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逻辑-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51
02第二版序言
在于从表面上去了解,如耶稣教的重知主义者和犹太教中神秘主义者的幻想和臆说那样,而且要发挥理念更不只是提到或暗示理念的一些声响,就可完事。
关于真理,有人曾经很正确地说过:“真理是它自身的标准,又是辨别错误的标准(index
sui
et
falsi)。“
①但从错误的观点出发,就不知道什么是真理。
所以,我们可以说,概念了解它自己本身又了解无概念的形式,但后者从它自以为真的立场却不能了解前者。科学能了解情感和信仰,但科学仅能从它所依据的概念予以判断。因为科学是概念的自身发展,所以从概念的观点去判断科学,便不仅是对于科学的判断,而且是一种共同的进展。这类的判断就是我在本书里试图要提出来的,也只有这类的判断才是我要注意和重视的。
柏林,1827年5月25日。
(注一) 这是托鲁克②先生的话,见于《东方神秘主义选集》〔柏林,1825〕,第13页。这位感情深刻的托鲁克也被世俗大众对哲学的看法所误引。
他说:“知性仅能在下列两种方式下进行推论:或者有一个制约一切的原始根据,而我自己的最后本源也包含在内,因之我的存在和自由行为都不过是幻象;或者我是一个真实地不同于这原始根
①这里引证的话,出自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二部分,“论心灵的性质和起源”第43命题的附释。——译者②托鲁克(Tholuck,F。
A。
G。
179—187)先后任柏林大学和哈勒大学的神学教授。
代表当时理性派与极端正统派神学之间的所谓中间派神学。——译者
…… 52
第二版序言12
据的本质,我的行为不受这原始根据的制约和影响,于是这个原始根据便不是绝对的制约一切的本质,因此便没有无限的上帝,而仅有一群神灵等等。
前一句话所有的哲学家应当承认其较为深刻,较为锐敏。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第一句片面的话比第二句更为深刻锐敏!)次一句话尚没有依上面提及的方式予以发挥,意思是说:“人的伦理标准也就没有绝对的真,真正讲来(著者自己划的重点号)
,善与恶是同等的,。。。。
只有依照现象看来才是不同的。“
一个人最好是完全不谈哲学,如果他有了下面的情形:即他在一切情感的深处仍陷于抽象理智的片面性,只知道对原始根据的“非此即彼”的看法,依这看法不是个人的存在和他的自由仅是一幻象,就是个人有了绝对的独立性,而且对这各偏一面,如托鲁克所叫做危险的两难的“非此非彼”的看法,他又毫无所知。
虽说托鲁克先生在该书第14页提到一些精神性的人(Geister)
,这些人就是真正可算作哲学家的人,这些哲学家接受那第二命题(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第一命题)
,但又提出消融一切对立物的一种无差。。
别的原始存在,以扬弃无条件的和有条件的存在的对立。但我们察出。。。。。。
托鲁克先生没有说,那无差别的足以消融对立的原始存在与那必会扬弃其片面性的无限存在,完全是同一的东西,反之,他一口气说出了对于片面性的扬弃,却仍然陷于恰好同样的片面性,于是他不仅没有扬弃,反而保持了片面性。当我们说起精神性的人所作的事时,我们。。。。。
必须能够用精神去把握事实;否则那事实落到人手里便会成为错误的了。再则,我没几句多余的话,凡这里以及别处我所提到的托鲁克先生对哲学的观念,可以说并不是个别地仅仅针对他本人,我们可以在成百本的书籍里读到同样的话,特别在神学家的序言里。我之所以引用托鲁克的说法,一方面是因为碰巧我最近读了他的书,一方面虽因为他具有深邃的情感,这种情感好象把他的著作整个放在理智神学的反面,这确实具有深邃的意义。因为深邃意义的基本特性,对立的和。
解,并不是无条件的原始存在和类似的抽象的东西,而是内容实质的。
…… 53
22第二版序言
本身,这实质就是思辨的理念,而理念就是思维着的实质。——这实质,深邃的思想在理念里绝不可以错认的。
但托鲁克诸种著作在这里和别处又把他的说法叫做通常所谓泛。
神论。
关于泛神论,我在《哲学全书》较后一节的几段说明里①。。曾有较详尽的讨论。在这里我只说一说托鲁克先生陷于特有的不适宜和颠倒错误。由于他把原始根据列入他所悬想的哲学的两难之一边,他后来于第33页及38页称之为泛神论,于是他复将两难之另一边形容为梭西尼派〔Socinianer,否认三位一体及基督是天主舍身赎罪以及原始罪恶诸信条的人〕,裴拉几派〔Pelagianer,持性善自救论的人〕和通俗的哲学家。所以依这边的说法“便没有无限的上帝,而只有一很大数。。。
