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暴风骤雨-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擞秩拥艋蚵舻舻母九兴氖U飧鐾臣菩家院螅惨驳膊蛔〉谋┡娜褐冢呔僮虐糇樱追淄凹贰B野糇臃追茁湎吕础�
“打死他!”“打死他!”分不清是谁的呼唤。
“不能留呀!”又一个暴怒的声音。
“杀人偿命呀!”
“非把他横拉竖割,不能解恨呀。”老田太太颤颤巍巍说。白大嫂子扶着老田太太,想挤进去,也去打他一棒子,但没有成功,她俩反倒被人撞倒了。白大嫂子赶紧爬起来,把老田太太扶走。
工作队叫人继续诉说韩老六的罪恶。韩老六这恶霸、汉奸、兼封建地主,明杀的人现在查出的有十七个,被他暗暗整死的人,还不知多少。他家派官工,家家都摊到。他家租粮重,租他地种的人家,除了李振江这样的腿子,到年,没有不是落个倾家荡产的,赔上人工、马料、籽种,还得把马押给他,去抵租粮。他家雇劳金,从来不给钱。有人在他家里吃一年劳金,到年提三五斤肉回去,这还是好的。不合他的心眼的,他告诉住在他家的日本宪兵队长森田大郎,摊上劳工,能回来的人没有几个。他家大门外的井,是大伙挖的,但除了肯给他卖工夫的人家,谁也不能去挑水。他家的菜园,要是有谁家的猪钻进去,掀坏了他一草一苗,放猪的人家,不是蹲笆篱子,就是送县大狱。而他家的一千来垧地,除了一百多垧是他祖先占的开荒户的地以外,其余都是他自己抢来占来剥削得来的。但是,这些诉苦,老百姓都不听了。他们说:“不听咱们也知道:好事找不到他,坏事离不了他。”人们大声地喊道:“不整死他,今儿大伙都不散,都不回去吃饭。”萧队长跑去打电话,问县委的意见。在这当中,刘胜又给大伙说了一条材料:
韩凤岐,伪满“康德”五年在小山子①,杀死了抗日联军九个干部。“八·一五”以后,他当了国民党“中央先遣军”,胡子北来部的参谋长,又是国民党元茂区的书记长和维持会长,拉起大排抵抗八路军,又打死了人民军队的一个战士。“又是十条人命。”老田头说,“好家伙,通起二十七条人命。”
①地名。
“消灭‘中央’胡子,打倒蒋介石匪帮!”小王扬起右胳膊,叫着口号。院里院外,一千多人都跟他叫唤。
萧队长回来,站在“龙书案”跟前,告诉大伙说,县委同意大伙的意见:“杀人的偿命。”
“拥护民主政府!”人堆里,一个叫做花永喜的山东跑腿子这样地叫唤,“拥护共产党工作队。”千百个声音跟着他叫唤,掌声像雷似地响动。
赵玉林和白玉山挂着钢枪,推着韩老六,走在前头,往东门走去。后面是郭全海和李常有,再后面是一千多个人。男男女女,叫着口号,唱着歌,打着锣鼓,吹着喇叭。白大嫂子扶着双目失明的老田太太。瞎老婆子一面颠颠簸簸靠着白大嫂子走,一面说道:
“我哭了三年,盼了三年了,也有今天呀,裙子,共产党毛主席做主,今儿算是给你报仇了。”
第18节
砍倒了韩家这棵大树以后,屯子里出现了大批的积极分子。农会扩大了。人们纷纷去找工作队,请求入农会。萧队长告诉他们去找赵主任。人们问道:
“找他能行吗?”
萧队长说:
“咋不行呢?
赵玉林家里从早到黑不断人,老赵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了。“老赵,我加入行吗?”花永喜问。
“去找两个介绍人吧。”赵玉林说。
“赵主任提拔提拔,给我也写上个名。”煎饼铺的掌柜的张富英对赵主任说。
“你也来参加来了?”赵主任看看他的脸说道。
“赵主任,我早就对革命有印象了。”张富英满脸带笑说。“要不你就和杨老疙疸合计假分地了吗?”赵玉林顶上他一句。看见赵主任冷冷的脸色,张富英只好没趣地往外走,可是他又回转身来说:
“赵主任,我知过必改。日后能不能参加?”
