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孩子向前冲-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伊艘惶跎永鹞揖团堋E芄酒瑁吹搅怂撸伊肆礁静窆鳎蟪闪寺员染谛〉愕氖郑侔淹笤诹松厦妫龀闪艘桓鲈仓窭盒蔚耐担缓罄锩娣派闲┦椋魑怪匚锸顾艹恋骄铩�

“你怎么知道这井里面有青蛙?”我问他。

“这太简单了,”他骄傲地看了我一眼:“想难住我,没门!看见没有,这叫猴子捞青蛙!”他炫耀了一番,又接着说:“我是知道‘井底之蛙’这个故事的。但青蛙是怎么来到井底的呢?在森林里猎人捕大的动物要用陷阱,我想这个稻田的水井,整个季节无意中成了青蛙的陷阱。”

“哟,小王京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太强了!”看着他那高兴的样子,我恭维着。其实我心里比他更高兴,因为看见自己平时一点一滴培养他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慢慢有了结果。

怪不得王京如此杰出!城市里的许多家长怕儿女玩呀,怕得谈“玩”色变。说实话,我看到的许多孩子,是“丫头子抱酒坛子,醉没有醉,睡没有睡”,玩得肤浅,学得也肤浅,两头失落,只留下一段悲惨的童年回忆。——莫沫

16、再一次跳级

我知道,玩,并没有消磨王京的意志,相反培养着他健康的心态。玩,说明他对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推动着他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保持了很高的注意力。正是这种注意力,为他的大脑和各种器官始终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奠定了基础。

小试牛刀有了成功的体验,更增加了他跳级的欲望和信心。他告诉我,按这种方法和教育模式走下去,自己三年内上完小学六年的课程完全没问题。

我知道,玩,并没有消磨王京的意志,相反培养着他健康的心态。玩,说明他对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推动着他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保持了很高的注意力。正是这种注意力,为他的大脑和各种器官始终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奠定了基础。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豹的速度”。“快”让他每天课堂上总是第一个写完作业。他有了一种优越感,急欲把书读完,对读书学习的兴趣更浓厚,读书学习又扩大了识字量,反过来又促进了他读书的速度。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他对读书、学习的兴趣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在不知不觉中,王京思维更敏捷,记忆力更强了。

又一个寒假,照前例依旧是每天早晚在被窝里啃完了两本数学书、两本语文书。这样跳级又顺理成章了。

这一次的形势大变,校长没有阻止,原来班主任的挽留和高年级老师的热烈欢迎,形成了鲜明对比。

开学了,他坐在四年级的教室里,旁若无人:“我才不理会同学们的议论呢。”

我在教室外看着王京坐在第一排座位上,心中窃喜,因为他不仅年龄是同学中最小的,而且个头也是最矮的,以后的学习中,他将永远坐在教室的最前面,最大限度地接受老师的阳光雨露,这也是一种资源。

多年的直觉告诉我:白天外面嘈杂的声音令王京无法安下心来,心平气和地“铁棒磨针”。

到了晚上,万籁俱寂,他才能心无旁骛,思维敏捷,记忆力最强,此时看书学习也成了他的习惯。所以王京白天疯玩,在别人眼中他不是一个勤奋的孩子,但我知道被窝中的付出有着事半功倍的回报。

“爸爸,和前次跳级一样,每次刚过去我的成绩都不好。”

“这很正常,你虽然聪明,但你年龄小,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短,某些知识结构出现了断层,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你知道吗?考核飞机驾驶员的标准之一,就是在天上飞了多少小时。”

我一方面鼓励着王京,一方面分析着眼前的难题,心中依然是喜忧参半。

感觉告诉我,我们父子之间的感情不能用语言表达,对王京而言,爸爸严肃认真的话是负责任的,儿子对我有一种信任感和依靠感。

每次我都会送王京一句充满诱惑的话:“爸爸等你下次的考试成绩。”然后再嘱咐:“一定不要忘了告诉我呀!”

每次听了这话,小王京心里会想:“我学习好了,考了高分告诉了爸爸,爸爸会说:‘爸爸的小神童太厉害了,功夫太高了’,接下去就是爸爸说:‘儿子,咱们去哪玩?’”

最值得高兴的是,这种早期童年经验对他的人格和行为模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不仅有了一种自信、自尊的人格,而且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习惯。在教室里,能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第一个完成作业,第一个完成答卷,他有了很多时间供自己支配,心情自然愉快。尽管字写得还是那么难看,笔顺还是不对,但已经形成了习惯,我想这不是他学习道路上的难点,距中考、高考还远呢,经过多年的学习过程,他笔下早已熟能生巧,不会影响到卷面成绩了。

每当他拿着考试卷,在我眼前晃着:“爸爸,我的工夫高吧!”见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骄傲中,看他一身轻松的样子,想着他这骄傲将能带给他更多的兴趣和动力,回味着“快”的好处,我就觉得我们真是幸运的,找到了一个致胜的法宝。

