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注意词藻,文章就会像春花般的多彩、富丽。处理事情要思想集中,先不必担心会不会成功;做一件东西要全神贯注,也不要担忧能否做成一件像样的东西。只要尽了自己的职责,那就一辈子不会没落了。
“希望你经常勉励自己,把我的话作为箴言,千万不要浑浑噩噩,迷迷糊糊没志向。”
书中言辞虽有个别不当之处,但教子学习立志,对于我们今天教育孩子仍是可以借鉴的。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生、寂寞的生,却不如轰烈烈的死。
——巴金
惟有埋头,乃能出头。
——罗兰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
——佚名
什么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有用的知识
——古代学者王夫之教子的故事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晚年居住在湖南衡阳的石船山下,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警世之作,所以学者们称他为“船山先生”。
船山先生不愧为思想家,他的所作所为总是与世俗不同。
有一年,船山先生的大女儿要出嫁了,当时社会上非常讲究陪送女儿的嫁妆。嫁妆贵重,能显出自己家庭的高贵;嫁妆少了就有人看不起。王家世世代代做官,于是人们就猜测开了——看王先生家的嫁妆吧。
预定的婚期一天天临近了,船山先生却不慌不忙,像是没有此事似的。女儿自己心里着急,但又不好意思问父亲。后来几位热心的邻居来到王家,问嫁妆料理的情况,有什么事需要帮忙。
船山先生拱起手来,笑呵呵地向大伙说:“多谢各位费心,我为女儿的嫁妆早就准备了,现在基本料理完了。”
“那嫁妆在哪儿呀,我们看看?”有的邻居一听,不由得睁大眼睛四面寻找了起来。可是,屋子里空空荡荡的,没见什么显眼的东西。
看到客人们不明白的神色,船山先生摸了摸花白的胡须告诉大家:“不急,不急,等我女儿出嫁的那天,你们再来看吧!”
一晃,女儿的婚期到了。天刚蒙蒙亮,附近的大人小孩都来看热闹,把王家围了个严严实实,还有些人索性进到船山先生的屋里,左右察看。
迎亲的花轿来到门口,热闹的鼓乐声一阵高过一阵。按规矩,新娘子应该离家上路了。这时候,船山先生不慌不忙地打开自己的书柜,从里面捧出一个涂着红漆的小木箱子,亲手交给女儿,郑重其事地说:“这就是我给你准备多年的嫁妆。”
“里面装着什么宝贵东西呀?”看热闹的、迎亲的都想弄个明白,连新娘子自己心里也不清楚。一位来迎亲的中年妇女实在憋不住了,借帮着拿东西的机会,悄悄地把木箱子的盖掀开一看——“哎哟,里边原来是书和稿纸!”中年妇女吃惊的样子,引得周围的人都伸过脖子来……于是,有些人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什么“没见过的事”啦,“值不上几个钱”啦,等等。说什么的都有。
船山先生的大女儿听到这些怪声怪气、怪言怪语的议论,心里很委屈,她转身跑回自己的屋里,伏在床边低声地哭起来。船山先生还是那样不慌不忙地朝众人摆摆手,然后走到女儿床前,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闺女,你平时勤奋好学,很对我的心意。为你的嫁妆我想了很多很多,可别小看箱子里的东西,那书册里,有我一生研究的学问;那稿纸上,有我多年写作的结果。它会教你怎样做一个有骨气、有出息的人的。什么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有用的知识啊!”
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女儿心里亮堂起来。她抹掉眼泪,露出笑容,让人抬着那个红漆木箱恭恭敬敬地和父亲告别上路了。
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
——陆九渊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男儿当自强——谭嗣同述说母亲的教子情
谭嗣同(1865…1898)是近代改良派很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父亲谭继询原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后来官至光禄大夫。母亲徐五缘是一位勤劳善良,又善于家教的妇女。父母从小对谭嗣同教育甚严,特别是母亲对他的成长进步影响极深。30岁时,谭嗣同写了一篇悼念母亲的文章(谭母因患病暴死,当时谭嗣同只有12岁),历数了母亲对他的教诲,现摘录如下:
“我的父母本性善良却又十分庄重,教育我们循循善诱。从简单的生活自理到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讲得有头有尾、清清楚楚。母亲喜欢把过去的贫苦生活讲给我们听,让我们知道衣食来得不易。
“平时,即使在家里也坐得端正,没有一点儿歪斜懒散的样子。有时成天不讲一句玩笑话。要是我们有了过错,母亲必定拿树枝儿或竹扫帚枝儿责罚教训,从不宽容姑息。因此,当我读书时,暗暗怀疑老师说的什么'严父慈母'应该是'慈父严母'呢。
“母亲教育子女时一视同仁,并有一定的规矩和法则。虽然当时我们免不了心烦生气,然而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样长期严厉的教育,无形中使我们从小养成了良好品质,从而能促成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一旦永远失去母亲之后,我们常常因想起过去的事情而痛哭流涕。
“父亲原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母亲就以辛勤劳作来帮助理家。鸡叫头遍就起来烧锅做饭,打扫洗刷,缝补衣物,纺线织布,忙到半夜都不能歇息。我家离私塾很近,其间只隔一堵矮墙,等我早晨到私塾时,杨老师就问:'你家老佣人怎么如此勤快?'
