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只是部分如此,因为爱利亚派是研究存在的辩证法家——“本质是存在或一,任何特殊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而现在麦加拉派则以善为存在(怀疑派只管
①“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六卷,第二四节。
…… 130
1。欧 几 里 德721
主观精神本身的宁静)。
智者派则相反,他们并不把他们的运动归结到单纯的普遍性,当作固定、持久的东西。斯底尔波、第欧多罗和梅内德谟也曾被列举为有名的诡辩派。
1。欧几里德
欧几里德这个人,据说在雅典和他的祖国麦加拉处在紧张状态中的时候,在高度敌对的时期,常常穿着女人的衣服潜往雅典,连死刑也不惧怕,目的只是为了能够听苏格拉底讲话,与他相交结。
①他并不是那位数学家。
②欧几里德曾说出这样的话:“善是一,”而且是唯一存在的,然而“却有许多名称;有时称为理智,有时称为上帝,常常也称为思维,等等。但是与善相对立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因此在这里他的原则乃是单纯的善,真理的单纯性和同一性。
由此可见,麦加拉派是和苏格拉底一样,一般地把善说成普遍意义下的绝对本质;但是不像苏格拉底那样,还承认善以外的许多观念,好像这些观念对于人毫无利益似的。他们甚至攻击认这些观念还有效准的看法,认为它们对于人只是可有可无的;他们断言它们是根本不存在的。这样,他们便是在爱利亚派的范畴中了;他们说,只有存在是存在的,消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麦加拉派也和爱利亚派一样,指出其他的一切都是不
①奥拉。格利乌:“雅典纪事”
,第六卷,第十章。
②梅纳鸠注“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六节。
③“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六节;参看西塞罗:“学园问题”
:第四卷,第四二章:麦加拉派的说法与柏拉图没有什么大差别,乃是一种高尚的学说,云云。
…… 131
821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存在的。他们曾经在一切观念中指出矛盾;这就是他们的好辩。
在这一方面,他们的辩证法是为他们服务的。因为辩证法就是指出这种无有,所以麦加拉派在这一方面特别有名,除了欧几里德以外,特别是欧布里德,以后则是斯底尔波,他们的辩证法都同样是涉及外在观念和言词中所出现的矛盾,因而他们也有一部分流于玩弄语言。
苏格拉底只是使个别的、特别是道德的观念或关于认识的观念发生动摇,——这是偶然的辩证法;麦加拉派则相反,他们使辩证法成为一种更普遍和更重要的东西。苏格拉底总是谈论关于义务、关于道德上的善的流行观念,谈论关于什么是认识的那些最切近的观念和说法,麦加拉派(他们的哲学的辩证法)则更加转向于表象和语言的形式方面,不过还不像以后的怀疑派那样,转到纯粹概念的特殊内容上;因为〔在他们那里〕认识、思维还没有出现在抽象概念中。他们善于锐敏地指出矛盾,并且纠缠在里面,使别人陷于困境。
关于他们的独特的辩证法,所谓的并不多,而关于他们在普遍意识中、在表象中所引起的混乱,讲的是比较多的。关于这一点,是有许多轶事谈到的。
他们以平常谈话的方式运用了辩证法。我们所谓谐谑,在他们乃是正规行业。苏格拉底也一再地把注意力放在日常的对象上。
(在我们的谈话中,一个人主张一件事物,便要认为这件事物有用处、有价值。)
许多关于他们的辩论艺术和他们的谜语的轶事都是开玩笑的,但是另一些却有关一个决定性的思想范畴;他们抓住这个范畴,并且指出,当人们承认它的时候,如何陷入矛盾,陷于自相矛盾。
…… 132
2。欧 布 里 德921
“欧几里德虽然死硬地从事辩论,然而在他进行辩论的时候,他却是最沉着的人。人们说,有一次他和人争辩,他的对手大怒,因而叫道:你这个仇我如果不报,我情愿死掉!
