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不快把西瓜拿来?”

我一听赶紧从命,又送西瓜又送小勺。说真心话,我真庆幸女儿的开朗性格。她整日乐呵呵的,即使被我打哭了,一句好话便会破涕而笑的,从不记仇。假若,她是个小性儿,心里埋下怨恨的种子,那么,我的教育必定失败得更惨。

女儿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瓜,还用小勺挖着瓜心的肉,往妈妈嘴里递,说:“甜着呐,妈妈吃吧。”弄得她妈妈哭笑不得。

当然,错误的教育不会像天上的乌云那样,被风儿一吹便烟消云散,踪迹全无。相反,错误的教育则必然酿造出恶果。

平时,女儿在做游戏当中,常常会把布娃娃狠狠地摔在地上,高声训斥着:

“哼,谁叫你不听话的?你以为我不敢打你吗?我打烂你的屁股!”

“全班小朋友就数你讨厌,还自觉得不错呢,到小黑屋呆着去!”

“……”

我一边听着,一边深感震惊:这不正是我训斥她的声音吗?后面一句显然是从幼儿园学来的。这一切都表明,错误的教育已在她的心里打下了烙印,并可能转化为支配她行动的某些因素。这是多么可怕的隐患,而我竟成了培植祸根的人!

禁忌之语伤害多

自从迁入北京北郊的安贞西里居民区,我对附近有一座中国科学技术馆十分满意。这是座国家级的科技馆,展品丰富、先进,尤为可贵的是有相当多的项目,允许参观者动手试验。我曾设想经常带女儿来这里接受熏陶。

一个星期天,女儿兴致勃勃地跟我来这里参观,黑眼睛闪动着惊奇的光芒。可是,她胆子太小,轻易不肯动手试验,令人有些失望。在试显像电话时,两人必须各在一面才可通话显像,她却像小尾巴一样紧跟着我,任我怎么说也不过去,始终无法通话显像。

我的怒气又升腾起来,甩开她大步离去,一边喝斥说:

“最没有出息的孩子,我不理你!”

女儿惊恐地跟着我一溜小跑。出了科技馆的门,我忍不住继续数落她:

“别的孩子都敢玩这动那,你怎么这么胆小?你什么都不敢,长大想成个废物吗?”

一气之下,我说了许多禁忌之语。我这人一向拙于言辞,却出语重,常常极而言之,颇容易伤人。后来,我痛心地发现,女儿再也不愿意来科技馆了。科技馆在她心里,也许变成了倒霉的象征。

其实,对于这种现象我是非常理解的。譬如,小学生会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连他所教的课也一样不喜欢,反之亦然。我的训斥使女儿产生了这种恶感效应。至今,我都在寻求机会消除这一障碍,但拆除障碍远比设置障碍困难。

我不是一个好父亲。

当夜深人静之时,望着女儿安然入睡的甜样儿,我常常陷入反思中。做为一个多年从事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面对可爱的小女儿,怎么会那样粗暴呢?妻生气地说:

第5节:禁忌之语伤害多

“你打起孩子来简直像个没教养的人!”

我发誓,我之所以打孩子和训斥孩子,绝对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女儿坚强、聪明、善良、文雅。许许多多打孩子的爸爸,大概都是这样想的。可是,事与愿违,发誓有什么用?也许,有某些遗传因素。我小时候多次挨父亲的打。我那位没有文化的工人父亲,稍有不满,便拳脚相加。最使我感到委屈的是,即使我是出于自卫目的与人打了架,回到家里也难免挨父亲一顿揍,因为父亲有一条严格的规矩:不许与人打架。我恨透了这条死规矩:别人挑衅来了,你能不还击吗?

挨父亲打的滋味记忆犹新,初为人父的我也染上了打孩子的毛病。每每怒从心头起,便感到周身的热血奔涌,爆发出一股控制不住的蛮劲儿。那时,疯狂代替了理智,巴掌代替了道理。一旦打毕,恢复了理智,又深感愧疚。

在这种时候,我也常回忆起一些美好的时光。在我家里,一般都是我带女儿出去玩。在泥地上,我允许她赤着脚走路,她舒服得眼睛发亮;在湖边,我用特技捕上小鱼儿来,让女儿养,她快活得大叫;在海上,我引导她从怕水到喜欢水甚至喜欢浪……

我常常自责,我愧对女儿。

女儿虽小却通情达理。她半岁时,被我们送回青岛家乡由奶奶抚养,因为我要脱产学习,妻又经常出差。女儿两岁多,被我们送进全托幼儿园,一送就是4年。每周一早晨送,每周六傍晚才接。哪个孩子愿意一周一周的离开父母?我女儿也常央求在家多住一天,但只要我们讲明道理,她便大度地说:

“那好吧,我上幼儿园。”

有时候,全幼儿园只剩下她一个小朋友住园,甚至连中秋节也在幼儿园吃月饼,因为我和妻均出差在外地。女儿常对我说:

“爸爸,老师说我‘就你老上幼儿园’,你的爸爸妈妈倒真放心啊!”每逢这时,我愈加为自己的粗暴行为感到愧疚不安。做为一个父亲,我给女儿的爱何其少啊!有一天,我说:

“冉冉,今后爸爸不打你了。如果爸爸打你,你就提醒爸爸一下,好吗?”