“日后?那要看你干啥不干啥的了。”赵玉林看也没看他一眼,说完这话,办理别的一宗事去了。张富英回到家里以后,对他伙计说:
“哼!赵玉林可是掌上了印,那劲头比‘满洲国’的警察还蝎虎!”嘴里这样说,心里还是暗暗打主意,设法找人介绍入农会。
刘德山也找赵主任来了。赵玉林取笑他说:
“你也要加入?不怕韩老六抹脖子了?”
“主任挺好说玩话,谁还去怕死人呢?”刘德山含笑着说。“要入农会,风里雨里,站岗出差,怕不怕辛苦呀?”
“站岗?我们家少的能站。”
“你呢?”
“我起小长了大骨节,腿脚不好使。再说,也到岁数了。”刘德山说,解说他的不能站岗的原因。
“那你干啥要入农会呢?”赵玉林问。
刘德山回答不出来,支支吾吾,赶紧走了。
佃富农李振江托人来说,他有八匹马,愿意“自动”献出四匹来,托人送上农会,并且请求准许他入会。
“叫他入会,决不能行。”赵玉林坚决地说,“他的马,也不要‘自动’,该斗该分,要问大伙。告诉他,如今大伙说了算,不是姓赵的我说了算。”
那人回去,把这话告诉李振江。李家从此更恨赵玉林和农工会。他一家七口,见天三顿饭,尽吃好的。处理韩老六的当天下晚,月亮还没有上来,星星被云雾遮了,院里漆黑,屋里也吹灭了灯。李振江带着他儿子,拿一块麻布,一条欤B草绳子,走到猪圈边,放出一只白色大肥猪,李振江上去,用麻布袋子蒙住猪的嘴,不让它叫唤,他的大儿子用绳子套住四只脚,把猪放翻,爷俩抬进西下屋。李振江叫他小姑娘在大门外放哨。他屋里的和儿媳妇,二儿子和三儿子都来到下屋,七手八脚的,点起豆油灯,用麻布袋子把窗户蒙住,拿起钦刀①,没有一点点声音,不留一星星血迹地把一口猪杀了。当夜煮了一大锅,全家大小拚命吃,吃到后来,胀得小姑娘的肚子像窝瓜似的。肉吃多了,十分口渴,大家半夜里起来,一瓢一瓢地咕嘟咕嘟喝凉水。第二天,男女大小都闹肚子了,一天一宿,女的尽往屋角跑,男的都往后园奔。
①钦刀:杀猪的尖刀。
他们一家子,从此也都变懒了。太阳一竿子高了,李振江还躺在炕上。他们不给马喂料,下晚也不起来添草。八匹肥马都瘦成骨架,一只小马驹没有奶吃,竟瘦死了。
赵玉林黑白不着家,照顾不到家里的事了。有一天下晚,他回来早些,他屋里的说:
“柴火没有了。”
第二天,赵玉林叫郭全海去办会上的事情,天蒙蒙亮,他走出北门,走过黄泥河子桥,在荒甸子里,砍了一整天梢条,码在河沿上。他把镰刀夹在胳膊下,走了回来。一路盘算,第二天再腾出半天的时间,借一挂大车,把柴火拉回。走在半道,碰到李振江的大儿子。
“打柴火去了,老叔?”李家大儿子问道,脸上挂着笑。“嗯哪,好些天没有烧的了。老是东借西凑,屋里的早嘀嘀咕咕的了。”赵玉林一边走,一边说,漫不经意地就走回来了。当天下晚,半夜刮风,有人嚷道:
“北门失火了。”
赵玉林慌忙爬起来,挎上钢枪,往北门跑去。北门外面已经站一大堆人,漆黑的夜里,远远的,火焰冲天,照得黄泥河子里的流水,闪闪地发亮。萧队长怕是胡子放的火,连忙叫张班长带领半班人骑着马飞跑去看。赵玉林和郭全海也跟着去了。河沿上不见一个人影子,点起来的是赵玉林割下的梢条,风助火势,不大一会,一码柴火全都烧光了。赵玉林因为太忙,没有法子再去整柴火。赵大嫂子可是经历了不少的困难。
工作队也忙。几天以来,川流不息有人来找萧队长,大小粮户都来了,献地献房,说是脑瓜化开了。来得顶早的,要算外号叫做杜善人的杜善发。
