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列侯-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烊科=贾卤苯铰晕薹ǔ中葱校直;ち傅阑岣O铡!

郤山接着说道:“汉军是怕首尾难顾。羽林骑与重骑兵是不怕匈奴骑兵,不代表雁门郡、云中郡、上谷郡的六万郡国兵也不怕匈奴骑兵,一旦分兵保护粮道必然要面对分割包围的难题,强的照顾不过来,弱的又打不过,这就是首尾难顾。”

随手画张匈奴草原图,阴山与阳山之间是河套平原,再往东依次是云中郡、雁门郡、代国、上谷郡以及更东边的渔阳等郡。

匈奴左贤王庭距离阴山800多里,渔阳郡往北500里是最近的直线距离,理论上从渔阳郡出关后勤压力最小,但是渔阳郡以北的匈奴部落非常强大,那附近没有特别大的部族,但中型部族茫茫多,击穿那层防御必须打一场大战,还要冒着匈奴单于庭大举南下,局部歼灭战变成大规模战争的风险。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了解,匈奴人并非毫无实力,根据消息匈奴的主力并未受损,死掉的几万人多是炮灰部族,那些部族就算不死也难逃兼并和部族战争的清洗,草原上每年都有部落战争,所以汉军的优势是假优势,大败匈奴一阵还不能安枕无忧的北击左贤王庭。”

四人里郤山兵学最出色,他的讲解很快让另外三人醒悟,难怪车骑将军统率八万多大军坐镇阴山按兵不动,难怪朝廷送去陇西危急需要救援的急报就回师南下,深层次的原因是汉军北击匈奴王庭力有未逮。

剧信郁闷道:“这么好的机会,就因为准备不足放弃掉也太可惜了。”

“别急,今年的战争本是汉军仓促应战,此前朝廷应该没做好战争准备,能打出巨大优势是惊喜,再进一步打出更大战果有点贪心,自古以来大将最忌讳贪功冒进。”郤山解释道,贪功冒进是书本知识,他们第一学期就学过秦将李信贪功冒进,二十万秦军为楚国所败的案例,对此三个人表示可以理解。

这时象征着上课钟声敲响,四个人暗叫不好,拎起东西就跑。

卫绾走过花园直摇头,每天都能看到玩球忘记时间学生成群结队拼命往回赶,每堂课总有几个迟到的。

“卫祭酒慢走。”

花园另一边年轻女子缓缓走过来,卫绾无奈的叹口气,拱手道:“刘翁主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不知找某有什么事?”

刘陵笑吟吟地回礼:“我父亲早就不是淮南王,祭酒再称我翁主不太合适。”

“宗正红侯病重难治。天子有意启用淮南侯为宗正,本是诸侯王女出身为天子办事。称个翁主不算礼仪逾越。”卫绾很狡猾,他看出天子的心思。对身上有污点的淮南侯施恩成本最小,给刘陵个有名无实的翁主之仪让她安心在江夏郡经营沙羡,既可以安抚心怀不满的诸侯王,又能让列侯最强的平阳侯感到满意。

几年前失踪多年的刘陵归来,改头换面重新回到长安城活动,与以前相同的八面玲珑,不同的是对好色登徒子不假辞色,名义上是自愿为皇家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暗地里却和平阳侯一系开展全面合作。结合她的异常表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背后的平阳侯。

刘陵是曹时女人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只是碍于阳信长公主的威势日隆而不敢大声宣扬,这个公开的秘密几乎是长安居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年被耳目广大的关东商人带到天下各郡里,竟然在南方各郡引来不少人的叫好声。

曹时主张开发江夏郡连通南北通道,又建议开发南北要冲的南阳郡,并举荐庐江舒人文翁为太守,大赞文翁在蜀中经营七年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天子许之。

文翁上任之初深入闾里搜集百姓之所急,擒拿郡中勾结官僚的暴恶豪强数十家,南阳郡内的风气随之大为好转,尔后兴修水利劝农劝桑。兴办学塾主张教育,主张引入关中的农业技术严格执行,短短不到一年南阳郡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人均粮食持有量提高三石之多,百姓富庶民风也渐渐变好。因而获得南阳郡百姓的爱戴,成为关东炙手可热的大名人。

