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庸传奇-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意深重,你怎么到今日还不明白她的心意?”他就如行尸走肉般地跑下山,一日一夜不饮不食,但觉唇燥舌焦,于是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竟然白了一片。他此时三十六岁,年方壮盛,不该头发使白,更因内功精纯,虽然一生艰辛颠沛,但向来头上一根银丝也无。突见两鬓如霜,满脸尘土,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额角鬓际拔下三根头发来,只见三根中倒有两根是白的。   

十六年的苦等,杨过之所以能熬过去,完全是为了再见小龙女。情侣能再重逢的渴望,使他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孤寂与飘泊。十六年过去了,当他醒悟到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一个善意的骗局时,他崩溃了,变得脆弱不堪,万念皆灰,猛然想起了苏东坡祭悼亡妻王弗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却又觉得苏东坡至少还有“千里孤坟”,而自己真的是“无处话凄凉”了,刹那间热血上涌,双足一蹬,身子飞起,跃入十六年前小龙女曾经跳下的茫茫深谷中。

也许金庸自己写到这里,也为杨过的深情所感。在他的悲剧情结中,一反常态,为杨过与小龙女安排了一个喜剧结局:原来当年小龙女一跃而下,非但没死,反而得到了灵药妙方,尽去体内之毒,只是谷底幽深,再出不来。杨过也跳将下来,苦命鸳鸯竟然重逢。故事末尾,两人终成一对神仙眷侣,携手飘然而去。

爱是没有道理可说的。

为什么爱他(她)?只知道爱他(她),就是要爱她(他),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

在爱的领域,宗派之分、正邪之分、忠奸之分,以及其他道德上的判断,都丝毫不起作用。当一个人爱上了另一个人时,那么,管他是大奸大恶的坏蛋,管他是谋杀犯劳改犯,照样情深意切,毫不在乎。

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像张爱玲这样的大作家也不能幸免。她爱的胡兰成,其实是一个风流成性的汉奸文人。然而,她似乎从未后悔。

《侠客行》中的丁珰,硬是喜欢一个无行浪子,而不喜欢一个忠诚老实的青年。

《倚天屠龙记》中的纪晓芙,《射雕英雄传》中的包惜弱和穆念慈,则更为典型。

杨过的父亲杨康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坏蛋,他认贼作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心狠手辣,对朋友从不讲信用,对爱情也只是逢场作戏,玩弄和利用穆念慈的感情。但穆念慈却对杨康一见钟情,深陷情网不能自拔。明知受他欺骗,还不改初衷,仍然一往情深的爱他,甘受他的愚弄。直到杨康的所作所实在令穆念慈的信念完全崩溃,心理无法承受这种打击时,穆念慈还不忍杀他。她内心矛盾至极,恨不能一死了之,最后只得自己痛苦地离去,而让杨康继续为害人间,残害忠良,直致多行不义而自毙。

这份痴恋真是痛苦不堪,看得人心悸。金庸对人性中这种盲目的爱,不讲道理的爱刻画得入木三分,却又让人感到是那么真实可信,这不能不说是他的高明之处。

单恋,最让人愁肠百结,欲说还休。

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余鱼同暗恋骆冰,朝思暮想,越陷越深。后来,他乘骆冰沉睡时,欲亲吻她,不意她惊醒,加以怒斥,小说中这样描写:

余鱼同仍是抱着她不放,低声道:“我也想得你好苦啊?”骆冰悲愤交集,反手重重在他脸上打了一掌。

当下余鱼同道:“求求你杀了我吧,我死在你手里,死也甘心。”骆冰听他言语仍是不清不楚,怒火更炽……。金鱼同道:“……有哪一天哪一个时辰不想你几遍?”说着捋起衣袖,露出左臂,踏上两步,说道:“我恨我自己,骂我心如禽兽,每次恨极了时,就用匕首在这里刺一刀,你瞧!”朦胧星光之下,骆冰果见他臂上斑斑驳驳,满是疤痕,不由得心软。   

痴恋至此,既美丽,又凄楚。那么强烈地挚爱一个注定没有希望获得的人,内心的悲苦,可想而知。余鱼同最后对骆冰的丈夫舍命相救,一张俊脸变成大花脸,却毫不后悔。这样的爱实在无私。实在只为了被爱之人的幸福。

在《神雕侠侣》中,也有几个女子的痴恋,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杨过一心只系在小龙女身上,而让她们美梦成空,除却巫山不是云。用林燕妮的话来说,是“一见杨过误终身”。

