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差异,并在差异中保持自由。
理念之所以具有这种特性,乃在于:“一”在对方中、在“多”中、在差异中和自身是同一的。在叫做柏拉图哲学的东西中,这种对立的统一是唯一使真实的事物真实并使认识具有意义的要素。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则我们便不知道主要之点。柏拉图自己的说法是这样的:那对方的东西是同一的,是自身同一的;那与自身不相同一的对方也是同一的,那自身相同的东西也是对方,并且还在同一关系内是对方。这种统一并不是在于:譬如当人们说,我或苏格拉底是“一”。
每个人都是“一”
,不过他又是“多”
,他有许多肢体、器官、特质等等;他是“一”并且也是“多”。所以我们很可以说苏格拉底具有两方面,他是“一”
,他与他自身相同,并且他也是对方,是“多”
,与他自身不相同。这个见解或说法也出现在通常意识里。人们把它了解为这样:他是“一”
,从另一方面看来,他也是“多”
;于是就把这两个思想割裂开了。但在
…… 240
一 柏拉图辩证法732
思辨的思维里这两个思想是结合的。我们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是思辨的思维所要达到的目的。这种相异者、“有”与“非有”
、“一”与“多”等等的结合,因而并不仅只是由“一”
过渡到对方,——这乃是柏拉图哲学最内在的实质和真正伟大的所在。不过并不是在所有的对话里柏拉图都达到这一规定;这个较高意义的辩证法特别包含“菲利布”篇及“巴门尼德”篇中(邓尼曼书中一点也没有提到这些)。这是柏拉图哲学中的专门部分,而另一方面则是他的哲学中的通俗部分;不过,这乃是一个很坏的区别。我们必不可以作出类似这样的区别,好像柏拉图有着两个那样的哲学:一个哲学是讲授给世俗的、众人的;另一个哲学是对内的、保留给他所信赖的入室弟子的。专门部分就是那思辨的、写出来和印出来的部分,不过对于那些没有兴趣去努力钻研的人却是隐秘的。它并不是什么神秘,不过它是隐秘的。刚才所提到的两个对话就属于这一类。
在“菲利布”篇中柏拉图研究快乐的性质。
①。。。他把第一个对象、感性的快乐规定为无限的。
②从反思看来,无限的是最优美的、最高尚的;但是无限的同样也是一般性的不确定的。
无限的诚然可以在多种方式下予以规定;不过这被规定的乃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
我们把快乐表象为直接地个别的、感性的东西;但是从另一观点看来,快乐是不确定的,它仅仅是初步的东西,像水、火那样,而不是自身规定的东西。只
①“菲利布”篇,第一二页(柏克尔本第一三三——一三四页)。
②同上书,第二七——二八页(柏克尔本第一六六——一六七页)。
…… 241
83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有理念才是自身规定的、自身同一的。
柏拉图提出有限的、限度来与那不确定的快乐相对立。在“菲利布”篇中他特别考察了无限与有限、无限制和限度的对立。|Qī+shū+ωǎng|
①我们有了这种对立的看法,我们就不会以为通过对于无限的和不确定的东西的性质的知识,同时也就可以决定快乐的性质了;快乐是个别的、感性的、短暂的,而限度是形而上的。但是这些纯粹的思想才是实质的,一切事物,无论多么具体,无论多么辽远,都必须根据这些纯思想来决定。当柏拉图把快乐和智慧对立起来加以考察时,他也就考察了无限和有限的对立,表面看来,限度(πρα)是较坏于无限(cVπιρ)。古代的哲学家也E O G E C F是这样看法。在柏拉图这里,却完全与此相反;他表明,限度才是真理。无限制的东西还是抽象的,那有限制的、自身规定的、有限度的东西是较高者。快乐是无限制的东西,是无自身规定的东西;只有心灵(~)才是能动的规定作用。
F C R O无限的是不确定的,是可以多些也可以少些的东西,可以强些也可以弱些、可以冷些也可以热些、可以干些也可以湿些的东西。
②反之,有限的是限度、比例、尺度,③——是内在的自由的规定,有了限度并且在限度之中也就有了自由,同时自由也就得到了存在。智慧既是限度,也就是优秀的事物所以产生的真正的原因;限度是尺度和目的的建立者,同时
①同上书,第一六——一七页(柏克尔本第一四二——一四三页)
;第二三页(柏克尔本第一五七页)。
②“菲利布”篇,第二四——二五页(柏克尔本第一五八——一六○页)。
③同上书,第二五页(柏克尔本第一六○页)。
…… 242
一 柏拉图辩证法932
也是自在自为的目的和目的的规定者。
