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骂出好孩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读书不能强迫,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那就是在儿女不愿读书时,父母应该冷静地了解和分析孩子不肯读书或功课不好的原因。有的孩子由于身体和智力的原因确实无法读书,读书困难很大。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时就更应该关怀他们,爱护他们,与孩子一起共同寻找对策,更不能强迫。同时,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时,也应因材施教。
●应该允许孩子失败
孩子好奇心强,常常看见大人们做什么,就吵着要做什么。男孩子看见哥哥或父亲骑自行车,就会哭着要骑自行车。虽然他的脚还踢不着踏板,却总是跃跃欲试。女孩子看见母亲洗衣,有时也哭着要洗衣。这既是孩子的一种好奇心,但同时也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表现,表现他们和大人一样也能够做。因此,在他们要求这样做时,不要随便对他们泼冷水:“你人才比车子高一点,就想骑车子,别把车子摔坏了。”或者:“人小小的,就想洗衣,反而把衣服洗脏了!”
这样泼冷水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妨碍他们的成长。虽然孩子确实是大小了,还不可能做这些事,但孩子有了这种独立意识,有自己尝试的意愿,作父母的就应该尽力从旁协助,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而且当他们尝试时,没有做好,也不应苛责。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因此,对孩子给予协助和适当的鼓励是最可取的方法。这样,孩子的上进心才会愈来愈强,进一步向自己的能力挑战。
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千万不要害怕失败,害怕失败就会畏缩不前!”一个人一旦有了畏缩心理,就会什么事也不敢做了。企业家的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如果孩子想做什么新的尝试,父母一听就先说:“你做得好吗?莫做错了,把东西搞坏了!”这样孩子就会犹豫畏缩起来,没有了信心!而信心则常是一个人做成事的后盾。反之,畏缩、害怕失败,心理上首先就失败了,便更容易把事情做坏。
有个围棋家说过:“不尝试是无法知其成败的”。因而这位围棋家以此话勉励自己的弟子。所以他的弟子们都敢积极地进行挑战,而且多数成为了棋坛名人。
学功课也是这样,只有敢于提问题,又敢于回答问题,才能把一门功课学好。一个在英语课堂上不敢开口,怕讲错的人,是绝对学不了英语口语的。
因此,当孩子们要求做某种尝试时,即使我们知道会有许多困难,或者不会成功,但还是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去考验自己的才能。有时孩子能想出父母想不到的办法,超乎平常的构思,也不一定。如果事先就肯定会失败,而不许孩子尝试,那么孩子内心潜伏的无限可能性就会因而得不到发挥。这种害怕失败的心理状态,会使孩子不敢轻易尝试新的事物,养成孩子保持缄默和消极、被动。
而事实上,任何人的成功通常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失败的。任何人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有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而且开始通常也都是做不好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才由做不好达到了做得好。就以洗衣服这样一件简单的事而论,一个人初次洗衣服时肯定洗得不甚干净。因为他没有洗过,没有经验,不知道怎样才能洗得干净。做饭也是一样,很多人第一次做饭,不是少放了水,把饭煮得过硬,就是多放了水,把饭煮得过稀。这是不足为怪的。因而如果孩子在第一次做什么事,做坏了,父母不要过于责备,而应帮助他总结经验,找出没有做好的原因。下次也就可能做好了。所以,正确的态度,不是埋怨。责骂,而是热情的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俗话说:“失败为成功之母”,也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失败,何来的成功?!
