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贼-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元庆自然也明白张盘的心思。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不论是在大明还是后世,军队中,必然存在各种隐形的较量,将领们谁也不服谁,这也是上位者想要看到的结果。
只不过,所谓的‘武无第二’,只是针对个人的匹夫之勇,在军队中,将领们自然不可能率部互相残杀,但却可以用在战场的表现,向同僚展现自己的实力。
张盘一个老兵,看不起李元庆这种新兵,那也是极为正常。
李元庆也想知道,他到底肯不肯为了实际利益,放下他的面子。
这倒不是李元庆要刻意压着张盘一头,关键还是三部实力太过弱小,若在深入后金腹地,再发生矛盾,那……
陈忠与张盘关系不错,两人几乎是同一期跟随毛文龙,此时,眼见张盘迟迟不表态,陈忠也有点急了。
他想说什么,但喉咙动了几下,却没有说出口。
这种时候,若他再发话,就好像有点欺负人一样了。
张盘也看到了陈忠的表情,又看向了李元庆,片刻,他忽然一笑,“老陈,元庆,我张盘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元庆能不计前嫌,我张盘岂能输给自己的小兄弟。元庆,老陈,你们放心吧。我部一定会与主力保持一致。”
看到张盘还是不肯松口,李元庆一笑,也不再计较,“如此那便好了。两位哥哥,我的意思,白天,咱们的儿郎们要在船上好好休息。晚上,咱们先去三岔河一线,探查一下动向。若三岔河条件合适,咱们便从三岔河入手。若不合适,那咱们便从辽河入手。”
李元庆说着,英挺的脸孔上闪过一抹阴厉。
三岔河的河面,大概在百步左右,窄处仅不足七十步。
但三岔河的优点在于距离现在后金主力较远,李元庆三部夜晚行军,能在最大程度上,隐蔽自己的行踪。
而辽河河面虽宽,但却是广宁前线,若是从辽河下手,危险程度要大上不少,当然,收获可能也会更大。
但在此时这种状态,李元庆显然不愿意选择辽河。
大财虽好,但也需要有命享用,以李元庆此时的状态,他倒是更喜欢‘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的发点小财,切切实实得到实惠,慢慢提升自己的实力。
陈忠和张盘都是带兵的行家,军事素养都很不错,很快便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
陈忠道:“元庆,此事你来拿主意。我绝没有二话。”
张盘也道:“元庆,你脑子机灵,我听你的。”
见张盘终于清晰的表了态,李元庆不由大喜,“如此甚好。两位哥哥,现在,咱们便即刻通传麾下儿郎们,让他们白天好好休息。”
…………
长生岛距离辽河口并不远,一日的疾行,傍晚时分,三部的船队准时抵达了河口附近。
当即,李元庆派出几十艘小船,深处辽河和三岔河腹地,打探情报。
此时,时间虽然紧迫,因为谁也不能确定老奴主力还会在广宁方向呆多久,但深入河中,毕竟事关重大,即便不顾及后金哨探,也需要探查河面的封冻情况。
如若条件不顺,李元庆也只能选择在辽河口方向多呆几天,等待机会。
但幸运的是,哨探很快就从前往传回来了情报,三岔河流域的河面已经解冻,河中心可航行的区域,至少在三十步以上。
*************************************************************
先发一章,继续努力。
跪求支持。
第114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兄弟姐妹们"qing ren"节快乐,小船是注定要孤身一人了。
~~~~~~~
普通的小船,宽度大都在2米左右,窄,也不会窄出太多,宽也不会宽出太多,而长度,大都在5、6米、7、8米不等。
如此,30步宽的河面中心,足够十几条小船并排通行了。
李元庆又怎的还会犹豫?
当即,李元庆与张盘、陈忠简单商议一番,船队便直接进入了三岔河的腹心。
此时,三部战兵有1500~人,加上水手杂役,差不多超过3000人。
按照河面的宽度,就算大船通行,其实也没有太多大碍,但为了保险起见,李元庆三人还是全部选择的小船,将数艘大船,留在辽河口,每部留下100战兵看守,由李元庆部把总王海负责河口船只协调事物。
如此,进入腹心的,便是400多艘小船,1200战兵,还有数百号水手杂役。
内陆河不比海上,形势错综复杂,加之此时三部人马又是逆流而上,李元庆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多经验。
好在有官沧海在,李元庆直接将负责航行的任务,全权交付与官沧海。
对于此,张盘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
400多艘小船,便如同400多艘大鱼,一进入河面,便将河面堵得有些拥堵。
此时虽是冬季,但辽河口是辽河和三岔河汇聚的交叉点,水流量很大,而李元庆三人为了多带船只,每艘船上的士兵和水手都很有限,只能一起奋力划桨。
好在之前的晚饭,是李元庆慷慨解囊,不论士兵还是水手,吃的都很足,虽然风很大,但不到半个时辰,船队便顺利进入了三岔河的腹地。
官沧海带领几十艘小船在前方开道,李元庆三人,则在第二梯队前头的小船上坐镇,根据周围环境,随时应对各种变动。
此时,虽然进入了二月里,马上就要到春天了,但河岸两侧,到处都是一片枯色,就像大明在辽地的战局,让人很是压抑。
今晚虽然有风,但月亮不错,能见度很高。
到了子时,船队已经深入到三岔河腹地几十里,但河岸两边,基本没有看到人烟。
即便有一两个小村子,也都是一片死寂,没有丝毫有人烟的迹象。
陈忠不由长叹一声,“辽事这般不堪,你我都有责任啊。”
张盘也深以为意,“建奴猖獗,此祸不除,必后患无穷啊。”
李元庆点了点头。
走后世中走来,没有人比李元庆更了解金钱鼠辫的危害了。若放任历史自流,悲剧将不可避免的重演。
但此时,随着老奴的南征北讨,整个辽地,都已经落入了他的手中,大明在辽地已经全面崩盘,大明方面,即便再想有所动作,已经是很难了。
李元庆心中其实也很迷茫。
八旗兵的骁勇,他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以此时三部这点军事力量,根本做不了太多,只能是挑软柿子捏。
只可惜,软柿子哪里这么好找啊?