正好是暑假,我把王京的事告诉了几个朋友,我们都有孩子在读小学一二年级。赞叹之余,也想效法,就相约做个试验——利用假期剩余的半个多月时间,教孩子一些下学期的课程。

本来以为会很难,结果几个孩子都完成了几乎一半的内容。

突然明白了,王京的奇迹其实是很多孩子都能达到的,但他们的潜能都白白浪费了。学校所谓的进度安排,其实是个削高补低的事,既然要步调统一,走得快的人就必须慢下来,等着。

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大众教育的机构,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和大机器生产相适应的,学生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大同小异。正因为这样,家庭的个性化教育对孩子来说才更加重要。

——鲁稚

17、广阔天地造就广阔胸怀

有一个成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广阔天地,能够陶冶出人的广阔心胸,所以我从来不限制孩子去野外游玩。孩子需要玩,特别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玩就是一种成长。我们有幸居住在海边,大自然给我们丰厚的馈赠,山的雄伟,海的壮阔,还有那些沧桑的古迹,都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让孩子有了某种独特的个性。

看着儿子的玩相,总觉得无论如何,他比同龄人失去了许多天真的乐趣。但当看到他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带着几分幼稚,不乏几多幻想地看问题时,我又多了一种新的感悟。

我深知在王京以后的风雨历程中,生命已经托付给了探求知识,成败与否都应该努力去搏,谁让我们站在了风口浪尖!秋天的果实挂在夏天的枝头,一定是涩涩的,但到了秋天,它一定会熟!

“爸爸,你看这首《观沧海》,曹操真的是写咱们每年都去的碣石山吗?”王京说着,大声地念了起来:

《观沧海》

(魏)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盛。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

这正是1700多年前的某个秋天,魏武帝曹操登上碣石山所见到的壮阔景色。

“从这首诗看,海水就在山脚下,可咱们每年很多次登上碣石山,我怎么就没有这种感觉呢?”王京提出了疑问。

我索性单刀直入:“那咱们就再去登一次,找找诗中的感觉!”

“太好了!”他高兴地蹦到我身边:“咱们悄悄地走吧,别让小弟发现。”

“为什么?”

“今天是个热天,容易中暑。”

摩托车在柏油路上奔驰着,透过炊烟织成的轻纱,注视着正北方,远处展现着飘游的云雾。碣石山,忽隐忽现,依稀可辨,令人遐想。

燕山余脉自北塞蜿蜒向东南海畔,在昌黎陡然崛起,这就是古今有名的观海圣地碣石山。它位于昌黎城北,主峰仙台顶,海拔695米。虽然在崇山峻岭中,只能算作是一个小弟弟,但它是渤海岸边的最高峰。

摩托车奔驰着,穿过昌黎县城,离山越来越近了。车缓缓地爬上山坡,到达了碣石山脚下的水岩寺。“以前我还以为你是一只乌龟呢?原来你是龙太子,我还骑着你照过像呢!对不起!”他煞有介事地对着寺前驮碑的赑屃说。

要饱览碣石山的风采,就得徒步攀登,我们沿着石阶蜿蜒而上。小路旁,山坡上,青松翠柏杂树丛生。沿路鸟语花香,凉风习习,叫人心旷神怡。我们边欣赏边议论,忽然一块大石头挡住了视线。“文成帝游宴处”几个大字豁然在目。“旁边的那棵树已经长得那么高了。”王京指点着说。

路越来越难走,色越来越奇异,人也越来越疲劳。步步险陡,有几个石阶几乎是直上直下的,似这样的石阶爬了好一段,我们已经是气喘吁吁。

“走不动了,休息一会儿。”我提议着,猛一抬头巍然屹立的岩石壁上,刻有“天风海涛”四个大字。

“爸爸,这下面还应该再添上几个字。”王京指着平滑的岩壁喘着气说。

“哪几个字?”

“你说呢?这里最险要也最累人,每个游客走到这里都像咱们一样累得气喘吁吁。所以应该加上‘气喘如牛’最恰当。”

“对呀!这几个字刻上去,游客再累也定会捧腹大笑的,这样一来更增加了游玩的情趣,还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我附和着。

“爸,我3岁的时候第一次爬碣石山,你就把绳子拴在咱俩腰间,现在我都长大了,你还带着绳子干吗呀?”

“最初是担心你不小心掉下去,现在看来绳子是登山必备的,防患于未然。如果有可能我下次还要带几只山羊呢,像爱斯基摩人的拉雪橇的狗一样,咱们就可以省力了。”我调侃着。

绿荫掩映中又有四个大字映入眼帘“碣石观海”。崖壁上有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在第四次出巡时,专程来到碣石山求仙刻石,令丞相李斯刻写的《碣石门辞》。我提醒王京注意看。

峰回路转,走过一段路后豁然开朗。绳子的两端还是系在我们父子之间,喘口气,一阵冲刺,我们爬上了峰顶。极目远眺,西北是重重叠叠的山峰,犹如层层浪尖,远近山头雾气升腾,群峰掩映,想起杜甫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猛地回转身来,朝南方望去,秦皇岛港至滦河入海处上百里的海面尽收眼底,渔船帆影历历在目……