欧几里德很安详地答道:如果我不能用理由的温和(lenitateverborum)使你安静下来,像以前一样喜爱我,那我就情愿死掉。“
①
2。欧布里德
他们把一切特殊的东西都指为无有的东西,并且专门作出许多手法和捏造,来使对于范畴的意识发生混乱。有许多手法是与他们的名字一同保存下来了;特别是那些诡辩,这是由欧几里德的一个学生、米利都人欧布里德造出来的。
②我们在听见它们的时候,首先会想到,这些乃是平凡的诡辩,是不值得一驳,也值不得一听的。因此我们认为这些乃是愚蠢的东西,我们把它们看作干燥无味的玩笑。然而事实上把它们抛在一边是要比去驳斥它们容易些。真正说来,它们所进行的,是把通常的语言引入迷途,使它陷入混乱,然后给它指出它是自相矛盾的。这些诡辩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我们在通常的语言中,是承认、了解和知道别人的意思的,并且认为别人也了解我们的意思,因而表示满意——(要不然
①普鲁泰克:“论友爱”
,第四八九页,丁(克须蘭版)
;斯托拜欧:“训辞”
,第八四篇,第一五章(第三册,第一六○页,盖斯福版)
;布鲁克尔:“批判的哲学史”
,第一册,第六一一页。
②“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八节。
…… 133
031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我们就安慰自己,说上帝了解我们)——,可是,这些诡辩的任务有一部分就在于指出,当我们严格地按照通常语言所说的话来加以理解时,平常的语言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使通常的语言陷入难以回答的困境,乃是游戏、开玩笑,是愚蠢的。别人完全知道我们的意思,他在语言上用心思;这是以形式的矛盾为目的,——一种空洞无实际的语言游戏。我们德国人是严肃认真的,因此也谴责语言的游戏,认为是一种浅薄无聊的机智。然而希腊人却重视单纯的言辞,重视一句话的单纯处理,正如重视事物一样。
如果言辞与事物相对立,那么言辞要高些;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事物,真正说来,乃是一个非理性的东西,理性的东西只是作为语言而存在的。ZEI8。电子书
一般说来,我们在亚里士多德的“智者的论辩”中也发现了许多这样的例子,这些例子是从老年智者们以及诡辩派那里来的,也发现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欧布里德也写过一些东西来反对亚里士多德,但是都没有流传下来。
①在柏拉图那里,我们也发现有这样的一些开玩笑的、双关的话,用来嘲弄智者们,并指出他们把时间花在何等不重要的事情上面。
诡辩派则走得还要远些。他们成了宫廷里的弄臣,例如在托勒密朝的宫廷中;第欧多罗就是如此。
②从历史情况中我们看出,这种知道如何使别人陷入困境并解除这个困境的辩证手法,乃是希腊哲学家们所共具的,曾被用在公共场所,也被用在国王们的宴席上作为游戏。例如据说有一个东方的王后
①“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九页。
②同是书,第一一一——一一二页。
…… 134
2。欧 布 里 德131
便曾经来到所罗门王那里,给他出一个谜语,让他去猜,我们知道,在国王们的宴席上,有哲学家们的聪明的谈话和聚会,他们在互相嘲弄和寻开心。希腊人异常喜爱找出语言中和日常观念中所发生的矛盾;——这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把形式的语言(或语句,成抽象的因素)——并不是为了拥护真理或反对人们所谓的真理——当作对象,并且意识到它的不精确,或甚至指出其中所表现的偏颇,使人们意识到,并且借此使其中所存在的矛盾暴露出来。这种对立并不是纯粹的概念对立,而是与具体的表象交织在一起的。他们既不涉及具体的内容,也不涉及纯粹的概念。每一个语句都由一个主语和宾语组成,主语和宾语是不同的,我们在表象中以为它们是统一的;而那在平常的意识看来是真的东西,乃是单纯的、不自相矛盾的。可是事实上单纯的、自同一的语句却是同语反复,毫无所说;凡是有所说的语句,都包含有不同的东西,——由于它的不同进入了意识,所以它就是矛盾的。
可是平常的意识就此终结了;凡是有矛盾的地方,便只有解体,便只有自我扬弃。平常的意识并无惟有对立面的统一才是真理这一概念,——并不知道,如果把真理了解成单纯的意思,把虚假了解成对立、矛盾的意思,那么在每一个语句中就都有真理和虚假;在平常意识里,积极的方面(对立的统一)与消极的方面(真伪的对立)是彼此分离的。
在欧布里德的那些命题中,主要的意思是这样的:因为真的东西是单纯的,所以也要求有一个单纯的回答;因此不
…… 135
231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能像在亚里士多德那里那样,①回答必须涉及某些特殊方面,——因为实际上整个说来,这也是理智的要求。其所以陷入迷乱,乃是由于要求一个肯定或者否定的答复;但是人们既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这样一来,人们便陷入困境了,因为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回答问题便算是粗野。因此真理的单纯性被了解为原则。在我们这里,这个原则是以这种形式表现的,即:在对立的双方中间,一个是真的,另一个是假的;一个命题或者是真的,或者不是真的;一个对象不能有两个。。。。
对立的宾词。这是理智的原则,principiumexclusiterti(排中原则)
;这在一切科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原则是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原则有联系的:“真理是有普遍性的;”这个原则是抽象的,是理智的同一性,——真的东西应当不自相矛盾。在斯底尔波那里,这一点表现得更突出。麦加拉派坚持我们理智逻辑的这个原则;他们要求真理具有同一性的形式。他们在求真理的时候并不注意普遍观念,而是在平常观念中寻找例子,用这些例子使人陷入困境;他们并且把这个造成了一种体系。我们将举出几个流传下来的例子。
(子)
有一种论辩叫做说谎者的论辩。
如果有一个人承认。。。。。。
自己说谎,那么他是在说谎还是说真话呢?
