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医内科学-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病因与肾阴盛衰有关。

西医学中不与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相关联的失眠为原发性失眠,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失眠又是多种精神障碍和多种躯体疾病中的常见伴发症状,当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亦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正常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卫阳能人于阴。如思虑过度,内伤心脾;或体虚阴伤,阴虚火旺;或受大惊大恐,心胆气虚;或宿食停滞化为痰热,扰动胃腑;或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肝火扰神,均能使心神不安而发为本病。

一、病因

1。情志失常

喜怒哀乐等情志过极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不寐。或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气郁化火,上扰心神;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或由喜笑无度,心神激动;或因过度忧思,伤及心脾,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不安;或由暴受惊恐,导致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均可导致夜不能寐。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此外,浓茶、咖啡、酒之类饮料也可导致不寐。

3。劳逸失调

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动亦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失养而失眠。

4。病后体虚

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亦可因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若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心神不宁。

二、病机

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因血之来源,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阴精内守,卫阳护于外,阴阳协调,则神志安宁。

不寐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肝郁化火,或痰热内扰,心神不安者以实证为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心胆气虚,或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多属虚证。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不寐失治误治可发生病机转化,如肝郁化火证病情加重,火热伤阴耗气,则由实转虚;心脾两虚者,饮食不当,更伤脾胃,使气血愈虚,食积内停,而见虚实夹杂;如温燥太过,易致阴虚火旺;属心肾不交者,可进一步发展为心火独亢,肾水更虚之证。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不寐,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2。可伴有头昏头痛、心悸健忘、心烦、神疲等。

3。常有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病后、体虚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不寐应与一时陛失眠、生理性少寐、他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陛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不寐首先应辨虚实。虚证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如虽能入睡,但睡间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兼见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属心脾两虚证;如心烦失眠,不易入睡,兼见心悸,五心烦热,潮热,多属阴虚火旺证;如入睡后容易惊醒,平时善惊,多为心虚胆怯证或血虚肝旺证。实证为邪热扰心,心神不安。如心烦易怒,不寐多梦,兼见口苦咽干,便秘溲赤,为肝火扰心证;如不寐头重,痰多胸闷,为痰热扰心证。

二、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补益心脾、滋阴降火、益气镇惊安神。在此基础上选加安神之品。

三、证治分类

1。肝火扰心证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本方有清泻肝胆实火之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上炎所致的不寐。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和中;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镇心安神。

若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以疏肝解郁。若肝胆之火上炎的重症,彻夜不寐,头晕目眩,头痛欲裂,大便秘结者,可改服当归龙荟丸。

2。痰热扰心证

症状: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适用于痰热扰心所致的不寐。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枳实、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心安神。

若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若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再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或用保和丸消导和中。若痰热盛,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以泻火逐痰。

3。心脾两虚证

症状:不寐,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不寐健忘,心悸怔忡,面黄食少等心脾两虚证。

常用药:人参、炒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健脾益气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益心脾安神;木香行气舒脾。

著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静安神;若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若兼见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陈皮、茯苓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4。心肾不交证

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前方以滋阴补肾为主,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肾阴不足证;后方清心降火,引火归原,用于心烦不寐,梦遗失精等心火偏亢证。

常用药: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泽泻、茯苓、丹皮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原。

若心阴不足为主者,可选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若阴血不足,心火亢盛者,可选用朱砂安神丸。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磁石、生龙骨、龙齿重镇安神。

5。心胆气虚证

症状:不寐,多噩梦,易于惊醒,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证机概要: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前方益气、镇惊、安神,适用于心胆气虚,痰浊扰心所致的不寐易惊,心悸气短;后方养血清热除烦,适用于阴血偏虚的虚烦不寐。

常用药:人参、茯苓、炙甘草益心胆之气;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化痰宁心,镇惊安神;川芎、酸枣仁调血养心;知母清热除烦。

若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黄芪以益气养血;若木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香附、陈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脾;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以重镇安神。

【预后转归】

不寐因病情不一,预后亦各异。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者,治疗难以速效。而且病因不除或治疗不当,易产生情志病变,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痰热扰心证者,如病情加重有成狂或癫之势。心胆气虚证者,日久不愈亦有成癫之虑。

【预防调护】

重视精神调摄,避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心情舒畅,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以及参加怡情养性的文艺活动。

晚餐不宜过饥、过饱,宜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睡前不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讲究睡眠卫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临证备要】

1。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如补益心脾,应佐以少量醒脾运脾药,以防碍脾;交通心肾,C选C书C网xuanCshuC。C用引火归原的肉桂,其量宜轻;益气镇惊,常需健脾,慎用滋阴之剂;疏肝泻火,注意养血柔肝,因“肝体阴而用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