“我恭敬地说是母亲。老师大为吃惊,并赞叹道:'你父亲做四品大官已十多年了,你母亲仍然那样勤勉,不贪舒适,而你们有时还贪玩不愿学习,难道就不感到心不安吗?'因此我们兄弟的境况尽管日益优越舒适,却始终不敢放松自己去享乐作恶。这都是因为有母亲往日身教的影响啊!
“当我7岁时,母亲带着我堂哥回家给他成亲,把我留在北京,叫我不要想她。我坚决听母亲的话,在送母亲上车时,眼含泪水,我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后来有人问我想不想母亲,我总是说不想。其实我想母亲都想出病来了,人也想得消瘦了。
“过了一年多,母亲回来了,询问我想不想她。我依然不承认。母亲看看周围的人,笑着说:'孩子真倔强,能够自立了,我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虞溥
父母威信的主要基础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为上。
——马卡连柯
苦其心志,必成大器
——冯玉祥教子不当阔少爷
行伍出身的冯玉祥(1882…1948)是个有胆有识、为人豪爽的大将军。他一生留下了许多治妖祛邪、为民除害的斗智故事。他对孩子进行教育,说来也十分有趣。
1931年,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后,把全家搬到了包头。不久,他的大嫂侣夫人从保定赶来,一进家门,侣夫人就打听两个侄子那里去了。
冯玉祥笑着指了指门外,风趣地说:“他俩上学去了。”
侣夫人点了点头,心想:上学就好,但愿两个侄子像他们的爸爸一样,做个有学问的人。
冯玉祥正陪着侣夫人说话,大门咣的一声开了,两个小家伙衣衫褴楼、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像是扛活的。侣夫人不觉一愣,忙问:
“你们找谁?”
两个孩子噗嗤一声笑了,高兴地凑过来:
“大娘,您老人家好!”
侣夫人定神一看,扳住孩子的肩膀,眼泪叭哒叭哒地掉了下来。
“孩子,你们干啥去了?”
“我们去做工了。”
“做什么工?”
“我学木匠。”洪国说。
“我在放羊。”洪志晃着手中的鞭子得意地说。
侣夫人听完侄子们的话,对冯玉祥责怪说:“堂堂大户人家,怎么让孩子干这等活?”
冯玉祥向来尊重嫂子,忙站起来赔着笑脸说:“我是为他们好,您没听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是说,一个人要成大器,都得先在苦日子里熬熬,磨炼磨炼意志,以后才能不避险阻,青史留名。”
冯玉祥这一番慢条斯理的解释,像是一阵清风细雨,滋润了倡夫人的肺腑。
冯玉祥接着说:“那些整日拎着鸟笼子东游西逛,除了吃喝嫖赌,再无别事的人,好一点的,是个废物;不好的,便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我们家里可不能培养那样的少爷。我想让他们知道知道创业的艰难,尝尝吃苦受累的滋味,不要忘了做人的本分。大嫂,您也不赞成我养败家子吧?”
