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悄耸腔ハ啻佣苑讲隼矗肿苑降模鹊取9赜谡庑┪侍猓目疾焓呛苣讯羁痰摹K托牡匾灰惶致鬯械募狻⑽侍猓绻赜诳招榈目占洌赜诳占涫欠裼行蔚鹊取4佣哉庑┕娑ǖ难芯恐校偷贸隽四枪痰摹⒒毓榈奖旧淼墓娑ㄐ裕撬急娴母拍睢6栽硕⒃兀际钦庋托牡乜疾欤凰0丫榈亩饕氐剿急娴乃缴稀�
(一)
然后亚里士多德①就转到运动的问题上面来;他说,“需要有一种讨论运动的自然哲学。”
关于运动他这样说:“理解运动是困难的,”
——最困难的概念之一。
于是他着手去做这件难事;他一般地来把握运动,不单单是那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运动,而且是那真实的运动。第一,他这样来规定运动,(1)
“它是活动性,实效性(‘隐德来希’)。”这是一个熟知的字眼,在谈灵魂时已经提到,就是它乃是能力,是从可能性转化为实在性——;(2)但却不是作为实在的东西的一种
①“物理学”
,第三卷,第一——二章。
…… 355
25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实效性,而是“作为一种可能性的东西的实效性。”他这样来解释这一点。
“按照可能性,铜是一个雕像,但那使它成为雕像的运动,却不是铜本身的运动,而是具有可能成为雕像的铜的运动。”第二,“因此这种活动性是一种不完全的(无目的的)
活动性;因为那仅属可能的东西的活动性即是运动,这种东西乃是不完全的〔无目的的〕。“绝对实体则是活动性本身,是它的活动性的内容和对象。亚里士多德在这上面加以区别,他认为”推动者也被推动,“——这就就是自然运动;”它被推动,这是它的作为运动的可能性的那方面。“它作为推动者,里面却并没有一个不动者,像我们在目的那里所见到的那样,——〔目的〕是作为存在者,亦即天的根据的;〔反之,在这里却〕有着这种对立的形式。但是他对这种对立作了更详细的规定;这两个规定是在形式上互相对立的。第三,”运动在其中发生的东西,它的不动性是静止;因为,加于静止的东西本身上面的活动性就是运动,“
——因为静止乃是被推动的可能性。
“但是运动乃是在接触中发生的,所以它就同时被设定为被动的。”第四,“运动同时常常具有一种自在的目的,”
(内容)
〔就是要变成〕“一个东西,或一种质,或一个量,当它运动的时候,这乃是运动的原理和原因;正像那按活动性说是人的人,从那按可能性说是人的人,造出一个人来。”
“因此,运动是在被推动者里面,它是被推动者的活动性,从可动者那里取得的;但可动者也并不是有另外一个活动性,活动性是属于两者的。按可能性说,是可动的,按活动性说,却是推动者:但活动性乃是被推动者的活动性,所以只有一
…… 356
二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353
个两者所共同有的活动性:正如一对二的关系也就是二对一的关系,正如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乃是同一个关系,或者说,从特拜到雅典的道路也就是从雅典到特拜的道路,“
——活动性。——“活动性和被动性原来并不是同一的,但在它们存在于其中的东西、在运动里面,它们乃是同一的。”
(它是观念中的环节。)
“活动性既然是这个东西里面的这个东西的活动性,并且也是这个东西从这个东西取得的活动性,所以按照概念说乃是不同的。”
①——在这个东西里面,就是说在被推动者里面;从这个东西,也就是说从那被推动者本身,这个规定是永远转换着的。——然后亚里士多德②谈到“无限”。
(二)亚里士多德③说:“物理学家讨论场所(,。。πB C空间)
,也同样是有必要的,“
——在此处也出现许多的规定,其中有一般的空间,和作为场所的特定空间。
“场所是不是一个物体呢?——它不能够是一个物体,否则,在同一场所就会有两个物体。它也不能够是这个物体的场所和所在地(′。。Q Yρα)
,因为如果是这样,同样的情形就会发生,即在同一场所就会有两个物体。作为这个物体的场所,它包含这个物体的边缘;现在,那被当作水的边缘的东西同时也就是空气的边缘。
点作为这个物体的界限,与这个点的场所是无分别的;所以如果它不是点的场所,它也就不是界限的其他形式的场所,
①“物理学”
,第三卷,第三章。
②同上书:第四——八章。
③“物理学”
,第四卷,第一——二章。
…… 357
45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它也不属于一个个体(物体)。它绝不是什么原素,“普遍的物体性,”不是有体积的,也不是无体积的;因为它有大小,但却不是任何有体积的原素。物体的诸原素本身就是有体积的,但那没有体积的思想上的原素却没有大小。空间不是事物的质料,因为没有什么东西用它构成;空间也不是概念,不是目的,因为空间并不推动事物;……但空间却又是某种东西。“
亚里士多德①这样规定π(空间)
:“空间是包容B C者的第一个不动的界限,作为第一个不动者……它包含着物体,但它却不能仅仅被规定为物体的界限;因为场所不单属于这个物体所有,而且也属于那包容者所有……界限作为界限乃是否定者,是能够有变化的;但场所却同时是不变的。”
或者说,在思想上被设定的界限,当被扬弃时,——就是分立、差别,这就是界限。每个物体都在一个不同的场所,这就是它的差别;但同时也完全没有差别存在,而是不动的联续性。
亚里士多德在讨论空间时只谈到上下,——而没有谈到三度性,——这种上下之分是与作为包容者的天和作为最低下的地有关的。
在一个物体外面有一个包容它的东西存在,则这个物体就是在空间中:“某物的包含者(πριδ)
,就是此E Q C F物的场所,而没有此物的内容。
第一个场所既不是“较大,也不是较小”——空间、场所、形状是不是——“可以与内容
①同上书,第四章。
…… 358
二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553
分开“?
