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河南人惹谁了 作者:马说-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这种分配制度和“斗私批修”风潮的影响,人们的经济水平差别不大且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在经济上的歧视基本不存在。而今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是产生新的歧视的大的社会背景。纷繁复杂的价值观中“金钱崇拜”、“蔑视贫穷”一类,正是对河南人丑化与歧视的理论与思想基础。

为什么偏偏丑化和歧视河南人?答案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
说它简单,因为有这样一种观点可以明确:河南不少人做的坑、蒙、拐、骗的勾当只是一些人丑化与歧视河南人表面的借口和由头,绝不是答案的实质与核心,对河南的丑化与歧视缘于河南的贫穷与落后。

说它复杂,就是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新时期以来具有实质意义的第一波丑化与歧视的目标并非发达省市的广东、上海和浙江,亦非贫困地区的青海、甘肃和宁夏,而是直指位于中原地带的河南?

河南不沿边靠海,但不是很闭塞的;河南经济不发达,但不是最穷的;河南人市场经济头脑不丰富,但也不是最匾乏的。应当说,单纯一个闭塞、一个贫穷或是一个思想保守都不是河南被丑化与歧视的推一原因,也就是说在今天的中国能成为被歧视的对象需要同时具备多个条件,而河南不幸兼而有之,在地域、经济、传统和现实的观念方面都显现出独特个性,构成了足以使其被丑化与歧视的“罪状”。

河南拥有足以引人瞩目的显性特征

一个地区的人被丑化与歧视首先必须具备一些显性特征,也就是他们必须有着足以引人注意的传统的或者是现时的“资本”,河南便同时拥有多种这类不菲的“资本”。

河南被学者称为“中国之中的中国”,这本身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为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心部位,因此也被称为“中原”,古语中“逐鹿中原”即显示出其在地域上的重要性,“占领中原,辐射四方”成为古代政治家和当今商家的立身安天下的出发点,商周时代的君王时常发出“天保未定”的感叹后将都城定在河南一带也证明了当时的人们甚至认为这里是宇宙的中心。即使从今天来看,中国两条主要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和陇海线即在河南省会郑州交汇,从这里到全国的大部分地区的距离都基本相等,特别是今天交通、通讯的日益发达,河南的信息更是可以迅速传递到四面八方。河南便因地域的原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二为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河南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河南应该说是中国最大的“发展中省份”——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人均水平位于中下;河南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而人均只占全国的第十八位。

其三为河南人是“中国人之中的中国人”。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黄河流域的河南人文经济历史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长。老庄哲学、程朱理学在此发源,儒、释、道文化在此繁衍兴盛,仁义礼智信在此像黄河水一样淳厚绵长,“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被岳母刺在黄土般宽广的中原脊梁上。同时,由于这里的地域位置,水旱灾难以及战乱时常发生在这里,有关资料显示,历史上发生在河南这块土地上的战争超过了其他地区的总和,多灾多难的河南如同多灾多难的中国。同时,南来北往、三教九流在此汇集、交流,君臣。官匪、流民以及“东邪西毒”们在此安营扎寨,传统中国人的性格、品行在此形成完善。忠厚也罢,愚昧也罢,聪明也罢,狡诈也罢,这就是中原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也是全体中国人剪不断的根。尽管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但中国人品性的DNA都是相仿或一致的,每个人身上都有河南人的影子,当然包括河南人“德性”中的优点和毛病。用著名作家张宇先生的话说,“河南人是中国人的娘”,河南人与生活在中国其他地区的人们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见一斑。

只此三点便可以看出河南在其他省市人心目中因地域、文化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的程度,尽管他现在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经济中心,但这丝毫不影响上苍仍将其放在人们的视角中——“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不是中心是什么?假若中国有人对河南视而不见,那便是有点“一叶障目”了。

将少数素质低下的河南人视为河南人的代表——丑化与歧视河南人的表层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河南人总是显现在人们视野里。随着观念、交通、通讯等方方面面情况的变化,河南人开始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昔日“足不出户”、“父母在不远游”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岁月里,即使是坏事也不可能远播万水千山之外,而现今的世界,地球已经成为村庄,何况中国一邦?这也是河南人被关注直至被,些人丑化和歧视的重要原因。哲人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

单就人口数量而论,河南拥有近一亿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3,加上河南位居中部,交通畅达,随着国内外、省际间经济的日益活跃和民工潮的一波波涌起,河南人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顽强地显示其存在,由于河南历史上的贫穷和重教传统的悠久,外出求学者在全国各省中应是名列前茅的,单在北京一地学业完成后留下工作者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他们由于知识层次和素养的原因,大都隐匿于机关、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其整体的影响力显示并不太多,倒是外出务工的民工人数目前已达680
多万,于是他们就成了外地人认识河南人的主要对象。

