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父母好孩子-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你考试考得不错,你就想:“太好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如果你考得不理想,你就这样想:“太好了,我的进步又有了新的起点。”
如果你竞选班里的干部成功了,你就想:“太好了,我可以有机会为大家服务了。”如果你落选了,你就这样想:“太好了,我把成功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不幸,你就想想比你更不幸的人,想想他们是怎么战胜困难、走出不幸的。就像一个为没钱买鞋发愁的人,出门见到一个没有脚的人,立刻觉得自己还是太幸福了,因为虽然没有鞋子,但是还有两只脚,还可以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有了“太好了”的心态,缺陷和困境对我们常有意外的帮助。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卓有成就的人是残疾人,或者是曾屡遭磨难的人。音乐巨匠贝多芬晚年耳聋以后,依然热爱生命,创作出了那部震撼人们心灵的《欢乐颂》;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却采取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太好了”,这平平常常的三个字具有无穷的魅力,它仿佛一个振奋人们精神的号角,把人们心里失望、沮丧的负面信息转化成催人奋发向前的正面信息,把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不愉快时的心情变成继续前进的动力。
掌握这三个字有三个要点:一是自我激励……多从积极的方面去想问题;二是激励他人……多向别人发出鼓励的正面信息;三是学会转化……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如果你学会了使用“太好了”这三个字,从小学会乐观、潇洒地面对人生,将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能微笑着去面对的,你的生活也会是愉快幸福的。
2.微笑着看孩子……写给爸爸妈妈
我总结“快乐人生三句话”的教育法,最初是受上海的一位研究记忆法的先生的启发。
他给我讲了如何用“太好了”这三个字改变他和他儿子的故事。
他告诉我,过去因为儿子学习差,他和妻子常常吵架,每次儿子考坏了,他们夫妻二人就互相埋怨,还要训斥儿子是“笨蛋”,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差,有一天,终于落到了全班的最后一名。这位先生想,心烦也没有用,不如换一种方法试试。他接过儿子的考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这回你再也没有什么负担了!”
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您是不是有病了?”这位先生说:“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再担心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就是在进步!”
儿子大受启发,一想,对啊,在童话《龟兔赛跑》里,乌龟还能跑第一呢!于是,他心里高兴起来、轻松起来。第二次考试,他的成绩是全班的第19名。
爸爸拿过考试卷子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比上回已经前进十几名了!”听了这话,儿子也很高兴。
第三次,儿子考到了全班的第五名,爸爸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就差4个人了!”
“后来,我儿子的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名!”讲到这里,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满意的笑容。
他的故事很有道理。我觉得,今天的孩子们就很需要这种心态,应该从小学会乐观地、潇洒地面对人生,将来肯定会生活得很愉快。
爸爸妈妈说出的“太好了”三个字,为什么对孩子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因为这三个字表达了父母对孩子巨大的信任,激励着孩子面对现实,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这样就调动了孩子自身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这就叫“先接受现实,再改变现实”。有这种心态和思维方式的人,一生中不会被任何困难和挫折打败,他总会有办法站起来,再重新开始,总是会想办法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人,不会失去成功的机会。
3.我能行!……写给孩子
每一个人的心灵里都有两扇大门,一扇门叫“我能行”,另一扇门叫“我不行”。
走进“我能行”大门的人,在“我能行”先生的引导下,个个都充满自信,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能够抬起头大胆地往前走,有勇气迎接风雨,乐于在困难中微笑。
走进“我不行”大门的人,在“我不行”先生的影响下,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自卑地低着头走路,遇到一点困难就想往后退,即使成功的机会到来,他们也抓不住。
“我能行”和“我不行”就相差一个字,可意思也是完全相反的:“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态,而“我不行”是失败者最重要的原因。
“我不行”是一种反面的负信息,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如果总用这种负信息来暗示自己,人的心理会处在一种非常消极的状态,使人本来能做的事情也做不成;而“我能行”是一种正信息,是充满自信心的表现。如果总用这个正信息来调控自己,人就会非常兴奋,事情也就能做得更好。
“我能行”与“我不行”,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从小对自己说“我能行”的人,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会不断地用正信息调控自己,这比在考试中取得很高的分数还重要。
相信自己行……哇,我能行!