柏拉图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无限的就是那自身要向着有限的过渡的东西,有限需要质料以实现它自身,——或者说,有限者由于它自己建立自己,所以它是一个有差异的东西,是那被限制者〔质料〕的对方;无限的即是无形式的,那作为活动性的自由形式乃是有限者。并进一步探究:由于有限和无限两者的统一就产生了例如健康、热、冷、燥、湿,以及音乐中音调的高低、运动的疾徐的谐和,一般讲来,由于这样的对立的统一产生了一切美的和完善的东西。
①健康、美等等,就其为对立面的相关联而言,因此乃是被产生的东西;它们表现为对立面的混合体。古代哲学家常常不用个体性这个名词,而用混合、分有等词。在我们看来,这些字眼都是不确定、不严密的说法。这样,健康、幸福、美等等便表现为由于这种对立的联合而产生出来的东西。
但是柏拉图又说:这样〔即对立的联合〕产生出来的东西必须假定一个造成第三者的原因;这个前提较之那第三者赖以产生的对立面还更为优胜。于是柏拉图便得到四个规定:第一,无限者、不确定者;第二,有限者、尺度、规定、限度,这是智慧所属的东西;第三是两者的混合体,仅由于两者而产生出来的东西;第四就是原因,②而原因本身正是相异者的统一、主观性、力量、克服对立的权力、能够忍受对立于自身之内的力量。那有权力的、有力量的、精神性的东西就是能忍受对立于自身之内
①“菲利布”篇,第二五——二六页(柏克尔本第一六○——一六三页)。
②同上书,第二六——二七页(柏克尔本第一六三——一六五页)。
…… 243
04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的东西;精神能够忍受最高的矛盾,而那软弱的肉体便不能忍受矛盾,只要有一个别的东西〔对方〕接触它,它便消逝了。这里所说的原因就是心灵(~)
,心灵主宰这世界;表F C R O现在空气、火、水以及一切有生命之物的世界中的美都是由心灵产生出来的。。coM电子书
①因此绝对就是有限与无限之统一于一体。
但是真正辩证法的详细发挥,则包含在“巴门尼德”篇中,这是柏拉图辩证法最著名的杰作。在这里巴门尼德和芝诺被表述为与苏格拉底在雅典相会。这篇对话的主题是借巴门尼德和芝诺之口所说出来的辩证法。一开始辩证法的性质就以如下的方式详细地提出了。柏拉图让巴门尼德这样称赞苏格拉底:“我注意到你同亚里士多德”
——一个在场参加谈话的人;这如果是指那位哲学家倒很适合,不过他出生于苏格拉底死后十六年——“谈话,你努力想规定美、正义、善以及每一个这样的理念的性质是什么。你的这种工作”(任务)
“是美的、神圣的。但是我希望你在年青的时候,对于这种好像无用,而为众人称为”形而上的“无聊的空谈,多多学习,多多锻炼;不然,你就求不到真理。——苏格拉底问道,这门学问的本质在哪里?——我很高兴你曾经说过,我们必定不要停留在考察感性事物及其骗人的假象上面,而必须考察那只有思维能把握的并且唯一真实的东西。”前些时候,我已经指出,人自来就相信真理只有通过反思才可发现;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得到思想,把我们由表象和信仰的方式所
①同上书,第二九——三○页(柏克尔本第一六九——一七二页)。
…… 244
一 柏拉图辩证法142
得来的东西转变成思想。
现在苏格拉底答复巴门品德道:“这样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洞见相等与不相等以及事物其他的普遍的规定。——巴门尼德答道:很好!不过当你从那样一个规定”
(相似、相等)
“开始的时候,你必须不要仅仅考察从那一个前提推出的东西,而还必须考察,如果你假定了那样一个规定的反面,将可以推出什么样的结论。例如,先假定了‘多’存在,则你必须研究:‘多’与‘多’自身的关系和‘多’与‘一’的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这样一来,每一个规定就会恰好把它自身倒转过来,“多”会转化为“一”
,〔“一”会转化为“多”
〕①,因为它是在它应被考察的规定中得到考察的;这乃是一个人于思维时可以遇着的奇异的现象,如果他单就那个规定自身来看的话。)
“同样,‘一’与‘一’自身的关系和‘一’与‘多’的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这是必须研究的。
“但是还必须研究,假定‘多’不存在,那么对于‘一’和对于‘多’,两者自身和两者相互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同样,对于‘同’与‘异’、‘静’与‘动’、‘生’与‘灭’,甚至对于‘有’与‘非有’本身也必须加以这样的考察,必须问:每一个范畴举就其本身来看是怎样,于承认了这一或那一范畴时,其关系又是怎样。对于这点有了完善的训练之后,你就可以认识本质的真理了。”
②由此足见柏拉图对于辩证法的考察估价很高的。这并不是对于外表事
