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汉语-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4'高士,品行高尚而不做官的人。
  '15'使臣的事,有一定的职守。
  '16'泄,泄露。之,指辛垣衍到赵国来这件事。
  '17'许诺,答应。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1'?〃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2'。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3'。彼秦者'4',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5',权使其士'6',虏使其民'7';彼则肆然而为帝'8',过而遂正於天下'9',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10',吾不忍为之民也'11'!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12'。〃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13'。〃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14';若乃梁'15',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16'?〃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17';使梁睹秦称帝之害'18',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19',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20',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21',周烈王崩'22',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於齐曰'23':'天崩地坼'24',天子下席'25',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26',则斮之'27'!'威王勃然怒曰'28':'叱嗟'29'!而母'30',婢也!'卒为天下笑'31'。故生则朝周'32',死则叱之'33',诚不忍其求也'34'。彼天子固然'35',其无足怪'36'。〃
  '1'曷(hé)为,为什么。曷,何,疑问代词。
  '2'世人中凡是认为鲍焦由於心地狭隘而死的那些人,都不对(意思是都认识错了)。按:鲁仲连说这话,在於说明鲍焦不是为个人利害而死。以,以为(认为)。鲍焦,周时隐士,相传因不满当时政治,抱木饿死。从容,指胸襟宽大。无从容,指心地狭隘。
  '3'一般人不了解鲍焦,以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隐喻鲁仲连不是为个人打算。《史记》没有〃今〃字。
  '4'彼,指示代词,那个。者,语气词,表提顿。
  '5'上,通尚,崇尚。首功,斩首之功。秦制:爵二十级,作战时斩得敌人的首级(脑袋)越多,爵位越高。这就是奖励作战时多杀敌人。
  '6'以权诈之术来使用他的士。权,诈术,名词用作状语。
  '7'把他的人民当作奴隶来使用。虏,这里当奴隶讲。古人把俘虏做为奴隶。虏也是名词用作状语。
  '8'那秦国假如毫无忌惮地自称为帝。则,假如,假设连词。《史记》作〃即〃。肆然,放肆地,毫无忌惮地。。电子书
  '9'这句话不好懂,疑有误字。《史记》作〃过而为政於天下。〃司马贞《索隐》:〃谓以过恶而为政也。〃以备参考。
  '10'有,含〃只有〃的意思。赴,奔向。耳,原作〃矣〃,今从《史记》。
  '11'等於说我不忍於给他当老百姓。原句是双宾语句。
  '12'我见你的原因,就是想藉此帮助赵国。为(wèi),介词。所为,表示原因。以,介词。
  '13'固,本来,副词。
  '14'燕国吗,那么请您允许我认为它是会听从你的。请,客气语,有请求允许的意思。以,以为,认为。
  '15'若乃,至於。
  '16'恶(wū),怎么,疑问代词做状语。
  '17'睹(dǔ),看见。
  '18'使,假如,假设连词。
  '19'齐威王,名婴齐,宣王的父亲。为仁义,等於说行仁义。
  '20'微,弱小。
  '21'等於说过了一年多的时间。
  '22'周烈王,名喜。崩,封建时代帝王死的专称。
  '23'赴,使人奔告丧事,即报丧。后代写作〃讣〃。
  '24'天崩地坼(chè),比喻天子死。坼,裂开。
  '25'天子,这里指继承烈王的新君显王(名扁)。下席,指孝子离开原来的宫室,寝在苫(shān,草垫子)上守丧。
  '26'东藩,指齐国。藩的本义是篱笆,引申为屏蔽的意思。古代封建诸侯,为的是屏藩王室,所以称诸侯为藩国。齐国在东方,故称东藩。
  '27'斮(zhuō),斩杀。
  '28'勃然,生气时变了色的样子。然,词尾。
  '29'叱嗟(chì juē),怒斥的声音。
  '30'而,代词,你的。
  '31'卒,终於。为,介词,表被动。
  '32'生,指周烈王活着的时候。
  '33'死,指周烈王死后。叱,大声斥骂。
  '34'忍,忍受。求,指苛求。
  '35'固然,本来这样,指凭自己是天子,随便作威作福。
  '36'不值得奇怪。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1'?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2'?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於秦'3',若仆耶'4'?〃辛垣衍曰:〃然'5'。〃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6'!〃辛垣衍怏然不悦'7',曰:〃嘻'8'!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9'!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10'!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11',纣之三公也'12'。鬼侯有子而好'13',故入之於纣'14'。纣以为恶'15',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16',故脯鄂侯'17'。文王闻之,喟然而叹'18',故拘之於牖里之库百日'19',而欲令之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1'。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2',秦军引而去'3'。