香港小学生叔雨有一天趴在桌边,仔细观察一只蚂蚁吃蛋糕的全过程,发现蚂蚁的身躯虽然渺小,可精神却很伟大。
叔雨是这样写的:
只见那可怜的小东西在桌面上蠕动着,好像很疲倦似的,我暗笑它无能。它不停地用触角小心翼翼地向四周探索,像要找什么东西,犹如一个猎人在寻找猎物似的。终于,它找到它的“猎物”……一块小蛋糕屑。它认真地围着它心目中的庞然大物爬来爬去,好像为难了。忽然,又一只蚂蚁来帮忙了,可它们怎么搬也搬不动……它们把触角碰了碰,好像在发信号呢!不一会儿,一大群黑乎乎的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爬过来。到了蛋糕屑旁边,它们立刻分散了。有的用头顶,有的用背托,旁边还有一只大蚂蚁,仿佛在指挥呢!很快地食物被架起来了,也向前推动了。当它们好不容易才把蛋糕屑抬到桌边时,我顿时产生了一个怪念头,我淘气地把蛋糕屑又放回桌子中心。我满以为那些蚂蚁一定会泄气了,可出乎我的意料,它们竟回来了,毫不犹豫地重新开始,好像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我被它们感动了。
一只小蚂蚁都有它的伟大之处,何况我们人呢?
人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动物,是人创造了这个多彩的世界。人类伟大的力量,是由每个人的伟大之处组成的。所以你要相信,自己是很伟大的,就看你自己能不能发现!
有一位大作家曾非常肯定地说:“人人都是天才。”因为每个人都在某一些方面与众不同,或优胜于他人。大自然赐给我们每个人以巨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开发!你要相信,没有什么人是没有天赋的,那些认为自己没有天赋的人只是一些尚未开发出自己潜力的人。
要真正发现自己行,必须要经历一次战胜自己、挑战极限的体验。然后惊喜地发现……哇,我能行!
祝贺你能行……嘿,你真棒!
能发现千里马的人是伯乐,能发现别人长处的人是最能行的人。
如果你换一种心态,学会为别人的优点高兴,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你就会发现你周围的每个同学都是奇迹!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神奇的大脑,都有一双能创造奇迹的双手,但表现出来的才能各有不同:有的同学擅写会画,有的同学能歌善舞,有的同学勤于思考,有的同学善于动手……聪明的人善于取长补短,愚蠢的人却爱嫉贤妒能,“我能行”的人会主动为别人加油,而“我不行”的人看谁都不行。
北京光明小学在“我能行”教育中,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当半年小干部”的设想,改变“小干部”只是班里少数同学“专利”的局面,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戴“一道杠”、“两道杠”,学会为大家服务。
有一次,五年级一个班召开“队长竞选会”。一个男同学涨红着脸,激动地请求:“虽然我各方面表现不太好,但我也想当个干部,为同学服务,请大家投我一票吧!”
面对这发自心灵的呼唤,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一致同意这位同学担任小队长。从掌声中,这位同学听到了同学们热情的鼓励:“你能行!”当时,他激动得哭了。上任以后,他工作得很出色。
学校大队部还作出一条规定:如果哪位同学到了五年级还没有当过一次干部,可以到少先队大队部申述并自荐,由“组织安排”适当的岗位,保证让每个同学都有平等的表现机会。用校长刘永胜的话说:“让每个人都能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假如,你是一个队干部,你愿意主动“辞职”,把自己的职位让给没有当过干部的同学吗?
假如,你的同学在某个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甚至超过了你,你能真诚地向他表示祝贺吗?
再假如,面对一个缺点比较多的同学,你能主动跟他交朋友,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他爱的鼓动吗?
我想,你一定能做到。
你知道怎样给别人爱的鼓动吗?
请跟我做:把手里的东西放下,脸上带着微笑,目光充满热情,先鼓两下掌,再鼓三下掌,停顿一下,高声喊:“嗨,嗨!”然后有节奏地再鼓三下掌,伸出大拇指,高声喊:“你真棒!”
告别“我不行”……快,飞走吧!
“我能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在困难面前说一句“我能行”,真要勇敢地战胜“我不行”才行。
我在《中国少年报》的《做人与做事》专栏中开辟了“我能行”教室,设计了两个小人物:“我能行”先生和“我不行”先生。我们一直提倡,让同学们跟“我能行”先生交朋友,和“我不行”先生告别。
1999年暑假,中国少年报社和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在鸡公山举行了“手拉手共话祖国50年”夏令营。这次夏令营,令同学们最难忘,也最觉得有趣的活动,是和“我不行”先生告别。
那天,是夏令营的最后一天,我们让营员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最害怕的事情和自己的弱点。
每个同学都绞尽脑汁地在纸上写着,谁也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秘密”。写完以后,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把这张纸叠成了小飞机。
我们把同学们带到营地“志气楼”二层的阳台上。
“让我们面对天空和营旗,大声喊:‘我不行’先生飞走吧!”我对同学们说。
“‘我不行’先生飞走吧!”
