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着急,我们一定能想到办法。”忽然她想到一个法子。她从自己的针线袋里找出一些零碎的布料,凭着自己的想像,精心缝出了一件褐色的哔叽服。她骄傲地把她展开给女儿看时,女儿惊叫道:“妈妈!你太神奇了!这是一件多么好的午后礼服啊!”接着,她“噌”地一下把家里的粉红色窗帘扯了下来,索菲娅忍不住又叫了起来:“妈妈!你……”过了一会儿,女儿又在狂喜中发现一件晚礼服完成了。妈妈得意地看着女儿,说:“美丽的公主,试试新装吧?”索菲娅高兴极了,穿上之后,非常合身。可是,不久,她们又立即发愁了。衣服是有了,可是鞋子怎么办?如果能有一双白皮鞋,该是多么搭配啊!可是家里,只有母亲弹钢琴时穿的一双黑皮鞋。母女俩坐在那儿,都蔫了。沉默了一会儿,母亲忽然眼前一亮,说道:“我有办法了!”她找来白油漆,把自己那双唯一的黑皮鞋刷了两遍,一双耀眼的白皮鞋就这样诞生了!女儿穿上它,和衣服相得益彰,简直美极了。
索菲娅就穿着这些服装走上了选美的擂台。她的气质和美貌征服了评委,她被选为大海皇后的十二个女儿之一……海的公主。母亲坐在台下,激动得不能自已。她下定决心要把女儿培养成一个演员。而这也是索菲娅的梦想。
不久以后,母亲克服重重困难把女儿送进了一家戏剧学院学习表演。但是这家末流的学校只能教给女儿怎样挤眉弄眼。这时候,她又听说一个庞大的美国摄制组要来罗马拍片,并且要招临时演员。母亲马上找到女儿,陪她去罗马应试。这次,索菲娅又被选中了,而且这次成功非同寻常,她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有人说,母爱是一种最深刻的教育。母亲的坚持梦想使得索菲娅从一个饥寒交迫的贫穷少女成为一个闻名世界的影星,其中的坎坷一定不可胜数,然而来自母亲的鼓励和支持给了她无穷无尽的力量。在母亲的引导和支持下,她成为人生道路上成功的跋涉者,最终实现了她和母亲共同的梦想。她曾说:“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年幼孩子对母亲深切的需要。”作为母亲,我们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但却有责任帮助孩子走上通往梦想的人生之路。你是一个对孩子抱有梦想的母亲,还是面对生活的重压早已失去梦想了呢?不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孩子都需要来自母亲的支持和鼓励,那是他们信心和勇气的来源。
损己利人的人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杰出的诗人。
毛泽东的母亲毛文氏,忠厚贤慧,给毛泽东一生很大影响。因此,毛泽东非常尊敬和爱戴她。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于人的人。我母亲正是最后一种人。”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虽未曾念过书,但佛教思想对她的影响极深。佛教讲慈悲、布施、平等、博爱,这些思想在毛泽东母亲身上有完整的反映。她心地善良,对贫苦人富有同情心,经常瞒着丈夫给贫苦乡亲接济粮食。在饥荒时,穷人乞讨,她更是多加布施。毛泽东有个堂叔生活非常困难,父亲毛顺生想“乘人之危”买下他的水田,这遭到了母亲的坚决反对,并且母亲常带着毛泽东偷偷去接济这位穷本家。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耳濡目染,无声无息地渗入了他幼小的心灵,使毛泽东从小就对弱者极具有同情心,并与母亲一样经常帮助别人。
第26节:伟人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毛泽东六七岁时开始在私塾读书,一天,他向母亲提出要带着午饭到学校里去吃。文七妹以为儿子可能是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这段时间多读点书,于是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可是在这以后的连续几天内,文七妹发现儿子带的午餐一次比一次量多,但是晚上放学回家后依旧显得很饥饿的样子。她不由地担心儿子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便细细盘问毛泽东。毛泽东只好老老实实地告诉母亲:“妈妈,我们私塾新近来了一个叫黑皮伢子的同学,他家里很穷,每天都没有午餐吃。我见到他总是挨饿。于是我就想自己带午饭去,好和黑皮伢子两个人匀着吃。”文七妹听到儿子的这番话,不但没有责备儿子,反而感到非常欣慰。她告诉儿子说:“你应该早一点告诉我。你这样做是正确的,我非常高兴。但是以后要带够两个人的午饭,免得两个人都半饥半饱的。”此后,文七妹总是给儿子准备两个人的午饭,饭菜也越来越丰盛。
母亲这种乐于助人、损己利人的品行,影响了毛泽东的思想和性格。一直到他成为伟人之后,他仍旧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解放后,毛泽东经常给父老乡亲和师友,尤其是生活困难者多次寄钱。还邀请他们到北京叙旧,设宴款待,赠送许多礼物。而他自己则节衣缩食,吃穿很普通,生活相当俭朴。这些无疑是幼年受母亲影响的缘故。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笑容何处寻。