其实何止是终身呢?公孙绿萼简直是毫不犹豫用性命去“殉”这份爱情。程英、陆无双两位姑娘一同隐居杭州,大好年华,就此埋葬在对杨过的思念和对他们共同经历的一切一切的回味之中。而郭襄也是遁入峨嵋,终生远离感情的漩涡,只当世上再没别的男人了。

大凡纯真女子,对她们所爱的或曾经爱过的男子,不管时日如何变迁,是有着一种令男人难以理喻的痴心的。在今后,她们或许会谈起杨过,也许永远都不说,但不管怎么样,“凤凰台上忆吹萧”的情怀,将会把她们今后的日子一天天填满,让她们在寂静中有充实,在痛苦中有欢愉。

但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金庸小说中,能达到余鱼同、公孙绿萼、程英、陆无双、郭襄等境界的毕竟不多。大多数的痴恋都导致悲惨的结果,令人扼腕叹息。这类人物,在金庸的小说中随手拈来,就可列出许多:

尹志平对小龙女,何红药对金蛇郎君,李莫愁对陆展元,武三通对何沅君,狄云对戚芳,游坦之对阿紫,阿紫对乔峰,殷离、小昭对张无忌,仪琳对令狐冲,令狐冲对岳灵珊,岳灵珊对林平之,霍青桐对陈家洛,于万亭对徐潮生,华筝对郭靖,欧阳克对黄蓉,穆念慈对杨康,刘瑛姑对周伯通……

如果要细细列下去,还可以继续写出一串又一串苦恋者的名字。

失意的爱情,往往使人的性情乖张。郭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个案。郭芙对杨过由爱生恨,竟将杨过的一条手臂砍了下来。郭芙一生的遗憾,是得不到杨过的爱。杨过在千军万马中救了郭芙的丈夫耶律齐,郭芙前嫌尽弃,诚心道谢。杨过也说了一些客套话,并说要她以后不再讨厌他、恨他。郭芙当场就呆着:“我难道讨厌他么?当真恨他么?……我为什么老是这般没有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然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

小说中写郭芙对杨过的爱,着墨不多,如灵光一闪,相信许多读者也没有留意到。原来一个女子恨你,可能是爱你。恨与爱,竟是那么难以分清。

真所谓恨也悠悠,爱也悠悠。

………………………………………………





无常之恸


人类的理想中,

因为有了“永远”这个幻象,

便生出了多少的感慨。   

《神雕侠侣》作为《射雕英雄传》的续篇,不但主人公的性格不同,即便是作品的氛围,也大相径庭。一看回目已经能感觉到,不要说开头结尾的“画龙点睛”了。

如《射雕英雄传》的开头是: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开始变黄,一挂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小孩,正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在说话。   

老者在说什么呢?说的是异族侵入,乱世人间的故事:兵火过后,原来的家家户户都变了断墙残瓦的破败之地,好好的人家,弄得悲欢离合,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真是宁做太平犬,莫为乱世人。

由一个说书人引出了杨铁心、郭啸天、丘处机三个人的故事,和由丘处机赐名郭家和杨家将出世的孩子一为“靖”、一为“康”,以取不忘“靖康之耻”之意。全书由此引子作基调,讲得是英雄侠义,保家卫国。

所以,直到最后,作品仍是壮怀激烈,不失大漠英雄、射雕猛士的风格,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跃然纸上:

郭靖与黄蓉向大汗遗体行过礼后,辞别拖雷,即日南归。两人一路上但见骷髅白骨散处长草之间,不禁感慨不已,心想两人鸳盟虽谐,可称无憾,但世人苦难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   

而《神雕侠侣》一开头便没有《射雕英雄传》的慷慨忧愤之气,悲天悯人的情怀依旧,但却是用到人物的情情爱爱上头去了。

作品劈头是一首很婉约的词,出于宋代欧阳修之手: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这阵轻柔婉转的歌声,飘在烟水蒙蒙的湖面上。歌声发自一艘小船之中,那是采莲的少女唱欧阳修的“蝶恋花”词,写得正是越女采莲的情景。词中虽只寥寥六十字,但季节、时辰、所在、景物以及越女的容貌、衣着、首饰、心情,无一不描绘得历历如见。下半阕更是写景中有叙事,叙事中夹抒情,自近而远,余意不尽。

但唱者无心,听者有意,作者转笔写道:

时当南宋理宗年间,地处嘉兴南湖。节近中秋,荷叶渐残,莲肉饱实。这一阵歌声传入湖边一个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树下悄立已久,晚风拂动她杏黄色道袍的下摆,拂动她颈中所插拂尘的万缕柔丝,心头思潮起伏,当真亦是“芳心只共丝争乱”。只听到歌声渐渐远去,唱的是欧阳修另一首“蝶恋花”词,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来两句:“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歌声甫断,便是一阵格格娇笑。