即便是在河岸边碰到了小规模的建奴主力,三部恐怕也只能选择落荒而逃。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如之前分析的一样,老奴得了广宁城的物资,必定会运送回沈阳,而这运送任务,十成都是要汉人奴隶来做。
这就是李元庆三部最大的机会。
夜风很冷,却也让李元庆的头脑更加清明,逆流而行,船队速度实在是提不起来,过了子时,马上就要天亮,李元庆必须要在拂晓前,找个地方扎营,先把三部人马隐藏起来。
陈忠和张盘说了几句,发现李元庆正盯着远处的河岸,忙道:“元庆,在想什么?”
李元庆一笑,“我在想,建奴的女人,该是什么滋味。”
陈忠本来兴致不错,一听李元庆这话,忙啐了一口,“元庆,你啥时候口味这么重了?那些蛮夷,跟男人一样粗壮。听说她们不仅能打猎耕田,到了战时,甚至可以跟士兵一样上阵。再说辽地苦寒,又能养出什么样的女人?还是我大明的女人好啊。尤其是江南的小家碧玉。”
陈忠长叹一声,看向了南方。江南,该是什么模样?
张盘笑道:“元庆,这事还不简单?只要咱们打下个大城,哥哥给你找几个来,你不久知道了么?”
李元庆一笑,“这倒是个好主意。”
说着,李元庆舒展了一下筋骨,脸色郑重起来,“两位哥哥,逆流的速度太慢,天色马上就要放亮,咱们得先找个地方扎营休息。”
张盘道:“元庆,这才刚过子时,咱们再往里走一段不迟。何必急在这时?”
李元庆摇了摇头,“有备才能无患。两位哥哥,咱们此行,绝不能轻易暴露行踪,否则,肥肉捞不到,反而会惹上一身骚。主要是咱们现在可用的情报太少了。我还是想先扎营,等白天得到了准确消息,再确定明天的行动。”
见李元庆这般说,张盘也只得表示赞同,“元庆,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小心了啊。”
李元庆不由莞尔,这句话,怎么这么熟呢?好像不止一个人这么说过了啊。
张盘点了头,陈忠这边自然没有意见,李元庆直接将选择扎营地的任务,交给了官沧海。
半个时辰不到,官沧海那边传回了消息,前方几里之外,河道有一个分叉口,在支流两岸,都是密林,有一个废弃的村落,队伍可以选择在那里扎营。
人类的文明史,总是和水分不开。即便是后世,大的城市文明,也都是依靠淡水而建。
此时有这么好的条件,李元庆当然要利用起来,当即下令,队伍前往废弃村落扎营。
很快,400多艘小船,悄无声息的改变了航向,来到了三岔河的这条支流里。
小村落不大,大概也就是4、50户的规模,但房屋都是夯土为主,这主要也是为了保暖。
与江南水乡大大小小的河流边村庄密布不同,辽地地广人稀,此时更是苦寒之地,人烟很稀少,加之辽西战事,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更是荒凉。
队伍很快在小村子里扎下营来。
李元庆令水手和杂役们先去休息,留下几部士兵值夜,剩下的士兵,也全都去休息。
逆水行舟,不论是士兵还是水手杂役,体力消耗都很大,已经是后金腹地,随时都可能遇敌,士兵们的体力也变得更为关键。
而水手杂役们,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体力还要值钱。
一旦遇到战事,若是不敌,可以迅速划船撤退。
河面大都百步宽,即便两岸有冰层,后金士兵却很难追到水里。
将一切安排妥当,李元庆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与陈忠和张盘一起,开始布置情报探索任务。
李元庆这边的探子,除却本部的人马,剩下的都是以官沧海麾下黑岛的海盗为主,他们比士兵们更加机灵,也更通人情世故,效果自然也比士兵们好上不少。
当然,明军中一名合格的夜不收,那都是极为强悍的。
可惜,李元庆这边成军时间太短,人才有限,没有这种人才,只能是走偏门。
但张盘麾下,却有几个矫健的夜不收,一看便是彪悍之辈,此时,也听令李元庆麾下。
此时,李元庆三部的位置,在娘娘宫北部,这个位置,距离沈阳、广宁一线,还有相当的距离,就算碰到鱼,估计也是前往辽南的镶红旗部,很难有太大收获。
所以,此次情报探查的主要方向,还是北面,辽河以东,这一块区域。
老奴即便是想屠尽辽西汉人,恐怕,也要先将他们当一段时间苦力,先把广宁的战利品运回来。
安排完了任务,三人各自去休息。
村子比船上条件好不少,也能生火,但李元庆反而睡不着了。
李元庆仔细思量,几番论证推敲,他的分析应该没有错,但李元庆总感觉遗露了什么,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只是一种感觉,但李元庆却能感觉到其中的危险。