①
从这里,亚里士多德转到关于空虚的空间的问题上面来,——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现在的物理学家们也还不能正确解决;其实,如果他们研究一下亚里士多德,他们可能就会有办法,可是,对于他们,正好像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种思想和什么亚里士多德存在似的。
“空虚,按照人们普通的看法,乃是一个不包含物体的空间;又因为他们认为物体才是实存的东西,因此他们就称那其中什么也没有的为空虚的空间。空虚的空间的假定,特别根据:(一)
人们认为它“——否定者——”乃是运动所必需的(因为一个物体不能在充实的空间里面运动,“物体运动所向的地方,一定要什么东西都没有)
;(二)
特别也在于:“物体受压缩时,物体的成分向着空虚的小孔挤进去,”
②——这是一个关于不同的密度及其变化的概念,按照这个概念,相等的重量具有数目相等的部分,但是为空虚所分开的,则有更大的容积。
亚里士多德很中肯地反驳这些理由。
首先他指出:“充实的空间里面能够有变化,并且,即使在物体之间没有空虚把它们分开,它们也能彼此掉换位置。物体、液体和固体都一样,是由于那本来包含在他们之内的东西被赶掉而增加了密度的,正如当水被压缩的时候,其中的空气就被赶掉。”
③
(一)更深刻的是他反对“空虚乃是运动的原因”这种说
①“物理学”
,第四卷,第四——五章,第二章。
②同上书,第六章。
③“物理学”
,就四卷,第七章。
…… 359
65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法。第一,亚里士多德指出,“空虚其实倒会把运动取消,在空虚里面,会只有一个普遍的静止;它将完全不介意某物运动了多运,——在空虚中,是没有任何差别的。”……“空虚是纯粹的否定,没有任何物体,任何差别,——没有任何造成静止或向前进行的理由。反之,物体乃是作为有差别的东西才在运动中”——运动是一种积极的关系,而不是与什么东西都不发生关系。
第二,“据说,必须在空虚里面才有运动,因为只有空虚才有退让,”
但是,在空虚中并没有这样的事情;“由此,被设定的就”不是一个运动,而是“一种向一切方向的运动,”——这将是全盘的毁灭,绝对的屈服,将没有什么东西留给物体,没有半点联系。——“再者,一个重量或物体由于两种原因,就运动得或快或慢,”即有一定的速度:“或者是因为它所通过的媒介(空气、水、土)是不同的;或者是因为运动着的东西本身由于较重或较轻而有差别。”
(1)
由于媒介密度的不同而运动的速度不同。
“物体所通过的媒介,当其阻碍着物体时,乃是〔使速度不同的〕原因,——阻力最大的是当媒介向着物体相反的方向运动时(静止时阻碍便少些)
,那不易被分开的媒介,阻力也最大。
速度的大小,与媒介例如空气和水的比重,成一定的比例;如果比重小二倍,速度就增加二倍。但是空虚对于物体却没有这样的比重关系。物体不能比空虚大若干,正如线不能比点大若干,除非线乃是由点集合构成的。空虚和充实是不成比例的。“
(2)
“至于那应该认为是物体本身所有的重和轻之间的差别,则是:经过相等的空间,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运动得快些。但是这个差别只在充实的媒介中发生;因为那个较重的物体用
…… 360
二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753
它的力量把充实的媒介分开得快些。“
①(重的东西和轻的东西运动速度相等,纯粹的重、重量、物质——乃是一种抽象的观念,仿佛这些东西本身就是相同的,只是由于空气的偶然的抗阻才不同。)
这个见解是极为正确的,并且特别足以纠正我们的物理学里面盛行的许多观念。
(二)亚里士多德②现在来到第二个问题,即关于比重的差别的关系。
“很多人以为,因为有稀薄和浓厚,所以有空虚,”
——稀薄和浓厚就是比重小和比重大;前者被认为是一个空疏的物体,后者是一个充实的连续体;——或者可以说两者的区别是由于密度的大小不同。