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左手,瞧着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甚么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

在那道姑身后十余丈处,一个青施长须的老者也是一直悄立不动,只有当“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那两句传到之时,发出一声极轻机轻的叹息。   

这一声“叹息”居然一直萦绕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并逐渐逐渐加重,最后引至了“泪珠夺眶而出”。

书的末尾《神雕侠侣》众英雄也赴华山之巅,做了各自要做的事,但接下来的情形却是这样的:

郭襄回过头来,见张君宝头上伤口中兀自汩汩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却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为奇怪,不知她为什么伤心,道谢的言辞竟说不出来。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唔,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挥,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整部作品的基调由头到尾都是凄凉委婉的。不要说那美貌的道姑李莫愁为“情”而魔,成了心如蛇蝎的人见人惧的女魔头;那满脸皱纹、一头乱发的武三通因“情”而疯,陷入“情痴”的渊薮而不能自拔;就算是神仙眷侣的杨过与小龙女,为了能携手相依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悲惨,多少煎熬,让人想起都会不寒而栗。

整部作品的人都在争夺情,都在为情而苦,但最终会怎么样呢?

离不开一个“空”字。

空才是人生的真相,厮杀搏斗,不管是战场还是情场,败了又怎么样?赢了又怎么样?谁不是刹那的芳华,水中的泡影,转瞬即逝?

无常之恸,在丰子恺的心中,是宗教启信的出发点。一切慷慨的,忍苦的、慈悲的、舍身的,宗教的行为,皆建筑在这一点上。

而在金庸的心底,他又是怎么看的呢?

他觉得人生永远美满的似乎不太可能,从《神雕侠侣开始》,他已不再写郭靖、黄蓉那样正格的爱情。

佛教的要旨:“诸行无常,是生天法。生天天已,寂天为乐。”金庸应该是很有体会的,所以,即使在刀光剑影当中,在生命悬于一系之际,读者也不难体会到他的悲天悯人与他的悲凉无奈。

在这种时候,他不再是“洋才子”,而是纯粹的中国文人。

而中国文人是最能体会无常之恸的了。

《法华经》偈云:

“诸法从本来,常为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中国的文人则说: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因为: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花是如此,柳也一样无情:

“江风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人宫墙不见人。”

而月呢?更是亘古如斯地高悬碧空,冷眼下界的哀荣生灭作壁上观:

“草遮回磴绝鸣銮,云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杆。”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与终年常新的花草树木和万古不朽的日月星辰相比较,人类的一切生灭,在敏感者的眼中都处在可悲的状态。何况花草树木和日月星辰是不是也真的不朽呢?

人类的理想中,不幸有了“永远”这个幻象,因此给人生乎添了无穷的感慨,哪一个人没有曾经对某些事兴起过“往事不堪回首”的情怀?

其实,人生无常本身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回黄转绿世间多,后来新妇变为婆”。这些回转与变化,因为太多了,平常人并不会处处留意,时时惊心,但若是遇到了什么大变故,一旦听起来,它们就没有一字不深深地刺入人的心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种观念已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而在金庸笔下,更是流露出几多无奈几多悲凉。程英对陆无双所说的一段话,只不过是一番自我安慰罢了。

那时节,陆无双已对杨过爱意殷殷,杨过的一声声“媳妇儿”让她编织起一场场美梦。谁知杨过竟不辞而别,到绝情谷去寻找小龙女了,陆无双不由得心中大痛。

程英心里也极不好受,她和陆无双有着一样的“心病”,所以虽然她口中劝慰陆无双:“三妹,你瞧这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却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有一个不知名的人曾说过这样似诗非诗的话:

人生好比乘车,

有的早上早下,

有的迟上迟下,

有的早上退下,

有的迟上早下。

上了车各争坐位,

下了车各自回家。

在车厢中留心保管你的车票,

下车时把车票原物还他。   

用它来比喻杨过与小龙女的结局,倒是挺恰当的。

按照正统的看法,襄阳之围虽暂时解了,但异族侵略的战火却远远未完全熄灭,杨过应该和郭靖一起,死守襄阳,直至鞠躬尽瘁。

但杨过却没有这样做,他真的是“下车时把车票原物还他”。他什么也不要了,就那么施施然的带着小龙女远飘而去,不知所踪。

有人就怀疑,这样的结局合理吗?以杨过这么刚热的生命和小龙女这么冲虚的生命结合,是否会有危机?小龙女只是暂时“下凡”,她终归会回到绝对宁静之境的,而杨过即使追随而去,但他很难达到小龙女的境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