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原始思维-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关于这点,请参阅《RevuePhilosophique》1909年1月号和2月号杜尔克姆的论文:“Examencritiquedesystèmesclasiquesurl‘originedelapenséereligieuse”。

…… 19

    21原 始 思 维

    在梦中看见了死人和离别的人,和他们交谈,和他们厮杀,听见他们的声音,触摸着他们,他被梦中出现的这些幻象所惊吓,弄得心慌意乱,——他相信这些表象的客观实在性。因而,对他说来,正如那些在他梦中出现的死人和离别的人的存在一样,他自己的存在也是双重性的。于是,在同一时刻里,他既认为自己是作为一个有生命有意识的个人而实际存在着,又认为自己是作为一个可以离开身体而以“幻象”的形式出现的单独的灵魂而存在着。这应当是原始人的一个普遍的信仰,因为他们全都要受那个作为这信仰的基础的必不可免的心理幻觉所控制。第二、他们想要解释那些使他们惊慑的自然现象,亦即确定这些现象的原因,于是立即把他们对自己的梦和幻觉的解释加以推广。

    他们在一切生物身上,在一切自然现象中,如同在他们自己身上,在同伴们身上,在动物身上一样,统统见到了“灵魂”

    、“精灵”

    、“意向”。这是素朴的逻辑运算,但它是不随意的,是“原始”人的智慧所难于避免的,正如那个在这种运算之先并作为它的基础的心理幻觉一样是必不可免的。

    由此,原始人不作任何智力的努力,通过与一切人相同的智力过程的简单作用,就产生了他自己的一种“哲学”

    ,一种幼稚而简陋的但无疑完全是首尾一贯的哲学。这种哲学看不见它所不能立刻完全圆满解答的问题。如果发生了什么不可能的事,而我们祖祖辈辈在千秋万代中积累起来的全部经验突然失去了作用;如果我们也处在真正的“原始”人的地位面对着大自然,那么,我们也必然会去建立同样原始的“自然哲学”。这个哲学也会是宇宙万物有灵论,而以逻辑观

…… 20

    原 始 思 维31

    点看来,它也会是完美无瑕的,因为它是建立在我们所拥有的那点儿微不足道的实证材料的基础上。

    在这个意义上说,万物有灵论假说乃是英国人类学派的研究所遵循的那个定理的直接后果。在我们看来,正是这个定理妨碍了关于高级智力机能的实证科学的出现,而比较方法又似乎一定会把研究家们引向这门科学。英国人类学派在用这个假说来解释各种各类不发达民族中的制度、信仰、风俗的相似现象时,完全没有想到要去证明那个作为这一假说之基础的定理,即证明这些不发达民族的高级智力机能与我们的相同。定理本身代替了论证。在一切人类社会中都发现了一些与作为图腾崇拜之基础的东西(如信神灵、信离开躯体和身外存在的灵魂、信感应巫术)相类似的神话和集体表象,——这个事实被认为是“人类思维”本身结构的必然结果。

    表象联想的各种规律、因果性原则的自然和必然的应用,似乎应当与万物有灵论一起来产生集体表象和它们之间的关联。这里,除了不变的逻辑机制和心理机制的自发作用,就什么也没有了。英国人类学派所指出的这个事实——我们的心理结构与不发达民族的相同,是最容易理解的了,如果真的可以承认这个事实。

    然而,应当承认这样的事实吗?这个问题我倒想要研究一下。显然,从这个定理刚开始受到怀疑时起,以它为基础的万物有灵论就站不住脚了,因为它无论如何不能作为上述定理的证明。不陷入循环论证,就不能解释具有一定智力结构的“原始”人的万物有灵论如何自发产生;另方面,也不能依据这种智力结构的自发产物,不能依据万物有灵论来证

…… 21

    41原 始 思 维

    明原始人具有这种智力结构。定理及其推论不能相互证明。

    Ⅳ

    但是,还有希望:万物有灵论学说将得到事实的证明,在这个学说中将会找到对于原始民族的制度和信仰的令人满意的解释。泰勒、弗莱节尔、恩德鲁。兰以及英国人类学派的其他许多代表者都为这个事业献出了渊博的学识和多采的才智。没有读过他们的著作的人,很难想象他们引用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材料是何等惊人的丰富。但是,在他们详尽无遗的论证中,有两点是必须加以区分的。第一点:在大量类型相似而彼此相距遥远的民族中间存在着相同的制度、信仰和风俗,这是确证无疑的。由此,理应得出结论说,产生类似的表象的智力机制是相同的;非常明显,这种相似既然比比皆是,而且竟至丝丝入扣,那就不完全是偶然的。然而,对这一点起决定作用的大量事实材料,用到另一种场合上就没有那种作用了,这里必须证明,在万物有灵论的信仰中,在这个似乎是人类意识对经验的引力的最早反应的自发的“自然哲学”中,这些表象有其共同的根源。