女儿高兴地“哎”了一声。

果然,我克制了相当长一个时期。有时,刚要发怒,女儿赶忙提醒道:

“爸爸,你不是说不打我了吗?”

我放下了手,怒气未消,问:

“那你犯错误怎么办?”

“你和我讲道理呀!”

“你听吗?”

“听呀!”

女儿说服了我。我悟道:在不少时候,孩子比大人更讲道理。

细论起来,打孩子收到的教育效果只是表面的、暂时的,而实际上是增加了教育的困难程度。教育是需要条件的,其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是最重要的情感条件,而打和骂恰恰破坏了这一条件。在被教育者眼里,对教育者一旦失去信任和亲切感,即不认为你是真心对他好,那教育就无从谈起了。从这个意义讲,打孩子是最愚蠢的最无能的最野蛮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

女儿曾经在小时候的日记中对我进行了这样的描绘:

爸爸爸爸真奇怪,

有时好来有时坏。

好时让人真喜爱,

坏时无人去理睬。

他曾让我流眼泪,

他曾让我乐开怀。

这让我再次为我曾经不合格的行为汗颜。我怀着虔诚圣洁的心情,向女儿忏悔过去的粗暴行为。

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当我在我的个人网站(

客观说来,我并不是一个运动型的人,除了游泳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体育爱好,更不具备运动特长。进入中年以后,为了健康,我坚持爬山,并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可是,当我每次约女儿登山,女儿都干脆拒绝了,说:“登山?多没劲呀!”所以,在日本爬黑姬山时,她虽然坚持下来,却累得死去活来,险些打了退堂鼓。

我回忆往事,发现在女儿幼年,虽送她进过游泳班,却未能坚持长久,而别的运动更是很少问津。久而久之,女儿与我一样,习惯了安静地读书写作,而不习惯运动。

每逢大考,如有体育项目,都成了女儿的难关。这时,她只好“急来抱佛脚”,拉我陪她练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长跑。一次,她站在沙坑前,想着1。80米的距离,感叹说:“天呀,这么远?鬼才能跳过去!”

第6节: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其实,女儿有运动潜能,经过突击苦练,1。80米也跳过去了。但是,一旦通过考试,她便把运动置之脑后。

我注意到一项研究成果,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不爱运动,长大了很难养成运动习惯,这对生命的质量显然会有不利的影响。我很惭愧,女儿未养成运动习惯,与父亲的失职有关,因为在孩子的体育方面,父亲具有特别重要的责任。我衷心希望广大父亲以我为戒,教育孩子从体育开始。据专家介绍,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每次锻炼不少于30分钟的人,才算得上体育人口。作为父亲应以身作则,并培养孩子成为体育人口。

女儿虽不爱运动,但她自己也注意到体育锻炼是一个大的问题。上高中二年级时,她在进行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调查时,专门对中日两国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在她后来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中,有这样的文字:

日本学生运动时间长、强度大。中国学生与他们赛球,冲撞起来绝非人家对手,因为中国学生的运动量少得可怜。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日本孩子的体育锻炼非常多,体质也好于中国孩子。日本的学校从初中到高中都有强制性参加的课外活动,其中有众多体育项目的运动部,还有家政部、音乐部、英语部等等。参加运动部的学生,一天的运动量极大,而且假期里也有集训。就连小学生,假期里也要每天早起到学校做早操做运动。所以日本孩子的体育锻炼机会是非常多的。而我们呢,就拿我所在的北京地区许多中学来说,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而且体育课上真正在运动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在闲聊,打闹,或是干脆回班学习。课外的运动时间几乎接近为零。这就造成了中国孩子的体质不断落后于日本孩子。

爬黑姬山时,起初是日本孩子在队首。尽管人家大都比我们小好几岁,却把我们远远甩在后边。为了防止中国队员掉队,日方领队刻意把中国学生全都调到了队首。这样一来,由于我们爬山的速度较慢(不排除当天下雨和中国队员装备不精良的因素),致使整个登山队伍晚了两个多小时才返回营地。

我的好多同学在学校里都和日本的学生打过球赛。据他们说,我们的体力根本无法和日本学生比,冲撞起来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我还有一位在日本上过四年学的同学说:“日本学校里的体育训练似铁人集训,但真的练就了一副好体格。”我的研究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运动时间两小时以上对比:日本21。3%,中国6。3%;三小时以上对比:日本为21。3%,中国仅为1。3%。

体育锻炼时间少,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有问题,似乎是学习好了胜过一切,体育成绩无所谓。这样下去,民族的未来堪忧啊!

