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倾大宋-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第610章权知杭州军州事52

总算见到王秀,他更加不安,急忙行过弟子礼,依然局促不安,宗良也退到门外。

“你是大顺成船行东主,王密王严稠之子王仁王洵美”王秀含笑温声道。

王密在杭州是有名的大商贾,王秀知道也不足为,但王仁仍然很不安,低声道“正是。”

“你我同为琅琊宗族,不用拘束,放松点。”王秀眉头微蹙,王仁的局促模样,让他断定非开拓之人。

王仁一怔,旋即又惊又喜,万没想到王秀亲口说出同宗,他是再蠢也明白好机会,但他还是犯了个大错误,急忙道“原来山长是琅琊王家人,敢问班辈”

王秀嘴角猛然一抽,暗骂王仁蠢货,有那么问话的吗没听到是句套话,算真能叙种族,万一有个高低,还用称呼别人,那可尴尬了,不由地道“虽然是同宗,但分离不知多少代,恐怕论不起来了。”

王仁想想也是,宗族各支系自有班辈排列,或许血缘以远,陈州王家似乎早不在族谱,却没有注意到王秀的尴尬,更没意识到自己的冒失,让一次大好机遇大打折扣。

“也罢,待来日我去会会王东主。”王秀也不想多说,反正话说道点子,看王密是不是知趣人了。

王仁大喜过望,王相公都说话了,他要再不明白巨大的机遇,那直接退学算了,算回家也得被王密给掐死,退出来立即回去快马加鞭,飞一样地回家。

不要说王家那点事,土窑水泥有点过剩,王秀打算用水泥铺设杭州内外主要道路。

玉泉山书院主要干道的路面全部使用水泥制成,雨季路面没有泥泞,深得学子们的喜爱。杭州的官绅们也有到书院讲学、游赏,对水泥路面颇为赞赏,认为这是净化人心之善举,甚至有人建议,大规模提升水泥产量,杭州路面全部用水泥铺设,绝对是一笔大大的财富。

但是,有些人对水泥道路有异议,这些人都是四里八乡的土豪,每年都要他们承包修缮官道。一次性投入可用十年不用修缮的水泥路,几乎断了人家财路,自然要竭力反对。

这不,这是触犯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一点实物性的小事,都能牵扯到十里八乡,要放眼家国的政策,那还不得翻天了。

不过,大家都意识到水泥道路的好处,这点反对声音,掀不起哪怕一点波澜,很快被压下去了。

嗯,并不是实质压下去,而是水泥制造工艺并不复杂,水泥路造价石子路贵十倍,玉泉山书院有公开的打算,既然公开那是说,他们这些土豪还有承建能力的,既然有机会赚钱,大家自然一团和气了。

这不,反对浪潮一下平息下来。

现在,主要的分歧在水泥路费用很大,杭州全境实施路面改造,费用是惊人的,绝对不亚于城内青石路面。

王秀的打算很简单,以钱塘港口为心,向四周辐射官道并连通外州河道,形成一个由港口到内河的快运输道路,算这条路,杭州也无力承担,甚至连两浙路也很勉强。

王秀提出折的方案,主要的港口通商道路,由私人承包建设,货物下船运向内地,需要向承建商人缴纳费用,事不大,惊爆人眼球。

但是,他的提议并不太附和实情,土路那么多,人家干嘛要走你的水泥直到,不是赶时间的话,那绝对有病。

连王卿也表示不太看好,沈家更是沉默不语,两浙商人集体失语,让王秀很无语。

一次小小的挫折,他不得不认真总结,江南水纵横,海道和内6水连接便利,对路的要求并不高,如果在北方地区,为了达到便捷不绕路,还是大有可为的。

嗯,作为穿越人士,随着不断融入时代,他正在逐渐丧失优势,考虑事情有些自大,这可是要不得地。

“相公,外面有大顺成船行东主,王密王严稠求见。”州衙门子手持名帖,恭恭敬敬地递给王秀。

“请他去客厅稍待片刻。”王秀正在总结做人得失,竭力让自己保持平和,却没想到王密来的那么快,看来人家较心急啊

稍事整理,他穿过两进院来到客厅,见一名身材高大肥胖,长着一个硕大的酒糟鼻子的肥胖年人,看到他进来立即起身,作揖道“钱塘布衣王密见过相公。”

