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由。com'。com '整理,】
辞典简介
本册工具书共收录70条词条。此书是我社名家鉴赏系列之一。该系列主要从原有鉴赏系列中选取名家名作及鉴赏文,在此基础上再酌情作适量增补,然后配以该名家生平著作年表等,编成名家名作鉴赏集,以使读者能在专家精彩的赏析文的引导下,较全面、深入地欣赏历代名家的名篇佳作,并对其生平有所了解。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声名煊赫,于诗、赋、小品文、古文领域都卓然成家,名篇众多,本书收录了其最有代表性的名篇和诸多专家的精彩鉴赏文。所收名篇涵盖诗、赋、文几大类,较全面地反映了陶渊明在文学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而鉴赏文则出自赵昌平、骆玉明等当代名家之手,深入浅出,流畅生动。既能深入剖析陶渊明名作之佳处,又能使普通读者领略名作的音韵美、情感美。
总之,此书可说是古今名家联手为读者奉上的一道诗文佳肴、精神盛宴。
编辑推荐
《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的新作。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的名家名作经典系列之一。一部关于魏晋文学名家作品的出色选本。精选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的诗歌、文章、小说70余篇,吴小如、赵昌平、周勋初、葛晓音等当代古典文学名家品读鉴赏,诠词释句,发明妙旨,让读者一窥山水田园诗歌先驱陶渊明名作之堂奥。领略隐逸诗人陶渊明辉映古今的理想人格、宁静恬淡的作品神韵,理解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编委会
领衔撰稿
吴小如 韦凤娟 骆玉明 赵昌平 葛晓音 周勋初 周啸天 韩兆琦
撰稿人(按姓氏笔画排列)
于天池 王思宇 于翠玲 王镇远 王燕 韦凤娟 邓小军 史双元 汤华泉 许结 孙明 孙绿怡 吴小如 沈伟民 张巍 陆国斌 陈邦炎 陈祥耀 林家英 罗忠族 金性尧 周勋初 周啸天 赵其钧 赵昌平 钟元凯 骆玉明 曹融南 葛晓音 韩兆琦 鲁同群 臧维熙 熊笃 魏同贤
责任编辑 石晓玲
前言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东晋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但后人颇怀疑其说。祖茂,曾任武昌太守。父逸,曾任安城太守。太元十八年(393),陶渊明任江州祭酒,元兴三年(404)为镇军将军刘裕之参军,旋又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之参军。义熙元年(405)任彭泽县令,在职八十一天,因不满现实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朝廷诏征著作郎,他称疾不就。
今存诗文辞赋一百二十余篇,多为归隐后作。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构想一无剥削无压迫的理想王国。《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的作品。《归去来兮辞》叙写归隐原因及隐居后的舒畅情怀。赋以《感士不遇赋》揭露时弊最深,鞭笞最力。诗以田园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饮酒诗二十首》等表现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杂诗十二首》表现不负盛年、及时自勉的积极思想。《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怀抱,颇多慷慨悲愤之音。其作品亦有明哲保身、及时行乐、人生无常之思想流露。艺术上兼有刚健豪放与恬静冲淡的特色,而后者最能代表其艺术风格。其诗情感真切,意境淡远,语言质朴,在玄言诗统治晋代文坛时能独树一帜。由于其人、其文不合时尚,故不为当世所重。刘勰《文心雕龙》对其未作评价,钟嵘《诗品》仅将其列入中品。萧统为最早重视陶诗者,始编陶诗八卷,并为其作传及序,但《文选》中所选陶诗不及谢灵运多。自唐代开始,陶渊明及其作品始被人重视,为李白、杜甫所推崇。至宋,更受文人的普遍景仰,苏轼有和陶诗百余篇,清沈德潜评陶为“六朝第一流人物”(《说诗晬语》)。有《陶渊明集》、《搜神后记》。本书是本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之一。精选陶渊明代表作品76篇,其中诗65篇、文10篇,另请当代研究名家为每篇作品撰写鉴赏文章。其中诠词释句,发明妙旨,有助于了解陶渊明名篇之堂奥,使读者尝鼎一脔,更好地了解陶渊明辉映古今的理想人格、文学成就对后世文人与文学的深远影响。另外本书末还有附录《陶渊明生平与文学创作年表》,供读者参考。不当之处,尚祈读者指正。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2011。11