  於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4',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5',酒酣'6',起,前'7',以千金为鲁连寿'8'。鲁连笑曰:〃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9';即有所取者'10',是商贾之人也'11'。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12'。
  '1'却军,退兵。
  '2'魏公子无忌,就是信陵君,魏昭王的少子,安厘王的异母弟,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托魏王的爱姬如姬盗出兵符,假传魏王的命令夺得晋鄙军去救赵。事详《史记·魏公子列传》。
  '3'引,向后退。
  '4'三,多次。
  '5'置酒,设置酒宴。
  '6'酒酣,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
  '7'前,动词,指走到鲁仲连面前。
  '8'为鲁连寿,等於说祝鲁连长寿。这里是双宾语结构。
  '9'排,排除。释,消除。解,解开,也有除去的意思。这三个词在这里是同义词。
  '10'即,假如。
  '11'是,指示代词,做主语。商贾(gǔ),商人的统称。古代以贩卖货物者为商,藏货待卖者为贾。
  '12'不再来见平原君。
  触讋说赵太后(赵策)'1'
  赵太后新用事'2',秦急攻之。赵氏求救於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3',兵乃出'4'。〃太后不肯,大臣强谏'5'。太后明谓左右'6':〃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7',老妇必唾其面'8'。〃
  '1'事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触讋(chù zhé),赵国的左师(官名)。《史记·赵世家》、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策》作〃触龙〃。赵太后,就是赵威后,孝成王的母亲。本文写爱国的触讋针对赵太后的自私心理,巧妙地说服了赵太后。
  '2'新,刚开始。用事,这里指执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死,子孝成王立,年幼,所以由赵太后执政。
  '3'长安君,赵太后最小的儿子的封号。质(zhì),抵押。当时诸侯间结盟,常常把自己的子孙交给对方做抵押,以取得信任。
  '4'乃,这里当〃才〃讲,副词。
  '5'强(qiǎng)谏,竭力谏诤。
  '6'明谓,明明白白地说给。
  '7'者,代词,这里代人,相当於〃的人〃。
  '8'老妇,赵太后自称。唾其面,吐口水在他的脸上。
  左师触讋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1'。入而徐趋'2',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3',曾不能疾走'4',不得见久矣,窃自恕'5',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6',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7'?〃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8',乃自强步'9',日三四里,少益耆食'10',和於身'11'。〃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12'。
  '1'太后很生气地等着他。揖,《史记·赵世家》作〃胥〃。〃揖〃当是〃胥〃字传写之误。〃胥〃通〃须〃,等待。
  '2'徐,慢慢地。趋,快步走。当时臣见君,按礼当快步走,只因触讋脚上有毛病,所以只能徐趋,其实只不过作出〃趋〃的姿势罢了。
  '3'病足,脚上有毛病。
  '4'曾,放在〃不〃字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疾走,快跑。
  '5'自恕,自己原谅自己。
  '6'玉体,等於说贵体。古人把玉看成贵重的宝物,这里用玉来表示贵重。郄(xì),不舒适。
  '7'日,每天,时间名词做状语。得无,类似现代汉语的〃该不会〃。衰,减少。
  '8'今者,这里当〃近来〃讲。殊,很。
  '9'自己却勉强散散步。乃,这里当〃却〃讲。步,慢慢走,动词。注意它和〃趋〃的区别。
  '10'少(shǎo),副词,稍稍。益,副词,更加。耆,通嗜,喜爱。
  '11'和,这里指舒适。
  '12'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一些。解,消。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1',最少,不肖'2';而臣衰'3',窃爱怜之'4',愿令得补黑衣之数'5',以卫王宫。没死以闻'6'。〃太后曰:〃敬诺'7'!年几何矣'8'?〃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9'。〃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10'?〃对曰:〃甚於妇人'11'。〃太后笑曰:〃妇人异甚'12'!〃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13',贤於长安君'14'。〃曰:〃君过矣'15'!不若长安君之甚'16'!〃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17'。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18',念悲其远也'19',亦哀之矣。已行'20',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21'!'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22'?〃太后曰:〃然。〃
  '1'贱息,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息,子。舒祺,触讋儿子的名字。