王秀快步前扶起,温声地道“你我同宗,严稠兄不要多礼。”

王密眉头微动,忙道“虽是同宗,官民有别,礼不可废。”

“哈哈,这是内府,只有同宗,请坐。”王秀见王密知趣,非常高兴地大笑。

二人分主宾坐定,家仆奉茶水,王密端起杯子,细细品着茶,暗打量着王秀。

当时,在儿子气不接下的述说,他真的大喜过望,没想到当今誉满天下的重臣,竟是同宗兄弟,还是主动的。生意人的头脑立即使他意识到,这是他绝好的展机会,一但错过了,或许今生都不会再有。

他立即以最快的度准备,主动来州衙拜会王秀,同时也好打探一番,王秀值不值得他投效。

“小弟祖一直在琅琊,自前唐昭宗景福年间,迁居陈州至今三十余代,有仕、鲁、叔、得、延、大、继、乔、言、真、国、仲、季、子班辈。今日能见江南乡党,甚是欣喜。”

王秀说的是实话,魏晋琅琊王家南迁不假,但也有人留在北方开枝散叶,陈州乃当年颍川郡辖地,名师云集,自然有王家人。

“哦,还真是啊江南族系也有此班辈,难道”王密非常惊讶,以至于胖脸颤抖。

“反正已经过了五辈人,大家都是同宗,不要拘礼成。”王秀说的很平淡,但语气却非常温和。

“相公自谦,但同宗绝不可乱了辈分。”

两人这样说着,追溯班辈,巧的不能再巧了,到了王导时代下来算,王秀的言字辈和王密的连字辈,恰巧是同宗分支同辈,王密当即喜出望外,真是天掉下来的馅饼啊

。。。

。。。

第611章权知杭州军州事53

“没想到在下竟然愧为兄长,实在是万幸高攀了那叫相公一声实。新地址”王秀的言谈举止,让王密觉得亲近,逐渐有了那么一点心思。

王秀淡淡地笑了,温声道“这才是同宗兄弟,大兄自然随意称呼。”

二人相互叙问宗族事,渐渐感到拉近了距离,他觉王密为人极为精明干练,谈吐间透着江湖人的干练。也是,当年干的是掉脑袋的买卖,习性哪有那么容易改变的。

王密感到王秀温尔雅,平易近人,完全没有宗族一些人读了几年书,选了个官不知所以然的族人,好感不断地升华。要知道王秀拥有莫大的政治势力,还有享誉海内的清名,他能攀这位同宗兄弟,可以说是飞来的糕饼,绝不是有钱能买到的,兴奋地一张胖脸肥肉直打颤,嘴没有闭过。

“兄长的生意可是越做越大,竟是租下两处茶场、一处盐场,在两浙路海事局注册六七条海船。看来,在我王家可谓是屈一指的大富豪”王秀面带善意地笑容,不动声色地开始慢慢引导话题,他可没有时间攀亲叙旧,认这个宗族是有目地的。

王密心下高兴非常,也随意了许多,喜笑颜开地道“实过讲了,虽说为兄小有家业,却还是算不东南巨富,倒是施家与温州王六,才算的是富甲东南,不过为兄与王六哥捆在一起,也不及实万一啊”

王秀心念一动,温州王六,看样子王密和那边关系亲密,难道其还有猫腻,道“王六,难道他也是同宗”

“六哥与为兄是堂兄弟,他名升字十合,为人精明干练,自继承父业后,把温州王家治理的蒸蒸日,只有他能和施家相提并论。”王密也不隐瞒,王秀有目地,他同样有打算,他们的关系迟早要公开,以王升的精明,又岂能不来攀亲戚,不如他做个好人,先卖出个好人情再说。