    当然,这样解释每个信仰或者每种风俗,一般都认为是讲得通的;随时都可以想象这种能使原始人产生一定的风俗或者一定的信仰的智力机制的游戏。但是,这种解释只不过讲得通罢了。其实,任何谨慎方法的第一条定则,难道不恰恰就在于永远不要认为那种仅仅讲得通的东西就是当然的东西吗?许许多多的事例应该让学者们记住,表面上正确很少就是真理。这种谨慎,不论对于语言学家还是物理学家,不

…… 22

    原 始 思 维51

    论在所谓人文科学中还是在自然科学中,都是同样必要的。

    难道一个社会学家产生怀疑的根据就要少些吗?人类学家的语言本身,他们的论证形式本身,清楚地表明了,他们没有超出讲得通这一步,他们提供的事实材料的数量,对于他们的论断的说服力等于是毫无助益的。

    在不文明民族中,销毁死者生前用过的武器、衣服、物品,甚至毁坏他的故居,这种风俗几乎是司空见惯的。有时候甚至杀死死者的妻子和奴仆。怎样解释这个风俗呢?弗莱节尔说:“这个风俗可能(着重点是我加的,——列维-布留。。

    尔)是由下述观念引起的,即死者会愤恨那些占据了他们的财产的生者……被毁的实物的灵魂会到阴间去与死者会合……这种观念并不怎么简单,所以大概(着重点是我加。。

    的,——列维-布留尔)它发生得也较晚。“

    ①

    当然,这个风俗可能是这样产生的,但它也可能另有来。。

    源。弗莱节尔的假说并不排斥任何其他假说,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说到弗莱节尔所依据的那个他在稍晚些时候予以明确表述过的一般原则:“在思维的进化中,如同在物质的进化中一样,最简单的东西总是在时间上领先。”那么,这个原则无疑渊源于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

    ②的哲学,但是这并不能使他的原则更可靠。我怀疑能不能在物质方面证

    ①“CertainBurialCustomsasIlustrativeofthePrimitiveTheoryoftheSoul,”

    JournaloftheAnthropologicalInstitute(henceforthJ。

    A。

    I。)

    ,xv。

    p。

    75(noteI)

    ,(185)。

    ②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

    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实证论的创始人之一,社会学中的有机学派的主要代表。——汉译者注

…… 23

    61原 始 思 维

    明这个原则。至于“思维”

    ,我们已知的事实都说明了与它恰恰相反。大概弗莱节尔在这里把“简单的东西”和“没有分化的东西”混为一谈了。然而我们看到,我们所知的一些最不发达的民族(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阿比朋人〔Abi-pones〕①、安达曼群岛的土著居民、菲吉人,等等)所操的语言,又是极端复杂的。它们与英语比较,虽说“原始”得多,但并不“简单”多少。

    再看看弗莱节尔同一著作中的另一个例子吧。有个风俗历来在许多国家中非常流行,就是在死者的口里放进谷物,或者钱币,或者一块黄金。弗莱节尔引述了可以证实这个风俗的许多材料。

    然后他给这个风俗作了如下的解释:“最初的风俗可能是在死者口里放进食物;以后用贵重的东西(钱币或。。

    者其他什么东西)来代替食物,好让死者能够自己去买食物。“

    ②这个解释是讲得通的。但是,对于象下面这种我们能够核查的事例来说,这种解释就显得不妥当了。事实上,这类风俗自远古以来就存在于中国,格罗特(J。

    deGrot)根据中国古籍的记载给我们引述了这个风俗的真正的由来。金和玉是非常坚固的物质。

    它们是天界的象征,“而天界又是坚不可摧、永恒不灭的……因此,金和玉(还有珍珠)能保证那些吞了它们的人的生命力;换句话说,这些物质能增强吞它们的人的灵魂或神,与天一样,灵魂属‘阳’,所以金、玉、。

    珍珠可以防止死者尸体腐化,有利于他们转生。“

    ③不但如此。

    ①北美印第安人部族。——汉译者注②J。

    A。

    I。

    ,xv。

    p。

    7—9(note)。

    ③J。

    J。

    M。

    deGrot,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i。

    p。

    271。

…… 24

    原 始 思 维71

    “道家及其医学权威断言,吞了金、玉、珍珠有人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而且保证死后身体继续存在,免于腐化。这个学说得以存在的前提如下:根据这些作者的观念,因吞食这些物质而成为长生不死的‘仙’人,可以在死后继续利用自己的身体,甚至能使身体也升入长生不死的天国。这给古代和现代的人们共有的这个风俗(即给死者的口中或者身体的其他孔窍里放进三种贵重东西,以防身体腐烂)以新的解释:这是一种想要使死者成‘仙’的企图。”