  '2'不肖,见《鲁仲连义不帝秦》注。
  '3'衰,衰老。
  '4'怜,爱。古汉语里,〃怜〃和〃爱〃在亲爱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
  '5'希望让他得以补充卫士的数目。这是客气的说法,意思就是请求让他当一名卫士。得,表示客观情况的容许。黑衣,卫士的代称,因当时王宫的卫士都穿黑衣。
  '6'冒着死罪把这话告诉你。没死,就是昧死(昧通冒)。以,介词,省略了宾语〃之〃。闻,使闻,即禀告的意思。
  '7'敬诺,等於说遵命。
  '8'几何,多少。
  '9'及,趁。填沟壑(hè),指死后没人埋葬,尸体被扔在山沟里。这里是谦虚的说法,就是指死。
  '10'丈夫,男子的通称。
  '11'比妇人厉害。於,介词,在形容词后表比较。
  '12'异甚,特别厉害,异是状语。
  '13'媪(ǎo),对年老妇人的尊称。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到燕国为后,所以称为燕后。
  '14'贤,胜,超越。
  '15'过,动词,错。
  '16'不像〔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17'计深远,等於说作长远打算。计,动词,打算,考虑。
  '18'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而哭。持,握。踵(zhǒng),脚后跟。大概女儿登车后,赵太后在车下,只能摸着女儿的脚后跟。
  '19'惦念着她而且伤心她远嫁於外。
  '20'已经走了之后。
  '21'一定别让她回来。古代诸侯的女儿远嫁到他国,只有被废或亡国后才回到本国,所以赵太后祭祀时祝女儿别回来。反,回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22'难道不是作长远打算,希望燕后有子孙世世代代相继为王吗?也哉,都是语气词,〃也〃表判断,〃哉〃表反问,语气的重点落在〃哉〃字上。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至於赵之为赵'2',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3'?〃曰:〃无有。〃曰:〃微独赵'4',诸侯有在者乎?'5'?〃曰:〃老妇不闻也'6'。〃〃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7',而挟重器多也'8'。今媪尊长安君之位'9',而封之以膏腴之地'10',多予之重器'11',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国;一旦山陵崩'12',长安君何以自托於赵'13'?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1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15'。〃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16'!〃於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於齐,齐兵乃出。
  '1'三世,就是三代,父子相继为一世。这里的〃三世以前〃,指赵肃侯时。
  '2'上推到赵氏开始建成赵国的时候。指赵烈侯由晋国的一个大夫成为万乘之国的国君。
  '3'继,指继承人,就是后嗣。
  '4'微独,不仅,不但。
  '5'这句话的主语不是〃诸侯〃,而是〃诸侯之子孙侯者,其继〃。
  '6'不闻,没有听说。
  '7'奉,通俸,指俸禄。劳,功劳。
  '8'挟,持。重器,贵重的宝物,指金玉珍宝钟鼎等。
  '9'尊长安君之位,使长安君的地位很高。
  '10'膏腴(yú),肥沃。
  '11'予,给。
  '12'山陵崩,比喻君死,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这里比喻赵太后死去。
  '13'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寄托身躯呢?
  '14'以,认为。
  '15'其爱,指对长安君的爱。
  '16'任凭你怎样支使他。恣,任凭。
  子义闻之'1',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2',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1'子义,赵国的贤士。
  '2'犹,还。尊,指尊高的地位。
第三单元  文 选
  论 语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古,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后来,《论语》逐渐被人重视,研究的人也很多。至唐文宗时,被列入经书。宋朱熹又把它与《大学》、《中庸》(《礼记》中的两篇)、《孟子》合为《四书》,并为《论语》、《孟子》作了集注,成为官定的读本,《论语》从此更为一般人所重视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出身於没落奴隶主贵族。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他曾在鲁国做过官,但主要是从事於学术和教育活动。他是我国古代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和大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共二十篇,内容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语言简而易晓,含蓄有致,为语录的典范。其中有很多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后来逐步发展为格言和成语,对后代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论语》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今人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学而'1'
  (1)子曰'2':〃学而时习之'3',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5',不亦乐乎?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