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逻辑-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物质因素的绝对理念“

    (同上,第390页)。我认为这些地方,译Idee为理念,既符合原文意思,有助于揭露和批判理解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及其理念神秘主义。当然这里不是要系统理解、评价和批判黑格尔的理念论思想,不过可以借此深刻理解列宁扼要概括的话:“关于‘绝对理念’的整整一章,几乎没有一句话讲到神。”

    事实上,黑格尔所谓的理念即是神。

    整个理念论,特别是绝对理念就是逻辑的神学、亦即费尔巴哈所谓“泛神的唯心主义”。列宁说,“逻辑学是最唯心主义的著作”

    ,因为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是“理念的神秘主义”

    ,(Idenmystik,第38卷,第323页)

    ,是费尔巴哈所说的“真实的、彻底的理性的神学”。列宁又说:“在黑格尔这部最唯。。

    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这是因为它的。。。。。

    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中介性在关系中的客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到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得到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

    总之因为“真理是一个过程”正表明“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这样的一种矛。。。。。

    盾着的事实,从历史的和逻辑的进程的一致来看,其最后解决和成果必然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下面谈谈我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译述黑格尔哲学的几点体会:

…… 27

    62新版序言

    1。

    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比任何一个学派甚至比欧美各国任何一个青年黑格尔学派和新黑格尔学派都更为重视辩证法。

    2。恩格斯曾经说过:“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因为蔑视辩证法,必然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深渊,在实践中就会受到惩罚。当然这里所说的辩证法是指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加以批判地吸收发展的唯物辩证法。

    3。恩格斯说:“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而后者按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31页)。恩格斯在另一处又补充道:“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50页)

    ,恩格斯还指出,“现今发展阶段上的德国的辩证方法比旧时庸俗唠叨的形而上学的方法优越,至少像铁路比中世纪的交通工具优越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34页)。这句话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辩证法优越于形而上学。

    4。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0页)。

    我们可以把马克思这句话和恩格斯的一句话联系起来理解:“思想被掌握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

    (同上,第653页)。

    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名言,使我深切体会到:(1)

    把

…… 28

    新版序言72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理论上的彻底性改造成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彻底性。

    (2)正确的思想或理论被掌握以后,就会得到实现并变为物质力量。

    这次修订工作始于一九七三年冬。译文和译名都作了较大改动,并增加了一些译者注。抄写后将其中一些重要章节分别送请几位同志校阅。

    外国文学所罗念生同志通读了全文,并对照英译本读了部分章节,校阅了希腊词句的译文;哲学所周礼全同志对照德文读了译稿,提了不少意见;叶秀山同志校阅了“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

    ;梁存秀同志校阅了“存在论”和“本质论”第一章;王玖兴同志校阅了“本质论”

    ;薛华同志校阅了“概念论”

    ;以上各位同志都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此外又由洪汉鼎同志校对了全书的清样。在此一并致谢。

    这次修改《小逻辑》的旧译本虽从一九七三年就已开始,但当时为了要先修改出版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和《精神现象学》下卷,便将《小逻辑》放下了,直到一九七九年春才最后修改完毕。

    本书译文虽几经修改,但缺点和错误仍属难免,尚望读者指正。

    贺 麟一九八○年一月于北京

…… 29

    目   次

    第一版序言…………………………………………………………1…

    第二版序言…………………………………………………………5…

    第三版序言…………………………………………………………2…6柏林大学开讲辞……………………………………………………3…2导言(1—18)

    〔概论哲学的性质〕……………………………3…8C第一部 逻辑学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19—83)……………………………6…5CA。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态度;形而上学(26—36)………………………………………………9…8CB。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37—60)………………1…15CⅠ。经验主义(37)………………………………………………1…15CⅡ。批判哲学(40)………………………………………………1…21CC。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态度(61—78)………………1…59C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61—78)…………………………………1…59C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79—83)……1…80C第一篇 存在论(Die

    Lehre

    VomSein)

    (84—11)…1…96CA。质(Die

    Qualitat)

    (86—98)……………………1…98B C(a)存在(Sein)

    (86)…………………………………………1…98C(b)定在(Dasein)

    (89)………………………………………2…10C

…… 30

    2目   录

    (c)自为存在(FUrsichsein)

    (96)……………………………2…22B CB。量(Die

    Quantitat)

    (99—106)…………………2…29B C(a)纯量(Reine

    Quantitat)

    (99)…………………………2…29B C(b)定量(Quantum)

    (101)……………………………………2…34C(c)程度(Grad)

    (103)…………………………………………2…36CC。尺度(Das

    Maβ)

    (107—11)………………………2…46第二篇 本质论(Die

    Lehre

    vomWesen)

    (112—159)…254CA。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Das

    Wesen

    als

    Grund

    derExistenz)

    (112—130)……………………………2…60C(a)纯反思规定(Die

    reine

    Reflexionsbestimungen)

    (115)………………………………………………………2…60C(1)同一(Identitat)