②要求作一个简单的回答;因为真理被认为是简单的、一方面的东西,因此另一方面便被排除了。
如果问他是否说谎,他应当回答“是”
还是“否”呢?如果说,他是说真话,那么便与他的话的内容
①“智者的论辩”
,第二四章。
②西塞罗:“学园问题”
,第四卷,第二九章;“论迷信”
,就二卷,第四章。
…… 136
2。欧 布 里 德331
相矛盾;因为他承认他说谎。
如果他说“是的”
(他说谎)
,那么他说的又是真话了;因此他既不说谎,又说谎,——同样情形,如果他说真话,他便与他所说的相违反了。然而因为真理是简单的,还是要求作一个简单的答复。一个简单的答复是不能有的。在这里,两个对立的方面,说谎与真话,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看到了直接的矛盾)
,这个对立面的结合,曾经在各个时代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一再出现,并且引起人们经常注意。克吕西波,一个著名的斯多葛派,就曾经对这个题目写了六部书。
①另一个人柯斯的斐勒塔,便是由于用心研究解除这种二难困境的办法,操劳过度,因而得了痨病死去。
②与这事完全相似的事情就是我们在近代看到人们用尽力气钻研化圆为方的问题——一个几乎永垂不朽的问题。他们在不可通约的数目中间寻找简单的比例;这个混乱就在于要求给予一个具有矛盾的内容的问题以一个简单的回答。这个小小的历史曾经得到了继承,并且得到过重演;例如在“唐。吉诃德”身上,就出现了完全相同的事情。巴拉塔里亚岛的总督桑差当坐堂问案时,便遇到一些非常麻烦的情况的考验,其中就有下面这个事件。在这位总督的辖境内,有一座桥,是一个富人为了旅客的便利而建造的,——不过桥旁还树立了一个绞架。行人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才许通过这座
①“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七卷,第一九六页。
②“雅典纪事”
,第十卷,第四○一页(一五九七年卡骚滂本)
;苏以达:“斐勒塔传”
,第三册,第六○○页;梅纳鸠注“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八节。
…… 137
431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桥。这个条件是:旅客必须说出他真正要到哪里去;如果他说了谎,那就必须放在绞架上吊死。
现在有一个人来到桥上,在回答上哪里去的问题时,他说,他上这里来是为了在绞架上吊死。守桥的人对这个回答大大地困惑了。因为如果把他吊起,那他就是说了真话,应当放他过去;如果放他走了,那他就是说了假话。他们无法解决,于是请总督明断,总督说出了一句聪明话:在如此疑难的情况之下,应该采取最温和的处置,因此应当放他走。桑差没有苦苦地去想破脑袋。那应该是结果的,被当成了内容或原因本身,而按照规定,内容的反面应当作为结果,即真正意义的吊死,不应当以吊死为结果;不吊死这一事实、事件,应该以吊死为结果。因此最高的刑罚是作为结果的死;在自杀的情况之下,死本身被当成了犯罪的内容,因此不能作为刑罚。
我再举出一个这类的例子,并伴随着解答。
“有人问梅内德谟,他是否已经停止打他的父亲了?”
人们要想使他陷入困境;不管他的回答是“是”还是“否”
,在这里都是有危险的。
因为如果我说:“是的”
,那么我就是打过他;如果说:“不是的”
,那我就是还在打他。
“梅内德谟回答道:我既没有停止,也没有打他。”对方对于这个回答是不会满意的。
①这是一个两方面的回答,把两个方面都同样地扬弃了,通过这个回答,问题事实上是解答了;这和上面那个问题是一样的,即:承认自己说谎的人是否说真话:他同时既说真话而又说谎,而真理就是这个矛盾。但是一个矛盾不能是真的;矛盾是不能
①“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三五节。
…… 138
2。欧 布 里 德531
进入通常观念的。
〔因此桑差。邦札在下判断时排除了这个矛盾。
〕①在意识中出现了矛盾,出现了对立物的意识;矛盾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意识面前指出来,——矛盾出现在感性事物、存在、时间之中,它们的矛盾必须加反揭露。这些诡辩并不是一种矛盾的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