①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二卷,第五七页增补。——译者②“巴门尼德”
篇,第一三五——一三六页(柏克尔本第二一——二三页)。
…… 245
24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物的考察,而乃只是对于被认作规定或范畴的考察。这些规定乃是纯思想,它们即是内容;对于它们的考察是活生生的,它们不是死的,它们是运动着的。而这些纯思想的运动在于使得它们自身成为它们的对方,因而表明,只有这些纯思想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真理。
关于“一”与“多”的统一的意义,柏拉图让苏格拉底说:“假如有人证明给我看,说我是‘一’又是‘多’,则他并不会令我惊异。因为他指明了我是‘多’,并指出我有左右两边,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所以‘多’是内在于我。再则,我是‘一’,因为我是我们七人中的一人。同样,石头、木头等等也是‘一’和‘多’的统一体。但是如果有人首先单就这些理念本身如‘等’与‘不等’、‘多’与‘一’、‘静’与‘动’等等各个予以规定,然后又指出这些理念的本身如何可以既是同一的,又可以是有区别的,那我就会感到惊异了。”
①
“巴门尼德”
篇中对辩证法研究的整个结果最后是这样总括的:“‘一’不论存在或不存在,不论‘一’自身以及别的理念”
(“有”
、“表现”
、“生成”
、“静”
、“对”
、“生”
、“灭”
等等)
,“不论就它自身成就它与别的理念的关系而言,——总之,一切理念既存在又不存在,既表现又不表现。”
②这个结论看来好像很奇特。我们依照通常的表象,很难把这些十
①同上书,第一二九页(柏克尔本第九——一○页)。
②“巴门尼德”篇,第一六六页(柏克尔本第八四页)。
…… 246
一 柏拉图辩证法342
分抽象的规定“一”
、“有”
、“非有”
、“表现”
、“静”
、“动”等等认作理念。但是这些共相柏拉图却认作理念。真正讲来这个对话才是柏拉图纯粹的理念论。柏拉图指出,关于“一”
,不论这“一”存在或不存在、自身相同或自身不相同,不论它指“一”在运动或静止中,在生成或毁灭中,它都是既存在又不存在。换言之,统一以及所有这些纯理念既存在又不存在,“一”既是“一”也是“多”。在“‘一’是‘一’这一命题里也包含”‘一’不是‘一’而是‘多’“的意思。反之,在”‘多’是‘多’“这一命题里也说出了”‘多’不是‘多’而是‘一’“。这些理念被表明为辩证的,本质上是与其对方同一。这就是真理的所在。以生成为例:在生成中包含着”有“和”非有“
,两者的真理就是生成。生成是“有”和“非有”这两个不可分却又有区别的理念的统一。因为“有”
不是生成,而“非有”亦不是生成。
这里所得到的结果似乎有否定的性质,因为结果——同时应该是真正的第一、在先者——并没有被认作肯定的,并不是否定之否定,这样的肯定在这里还没有发挥出来。
“巴门尼德”篇所达到的这样的结果或者还不能令我们满意。不过新柏拉图派,特别是普罗克洛,正好把“巴门尼德”篇的这些发挥认作真正的神学,认作上帝的一切秘密之启示。而这个看法是再正确没有了。
(虽说表面上看来,好像并不是那样。
提德曼①说,这并不是那样说的,只是新柏拉图派的一些狂
①“柏拉图的论证”
,第三四○页。
…… 247
4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诞呓语罢了。)因为我们把上帝了解为一切事物的绝对本质;这个绝对本质的单纯概念正是这些纯本质、“一”与“多”等理念的统一和运动。上帝的本质就是一般的理念,无论这理念表现在感性意识中也好,或抽象理智中、思维中也好。就理念之为绝对的自我思维者而言,它就是思维自身的活动。
辩证法并不是别的,只是自我思维在自身中的活动。新柏拉图派把这种联系仅仅看作形而上学的联系,并且从这里面认识到神学,上帝的秘密之发展。
但是对于刚才所提到的歧义,现在必须加以明确的解释,即:关于上帝和事物的本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了解。
(甲)
如果我们这样说:事物的本质,并把事物的本质当作“一”
,而这个“一”同样又直接是“多”
,当作“有”而这个“有”
同样又直接是“非有”
、变化、运动等:这样似乎仅仅规定了直接的客观事物的直接本质,而这种本质论或本体论还不同于我们所了解的神学或关于上帝的知识。这些单纯的本质以及它们的关联和运动似乎只表示客观事物的诸环节(这些环节本身是单纯的直接的)
,而不表示精神。
因此关于本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