“当气从水蒸发出来时,等量的水必定变成大小相同的气,否则就必定是因为有空虚的空间存在其间;因为只有借空虚的空间的假定,压缩和稀化才是可理解的。较为稀薄的东西就是那包含许多被分开的空虚的空间的东西。”——(1)
“但是如果空虚是不能被分开的,”
——它确是不能被分开的,因为如果能被分开那它身上就会有一种差别——,“也像空间是不能被分开的一样”
(否则就有纯粹的空间,在纯粹的连续性里面,普遍的否定者,确实的否定者)
:“那么,稀薄的东西就不能发生。”
(2)
“如果他们承认空虚的空间是不能分开的,但却以为物体里面有些空虚的东西”
(渗透着空虚的空间)
:“那么,就会有两个结果,(甲)只能承认向上的运动;因此轻的就是较稀薄的”
,“所以火”
,那永远向上运动的东西,“因此就是稀薄的(μα)”。
F C F①“物理学”
,第四卷,第八章。
②同上书,第九章。
…… 361
85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乙)
“其次,空虚不能够是运动的原因,不能够有东西在它里面运动,而却是像革囊一样,把那贴近囊口的东西带上去。
但怎么能够有一个会运动的空虚,或者会有一个空虚所处的场所呢?因为这个空虚的运动所指向的地方,就会是空虚的空虚了。
……一般地说,正如在空虚里面不会有运动一样,空虚自己也不会运动。“
亚里士多德反对这种看法,提出了问题的真正的实质,一种大体上是想像中的对自然的看法。认为“对立物,如热和冷,以及其他的物理的对立,都具有同一种质料,并且从那个按照可能性”——(即以和今天所说的意义不一样的动能的方式,今天所指的是一种深度、程度)——“而存在的东西,生成了一种按照实在性而存在的东西;质料(是不可分开的,并且)不会变成别的东西,而是在数目上(量上)保持同一的东西,尽管它取得了一种颜色、热度、冷度。同样地,一个小的和一个大的物体的质料是同样的,当气从水生成时”
(动态的、性质的变化)
,“质料是保持同一的;质料变成这个,不是因为它取得些别的东西,而是按照可能性它所是的东西,现在变成了现实性的东西。同样地,它从一个较小的变成一个较大的,或从一个较大的变成一个较小的。许多空气被压缩,由一个较大的容积变成为一个较小的容积,或是反过来,它被扩大了;——这单纯是可能性的变化,质料是保持不变的。热度的增加或减少以及热之变为冷,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热素“增加或减少)。所以同一的东西是既浓厚又稀薄,”
——这是完全与一些物理学的概念不同的,这些概念认为在较密或较疏的东西里面,有较多或较少的质料,
…… 362
二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953
把比重的不同看作是质料的外在的加多;亚里士多德却是完全动态地来看这问题,不过不是像现在的动力学那样以较大的强度来解释,而是以作为普遍概念的真正的强度、可能性来解释。差别当然必须认为是大小的差别,但却不是增加或减少,不是质料的绝对量的变化。强度就是指力而言,指可能性而言;说“这是有强度的;”
就等于说这现在是有动力的,有一个更大的可能性,它的现实姓已被减少,——按亚里士多德说,是一个可能的存在。力量如果与质料离开,可能性就是一个思想物。强度再次向外面与别的东西比较时,就成为力、程度;因此大小就出现了。不论称为强度或广度,都是一样的:用较大的强度的热,不论较多或较少的空气都能够被加热到相同的程度,——或者说,同样多的空气,用较大的强度就能热得更厉害。
(三)时间。在研究时间的时候,亚里士多德①说,“如果人们外在地来考察时间,就可能会引起人怀疑时间是否真的存在,或者会认为它差不多并不存在,而只是一种仿佛存在的东西。”——换言之,时间只是可能的。
“因为时间的一部分已过去了,现在并不存在,另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