究其原因在王秀主动认同宗,恐怕所图甚大,他一人没准吃不下,拉王升过啦爱,即卖给他们人情,又有个强援,一举三得啊

“哦,确实没想到。”王秀心下盘算,既然本宗有了两家,再加自家势力,再也不用抬举施家,甚至可以不理会施家。

“为兄不才,在两浙王家宗族算是族老,他日还请实务必光临,为兄召集族长者设宴叙旧”王密说话间,一双精干的眼睛,暗暗观察王秀的表情。如果,能让王秀光临他的宅院,你对他而言绝对是好事,有权倾朝野的王相公为兄弟,谁还敢和他掰腕子,是施家也得给我掂量一下。

“哎,怎么好让兄长破费呢”王秀很满意,如果王家同宗远支有大实力,他不介意拉一把,培养成王纪百货的盟友,他推行新政的助力,这趟他还必须要去。

王密风里浪里趟过来的,岂能不知王秀意思,断定他八成是在心答应,果断地道“明日,为兄在寒舍设下家宴,知会同宗族老名流,只为同族欢庆宴饮,望万勿推辞。”

话说到这份,人家把事都界定了,不为了别的事,只为叙同宗情谊,王秀也半辞半地应允了。

话尽于此,王密起身告辞,王秀亦不强留,亲自将他送到大门,这个姿态让王密是感激不已啊咋回事

明天整个杭州,会传遍王秀亲自送他出州衙的消息,他是王秀同宗兄长的消息也会传开,再往下的好处,那是不言而喻的,他想着都要笑了。

次日夜,在王密的西湖岸边的别院内,宅院内外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王家财力果然不是盖的,一个白天功夫,汇集数十位名厨置办酒菜,选尽了东南名肴。

钱塘、仁和县城、甚至盐官县的王氏宗族各房族老,纷纷到场陪宴,能不来嘛大好机会谁愿意错过,自两晋王与马共天下后,琅琊王家门总算出了位力挽狂澜的名人。

王秀与众人一一见礼,说长道短、嘘寒问暖,尤其对待年长族老,态度极为地谦和,给宗人以温雅的印象。整个宴会堪称豪华逾制,主菜共有十五盏,插食八品,劝酒果子十道,四时果四色、劝酒十味,

物尽奢华,简直是当年蔡府大宴的排场,王秀很感慨,白富美的土豪生活啊

连随行的宗良、徐等人,也被王家晚辈陪同,作为王秀的心腹,自然会被高看一眼。他们的分桌设下烧羊、血羹羊舌托胎羹、双下火膀子、三脆羹、铺羊粉饭、大簇、糕鹌子、蜜煎等数十道菜肴果子,各色水酒有十瓶。

不过,王秀对接待也暗自认可,算是远支族人巴结,那也是财力的体现,对他的谋划大有利处。席间,王氏族人无兴奋,笑脸背后各有打算,大家都在计较,如何好好利用关系,入仕从商,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

一位族老,甚至放下老脸,让自己的孙子为王秀敬酒,喂完地想某个好出身。不能不说,虽然贡举有着特殊性,世人瞩目下相对的公平,但作为执政级别的重臣,搞个同进士还是不为难的。

席间更衣,王秀笑眯眯地道“太奢华,下不为例。”

王密明白,想到某族老的急功近利,陪笑道“是为兄考虑不周,险些给实惹出事端,还往勿怪。”

“这是哪里话朝廷千头万绪,不得不小心再三。”王秀暗赞王密会做人,办事井井有条,他稍加沉吟,又道“几日前,书院研究院正在试制小小的齿轮机械,只是尚未尽全功,兄长要是感兴趣,过几天可前往一看。”

王密不明白王秀说的齿轮机械为何物,却明白王秀给他机会,急忙笑道“那是当然,研究院可是研究稀罕物事的地方,实新办书院,亦是我王家遵循圣人教化的功德,老兄别的没有,还是能出一份大力气的。”

。。。

。。。

第612章权知杭州军州事54

大力气嗯,王秀满意地点了点头,温声道“兄长真识大体啊”