不过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事实上也并不容易。我就见过有些父母,他们看见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好,就干脆自己做了起来。他们的说法是:“我自己动手省事得多。”
现在有些孩子在考大学时,由于某些原因临场发挥得不够好,而没有考上。这时父母就焦躁不安,于是埋怨、责骂。这种作法是极端错误的,而且不利于孩子再战。像孩子考大学这种大事,我们当然不希望子女落榜;但同时我们却又必须允许和容忍孩子失败。一时失败了,坏事既然已经发生,父母就绝不要再埋怨和叱责。反之,应关心和体贴孩子的痛苦,同他谈心,共同找出考试失败的原因,想出克服的办法,找出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激励孩子再战,争取下次战斗的胜利!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家长们都希望儿女成才。年轻的父母更是望子成龙心切。在儿女的智力投资上不惜一切。他们聘师教孩子写字、认字,甚至弹钢琴。有的孩子生性好静。坐得住,拿支铅笔给他乱画,他也喜欢。从前我家搂下的一位邻居的孙子就是这样。他一个人拿一支铅笔一张纸坐在小桌子跟前能画上一两个钟头,不吵不哭。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跟一个小大人一样。念小学以后,一直在儿童美术班学画,确实画得不错了。但这样从小对画画有兴趣,喜欢画的孩子毕竟是少数。而我所见更多的是父母强迫,孩子们画画、写字、弹琴、而且还硬性规定每天必须画几小时,写几小时的字或弹几小时的琴。一个三、四岁,五、六岁或七、八岁的孩子正是对外界一切都感到新奇。最好玩的时候。你现在要把他关在屋子里,锁在书桌旁。钢琴前,他怎么会受得了呢?而且还是一两个钟头。于是有的就只得逃跑。父母发现后,当然少不了要挨一顿训斥;同时还得老老实实地又坐回去:“你再跑,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孩子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要求,父母只是管束、训斥和强迫,孩子是学不好的。而且时间长了,孩子还会对画画、写字、弹琴反感,厌恶,以致消极对抗。这样的事我见过和听过的都很多。那就是:你一定要我画,我就乱画……父母一来检查:画的画是圆圈圈,字写的东倒西歪……这还是好的,老实的。
早一两年报上就报道过这样一个悲剧。一个小学生,家里要他学钢琴。每天下午放学,就必须先练一个小时钢琴,然后做功课。星期天更是得忙上一上午,上教师家里学琴——孩子对弹琴没有兴趣。他看见钢琴就厌恶,他几次想把钢琴毁掉,几次反抗:“我不弹,我不要学。你打死我,我也弹不好广但父母却不顾孩子的兴趣与反抗,一定要孩子学:“已经学了两年了,花了这么多钱了。你应该争气,把琴学好!今后每天不弹熟练习曲,就不许出去玩!”
孩子无奈,为了断掉父母要他学琴的念头,有一天在放学回家时,他用石头砸了自己的一根手指。
艺术家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儿童的智力也应该从幼儿时开始启发;同时应该先从培养儿童的兴趣着手。而且兴趣又是因人而异的。绝不能由父母来主观决定或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在幼儿时期,作父母的可以鼓励孩子们学习和接触各种事物:画画、写字、弹琴、跳舞、武术等等。启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自己产生学习的要求。只有当孩子们自觉地愿意学习时,他们才能把坐在桌前画画、写字、坐在琴前弹琴当作一乐事。一两小时还嫌少。他们的学习也才会进步。
反之,没有自觉的要求,即使可以强迫一个时期,也不可能持久坚持下去。这是因为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和学习什么东西,只有当他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那件事情上时,才能做好或学好。我有一个同事为了培养儿子画画,她有好几年没有休息过礼拜天,也没有休息过寒暑假。因为一到礼拜天、寒暑假,她就要陪儿子到少年美术班去上课。儿子在她的监督和半强迫下画了二、三年,当然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还得过奖,受到过外国朋友的称赞。但是,当那个孩子一人小学,母亲不可能时刻控制住他时,他就再也不拿画笔了。
另外近两三年社会上又兴起了经商热。人人都只想赚钱。于是有些父母不让孩子读书,要他们未成年的孩子辍学去做买卖。这当然是一种短视,而且是极端错误的,贻误了孩子。因为经商、做买卖也是极端需要知识的。一个文盲是做不好生意的。
而且更糟糕的是:有的孩子要读书,死命要读书,不肯去做小买卖。可是父母则钻到钱眼里去了已经出不来了,强迫自己的子女辍学。曾有一个县的商人,就因为强要念中学的女儿辍学去做生意,女儿不肯。在父亲的一再逼迫下,自杀了。
所以,作父母的绝不可以滥用自己的权威,强迫子女做他们所不愿做的事。哪怕是好事,父母的要求是正确的,也只能耐心地开导,绝不能一意孤行,强迫、蛮干。
●孩子需要赞许、表扬和鼓励
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对儿女的学习成绩通常十分重视。即使平时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辅导他们的功课;但每逢考试,不分大考小考,家长总要问一问成绩,看一看分数。孩子得了高分,孩子得意,父母也高兴。又是赞许,又是奖励。家长这样作,肯定孩子学习上的成绩,与孩子分享成功的欢乐,鼓励孩子继续进步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因为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需要鼓励,何况孩子?!