渤海岸边最大的泻湖——七里海如银带豁然跳出。“那是咱们村,一直向前走是七里海,再往前就是新开口。渔船更多了,养虾的也多了……”我向王京指点着。

“哎,不对呀!曹操不是在这儿写的诗吧?”王京突然想起了此行的目的,用手指着远处说:“你看东南是秦皇岛,西南是滦河入海口,从碣石山这儿是看不见诗里描写的‘水何澹澹,洪波涌起’的。”

看着他脸上一本正经的样子,我接过话题说:“是啊,现在我们站在碣石山上,视野里却没有了当年魏武帝《观沧海》中描写的景物,正所谓沧海桑田,时过境迁。”

“那诗中的古‘碣石’在哪呢?”他脸上充满了疑惑,紧追不舍地发问。

我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接着说:“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曹操诗句‘东临碣石,以观苍沧海’中的‘碣石’,还是毛泽东诗句‘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碣石’,在注释中都解释不一。因为从《观沧海》中可以看出山在海的东侧,现在世人眼里的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后来就有人杜撰了‘碣石沧沦海’说:即六朝以后,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渤海沉没了古碣石,来牵强这首诗。其实这只是近千年左右的事,纵观这段地质年代史,咱们这里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此说很可能是无稽之谈。这几年总有些人试图在仅有十几米深的海中寻找这座名山的遗迹,也没有结果。又有人说昌黎城北的碣石山,就是诗中的‘碣石’,究竟曹操当年站立的‘碣石’现在何处,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

“二千年前的‘碣石’是不是现在的碣石山呢?”

王京边自言自语,边转过身来看着我,好像在向我寻求答案。

看着他那严肃认真的表情,我深思片刻,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马上就要读初中了,就要学《中国历史》了,北魏有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他的地理学专著《水经注》里就有碣石的记载。近代地理学家也考察了今天的碣石山,并且撰写了《碣石考》,考证说当年魏武帝观海时的海岸线在今天的京山铁路一线,当时碣石山前的海水大举北侵,使山前的平原变成了一片浅海式泻湖。”

说完我看着他堆满稚气的脸蛋,盯着他那双透着思考的眼睛。他想了一下,喃喃说:“不对,《昌黎县志》还有《碣石考》都不准确,一、二千年前海水根本就没有北侵。”

听完我先是一怔,然后爱怜地抚摸着儿子的头说:“以前我给你讲过,咱们村叫潮河,两个字的偏旁都有水。我曾经问过村里识文断字的老辈人,老辈人又听前辈人讲,500年前有一个叫王隆的山东人迁徙过来,成了咱们村的先民,当时海水一涨潮,咱们村就像一个乌龟壳浮在水面上,一落潮,人才能走出来……”

“爸爸,”他耸了耸肩,打断我的话:“二千年前昌黎县城往南到咱们村至少20公里没有被水淹没,因为咱们村周围地层中的古海底贝壳能说明这个问题。”面对着这个带有古地质学术性的话题,我即感慨,又激动,忙鼓励道:“儿子,说说看。”

此时的王京似胸有成竹:“咱们村只有500年的历史,不能证明500年前咱们村的地质变化。记得你说过,咱们村子里或农田打井或挖菜窖,只有村西和村南地层中有贝壳,而村北一直到碣石山脚下的地层中都没有贝壳,这就说明没有贝壳的地层至少几千年没有被海水淹没。”此时他像一个小科学家在缜密地分析着,论证着。

看王京那认真的样子我忍俊不禁,一边欣喜,一边帮他分析:“潮河村1000米长的南北主街道,街道以东几十米深的地下水滋养了村里的祖祖辈辈,而路西的地下水是苦涩的,越往西地层中贝壳越多。这说明在距今一两千年前,咱们村并没有被海水淹没。而村西、村南一直到相距几十公里的滦河入海口以远则是一片浅海,海底栖息着适应盐度1%—3%的贝类。从现在的地表可看出,一个喇吧形的沙带从海边一直延伸到昌黎城西,沙带上随手可以拣到生活在低盐度环境下的贝类,其中有些贝类至今还生活在七里海。这就证明曾经有大量的淡水流入。从沙带上的砾石大小、填埋深度分析,潮水可上涨至离碣石山偏西不远的地方。曹操诗是某个秋天所写,适逢天文潮,秋季又易刮引起大潮的东北风,才使得曹操看到如钱塘江潮般壮阔的涌潮。”

“那时碣石山距海要比今天近得多,才能清楚地看到一波一波的海浪涌起。”王京插话道:“站在那个位置看这些,山峰不正是在原来海东边的方向吗?这就足以证明今天的碣石山就是魏武帝《观沧海》中的碣石。”他伸手指着说。

“是呀,碣石山南十余公里东西两侧的地热资源表明:地壳运动产生了褶皱和断层,其地质活动的结果造成了这一地区地层陷落或抬升……”王京觉得还不过瘾,一口气又从地热、植被、潮汐、沙石等等角度,举了一大堆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我不时地补充着,提醒着。最后我们得出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