“‘我不行’先生拜拜了!”
“‘我不行’先生别再回来了!”
……
同学们大声叫着、笑着,“放飞”了手中的纸飞机,也仿佛赶走了自己的怯懦、不足。
飞机很快“着陆”了,80多架纸飞机“停”满了营地。
“把‘我不行’先生装进棺材!”我又发出命令。
同学们蜂拥跑下楼,把纸飞机“残骸”一个个地放进“棺材”……一个大纸箱。
当夏令营的营旗降落的时候,营员们面对着营旗高喊:“我能行!”
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声一阵紧似一阵,暴风雨来临了。这场山雨来得急、下得大,大风把营地旁边的大树也都刮倒了。
城里来的这些孩子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风雨,但他们没有畏惧,而是高喊着:“太好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我能行”先生。
大雨过后,小雨依然淅沥下着。我们忽然想起了那一箱可怜的“我不行”先生。待我们冲出去寻找它们时,“‘我不行’先生”号飞机大部分已经真的“飞走”了,只剩下二十几架了。
我们仍然如获至宝,把它们抱了回来,并一张一张地打开看。
“今天,我要放飞我的‘我不行’先生,我没有勇气在公共场所露面,我要放飞它!”
“告别我的马虎、胆小、怕累、怕热。”
“让‘我不行’先生飞离我吧!”
“过去,我胆子很小,知了叫一声都会被吓一跳,腿还直发抖,做什么事都不行。‘我不行’先生,咱俩告别吧!”
“怕黑、怕虫子……请让我所有的缺点都随着飞机永远离开我!”
“我的缺点是:挑食、怕登楼梯……我把这张纸折成小飞机,希望它能带着我的缺点越飞越远,飞向远方,永不归来……”
……
夏令营结束后,一位女孩的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我的女儿一回到家,就兴奋地告诉我,她的胆小自卑都跟着‘我不行’先生飞走了!”
直到如今,只要我听到有孩子说“我不行”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那次放飞“我不行”先生的情景。我想对他们说,假如你也和我们去了鸡公山,参加过“放飞”活动,你一定会相信,你心里的“我不行”先生早已经被暴风雨冲走了。
“我能行”不仅仅是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而且是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体验,有了这种体验、这种认识,才会产生自信。从小自信“我能行”,长大了你才有可能去创造人生的辉煌。
怎样才能做到“我能行”呢?北京崇文区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总结出了8句话,很值得借鉴。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
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4.让孩子喊出“我能行”……写给爸爸妈妈
今天的孩子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行”与“不行”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关系到21世纪人类的兴衰。
因为,一切技能的培养都在于让孩子觉得自己行。一个人今天学什么,明天学什么不是最要紧的,关键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要会学习、爱学习、有信心去做事。
许多孩子常常说“我不行”。这种意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源于自我,叫做自我意识;二是源于他人,叫做外来意识。有些家长自己就总觉得自己孩子不行。一位男生给“知心姐姐”写信说:“我想学游泳,我妈妈说,你不行,你从小体弱,下水会淹着的!我想学炒菜,我妈妈又说,你不行,会烫着手的!我想学骑车,我妈妈说,你不行,会摔着的……不行,不行,我什么时候才能行?”
这位妈妈看上去是十分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在害孩子。要是老对孩子说“你不行”,慢慢地,孩子就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我不行”在孩子的头脑中一旦扎下了根,孩子就会变得对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会觉得离开了父母和老师寸步难行。
所以,首先只有父母相信孩子能行,孩子才能觉得自己“我能行”。
在学校,孩子会参加各种比赛,之前家长要鼓励他:“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如果孩子输了,哪怕是最后一名,家长也要鼓励他说:“敢去参加比赛就是好样的!”让孩子赢得起,也输得起,帮助孩子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一个人的潜能是相当大的。美国一位数学家认为:人的大脑神经元总数在100亿到140亿之间,因此人一生中大脑可记忆的信息量,相当于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容量的3~4倍,而这家图书馆的藏书是2000万册。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时上不去,我们做爸爸妈妈的不必太急躁,要耐心启发,只要你相信孩子能行,他就一定能行。
现代京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