曹时举荐另一人就是眼前的刘陵。请天子允许她以宗女的身份与江夏郡太守进行官方沟通,顺利推展江夏开发计划,天子许之,并赐予刘陵翁主之仪。

从以上的星星点点看的出,天子在调整国内的政策方向,

百姓南迁开发故楚旧地的计划不容改变,开发荆蛮广袤的土地是确保南方利益的基础,未开发的蛮荒之地只会滋生更多的丛林蛮族,想让蛮族变的更文明只有诱之以利,没有比三季稻更能动人心魄的诱饵,毕竟财帛动人心。

几个月前,长沙国报捷的使者送来一束穗粒饱满的稻米,那是在南越试种成功的占城三季稻,春夏秋三个季节高产的作物,每年有七石五斗的收成,那还是没有肥料加成的产量,可想而知再提高三成收益得多高。

听到长沙国试种三季稻,三季总亩产接近十石,天子当时差点跳起来,一时间朝廷内风向大变,原本不太积极的文武百官一致支持大力推动汉民南迁计划,朝廷还不惜推出一亩十石的口号,吸引自愿南下的百姓到各郡县报名。

刘陵,恰恰是执行南迁计划的半官方人物,她代表车骑将军曹时的利益,在南方新附的三越地区拥有很强话语权,她出面作为官方与民间的沟通渠道效果出奇的好,由此可见,天子特许刘陵享受翁主之仪也并非单纯施恩。

“翁主有什么事请说。”

“沙羡城还要两三年才能初具规模,规划施工不需要您操心,南方急缺的是各类高级人才,所以我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城,想向您帮个忙,多分点人才到南方参与开发,天子有意把故楚荆蛮之地打造成汉家粮仓,就像关中和蜀中一样的大粮仓。”

“此话当真?”

“绝对不敢骗您。”

卫绾捻须沉吟:“既然陛下有意打造大粮仓,我们太学是有义务出一把力,此事交给我来办,翁主敬候佳音即可!”(未完待续。。)

ps:  十石是600斤,现代三季稻年产量是1500斤以上,三分之一多点也符合情况,我看有些史料里提到最多14~15石亩产简直惊悚,其实两季稻有2000斤,三季稻投入多产出少,晚上还一更。

第264章 司马迁

豫章郡北部彭蠡泽(鄱阳湖)以东,群山包围的山谷中河流静静的流淌,不起眼的山间蕴藏着储量庞大的铜矿,曹时称之为德兴铜矿。

这是卫长君在德兴铜矿忙碌的第四个年头,从最初不适应湿热酷暑的气候慢慢变的知道什么时节是梅雨季节,什么时节风向调转,还从当地汉人手中学会保养身体的土方汤饮。

卫长君正翻找资料研究技术,他有一支人员齐备的探矿采矿冶炼幕僚团队,来自少府的多名探矿高手齐聚于不起眼的山间营地,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研究全新开采技术。

德兴铜矿规模非常大,已探明的储量预估三百亿市斤(一千五百万吨),未探明的地下储量暂时无法估计,露天矿脉开采难度不大,尤其是铁器的普及让采矿业蓬勃大发展的时代挖地下矿藏不是梦,难就在更深的开采技术。

早在大商王朝普及青铜器以来,开采矿石技术就在不断提高,从商朝以前只能开挖20米深的矿藏,到汉初大冶铁矿稳定开挖60米深的矿洞,再到现在钢铁的普及轻松开挖100米的各种矿藏,但是有志向的工匠们不甘于满足,他们认为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开采两百米、三百米甚至更深地底的矿藏。

为了这个梦想,卫长君放弃长安城优渥的生活,放弃少府提供的高薪而又轻松的矿藏研究工作,来到南方湿热的豫章郡山间,一呆就是整整四年不回家。

四年不见妻子儿女的滋味可不好受。他的长子卫延年今年七岁,次女今年五岁。四年不见孩子早就记不清子女当年的长相,尤其是小女儿当时只有一岁多就离开家门。四年不回家积累了太多的乡愿。