这是文七妹去世后,毛泽东为母亲写的挽联,抒发了他对母亲的无比爱戴和无尽哀思的感情。母亲对毛泽东从小就进行的德育教育与熏陶使他一生都受益无穷。读完这个故事,想必家长们都知道了伟人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吧。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的地位犹如众星捧月般,这时父母就需要警惕了,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自私的倾向。我们的身边总是会有一些弱者,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当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孩子的呢?如果一个人幼年能热心助人,懂得“爱的奉献”,那么当他(她)长大成人后,一旦知道了是非大节,自然而然也就能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了。我们都知道,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是做人的资本,是做个好人的基础,而家庭则是培养道德的第一个学校。作为父母,就需要努力塑造好自身的形象,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一个好的表率。
父亲的道歉
邓小平(1903…1997),四川广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是个精力充沛、乐观向上,喜欢社交的人。邓文明乐于同人交往,在调解地方争端时处事公道。在家里,他严格而又谦和。他对孩子们的训诫是严厉的,但当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仍愿意倾听他们的陈述。邓小平似乎继承了他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
在邓小平还年幼的时候,父亲就把他送到一个老式私塾接受教育。两年以后,邓小平七岁时,转到一所新式小学就读。他从早期起就学习了现代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地理,并且学的是白话文,而不是过去一直使用的文言文。邓小平儿时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喜欢和同学们玩游戏,而且学东西非常快。他读书只朗读三遍便能够记住并背诵出来。他也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即使有些事情是违反传统道德的,做了会受到惩罚,他还是无所畏惧,照样去做。
邓小平8岁时,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和他很要好的同学因为妹妹生病又无钱看医生而急得哭了起来。第二天一早,邓小平一走进教室,就立刻跑到那位同学身边,悄悄塞给他5块银元。这5块银元是邓小平从父亲的钱箱里偷偷拿出来的,在当时这笔钱可以买到500斤谷子,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第27节:你会关心他为什么犯错吗
过了好几天,邓文明发现钱箱里莫名奇妙地少了5块银元,非常生气。他把全家人包括佣人都叫来打算彻查此事。父亲还没开口,邓小平很自觉地站了出来,并主动地把一根棍子递给父亲。邓文明以为儿子拿钱去乱花掉了,一生气顺手接过棍子就把邓小平打了一顿。邓小平一声没吭地挨完了打,父亲见状,也渐渐消了气,并觉得事情很蹊跷。他把邓小平找来,想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邓小平这才把事情原委详细地告诉父亲,他说:“同学的妹妹生了很严重的病,他家很穷,没钱看大夫……”还没等小平把话说完,父亲就把他拥在怀中,高兴地说:“儿子,你做得对,父亲错怪你了。我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打你一顿。但是为什么我惩罚你的时候,你不把事情的原委早点告诉我呢?”小平说:“我的行为还是属于偷窃,您告诉过我,小偷是应当受到惩罚的,所以我应该挨打。”父亲摇摇头说:“儿子,你能主动帮助别人,而且很诚实,这是对的。但是,遇到了急难的事情而不信任自己的父亲,那就不对。你要拿钱帮助同学,应该先跟父亲说。”小平点点头。父子俩相视而笑。
不久,邓文明为了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把他送进广安城新成立的中学。几年后,这个有远大抱负和爱国心的父亲把儿子送去法国“勤工俭学”,从此,邓小平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当你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关心他为什么犯错吗?你会追究原因吗?当你发现错怪了孩子时,你会向他道歉吗?一些家长可能会担心,给孩子道歉那不是会让自己威信扫地吗?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呢?实际上,向孩子道歉是在向孩子表明,你尊重他(她)的情感,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应当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邓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既表扬了儿子,也指出了儿子的不足之处,同时还作了自我检讨,给儿子作出了一个表率。殊不知,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榜样力量是异常巨大的。
当然,父母弥补自己过失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拥抱一下孩子,或者与孩子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等等。这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很优秀,很可爱的。
勤劳是成功之母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1927年4月,李大钊被反动军阀张作霖逮捕,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幼年就丧失父母,孤苦伶仃,靠祖父李如珍抚养。李如珍青年时闯过关东,很有见识。他具有爱国心,不满清朝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深受乡民尊敬。这一点,对幼年的李大钊颇有影响。成人以后,李大钊对祖父的教育也一直永志不忘。