思来想去,还是无果,刚准备要睡觉,官沧海走了进来,“大人。”
李元庆笑着坐起身来,撤掉了身上的羊皮毯子,笑道:“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去睡。”
官沧海一笑,“这么舒服,反而睡不着了。”
李元庆点了点头,“还是老祖宗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我必须要随时保持警惕。”
官沧海点了点头,思虑了片刻,道:“大人,我忽然感觉,咱们的船队,进入三岔河腹地,并不是太过牢靠之事。”
他赶忙仔细解释,“大人,有船虽然方便运输,但同时也束缚住了我们的手脚。如若发生战事,我军只能选择退入河中,很难有其他作为。我仔细观察了这一带,河岸两边人口都不是很稠密。大人,咱们是不是可以走陆路,不但可以加快脚程,也能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船队方面,还是夜晚行军,尽可能靠近主力,隐藏起来。”
李元庆默然点了点头,沉思不语。
辽西战事已经接近尾声,船队虽然保险,但速度实在太慢了,照这般形势计算,每天能赶50里地,已经是风驰电掣了,要赶到广宁通往沈阳的官道,至少还要4、5天。
但这4、5天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了。
古人言,‘兵贵神速’。
李元庆这时也发现了此行的最大不足,谨慎有余,开拓不足。
三岔河由于之前一直是明军和后金军控制地的分割线,两岸人口很稀薄,陆路行军,并非不可行。
只要发现了目标,令船队尽快靠过去就是了。
“这件事,我再思量一下。时候不早了,沧海,你累了一天,早些休息吧。”李元庆柔和一笑,用力拍了拍官沧海的肩膀。
*************************************************************
第115章彩头
~~~~~~~
清晨,各方面的哨探都传回来消息,周围十几里范围内,没有大股建奴兵力,只有两个小据点,已经被哨探们清除。
李元庆与陈忠、张盘商议后,决定将船队留在这废弃村落暂时休整,战兵主力,由陆路,继续深入辽西腹地。
但在从三岔河西岸走、还是东岸走的问题上,三人稍微发生了一点争议。
张盘有些急,他希望主力能从西岸走,尽快探查到后金军的动向,但李元庆斟酌再三,还是选择了东岸。
三岔河两岸地势很平坦,如果在白天遇敌,以三部的兵力,面对后金军的骑兵,很难有反应的时间,风险实在太大。
张盘虽然有些不悦,但知道李元庆的选择是最为稳妥的,也只能接受了这个提议。
简单吃过了早饭,队伍很快启程,顺着村子后面的密林,一路向北而行。
从陆地走,着实方便了很多。
三部都是战兵,年轻力壮,也没有带太多辎重,轻装上阵,加之周围都是平原,行军速度很快。
到了中午,队伍已经走出了二十多里地。
三岔河东岸区域,虽然是后金的实际控制范围,但之前一直与明军处于对峙状态,这里的老百姓大都被迁移出去,只有一些后金的据点,探查对岸的动向。
此时,广宁战事定局,这些据点也荒废了不少,也节省了李元庆这边不少的力气,不用再在事先清除这些据点。
傍晚时分,队伍发现了一处渡口。
这渡口大约十几亩,差不多是个中等驿站的规模,紧靠河边,有几座望塔。
此时天色将,院子里冒出了阵阵炊烟,有几个汉军旗士兵正在院子里吹牛打屁。
李元庆、陈忠、张盘三人,隐伏在渡口附近的密林子里,小心探查着里面的动向。
这种事,李元庆和陈忠已经做过多次,但张盘却是第一次,隐隐有些兴奋。
“元庆,把这渡口拿下吧。今晚咱们还能吃口热乎的。”张盘兴奋的提议。
李元庆一笑,“张大哥,自当如此。不过,咱们还得耐住性子。再等一会儿,等他们的探马回来。”
张盘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
这种渡口兼驿站,必定是周围后金军各种探马的歇脚地,三部从辽河口到这里,只碰到这一个渡口,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到了这时,张盘也明白了李元庆这种谨慎性子的好处,即便不能有大功,却很少会犯错。
这对于力量稀薄的三部而言,绝对是非常重要之事。
很快,随着几波马匹来到驿站,天色完全黑了下来。
张盘小声道:“元庆,差不多了吧?天已经黑了,估计不会再有人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