目录
·诗·
时运
游斜川并序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答庞参军
和刘柴桑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赠羊长史并序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咏荆轲
桃花源诗并记
形影神三首
九日闲居并序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归园田居五首(其五)
乞食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连雨独饮
移居二首(其一)
移居二首(其二)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戊申岁六月申遇火
己酉岁九月九日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饮酒二十首并序(其一)
饮酒二十首(其四)
饮酒二十首(其五)
饮酒二十首(其七)
饮酒二十首(其八)
饮酒二十首(其九)
饮酒二十首(其十三)
饮酒二十首(其十四)
饮酒二十首(其十六)
饮酒二十首(其十九)
饮酒二十首(其二十)
责子
有会而作
拟古九首(其三)
拟古九首(其四)
拟古九首(其七)
拟古九首(其九)
杂诗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杂诗十二首(其四)
杂诗十二首(其五)
咏贫士七首(其一)
咏贫士七首(其二)
咏贫士七首(其五)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拟挽歌辞三首
·文·
游斜川序
与子俨等疏
五柳先生传
自祭文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并序
闲情赋并序
白水素女
袁相根硕
丁公化鹤
·附录·
陶渊明生平与文学创作年表
诗
时运
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洋洋平泽,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我爱其静,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
这首诗模仿《诗经》的格式,用四言体,诗题取首句中二字,诗前有小序,点明全篇的宗旨。本来,汉魏以后,四言诗已渐趋消歇。因为较之新兴的五言诗来,其节奏显得单调,而且为了凑足音节,常需添加无实义的语词,也就不够简练。但陶渊明为了追求平和闲静、古朴淡远的情调,常有意选用节奏简单而平稳的四言诗体。因为是有意的选择,其效果比《诗经》本身更为明显。
全诗牵涉到这样一个典故:据《论语》记载,一次孔子和一群门徒围坐在一起,他让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最后一个是曾点,他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在暮春时节,天气暖和得已经穿得住春装了,和五六个成年朋友一起,带上六七个少年人,到曲阜南面的沂水里入浴,再登上求雨的土坛,迎着春风的吹拂,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这想像中和平安宁的景象,悠闲潇洒的仪态,把向来严毅深沉的老夫子也感动得喟然长叹,说:“吾与点也。”(我的心与曾点一样)后代修禊(三月三日在水边洗濯以消除不祥)的风俗渐盛,因为时间也是暮春,又同是在水边嬉游,所以关于修禊的诗文,常引用到《论语》中这个典故。东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四十岁,正闲居在家乡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他在禊日出游东郊,想起曾点说过的那一番话,写下了这首纪游的《时运》诗。诗前小序的大意是:暮春时节,景物融和,独自出游,唯有身影相伴,欣喜感慨,交杂于心。全诗四章,恰是前二章说欣喜之情,后二章叙感伤之意。
先说一二两章。第一章前四句中,“时运”谓四时运转;“袭”谓取用、穿上;“薄言”是仿《诗经》中常用的语词,无实义。这四句意思很简单,用五言诗写两句也够了:时运值良朝,春服出东郊。但诗歌语言并非唯有简练才好,而必须服从特定的抒情要求。下笔缓缓四句,正写出诗人悠然自得、随心适意的情怀。开头“迈迈”、“穆穆”两个叠词,声调悠长,也有助于造成平缓的节奏。而且“迈迈”形容时间一步一步地推进,“穆穆”形容春色温和宁静,都排除了激荡、强烈的因素,似乎整个时空和诗人的意绪有着同样的韵律。后四句写郊外所见景色:山峰涤除了最后一点云雾,露出清朗秀丽的面貌;天宇轻笼着一层若有若无的淡淡云气,显得格外高远缥缈;南风吹来,把踪迹留在一大片正在抽发的绿苗上,那些禾苗欢欣鼓舞,像鸟儿掀动着翅膀。这些写景的句子从简朴中显出精巧,似漫不在意,却恰到好处。同时这开远的画面,又是诗人精神世界的象征。它广大、明朗、平和、欢欣。