李大钊出生时,李如珍已经六十多岁了。由于大钊父母早丧,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祖父李如珍也是一个读书人,他对孙子十分喜爱,但管教也非常严格。从三岁起,李大钊就随祖父识字读书,白天教,晚上问,直到学会了才睡觉。有时祖父带他到亲友家,他就把人家门口的对联背下来。在村子里玩,就认村里的一些碑文告示。由于他专心学习,到五六岁就有一定识字能力了。
李大钊七八岁时虽然已入私塾读书,但仍然非常顽皮。那时,他家对面有一座庙,经常有一群不务正业之徒聚集在那里赌博。祖父李如珍担心孙子染上坏习气,一再警告孙子不许去那里玩。有一天中午,到了吃饭时间李大钊却迟迟未回家。祖父在家里等得十分着急,便忐忑不安地朝那座人声鼎沸的寺庙走去。果然不出所料,淘气的孙子夹在一群小孩中,正在那里看热闹。祖父气坏了,扭头就回家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李大钊偷偷摸摸地回到家中,蹑手蹑脚地坐到桌旁去吃饭。可是,他看到一向和蔼的祖父板着脸,很严肃,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后悔不该去看那些人赌博。吃饭期间,祖父一直沉默不语。吃完饭,祖父把李大钊叫到身边,问道:“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啊?”“我刚才看'扔玩儿'去了。”李大钊老老实实地回答。“看'扔玩儿'很热闹吧?”祖父又问道。“嗯,是很热闹。”李大钊小声回答。祖父点了点头,说:“是呀,看'扔玩儿'比在家里坐着读书写字要热闹得多啦!可我平常嘱咐你的话,你全忘了吗?那些人空长着一双手而不劳动,满身铜臭味。我不让你去那里,你偏去,你说该罚吗?”于是,祖父便让李大钊到屋顶上去翻麻。
第28节: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
那时正值七月伏天,屋顶上的麻又厚又密,李大钊吃力地翻着,很快就汗流浃背。李如珍虽然疼爱孙子,却决不姑息他的点滴过错。李大钊的表姑看到这种情况,心有不忍,来向祖父说情,他才把孙子从屋顶叫下来,教导他道:“以后可要好好读书啊!不要再去那里看热闹了,要是迷上赌博,你这辈子就不会有出息了。”接着又心疼地为孙子擦去汗水,倒水给他喝。
从此,李大钊不忘祖父的教诲,认为劳动可以锻炼意志,消除恶习,以后他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和子女。
培养劳动习惯、远离恶习,这就是李大钊翻麻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在当今社会可谓比比皆是,可是,总有一天,他们要脱离父母的羽翼自立于人世,那时,又有谁能替他们做家务活、做一些日常的劳动呢?我们的家庭教育绝不是培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帮助他们养成劳动的习惯并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这是让你的孩子能立足于世的必备教育。
作为父母,不知道你有没有调查过你的孩子生活在怎样一个环境中呢?有没有了解一下你的孩子都结交一些怎样的朋友呢?有没有注意过孩子有什么不良的习惯呢?每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和结交的朋友都将对他(她)的成长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如果你过去没注意过以上那些问题,那么不妨从现在起留意一下,让你的孩子在一个健康的、远离不良习惯的环境中成长吧。
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
宋嘉树(1864…1918),字耀如,原籍海南岛文昌县,一生多彩多姿,他的身世背景、他的远渡重洋、他在上海十里洋场的发迹,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创办了华美印书馆,协办了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887年,宋耀如与培文女子高等学堂毕业的名媛倪桂珍结婚,生有三女三子,他们便是名闻中外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宋氏家族对于近现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宋氏三姐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上个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女性。那么,这三位杰出的女性是如何被教导出来的呢?
宋家的孩子还在爬行和学步阶段,宋耀如就鼓励他们:“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孩子们果然不哭,跌倒了爬起来再走。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玩笑”,宋耀如却回答:“老兄错了,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全靠这第一步呀!”
孩子们渐渐长大。有一天,宋耀如特地选择了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带着霭龄、庆龄、子文等人去龙华。他不让孩子们参观龙华古刹,却让他们丢开手中的雨伞,站在古塔下淋雨。宋耀如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