目的神灵。这数目包含所有不同于所谓原始根据,而有其固有的存在。。。
和行为的本质,再加上那个所谓原始根据。“
事实上这边不仅有一很大数目的冲灵,而且一切的一切(一切有限事物皆被认为有其固有的存。。。。。
在)都是神灵了。
因此只有后面这一边,照他的一切都是神灵的说法,。。。。。。。。
才可以明白说是泛神论,而不是前面那一边。因为在前面一边,他既。。。
明白认上帝为唯一的原始根据,所以这只能说是一神论。。。。。。
(注二)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托鲁克先生。
他可以被认为是宗教上虔诚派最有灵感的代表。他的《论罪恶的学说》一书(第二版〔1825〕,我刚好读到这书)
,最足以表示他缺乏学说。
最令我注意的是。。
他的著作中讨论三位一体说关于《晚期东方人玄思的三位一体说》〔1826〕部分,对于他所辛勤收集来的历史报道,我应表诚挚的谢忱。
他称这一学说为经院的学说;但无论如何这学说也远比我们叫做经院。。。
哲学的为早。不过他仅从一个揣想的历史起源的外在方面去观察它,即仅去捉摸这学说如何出于某些圣经章节,如何受了柏拉图和亚里士
①参看《哲学全书》第三部分,即《精神哲学》573的“说明”
,见拉松C本第485—498页。——译者
…… 54
第二版序言32
多德哲学的影响方面(第41页)。
但从《论罪恶的学说》一书看来,我们可以说,他勇敢地讨论这一信条,他说,这信条只可当作一个架格把关于信仰的学说(哪一种信仰的学说?)安排进去(第220页)。是的,我们甚至必须应用那名词(第219页)来说明这一信条,说它显得似站立在海岸上(是否多少有点象站立在精神的沙滩上?)
有如一海市蜃楼。但托鲁克在同书第221页,提到三位一体说时,便说这一信条绝不复是信仰所须依据的基础。试问:三位一体说,作为最神圣的。。。。。
东西,不是自来就构成信仰的主要内容,甚至奉为信条,早已成为主观信仰的基础了吗?
(假如不是自来如此,请问究有多久不是如此?)
如果没有三位一体说,则托鲁克先生在所提到的那书中那样卖气力以求动人情感所发挥的“和解说”
,如何会具有比道德的或异教的较高的基督教意义呢?又关于别的特殊信条此书均没有讨论。托鲁克先生老是引导他的读者到基督的受难与死,但没有说到他的复活和升天坐在上帝的右方,也没提到圣灵的来降。
和解说的主要特点在于罪恶的惩罚。。。。。。
罪恶的惩罚在托鲁克看来(第119页以下)
是一种有重负的自我意识,和与之相联结的为离开上帝而生活的一切人所难免的灾难。上帝才是幸福和圣洁的唯一泉源。所以罪恶,犯罪的意识和灾难,是彼此不能分开来思考的。
(说到这里,于是他又考虑到,如第120页所昭示的,。。
甚至人的命运也是从上帝的本性流出的。)
这种罪恶惩罚的命运,即是人们所谓罪恶的自然惩罚,而且这种看法(正如他不理会三位一体。。
说)也就是托鲁克先生在别处所很厌恶的理性和启蒙所产生的结果和学说。——前些时候,英国国会的上议院否决了一个处罚“单一宗”
〔基督教中相信惟一上帝,不信三位一体说的宗派〕的法案;这件事情给予英国报纸一个机会揭示出欧洲和美洲单一宗的信徒徒数目之多,并附带评论道:“在欧洲大陆上新教和单一宗现在大体上是同义的。”
神学家们应能决定,托鲁克先生所持的信条是否仅有一两点与通常启蒙的学说有区别,或者甚至细看起来,连这一两点的区别也没有。
…… 55
42第二版序言
(注三)
托鲁克先生有几个地方引用安瑟尔谟《神人论》(Traktat
cur
DeusHomo)的话,并于第127页称赞为:“这个伟大思想家深邃的卑谦。”但何以没有考虑到并引用同书另一地方(《哲学全书》77曾引用过)
,即:“依我看来,这乃是由于懈怠,如果当我们业已C承认一个信仰,而不努力去理解我们所信仰的对象。”
——如果信条仅。。。。
缩减为一些少数的条款,则须要理解的材料已所余无几,并且很少是从知识里出来的。
(注四) 我很高兴,我看出巴德尔先生新近几种著作的内容,与他书中所提及的许多我说过的话,两者间甚相契合。对于他所争辩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我不难予以同情的理解,因为我可以指出,事实上我的思想同他的见解并没有什么出入。仅有一点小疵,在《论现时一些反宗教的哲学思想》一书(1824,第5页,并比较第56页以下各页)里出现,我愿意说几句,在那里面他说到一种哲学,这哲学“是从自然哲学学派里产生出来的,它提出一种错误的物质观念,因为它对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对于本身含有堕落和无常的本质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直接地永恒地从上帝产生和消逝的过程,即是上帝永恒的外。。。