盯着卷轴上潦草的字迹,卫长君闭着眼睛默默走神,幕僚团三十多人抱着小山似得卷轴钻研了一个多月,开采方案做了不下于五百种,被驳掉大部分依然有十几种通过论证环节,进入最难也是最危险的实际开采实验,效果暂时看不出哪一种更优越,依然没定下最好的地底开采计划。

卫长君说道:“我们的进度要加快,露天铜矿早晚会采空。拿不出成熟的开采技术,让我们的采矿工用生命在地底工作极不负责任,倘若我们不负责任的推开论证再出现矿洞塌方砸死人,或者矿石崩碎封堵矿洞出口,几百名采矿工被堵死在洞内,那将会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

幕僚们对视一眼说道:“我们暂时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证明哪种更好,眼下最好的办法是用支撑架顶住矿洞保护安全。”

“实验的十几个方案都有支撑架,但是选用我们该选用哪种支撑架最好呢?”

“应该选平阳锻冶坊的纯钢,哪种纯钢的质量非常出色。强度和韧度是平生仅见的好材料,做成支撑架至少几十年内不会出问题。”

卫长君摇摇头:“不行的,贵族们用来做佩刀,军队用来做武器。百姓用来做农具,工匠用来做工具,每个行业都需要纯钢。只是纯钢的制造成本高,产量低市场需求量大。导致价格贵的惊人,别说用来做巨大的支撑架。就算做一套甲盾的纯钢都很难找到,我们用不起。”

“那就用生铁算了。”

“生铁太脆。”

“熟铁呢?”

“太软。”

工匠们急了:“我听说平阳侯府公布简单的灌钢法,虽然做不出好的纯钢,但稍次点的粗钢也能试做出来,不如我们采购生铁,熟铁自己做粗钢得了,说不定以后咱们少府也能生产纯钢。”

“这样做不太合适吧?”

“咱们不合适了?多少人都在生产粗钢,只是少府查的严格不允许小作坊生产,抓到违规生产的罚没家产论罪流放到边郡完城旦舂,咱们少府官僚资质绝对过关,生产钢铁也不是为一己之私,写封信送到少府解释下不就行了。”

卫长君想了想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用生铁做支撑架很不安全,采购钢铁的升本又贵的吓死人,思来想去只好采购自己生产最合适不过。

此时帐外响起声音。

“卫令丞大喜啊!”

抬眼瞧见少府的信使走进来:“恭喜卫令丞,贵家三妹卫美人为天子诞下一位小公主,天子大喜,擢升卫美人为夫人,卫令丞马上就要有福气了!”

卫长君先是被吓一跳,问清来龙去脉才高兴的踱着步子走来走去。

他并不知道妹妹的情况,他去豫章郡开采铜矿的时间比较早,只是隐约记起好像是被天子喜欢三妹卫子夫,具体情况并不太了解,甚至连卫子夫入宫为美人的消息也是辗转从家信里知道,压根就没往心里去深想。

“太好了,大家都辛苦了,今天晚上我请大家去吃饭。”

“好嘞!”

远隔几千里外,长安城太学内。

桑弘羊在法学院进修,即将年满十七岁的少年服侍天子近五年,在宫廷里接触到普通人永远接触不到的知识,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和差距之所在。

他的出身是个富裕的雒阳豪商家庭,家中排名老幺的幼子非常得宠,但是在汉律里是没有继承权的孩子,无论是家中的爵位亦或是田产土地都与他无关,十二岁通过特别选拔送入宫廷做侍中,尔后转为郎官兢兢业业服侍皇帝,好不容易进太中大夫才发现自己的知识面严重不足。

商人接触的是筹算、心算术,每天与账本以及来往的客商打交道,他有一身出色的心算术本领,但那也只是为了商业服务的谋生技巧,桑弘羊的真正短板是对经典书籍的了解非常少,粗通文字的幼年时代也曾读过《老子》五千言以及《诗》、《春秋》两本儒家经典,印象里只是难懂的字眼堆砌的深奥知识,就像天书一样难懂。