但是,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或是考试不及格,脸马上就沉了下来:“怎么考得这么差?!真丢人!”或者:“不及格,你的书怎么读的?真是蠢死了!”孩子没有考好,或者不及格本来就有些着急和不好意思,甚至难受。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因而,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关怀,尤其是父母的关怀。如果这时父母能更加关心他一些,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从中吸取教训,努力学习。孩子也可能会奋发努力,赶上进度。反之,如果像前面所讲的那样一味指责,孩子只会更加悲观。失望,甚至内心很可能反抗:“丢人就丢人,我笨,我学不好!”进而走上撒谎、涂改成绩的道路。这样的事,不是没有;而是经常发生。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有些孩子别的成绩都好,偏偏主科成绩不好。我就过见过这样的孩子。于是她母亲说:“虽然你的体育和劳作成绩好,得了满分,但是算术不及格,这有什么用呢?!”主科比较难学,孩子算术不及格确实不能忽视,应该督促孩子努力学好;但对孩子在体育和劳作课上取得的优良成绩也应该肯定和赞许。而且体育和劳作要得满分,孩子也是花费了劳动和汗水的代价的。同时,孩子的体育和劳作好,使孩子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热爱工作的习惯,对儿女今后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父母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孩子畏惧困难或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学好算术,甚或语文等主科,这当然是严重的不足。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它要求全面发展,平衡发展。因之,父母应及时指出,帮助孩子认识其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教导孩子的方法有两种:肯定成绩,发扬优点,鼓励再进;认识和矫正缺点。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效用,相互补充。前者肯定成绩比较容易做到;而后者要矫正孩子的缺点就不容易了。它既要求耐心,也要求爱心。这两种方法实际上是对子女教导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如果父母过于注意孩子的缺点。这里要说明一下,孩子是不可能没有缺点的,没有缺点的孩子是没有的。区别只是孩子缺点的大小。父母如果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就会对孩子责备过多,以致夸大缺点,对孩子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因之,父母必须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并且诱导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克服自己的短处。不论是体育课或劳作课,只要是孩子感到得意的学科或是孩子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就应当予以肯定。称赞,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感到头痛的科目,他们就会有信心去努力学习了。
反之,如果父母亲忽略孩子感到得意的科目,而一味强迫他们去念成绩较差的课程,会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因为有的孩子在主科学不好时,他们自己就感到有压力,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感。而父母又拼命地逼他们学好,他们会越发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加深自卑感,最后甚至进而对所有功课都产生厌恶感:“不行,不行。我反正什么也不行!”
相反的,如果在孩子算术或语文考试不及格,感到沮丧和悲观时,父母能热情地鼓励他:“不要泄气,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做好作业,就一定能学好,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广孩子可能会心情开朗,一心去克服算术或语文学习中的困难,走出低谷。
与此迈然不同的是另一些家长。他们面对形势的变化,茫然失措。孩子沮丧、悔恨、悲观;父母埋怨孩子过去不读书。眼看同学在前面跑的远了,那些孩子的自卑感越来越重。后来也会几次参加考试,但次次落选。
这些事例有力说明,在孩子对学习认识不足、不好好读书、考试不及格,或者受到挫折与失败时,父母应该按捺住自
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而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过去的努力或成绩,鼓励他。帮助他克服弱点,战胜困难。不要泼冷水,专门数落孩子的缺点或过失。帮助孩子从沮丧。悲观中走出来。
当然,对孩子也不能片面的赞许和过分的表扬。或者只因为孩子喜欢听表扬就一味迁就而表扬,包括孩子的缺点,容忍孩子的坏毛病。那样也会把孩子惯坏,使孩子听不得批评。经不起失败。
●糖果与鼓励
孩子们都喜欢吃糖果,于是有的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做功课,努力学习,常用糖果来引诱和激励他们。
我的一个同事曾经跟我讲过他用糖果训练儿子跑步和跳高的趣事。那当然是一切比较贫乏的70年代初期。教师工资不高,因而进口糖果在一般人家也都成了奢侈品。
每天清早,他领着儿子跑步,然后训练他跳高。每跳过一次跳竿,他就赏给儿子一粒糖。经过这样的特殊训练,他儿子在高中毕业时,终于顺利地考人了师范学院的体育系。这件事今天听来虽然有些滑稽可笑,却说明了糖果的一定的刺激作用。
平日一般父母也常对孩子说:“如果你得到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支钢笔”,或者别的什么孩子希奇的东西。于是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所希奇的东西,认真做功课,拼命争取一百分。
这种鼓励的方法与前面讲的赏一粒糖实质相同。它们有时可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在这样的激励下,孩子虽然认真学习,在一段时间里提高了成绩,考了一百分;但是孩子们并不看重功课,看重学到的知识,为学到了知识而高兴,而是一心想着的是奖品。奖品一旦得到了,也就不再读书了。同时,由于他们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读书目的,或者说父母并没有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读书目的;因而孩子也不能真正养成读书的兴趣。此外,由于父母要求的是分数——一百分。有的孩子用了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只得了九十分或九十几分——实际上这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一个认真读书的孩子也应该可以为这样的成绩而高兴了——但是由于它与父母的要求还相差几分,因而仍然得不到父母许诺的奖品。于是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合理的闷闷不乐。这是一种完全不应该的偏差心理。孩子本应以念好书学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