二人重新归席,彼此间交杯错盏,尽欢谈笑风生,宴会持续到三更后而散,那是皆大欢喜。『

玉泉山书院研究院

“胖墩,你觉得座钟,能在短期内完成吗”王秀在研究院的机械研制所内,手拿着一个精钢圈廓,神色凝重地望着一张大桌子,摆放的零零碎碎的金属零件。

屋子里,还有数十名学子,他们在从钦天监请来的两名工师的指导下,正在各自的位置潜心研究各个部件。

张陵主持研究座钟,已经有了很大进展,至少加工出精密的齿轮,他带着二十余名爱好物理学子,共同集精力研制座钟等齿轮机械,准备精益求精,然后拿出精品出来。

工业明时期的明,对于这些学子们的确有难度,很多理论连王秀也拿不准,他们不得不去反复试验,不断去完善未知领域。

黄药的成功研制,让他们有了一股子劲力,加紧研制座钟,还有别的稀罕玩意。

王秀没有太多过问,他把自己定位在启蒙者甚至承载者,而不是指导者的位置。他的一言一行,对科技理论展轨道,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不留神说错了话,会让刚刚启蒙的科技理论,走到弯路,甚至是贻害后世的死胡同。

他的责任是鼓励,让这些年轻人在不断创造总结,逐步成熟起来,把每个成熟的理论,变成具有社会效益性质的成果,为新的明储备基础知识与人才。

只有不断进行人才和技术的积累,才能逐渐产生量变,科技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至少他这样认为。

甘荣是研究座钟的主力,仅次于张陵,也是从商水居养院出来的,他那熬红的眼睛,让王秀一阵心疼。

当王秀望着甘荣时,知道他又熬了几个通宵,心自然是不忍,温和地道“英秀,劳逸结合才是正道,身子骨可是处世的本钱啊”

甘荣咧嘴一笑,憨厚地道“没事,只是这座钟须得精炼钢铁,杭州制铁炼钢达不到标准。不过,座钟大体已然完成,所需只是一些细微环节。”

王秀点了点头,小型化的钟表,对金属要求是很高的,庞大的座钟简单多了,他深以为然地道“炼铁合金应当改进,不能什么都用木头代替,公输般的本事,咱们可是没有的。”

甘荣被王秀的幽默逗的笑了,道“先生说的是,木鸟飞三天,可惜失传了。”

“你相信”王秀笑着打趣道。

“我相信,古人的智慧绝不平凡,机关术绝对存在,可能是失传了。”甘荣非常肯定地道。

“那慢慢地摸索,看看能恢复。”王秀同意古人智慧不凡,无论是镀锌技术还是记忆金属,都是存在的,可恶的战乱,可恨的门户之见,让这些高深的技术失传。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按十二个时辰制作,暂时不要细分正副,待研制成功后,再在十二时辰下分为二十四个小时辰,这样或许会进度快些。还有些细致地方,暂无法参详便取巧法,用它物暂代。”

既然失传了,那不再去烦恼,一切为了尽可能去创造,尽管很多地方还不完善,只要能达到实用,那先易后难,来个循序渐进。

“山长说的是正理,精细物件并非朝夕可达,琐碎细节难度太高,尽善尽美,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甘荣有感而,作为研制者之一,他谁都清楚一个精巧的轴承,需要多么高深的冶铁技术啊

“以现有条件,是不是能成功制成座钟,十二时辰座钟”王秀感到甘荣话有话,禁不住一阵激动。

甘荣稍稍犹豫,旋即断然道“弟子不敢肯定,但要不计大小,选其它材料替代,勉强可以。”

“过不几日,我会来观看座钟,到时自然有大批财力物力投入,来支持你们的研究,那先赶制一座,豪华一点,不要吝惜工本。”王秀得到了甘荣的保证,抑着心的狂喜,只要拿出实物,他有办法搞来钱,座钟是货可居。

“多谢山长。”甘荣大喜,虽说经费充足,但也不能随心所欲,花钱也得有个限度,要尽量减少任意的开支。

“精钢弹力这关太难了,但也要加紧压制,能到什么层度都行,能承受黄药的推进爆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