    ①在其他地方,也给死者钱币去到另一个世界中买东西,但不是把它放入口中。这里谈的是一个类似下述例子的信仰:有一个观念诱使中国人去寻找松柏之类坚硬的木料来作棺材,因为“这些树木极富于生命力,用它们作棺材,可以促使躺在这种棺材里的死者转生。”

    ②这里,我们见到的是一些通过接触而达到互渗的例子,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毫无疑问,这两个例子已经足够了,尽管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英国人类学派的“解释”

    永远只是或然的,永远包含着随偶然事件而转移的某种可疑因素。他们认为已经确定的是,在他们看来自然要引向一定的信仰和风俗的道路,正是这些被发现的社会的成员们所走过的道路。没有什么比这个公设更冒险的了,在一百个例子当中,能够证实它的可能只有五个。

    其次,要求解释的事实(即制度、信仰、风俗)

    ,主要是

    ①J。

    J。

    M。

    deGrot,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i。

    p。

    31,32。

    ②J。

    J。

    M。

    deGrot,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i。

    p。

    294。

…… 25

    81原 始 思 维

    社会的事实。这些事实所拥有的表象和表象之间的关联,也必须具有这种性质。它们必然是“集体表象”。但是,在这种情形下,万物有灵论学说连同那作为这个学说的基础的公设,都成为可疑的了,因为不论是公设,还是以它为基础的学说,都只是运用个体的人的意识的智力过程。集体表象也如同作。。。。。。。

    为它们的表现的制度一样,乃是社会的事实;如果说在现代社会学中有一个巩固确立的原理,那就是社会事实具有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不是对个体本身的分析所能弄清的。

    因此,唯一地从个体身上见到的智力机能的作用出发(从表象的联想、因果性原则的素朴运用等等出发)来追求对集体表象的“解释”

    ,这意味着是去实现一种预先注定要失败的企图。因为在这里忽视了问题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能不能把一种不为任何经验所触及的个体的人的意识的表象也在科学中应用呢?值不值得下功夫去研究这种意识对它里面和它周围所发生的自然现象是怎样想象的呢?实际上,我们没有任何方法知道这种意识是什么东西。不论我们上溯到过去多么远,不论我们所考察的民族多么原始,我们处处都只能遇到社会化了的意识(如果可以这样说)这种意识已经。。。

    充满了许许多多的集体表象,它是按照那起源于不可知的时代的传统来传达这些集体表象的。

    关于不为任何经验所触及的个体的人的意识的表象,与关于前社会的人的表象一样,都是虚无缥缈的。它不符合我们可以理解和检验的任何东西,而以这种表象为前提的假说则只能是完完全全随意作出来的。相反的,如果我们从集体表象出发,如果从某种特定的东西出发,如同从一种应当是

…… 26

    原 始 思 维91

    科学分析的基础的实在出发,那么,我们这里无疑地将不会有讲得通的诱惑人的“解释”

    ,我们倒是能够使这些解释与英国人类学派的解释对立起来。一切定会显得大不简单。我们定会碰到一些复杂问题,我们往往会没有足够的材料来解决它们。我们要提出的解决多半也会是假定式的。然而在这种情形下,至低限度我们可以期望:对集体表象的实证研究定会引导我们逐渐去认识支配它们的那些规律,定会使我们能够对原始民族的甚至我们自己的思维达到更正确的解释。

    下述例子或许能显露出英国人类学派的观点与我们所号召支持的观点之间的矛盾。

    泰勒写道:“按照这个最早的幼稚的哲学(在这个哲学中,人的生命好象是理解整个大自然的一把钥匙)

    ,野蛮人的世界论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到处散播着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不是一种自发的想象,而是一种结果导源于原因的理性的归纳,这种归纳导致了古时的野蛮人让这些幻象来塞满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周围环境、广大的地球和天空。神灵简直就是人格化了的原因。“

    ①没有什么比这种对极大量的信仰的“解释”

    更简单更可接受的了,只要可以和泰勒一起认为它们是“理性的归纳”的结果。然而,在这一点上是很难赞同泰勒的。在考察不发达民族中间那些包含了对于自然界中无处不有的神灵的信仰的集体表象时,在考察那些作为与神灵联系着的风俗之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