“萧队长,”杜善人说,“我早有这心,想找您了。”萧队长瞅着这位胖乎乎的红脸关公似的人的脸。因为胖,一对眼睛挤得好像两条线。
“我明白,”细眼睛恭恭敬敬坐在萧队长对面一条板凳上,这样说,“共产党是惜老怜贫的,我姓杜的情愿把几垧毛地,献给农会,这不过是明明我的心,请队长介绍介绍。”
“你找赵主任郭主任去办。”萧队长说。
“他俩不识字,能办吗?”杜善人带着轻蔑口气说。“咋不能办?识文断字,能说会唠的‘满洲国’脑瓜子,农工会还不要他呢。”
杜善人的脸红了,因为他识字,而且是十足的“满洲国”派头。他连忙哈腰,赔笑说道:
“对,对,我就去找他们去。”
杜善人从工作队出来,朝韩家大院走。他不到赵玉林家去,心里寻思:“赵玉林那家伙蝎虎,不好说话。”他到韩家大院去找郭全海,他想:“郭全海年轻,备不住好商量一些。”他早听到郭全海、白玉山跟李常有都在韩家大院分东西。他走在道上,瞅见那些穿得破破烂烂、千补万衲的男男女女,正向韩家大院走去。
人们三三五五,谈谈笑笑,没有注意在道沿低头走着的杜善发。他走到大院,看见农会的人都在分东西。屋里院外,人来人往,匆匆忙忙。有人在分劈东西,有人在挑选杂物,有的围作一堆,帮人“参考”,议论着从没见过的布匹的质料。杜善人走了进去,注意每个分东西和拿东西的人。往后走到郭全海跟前,他说:
“郭主任,借借光,有一件事,工作队长叫我来找你。”“啥事?”郭全海抬起眼来,见是杜善人,想起了韩老六的家小,是他接去住在他家的,问道:
“你又来干啥?”
杜善人吞吞吐吐地说:
“我来献地的。”
“我们这儿不办这事。”郭全海说,还是在清理衣裳。杜善人脸上挂着笑,慢慢走开了。他心里想:“农会的人都蝎虎,瞧吧,看你们能抖擞几天?”他连忙回去,和他老婆子合计,藏起来的东西,埋得是不是妥当?在没有星光,没有月亮的下晚,他把浮物运到外屯去,寄放在穷苦的远亲和穷苦的三老四少的家里。他又想到,寄在人家的马匹和窖在地下的粮食,是不是会给人发觉?他把农会头批干部的名字写在白纸上,再从箱子里拿出地照来,分成两起,用油纸层层叠叠地包好,一起埋在南园里的一棵小李子树下,树干上剥了一块皮,作为记号,一起收藏在家里炕席的下边。
白天,见了农会的干部,杜善人总是带笑哈腰,说他要献地,他说:“我冲日头说,我这完全是出于一片诚心。”有天下晚,豆油灯下,他还向郭全海表示要参加农会的心思。他说:
“献了地,我一心一意加入农工会,和穷哥们一起,往革命的路线上迈。”
在韩家大院,郭全海、白玉山和李大个子带领二十来个农会小组长和积极分子,日日夜夜地工作,已经三天了。分东西是按三等九级来摊配。赤贫是一等一级,中农是三等三级。从韩老六的地窖里起出的二百六十石粮食:苞米、高粱、粳米和小麦;外加三百块豆饼,都分给缺吃缺料的人家。取出的粮食有些发霉了,有些苞米沤烂了。张景祥看到这情形,想起了今年春上,他家里缺吃,跟韩老六借粮,韩老六说:“自己还不够吃呢。”
现在,张景祥抓一把霉烂的苞米,搁鼻子底下嗅一嗅,完了对大伙说道:
“看地主这心有多狠,宁可叫粮食霉掉烂掉,也不借给穷人吃。”
到第三天,分劈杂物、衣裳和牲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了,都说说笑笑,像过年过节一样。
衣裳被子和家常用具,花花绿绿,五光十色,堆一院子,真像哈尔滨的极乐寺里五月庙会的小市,工作队的萧队长、小王和刘胜也来看热闹。他们一进门,就看见一大堆人围着老孙头,热热闹闹地不知在说些什么。
