼儿上课坐好,如果只简单化
    地说:“坐好”,是毫无作用的,教师必须将“坐好”的具
    体标准和要求交待清楚:“把手放腿上,两脚并齐,身子不
    能趴着,眼睛看老师。”把教育要求具体、明确化,才能促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