    (115)…………………………………2…60B C(2)差别(Der

    Unterschied)

    (116)………………………2…63C(3)根据(Grund)

    (121)……………………………………2…73C(b)实存(Die

    Existenz)

    (123)………………………………2…80C(c)物(Das

    Ding)

    (125)……………………………………2…83CB。现象(Die

    Erscheinung)

    (131—141)……………2…90C(a)现象界(Die

    Welt

    der

    Erscheinung)

    (132)………2…92C(b)内容与形式(Inhalt

    und

    Form)

    (13)………………2…93C(c)关系(Das

    Verhaltnis)

    (135)……………………………2…96B CC。现实(Die

    Wirklichkeit)

    (142—159)…………3…11C(a)实体关系(Das

    Substantialitats-Verhaltnis)

    B(150)…………………………………………………………3…29C(b)因果关系(Das

    Kausalitats-Verhaltnis)

    (153)………3…33B C(c)相互作用(Die

    Wechselwirkung)

    (15)………………3…37C第三篇 概念论(Die

    Lehre

    VomBegrif)

    (160—214)…………………………………………3…45CA。主观概念(Der

    Subjektive

    Begrif)

…… 31

    目   录3

    (163—193)…………………………………………3…50C(a)概念本身(Der

    Begrif

    als

    Solcher)

    (163)…………3…50C(b)判断(Das

    Urteil)

    (16)…………………………………3…55C(1)质的判断(Qualitatives

    Urteil)

    (172)………………3…63C(2)反思的判断(Das

    Reflexions-Urteil)

    (174)………………………………………………………3…67C(3)必然的判断(Urteil

    der

    Notwendigkeit)

    (17)………………………………………………………3…70C(4)概念的判断(Das

    Urteil

    des

    Begrifs)

    (178)………………………………………………………3…72C(c)推论(Der

    Schlus)

    (181)………………………………3…74C(1)质的推论(Qualitativer

    Schlus)

    (183)………………3…78C(2)反思的推论(Reflexions-Schlus)

    (190)……………3…86C(3)必然的推论(Schlus

    der

    Notwendigkeit)

    (191)………………………………………………………3…89CB。客体(Das

    Objekt)

    (194—212)…………………3…96C(a)机械性(Der

    Mechanismus)

    (195)……………………3…99C(b)化学性(Der

    Chemismus)

    (20)………………………4…05C(c)目的性(Die

    Teleologie)

    (204)…………………………4…08CC。理念(Die-Ide)

    (213—24)……………………4…18C(a)生命(Das

    Leben)

    (216)………………………………4…26C(b)认识(Das

    Erkenen(223)………………………………4…32C(c)绝对理念(Die

    absolute

    Ide)

    (236)…………………4…44C

…… 32

    第一版序言

    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

    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

    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

    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哲学全书纲要》这个书名意在一方面表示全体系的轮廓,一方面表示关于个别节目的发挥,尚须留待口头讲述。

    但纲要并不仅是为了适应一个外在的目的而加以编纂排。。。。。

    列,象对于已有的现成的熟知的材料,依据某种特殊用意加以缩短或撮要那样。本书的陈述却不是这样,而是要揭示出如何根据一个新的方法去给予哲学以一种新的处理,这方法,我希望,将会公认为唯一的真正的与内容相一致的方法。所以也许这样对于公众或可更为有益:如果客观情况容许我将哲学的别的部门〔自然哲学及精神哲学〕先行有了详尽的著作发表,有如我对于《哲学全书》的第一部门——《逻辑

…… 33

    2第一版序言

    学》,曾贡献给公众那样。

    ①但无论如何我相信,在目前的陈述里,接近表象和熟习的经验内容那一方面的材料虽说受了限。。

    制,但就诸过渡关键——这些过渡关键只能是通过概念〔的。。

    发展〕而产生的中介作用——看来,至少可以使人明白注意到,〔矛盾〕发展的方法从两方面说都是充分足用的,即第一,它异于别的科学所寻求的那种仅仅外在排比;第二,它异于。。。。

    通常处理哲学对象的办法,即先假定一套格式,然后根据这。。。。。。

    些格式,与前一办法一样,外在地武断地将所有的材料平行排列。再加以由于最奇特的误解,硬要使概念发展的必然性满足于偶然的主观任性的联系。

    我们看到,同样的任性的作风,也占据着哲学的内容,并且走向思想上的冒险;有一时期这种作风颇令笃实平正的哲学工作者表示惊佩,但在别的时候也被人看成一种狂妄到了甚至于发疯的程度。尽管使人惊佩,尽管使人疯狂,而它的内容却常常充满了人所熟知的支离破碎的事实,同样它的形式也仅仅是一点有用意的有方法的容易得到的聪明智巧,加以奇异的拼凑成篇和矫揉造作的偏曲意见,但它那表面上对学术严肃的外貌却掩盖不住自欺欺人的实情。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一种浅薄的作风,本身缺乏深思,却以自作聪明。。。。

    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