由于河南人多地少,本地工商业又不发达,能够容纳的劳动力相当有限。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青年迫于生计,除了外出打工,没有别的出路了。可以说是历史上河南人大规模以群体形象在外地登台亮相、他们的足迹南至广东、海南,北至黑龙江、吉林,繁华都市如北京、上海有之,尚在开发的西藏、新疆有之,正如人们形容的那样,“在中国那里有人烟,那里就有河南人。”

在中国的外出务工队伍中,湖北人擅于租摊卖小商品,河北人大都经营食品买卖,河南人则大多集中于建筑、卖菜卖水果、收废品等领域,要么成群结队活跃在马路两侧的建筑工地、在工地旁一堆堆地蹲着肆无忌惮地大口吃着馒头、在人潮涌动的路边挤车回工棚,要么就穿行于胡同巷陌,高声吆喝,他们生活在大都市的屋檐下,闪人市民的眼帘中,使他们不由得产生这样的感觉:怎么河南人都跑出来了?

河南民工大都操一口地道的方言,也即河南话,河南话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方言差异较大,但和普通话同属北方语系,除了阴、阳、上、去的四声和普通话不同外,别的方面基本一致。所以民工们也就理所当然地说一口地地道道的河南话。由于这一方言产生于农业大省的背景下,因此在许多人眼里便显得“十分土气”。这一点河南人和南方人的情况不同,南方许多地方的语言更是难懂,但这样倒是逼得来自这些地区的民工们只好学说普通话。虽然说得不一定地道,但毕竟不像河南话那么“土气”了。都市人从语言上一般不容易听出他是浙江人、湖北人,还是湖南人、广西人。因此,地道的河南话成了河南人的标志,讲河南话就等于在向世人宣示:我是河南人。在某种程度上讲河南话也成了从事低下层劳动的外地人的象征。
应当说,到外地务工经商的河南民工绝大部分是遵纪守法、勤劳诚实的,他们从事着第三产业,许多领域都是当地人不屑一干的职业,在服务社会、服务市民,推动所在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许多民工由于贫困和受教育程度低,衣服破旧,不讲卫生,由于生计的压力和风吹日晒,皮肤粗糙黝黑,与大都市日益繁华的风姿相比是有些不协调,更有极少数河南务工经商人员违法乱纪、制造假货、坑蒙拐骗、小偷小摸,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外出务工经商的河南人成为外地人通过感性认识河南人的主要对象,他们表现出的缺点和毛病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被许多人非理性地在心理上放大,使他们产生了错觉,以为河南民工都是这样,河南人也都是这样。

同时,媒体的大量炒作,也使河南人的一些不良表现给外地人心理上造成冲击。以目前媒体报道河南的事件来看,主要集中在民工违法乱纪、河南假货和坑骗事件严重、人为灾难如车祸、火灾较多上,这些报道应该说作为单一案例大都是真实的,同时这类事件在国内其他省份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但由于媒体有意无意间对此类新闻的报道中相对集中地选择了河南,于是对受众产生了“轰炸效应”,自然在客观上让人感到是“洪桐县里无好人”了。

亲身的感受加上媒体的不断渲染,于是使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全部河南人产生极为不好的印象,他们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角色”,本来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丑化与歧视的“妖魔”自以为找到了对象,便纷纷外化出来,于是丑化和歧视河南人的现象在得到了阳光、水分、土壤和种子后便自然生长起来。

河南是发展中穷省——丑化与歧视河南人的内层原因

表面上看,丑化与歧视河南人的原因似乎就是因为河南及河南人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在全国各地都存在,并且有的地方更为突出,而针对河南人的丑化与歧视目前已发展成全国全社会性的问题,其原因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探究下去,可以发现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河南还是一个“穷省”,一个“发展中穷省”。

河南是一个穷省——贫穷而非最贫穷对河南人的歧视表面上看是地域文化歧视,实质上却是经济歧视。其实这个世界上,单纯的文化歧视是很少的。无论是种族歧视、地域歧视、民族歧视、性别歧视,如果我们深究其最深层的原因,都是经济歧视。你看看有过哪一种歧视,歧视者会比被歧视者更穷?绝对没有。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歧视是人类最原始的歧视,却也是最深层的歧视。