……

有的父母会认为,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将来考上大学才算成功。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只能耽误学习时间,不值得。事实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智力水平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能使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思维更加灵活和协调。

其次,由于体育锻炼本身要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某些不利的个性品质,因此对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增进快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内腓肽”的物质,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快乐素”,它能使人产生愉悦。

体育绝非头脑发达、四肢简单,而是强心强志之育。正如毛泽东早年所说:“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所也。”“无体者,则无德智也。”因而,儿童教育一定要重视体育,甚至从体育开始做起。

学会合理消费是个大问题

儿童长大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也包括经济社会化,如学会合理消费。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人的生存能力的一种,是当今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人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们家经济状况很好,不需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其实,不是因为有了钱就不需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富裕家庭不要给孩子优越感,而应该告诉孩子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家庭,父母也不要耻于和孩子谈钱,更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自己省吃俭用来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是应该如实告知孩子家里的情况,孩子就会知道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过好的生活。当孩子出现攀比心理时,父母也要及时引导。

女儿花钱大手大脚是我担心已久的问题。

第7节:学会合理消费

我小时候是个穷孩子,深知贫穷给人带来的伤害。因此,我不希望女儿受到贫穷的伤害。我觉得,一个女孩子如果总感到缺钱,不是什么好兆头。所以,我给女儿的零花钱一向比较充足。

问题是女儿很会花钱,似乎总有要买的衣服和鞋子。也许,她的愿望较容易被满足,便养成了越来越高的口味。

北京一位专家采用“置装费”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合理消费很成功。我也借鉴过来,按季度给女儿“置装费”,并与女儿签过协议。实施一段时间发现利弊均有。利在于女儿提高了计划性和自主性,弊在于起点偏高,加上女儿有别的收入来源,如稿酬等等,照旧大手大脚。

有时候,我挺怀念童年那种贫穷的感觉。与哥哥去海水浴场游泳,身上只有几毛钱,却感觉得挺富有。能坐上几站车,剩下的路步行,也感到很幸福,玩得非常开心。如今,女儿这一代人还有这样的感受吗?历史不能倒退。

我希望女儿将来多挣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但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人生快乐与否也不仅仅取决于收入多少。

从我的教训来看,还是让孩子从小做一个“穷学生”更好一些,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更好一些,而轻易满足孩子可能使其对生活缺乏渴求。

实际上,我女儿在做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调查时,对于这一点也有她自己的认识:

日本学生来中国,购物精打细算,一省再省;中国学生到日本,疯狂购物,大手大脚让日本人咋舌。

日本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懂得节俭,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节俭这个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要在我们年轻一代手里丧失!日本人的节俭给我留有很深的印象。

住在扶美子家时,他们每次带我出去玩,肯定自带水;出去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从不剩下。这对我一个天天在学校午餐倒饭的人来说,可真是无地自容。不过时间长了,我也渐渐适应了这种习惯,很少再剩饭了。扶美子家本来有一辆房车(即挺大的一辆家庭用车),非常适合五口之家,第二年我再去的时候,发现她家却把车给卖了。原来,她爸爸上下班全坐电车,从家到车站的路途就以自行车代劳了(穿着西服却骑着自行车多么滑稽),为的是省下一大笔养车费。2000年夏天,我父亲去日本时,为感谢扶美子全家对我的关照,要请他们到中国餐馆吃饭,他们竟全家骑自行车去了,并人人眉开眼笑,一点没觉得有何不妥,真是令人感动。

不光是父辈如此,日本的年轻人也非常注意节俭。扶美子到中国民宿的时候,买的东西非常少,除了给朋友买的一些礼物以外,她几乎没给自己买什么。相比之下,我们许多同学在日本一掷千金,连日本人也张口结舌。还有一次,我和扶美子一起出去玩,中午在一家西餐馆里吃午饭。我掏钱要买可乐,扶美子见状马上摆摆手,示意餐馆饮料贵。她为了给我省100日元(约合7元人民币),不顾我的劝阻,竟然跑了很远到自动贩卖机那里买回来给我。我非常感动,也明白扶美子是因为深知打工的不易,才格外的节省。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花钱大手大脚的小贵族们,真该在汗颜中三思啊!

女儿是在长大后认识到这些的,很显然,这也反证出我对女儿理财教育的不足。合理消费是个大问题,理财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

我的建议是:

(1)打孩子是愚蠢的。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