知道进入汉廷的中枢系统才发现,倘若你不懂《法经》《韩非子》、《商君书》,不懂《管子》以及《货币论》就很难与专业人士交流,人家时不时蹦出几个陌生词汇,或者引用某段非常专业的话来论述自己的道理,他就像听天书一样不懂。

迫于无奈终于想到进修,他也只有来进修充电争取更好的机会。

“法古字为灋,从水,从廌去,廌即獬豸也!这其实就是一种神兽,此神兽能去不直之人,古代圣贤于水边审案常以此兽断疑难之狱,先秦时代李悝曾作《法经》数千言,相信诸位也都拜读过,用法这个字来代表执行惩罚判决的正当性,他的门徒即称为法家,商鞅变法时改法为律,律这个字意义就大为不同,律令通常指的是军国大政方针,所以法可变,律是不可变的。”

讲台上年轻的法学讲师在长篇大论。

桑弘羊听的直皱眉头,大概弄清楚要讲的含义,这个年轻的讲师是黄老新学的先锋派,所讲的核心内容是恶法非法,主要阐述良法与恶法的概念,行使法律的官吏必须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维护朝廷的安定以及百姓所需要的公平正义性,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破坏汉律的纯洁性。

“各位应该注意到河东郡发生的事件,都尉周阳由为一己之私大肆培养党羽,所爱者犯罪可以挠法活之,所憎者无罪可以曲法灭之,并与河东太守申屠公恶斗数年,搜罗证据栽赃诬陷无所不用其极,一度成功迷惑廷尉拿下太守申屠公,直到被人揭穿老底才挽回危局,此次事件证明我们廉明的官僚体系里仍然存在为私欲,篡改律令违反汉律的狂徒,天子下令以大逆无道罪,车裂周阳由以儆效尤,有力的证明天子圣明,朝堂大部分官僚是廉洁奉公的。”

马屁拍的响,引得底下的学生捂嘴偷笑。

桑弘羊琢磨半天回过味,黄老新学提出这样的观点应是争夺学术话语权,良法与恶法的定义本来是含糊不清的,往深了的说不具备可行性的,异想天开的法条也是恶法,落后时代不符合当代百姓需求的法条也是恶法,良法就必须不断的更迭增删全新的内容保持活力。

“要避免恶法亦法,以为恶法亦法代表天下官僚要为某些贪图私欲的官吏的一己之私付出代价,不合格的官僚要坚决剔除,不合时宜的法条要坚决废止,盲目的维护官僚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很愚蠢,因为你们的行为是在拿朝廷的信誉和威望做赌注,赌下去的后果必然的朝廷信誉崩溃,百姓激烈反抗,暴秦覆灭就是良好的例子。”

听着听着就扯到《亡秦论》的部分内容里,法学院的学生丝毫不觉得讲师夹带私货,反而听的津津有味时不时叫好。

桑弘羊曾听过曹时讲解《亡秦论》,大致内容还记得很清楚,这次从失信于民的角度阐述暴秦覆灭的过程,解释关中三百多万故秦子民对暴秦覆灭无动于衷的原因,新鲜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他也忍不住为黄老新学的专业鼓掌。

一堂课听完意犹未尽,桑弘羊拿起包裹收拾下准备去听下一堂课。

无意中走到一个空旷的教师,副祭酒直不疑督导十岁大的男孩写文章,直不疑冲他做出个噤声的动作,他非常好奇的走过去看到一摞书上写着“司马迁”三个字。

“司马迁?很有趣的孩子。”(未完待续。。)

ps:  抱歉晚了点,明天想办法补回来。

第265章 救人一命

夕阳西下,晚霞如火。

当他走出未央宫那一刹那,迎着夏末清凉的风,董仲舒长出口气,才惊觉衣襟被汗水打湿。

每天给皇帝讲课仿佛在给自己上重刑,天子的眼神太厉害了,仿佛刺穿他的心脏看清他脑海里每一寸念头。

不亏为自太祖开国以来最聪明也最有前途的皇帝,天子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完全脱离学术范畴,而是站在更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