2。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不寐虚实的不同,加用重镇安神或养血安神之品。重镇安神常用生龙骨、生牡蛎、朱砂、琥珀;养血安神常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眼肉。

3。活血化瘀法的应用:顽固难愈的失眠,多与脏腑气血失和有关,伴有心烦,舌质偏暗,或有瘀点者,可从瘀血论治,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

4。心理治疗在不寐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使患者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必要时请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医案举隅】

姚某,女,48岁,1956年10月就诊。

长期脑力劳动,经常不能安眠,每服安定2~3片,已成习惯。心烦急躁,月事提前、色黑,舌红口干,脉弦滑有力。

处方:胆草3g,竹茹6g,陈皮6g,清半夏10g,栀子6g,黄芩10g,苏子10g,焦三仙各10g。

5剂后病证减轻,且能安寐,后每晚以炒枣仁汤送服天王补心丹10g而收功。

编者按:患者长期不能安眠,心烦急躁,月事提前,舌红,脉弦有力,均为肝郁化火,扰动心神之征;脉滑又提示有痰浊阻滞;口干乃郁火伤阴。辨证总属郁热痰火扰心,日久伤阴。先以清化痰浊郁火为法。方中胆草、栀子、黄芩清解郁火,竹茹、陈皮、清半夏、苏子、焦三仙化痰消食。热减痰化后,转从滋养心肝阴血为主,每晚以炒枣仁汤送服天王补心丹而收功。

(赵绍琴著。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古代文献精选】

《医学心悟·不得卧》:“有胃不和卧不安者,胃中胀闷疼痛,此食积也,保和丸主之。有心血空虚,卧不安者,皆由思虑太过,神不藏也,归脾汤主之。……有惊恐不安卧者,其人梦中惊跳怵惕是也,安神定志丸主之。有湿痰壅遏,神不安者,其证呕恶气闷,胸膈不利,用二陈汤导去其痰,其卧立至。”

《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随气上升而发躁,便不成寐。此宜快脾发郁、清痰抑火之法也。”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附多寐

多寐是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的病证。西医的发作性嗜睡病、神经官能症、某些精神病,其临床症状与多寐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多寐的病机关键是湿、浊、痰、瘀困滞阳气,心阳不振;或阳虚气弱,心神失荣。病位在心、脾,与肾关系密切。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心、脾、肾阳气虚弱,心窍失荣;标实为湿邪、痰浊、瘀血等蒙塞心窍。

1。湿盛困脾证

症状:头蒙如裹,昏昏欲睡,肢体沉重,或伴浮肿,胸脘痞满,舌苔白腻,脉濡。

治法:燥湿,健脾,醒神。

代表方:平胃散加减。

常用药:苍术、厚朴、陈皮燥湿健脾,理气和中;薏苡仁健脾利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浊;石菖蒲化浊开窍。

2。瘀血阻滞证

症状:神倦嗜睡,头痛头晕,或有外伤史,病程较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通络,开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老葱、麝香通窍。

3。脾气虚弱证

症状:神疲乏力,多卧嗜睡,饭后尤甚,纳少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半夏、陈皮化痰和中。

4。脾肾阳虚证

症状:神疲乏力,多卧嗜睡,健忘,畏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代表方:附子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干姜温补脾肾之阳;黄芪、人参、炒白术、炙甘草大补元气;升麻升阳,以助清气上升。

附健忘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出现健忘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健忘病位在脑。病机以心、脾、肾虚损,气血阴精不足为主,亦有因气滞血瘀、痰浊上扰而成者。盖心主血,脾化生气血,肾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则阴血损耗,房事不节,损耗肾精,均可导致脑失所养,神明失聪,出现健忘。本病以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虚实兼杂者多见。

1。心脾不足证

症状:健忘失眠,心悸神倦,纳呆气短,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炒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健脾益气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益心脾安神;木香行气舒脾。

2。肾精亏耗证

症状:健忘,腰酸乏力,甚则遗精早泄,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治法:补肾填精。

代表方:河车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紫河车、龟板、熟地、杜仲、牛膝填精补髓;人参益气生津;天冬、麦冬养阴;黄柏清相火;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石菖蒲开窍醒脑。

3。痰浊阻滞证

症状:健忘,头晕,嗜卧,胸脘痞闷,呕恶,痰多,舌苔腻,脉滑。

治法:化痰开窍。

代表方: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健脾化痰;枳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心安神。

4。瘀血痹阻证

症状:健忘,言语迟缓,神思迟钝,面唇暗红,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化瘀开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