为什么白人看不起有色人种?为什么香港人看不起大陆的穷“表叔”?为什么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追问到最深处,无非是因为后者贫穷。上海人的优越感保持到改革开放以前。后来广州、深圳发展起来了,就不大把上海人当回事了。近几年上海发展起来了,又不把广州、深圳的人看在眼里了。甚至台湾人在上海也被一些人轻蔑地称为“台巴子”,就像香港管我们叫“表叔”一样。这在中国内地可是从来没有过的。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上海近几年发展比较快了。

对河南人的歧视当然也不例外,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河南人穷。尽管很少有人直接嘲笑河南人的贫穷,而是嘲笑河南人其他方面的缺点。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对河南人的嘲笑根本上都是因为河南人穷,至于段子中所涉及到的那些河南人的缺点,有的是恶意的诽谤,其余的都不过是贫穷的派生物。

河南人土吗?河南人是土。但这样回答其实太过于简单。其实人类的很多习惯,究竟是土还是洋,有时根本没法下定义的。关键得看这些行为的主体是谁。比如,河南民工吃饭的时候喜欢蹲在地上,这显然是土。河南人说话的口音,显然也是土气。这些都是河南人土的标志和证明。但是如果这些习惯是由香港人传过来的,那又如何呢?那大家一定会觉得这很时尚,至少不土吧。而且绝对会有人追随。

别以为这是故作怪论,绝对不是的。过去z、zh不分本来是要受嘲笑的,但是80年代港台流行歌曲刚刚传过来时,全国包括北京在内的人都跟着不分了。其实港台人是分不清这两个音,其实广东人在北方根本不敢带出广东口音,生怕人家说自己土。但现在,连标准国语都带上了港味了。香港人还传来的一个坏习惯一一剧牙。在80年代以前,当众剔牙几乎和当众抠脚丫子一样令人恶心。但现在你看,哪一个餐桌上没有牙签呢?就因为它是香港人传过来的,而香港人是有钱人。

所以,河南人的土,说到底是河南人的穷的派生物。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调整、改变、异化着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包含着是是非非的旧价值观还没消失,仍为成型的新价值观又产生新的是是非非。但一条具体的标线却变得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在重新架构的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中,金钱和财富的分量越来越重要,这也许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但不少人已把金钱与财富的重要性推向了极端,金钱和财富的多寡正成为他们衡量人们身份与地位的惟一标尺。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们会根据金钱与财富的多寡来决定与之相应的对人态度,在这种所谓的“新观念”中,河南这样一个穷省,河南人这样一群穷人,自然是成为他们丑化与歧视的对象。

长期以来,河南人就是一个弱势群体。远的不说,从二十世纪30年代末蒋介石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造成百万民众流离失所开始,接着是40年代的水旱汤蝗,五六十年代的饿死上百万人的“信阳事件”,70年代的大面积洪荒,河南人在勤劳地耕耘之后并未得到勤劳的果实,他们依旧贫穷。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由于地域、政策、观念等问题,河南始终没有跟上发达地区的步伐,近年来通过全省上下的努力,目前经济总量已居全国第5,但人均只排第18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用句当地通俗的话说是“有饭吃,没钱花”。

因为河南穷,尽管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但至今仍没有一座现代化意义上的城市。

因为河南穷,河南人的穿着丝毫显不出高贵与洋气,早已成名的河南豫菜不知蒸发在何处,人们吃饭简单而不讲究营养,即使在外地有点名气的比如“红炯羊肉”、“郑州烩面”之类的仍在大都市里散发着“穷气”。

因为河南穷,这里尽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仍是现代教育落后,至今没有一所在全国叫得响的高等院校,两院院士中河南籍的更是少得可怜。

因为河南穷,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开发,资源优势没有变成经济优势,所以“穷山恶水”依旧是河南山水的别称。

因为河南穷,这里拥挤的人们为求生计而不得不远走他乡,南下北上的务工经商人员成为全国之最,也是同样的原因,即使在民工中也有着三六九等。河南民工因其贫穷和从事的职业而位居“老九”,在大公司打工的地位要高些,租摊练活的次之,即使出自东北和南方的坐台小姐似乎也因其工作条件的优越和收人的丰厚,而显得比河南收废品、卖菜的更有点“尊严”,因为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对于东北小姐和四川小姐的评价是“比较漂亮”,而没有说东北或四川女孩都是“道德败坏”的说法。

都市中一些人看不起河南人正是因为穷的结果而对穷产生歧视和厌恶,也是因为穷而丑化和歧视河南人。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有钱即是高贵,贫穷即是下贱。

《汉书·食货志》说:“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拉布。吕歇尔说:“当生意人破产时,达官贵人会骂他们无耻;当生意人发财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