侣夫人激动地点头称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轲
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
——曹端
千沟万施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要丢掉拐棍,自立题目
——田汉教子的故事
田汉(1898…1968)是我国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他教育孩子从不训斥、打骂,而是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领会长辈意图,锻炼自立能力。
田汉的女儿田野,聪明俊秀,兴趣广泛,很愿意和父亲在一起谈天说地。父亲也很喜欢她,有时还和她开个小小的玩笑。
一次,田汉到外地出差回来,已是晚上11点多了,女儿田野已经睡下。尽管他很想念女儿,但没有惊动她。第二天早晨,他轻轻地走到女儿跟前,用自己的脸去贴女儿的脸。田野刚刚睁眼,田汉一下子弯腰躲到床下。田野以为自己在做梦,又把眼睛闭上。这时田汉又用嘴去吻田野的脸,田野眼睁一看,啊,是爸爸。衣服没来得及穿上,一下子跳起来搂住了田汉的脖子……
每天晚饭一吃,田汉一家和其他北京人一样便习惯地围坐在一块开始“家庭每日谈”。先是田汉读报,讲解国内外形势。他讲得通俗易懂,大家都很爱听。有时大家也谈谈心,或者听老祖母讲一段家史,虽说有的大家都听熟了,还是百听不厌;有时大家对某个戏曲也展开热烈争论。兴致上来了,还开展文娱活动。田汉的拿手好戏是“秦琼卖马”,女儿田野也来段“借东风”,家庭充满了欢乐。
在父亲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下,田野对戏剧十分爱好,进步也很快。有段时间,田野常被剧团借去演重角耽误了学习,缺课多了学习成绩当然不好,父亲十分着急。为了让田野的学习赶上去,田汉抓得很紧,规定田野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再加写一篇小字、一篇大字、一篇日记,完不成作业就不能睡。作业这么多,孩子常常要做到晚上甚至半夜才能“交卷”。而田汉同样是每天坚持为孩子批改作业,再忙再累也不间断。他改作业十分认真,每篇都要仔仔细细过目。他对孩子写的字和好的句子都匀上红圈圈,鼓励孩子前进。开始田汉手把手教田野,后来他把“拐棍”撤掉,让田野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规定学习书目,自己出作文题,然后田汉再抽出时间给予指点。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田野的学习果然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田汉把女儿的一篇篇、一张张作业按日期顺序排列起来,分成类,钉成一个个本子,叫田野从头到尾地好好看。不看不知道,一看一比大有益。后来田野较早地成为一个出色的文艺工作者。她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进步时说:“是父亲教我自学立志的,没有父亲的引导就没有我现在的田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家庭是学习举止礼貌的好场所。如果你的孩子成人后有良好的举止,这会使他们生活更加惬意舒适。
——索菲娅·罗兰
不准打我的牌子
——许光达严格教子的故事
许光达(1908…1969)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许延滨。许光达和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疼爱儿子。但是,他疼爱孩子的方式不是娇惯放纵,而是严格要求。
一次,许光达下班回来,刚到院门口就听到一群孩子在院子里吵吵嚷嚷。这个说:“我爸爸是司令。”那个说:“我爸爸是个大将军。”这个说:“我爸爸的官大。”那个说:“我爸爸的官比你爸爸大。”这个说:“我爸爸能管好多人。”那个说:“我爸爸能管住你爸爸。”……正说得起劲,许光达进了院子。延滨见爸爸回来了,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问道:“爸爸,你的官大不大?”“不大,爸爸的官小,是个人民的勤务员。”
小朋友比爸爸的故事,引起了许光达思想上的极大重视。他感到,一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在比谁的爸爸官大,好像爸爸官越大,儿子越光彩,就可以高人一等,盛气凌人,这怎么能行呢?儿子靠老子吃饭是没有出息的,是不利于孩子成长进步的。为了管教孩子,他立了三条规矩:第一,延滨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跑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
小延滨是个听话的孩子,父亲立下的三条规矩,他一条不犯。从上小学起,从不对别人讲父亲是司令员,在填表时不填父亲的名字填母亲的名字。
延滨高中毕业了。他品学兼优,学校准备推荐他出国留学。可是,当审批在学校填的各种表格时,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家长栏”里只有母亲的姓名,没有父亲的姓名。他的父亲是谁呢?会不会有什么政治历史问题?不然,为什么要隐瞒?
学校负责政审的同志来到延滨家中,一方面想了解一下他父亲的情况,另一方面关于出国学习的事,也想征求一下家长的意见。
学校的同志见到许光达同志后,不禁一怔:原来延滨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司令员,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许司令员听了学校的同志介绍延滨在校的各种表现后,认真地说:“生了孩子就给社会添了一个成员,父母就要对社会多负一份责任。延滨有了进步,多亏你们的培养,做父母的也很高兴。但是我不同意推荐他出国留学。”
学校的同志心想,推荐延滨出国学习,既没有人情关系,又不是滥竿充数,为什么不让延滨去呢?于是,便一再劝他还是答应让延滨去留学。许司令员就是不点头。他恳切地说:“高级干部子女在国外会受到特别照顾,对子女的成长没有好处,还是推荐那些优秀的工农子女去吧!”
延滨没有出国。他大学毕业后,成为国内出色的科技人才。
官职愈高,约束愈大;权力愈多,职责愈重。
——海塞
靠祖荫安身立命是毫无出息的
——陶铸教育女儿要自强自立
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大学一毕业就兴致勃勃地跑到从化,去看望正在那儿开会的父亲陶铸。她一见到父亲,就谈什么电影呀,戏剧呀,文学呀,历史呀……滔滔不绝。可就是只字不谈自己的专业——医学,不谈就业后的打算。父亲越听越不高兴,最后脸色阴沉地说:“你怎么不谈谈自己的学业呢?”
“紧张一学期,还不让我松弛松弛?再说,我毕业总考核成绩是平均95分。”女儿得意地说。
“考核成绩并不代表你的真才实学,也不说明你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