“老孙头,又在说黑瞎子吗?”萧队长问。
“啊,队长来了。我们在‘参考’这块貂皮呢。都说这貂皮是咱们关外的一宝,我说不如欤B草。欤B草人人能整,人人能用,貂皮能有几个穿得起呀?你来看,这就是貂皮。”老孙头说着,把手里的貂皮递给萧队长看:“这有啥好?我看和狗皮猫皮差不究竟。庄稼人穿上去拉套子,到山里拉木头,嘎吱嘎吱,一天就破了。”
“要是分给你,你要不要?”萧队长问。
“分给我?要还是要,我拿去卖给城里人,买一匹马回来。”老孙头说着,陪萧队长观光这些看不尽的衣裳,和奇奇怪怪的应有尽有的东西。
“看看这衣裳有多少件?”老孙头自己发问,又自己答道:“韩老六全家三十多口人,一人一天换三套,三年也换不完呀!看这件小狐皮袄子,小嘎也穿狐皮呀。这件小羊羔子皮,准是西洋货。”
“西口货①。”后边一个人笑着,改正老孙头的话。
①长城西段诸口的皮货。
“这是啥料子?”萧队长绕过皮衣堆,走到布匹堆跟前,拿起一板黑色呢质的衣料,问老孙头。老孙头眯着眼睛,看了老半天,反问道:
“你猜呢?”
“识不透。”后面一个年轻人说。
“这是华达呢。”另一个人说。
“这叫哗啦呢,”老孙头说,“穿着上山赶套子,碰到树杈,哗啦一声撕破了,不叫哗啦呢叫啥?”
他们一边走,一边谈,从一堆一堆、一列一列的衣裳杂物中间走过去。
“这是啥?”萧队长提起一件蓝呢面子、青呢镶边的帐篷似的东西,问老孙头。
“这是车围,”老孙头说,“围在车上的,财主家都有四季的车围。这蓝呢子的,是秋天用的,冬天是青色的,还带棉絮。风里雪里,小轿车围得严严的,一点不透风,在半道也像在家似的。”
好些人都围了拢来,争看这结实的蓝呢子车围。
“这是翠蓝哈达呢,清朝的东西。”老孙头说。
“这家伙多硬实。”一个戴草帽的说。
“这才是正装货呐。”一个戴着帽边搭拉下来的毡帽的人说。
“做裤面多好。”一个光头说。
“做啥都行,不知谁摊到。”戴草帽的说。
分劈衣物的人还在往这车围上添些零碎的东西,老孙头说:
“不要往这上放了。这家伙硬实,不用再添,添到别的堆上去。看那一堆,光一件娘们穿的花绸衫子,庄稼人要那干啥?庄稼人就是要穿个结实。花花绿绿的绸衫子啥的,瞅着好看,一穿就破。快添一件大布衫子上去,都得分得匀匀的。打垮大地主,都出了力呗。”
他们走到了鞋子堆的旁边。
“咱们走进鞋铺子里来了。”老孙头瞅着鞋堆说。三百多双靴子和鞋子,堆在一起,有男鞋、女鞋、皮鞋、胶皮鞋、太阳牌的长统胶皮靴、皮里子的长统大毡靴;大鞋铺里也还没有这样多现货。
“怨我成年光着脚丫子呢,鞋子原来都给大地主窖起来了。”老孙头说,“这鞋子咋分?”
管鞋子的老初说:
“谁要,谁来领,一双双作价,不是论堆。”
“衣裳不是配得一堆堆的吗?”老孙头问。
“衣裳是谁家都要,一家一堆,鞋子啥的,也有要的,也有不要的,谁要谁来领。”
“那咋算呀?”老孙头问。
“比如你是一等一级,该劈五万,衣裳布匹一堆作价作四万,你还能领一万元的东西,领鞋子,领线,领锅碗瓢盆,领铧,领锄,缺啥领啥。”老初说。
“这是谁兴的主意?”老孙头问。
“郭主任。”老初说。
“他脑瓜子真灵。领马行吗?”老孙头问老初。
“咋不行呢?领马就不能领衣。”
“走吧,咱们找郭主任去。”老孙头说着,邀着萧队长、小王和刘胜,走到郭全海跟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