第二章转笔来写自己在水边的游赏,这情趣和《论语》中说的“浴乎沂,风乎舞雩”相似。“洋洋平泽”,是说水势浩大而湖面平坦,诗人就在这湖边洗濯着(这里“漱”也是洗涤之意);“邈邈远景”,是说远处的景色辽阔而迷濛,它引人瞩目,令人欣喜。这四句中写动作的两句很简单,其实就是四个动词。“乃”和“载”都没有实义,主要起凑足音节、调和声调的作用。写景的两句也很虚,不能使读者切实地把握它。但实际的效果如何呢?那洋洋的水面和邈邈的远景融为一气,展示着大自然浩渺无涯、包容一切的宽广。诗人在湖中洗濯,在水边远望,精神随着目光延展、弥漫,他似乎和自然化成了一个整体。这四句原是要传布一种完整而不可言状的感受、气氛,倘若某一处出现鲜明的线条和色块,就把一切都破坏了。后四句是由此而生的感想:人们不是这样说吗:凡事只求符合自己的本愿,不为世间的荣利所驱使,人生原是容易满足的。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在朦胧醉意之中,我就自得其乐。
以上是说暮春之游在自然中得到的欣喜。陶渊明热爱自然,这是人所皆知的。他病重时写给几个儿子的遗书中,还言及自己“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不过,陶渊明之热爱自然,内中还深含着一层人生哲理。在他看来,多数人由于违背了人的自然本性,追逐无止境的欲望,于是虚伪矫饰,倾轧竞争,得则喜,失则忧,人生就在这里产生了缺损和痛苦。而大自然却是无意识地循着自身的规律运转变化,没有欲望,没有目的,因而自然是充实自由的,无缺损的。人倘能使自己化同于自然,就能克服痛苦,使人生得到最高的实现。这样再来看前二章,也许可以体会得更深一些。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又“欣慨交心”,还有一种感伤呢?说到底,人终究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只是面对着自然生活——哪怕是做了隐士。就在陶渊明写作《时运》诗的前一年(元兴二年)冬,军阀桓玄篡晋自立,国号楚,并把晋安帝贬为平固王,迁往自己的根据地江州,安置在寻阳。不久另一名军阀刘裕(后来的宋武帝)以复晋为旗帜,起兵讨伐桓玄。元兴三年自春至夏,两军在寻阳一带反复拉锯,战争异常激烈。这动荡不宁、恶浊昏暗的社会现实,与陶渊明笔下温和平静的自然,恰成为反面的对照。它不能不在诗人的心中投下浓重的阴影。三四两章伤今怀古的感叹,正是以此为背景的。
第三章前四句,写自己目光投注在湖中的水波上,遥想起《论语》中曾点所描叙的那一幅图景:少长相杂的一群人,习完了各自的课业,无所忧虑、兴味十足地游于沂水之滨,然后悠闲地唱着歌回家。需补充说明的是,这里面包含着双重意义:一方面是个人的平静悠闲,一方面是社会的和平安宁。这本是曾点(包括孔子)所向往的理想境界,但陶渊明把它当作实有之事,以寄托自己的感慨。他的周围,是一个喧嚣激荡的流血世界;他自己,进不能实现济世之志,退又不能真所谓超然物外。而且他是孤独的,小序中说“偶影独游”,正与曾点所说“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相对照。他不能不感伤。下面说:“我爱其静,寤寐交挥。”用一个“静”字总括曾点所叙,并表示对此时刻向往,不能自已(“交挥”犹言“迭起”),因为那种社会的安宁与人心的平和,是他所处的世界中最为缺乏的;那种朋友们相融无间、淡然神会的交往,又是他最为渴望的。最后两句说:遗憾的是那个时代与自己遥相悬隔,无法追及。这实际是说,他所向往的一切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
第四章所叙,是游春后回到居所的情景。开头两句,写经过自晨至夕的流连,又回到家中。接着四句描摹庭园景色和室内陈设。这里表面上没有写主人的活动,但我们的目光跟着诗篇取景的镜头,看到分列小径两旁的花卉药草,交相掩蔽的绿树青竹,床头一张古琴、半壶浊酒,不是清楚地感受到一种清静的气氛和主人清高孤傲的情怀了吗?第二章出现过的、使诗人“陶然自乐”的酒,在这里重又出现了,不过它现在似乎更带有忧伤的色彩。酒中的陶渊明到底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呢?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后面“黄唐”指传说中的黄帝、唐尧,据说他们统治的远古时代,社会太平、人心淳朴。但是“黄唐莫逮”,这个时代自己已经无法追赶了,“慨独在余”,我只能一个人独自感叹伤怀。最后这两句的意思和第三章结尾两句差不多,不过是换了一个寄托感慨的对象,把伤今怀古的情绪回复加强了一番。但怀古并非陶渊明真正的目的。他只是借对古人的追慕表达对现实的厌恶,对一种空想的完美境界的向往,这和《桃花源记》实质上是共通的。
这首诗表现的情绪、蕴含的内容是复杂而深厚的。诗人从寄情自然中获得欣慰,但仍不能忘怀世情,摆脱现实的压迫;他幻想一个太平社会,一个灵魂没有负荷的世界,却又明知道不可能得到。所以说到底他还是痛苦的。但无论是欢欣还是痛苦,诗中表现得都很平淡,语言也毫无着意雕饰之处。陶渊明追求的人格,是真诚冲和,不喜不惧;所追求的社会,是各得其所,怡然自乐,因而在他的诗歌中,就形成了一种冲淡自然、平和闲远的独特风格。任何过于夸张,过于强烈的表现,都会破坏这种纯和的美,这是陶渊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