流(外在化)永远制约着他的永恒的回归(作为精神)“。就这个观念。。
的第一部分,就物质之自上帝产生出来(“产生”一般地是一个我不。。
大喜欢应用的范畴,因为它只是一个图画式的名词,而不是一哲学的范畴)而论,我以为这一命题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含有上帝即是世界的创造者之意。但就另一部分而论,即就上帝永恒的外流制约着上帝。。。
的永恒的回归(作为精神)而论,则巴德尔先生便在这地方提出一个条件,一个在这里本身不配合,而且我绝少在这方面应用过的范畴。
这。。
就使我记起了我上面所说的关于思想范畴的无批判地交换使用了。要讨论物质的直接或间接的产生或起源,只会引起一些极其形式的定。。。。
义。巴德尔先生在第54页以下所提出的物质观念,据我看来,与我的说法并无出入,而且恰好相合。所以我实在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
…… 56
第二版序言52
完成那绝对的课题,将世界的创造作为概念来把握,在概念里即包含有巴德尔先生(第58页)所指出的“物质并非统一体的直接产物,而是它的一些原则(它的全权代表)
,叫做“埃洛希姆(Elohim)
的产物。“。。
他这话的意思是不是说(因为就文法的构造看来,他的话意思并不很清楚)
,物质是这些原则的产物,或者说,物质是这些埃洛希姆创造的,而埃洛希姆自身又是由这些原则产生的,所以那些埃洛希姆(或者上帝→埃洛希姆→物质这一整个圈子)一起都必须认作和上帝处在一个关系内,这关系由于插进了埃洛希姆便无法说明了。
①
柏林,1827年5月25日。
①编者拉松注释:“巴德尔的意思显然认为统一性(即神)产生这些原则(即这些埃洛希姆)
,而这些原则又产生物质。“
又《马恩全集》第38卷,第103页,恩格斯致拉法格信中曾提到希伯来语中“ruǎchElohim)—埃洛希姆的灵”
(《创世记》第1章,第2节)问题,恩格斯并指出Elohim是复数。——译者
…… 57
第三版序言
在这第三版里许多地方都有了改进,特别是力求陈述得清楚和确定。不过因这书既是一种教本,目的在于撮要,文字仍不免紧凑、形式而且抽象。为了完成它的使命,还须在口头的演讲里予以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自本书第二版以后,有了许多对于我的哲学思想的批评出现。这些批评大部分表示他们对于哲学这一行道很少作专门研究。对于一个经过多年的透彻思想,而且以郑重认真的态度、以谨严的科学方法加以透彻加工的著作,予以这样轻心的讨论,是不会给人以任何愉快的印象的。而且透过充满了傲慢、虚骄、嫉忌、嘲讽等坏情绪的眼光来读书,也更不会产生什么有教益的东西的。
西塞罗说过:“真正的哲学是满足于少数评判者的,它有意地避免群众。因为对于群众,哲学是可厌的,可疑的。所以假如任何人想要攻击哲学,他是很能够得到群众赞许的。”
(Cicero:Tuscul。
Quaest。
Ⅰ。
Ⅱ。
①)。所以对于哲学的攻击,见解愈稀少,理论愈缺乏彻底性,便愈可得到大众的赞扬。在他人的反响中,常常遇见一种狭隘的敌意的激情,似懂非懂地夹杂在一起,其所以会有这种激情,是不难了解的。别的对象呈现在感官前面,或者以整个的直观印象呈现在表象前面。若一个人想要讨论这些对象,他总感觉到对它们有先具备某种程度——不管如何低微——的
①引自西塞罗著:《图斯库兰(罗马东南郊西塞罗别墅所在地)
讨论集》,公元前46年。——译者
…… 58
第三版序言72
知识之必要。同时这些对象也较为容易令人注意到健康的常识,因为它们都立脚于熟悉的固定的现在。但人们缺乏这一切,〔既无些微知识,又不依据健康常识〕,便可大胆地反对哲学,或者毋宁说反对任何一个关于哲学的妄诞的空虚的形象,这形象是由于他对哲学无知而想象出来、杜撰出来的。他们没有什么东西作为讨论的出发点,于是他们只好徘徊于模糊空疏,因而毫无意义的东西之中。——我在别处曾做过这件不愉快而又无收获的事,将类似这种由无知和激情交织起来的现象,给予了赤裸裸的揭露。
①
不久以前,从神学甚至从宗教意识的基地出发,对于上帝、神圣事物和理性,好象在较广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