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文宗系统-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彦就给他背了一遍自己“写”的诗和序。
不过,罗彦不开心的是“喂,罗彦,你再说一遍,我刚才没记住。”没办法,继续念一遍。走了一段路,刚刚还在说东市小吃的莺儿又问:“喂,罗彦,你那首诗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你跟我说说。”
无厘头的转折让罗彦刚谈到吃而涌上来的嘴馋瞬间消失。
只好再好好讲一遍。恩,为了保证呆会不问,罗彦准备好好讲两遍。
长安城在白天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东市和西市。
时值四月底,各地的水域都比较通畅,从南方运过来的茶叶、陶瓷、丝绸,从波斯运过来的香料、宝石,从突厥运过来的宝马、皮货,这些在东市都有专门的地方进行交易。还有诸如笔行、酒肆、肉行等等。
至于街上的人,,形形色色也各有特点。有直接坐在地上弹琵琶的、有摆个桌子卖字的、有算命的,也有从波斯等地来的胡人小心翼翼走路的。
这会儿莺儿茶足饭饱,自然是好奇地看着东市上的一切事物。
罗彦的好奇心并不亚于莺儿。他自己其实也没有来过东市。
当然,逛街么,自然就有购物的**。在东市罗彦意外地发现了从苏州一点运过来的宣纸,当然比起后世的宣纸质量还是太差了,不过纸张洁白如玉,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最好的宣纸了。
硬黄纸毕竟有涂过蜡,所以手感并不是很好。现在有了宣纸,罗彦自然想用更好一点的。
当下就付了钱让店家送到陆府。
莺儿的眼睛自打到了东市就没有闲过,但是什么东西都是看一眼,看上的再去摸一下,摸完以后立马闪人。
对于莺儿这样的做法罗彦也是笑的不行,小姑娘还是年纪太小。这要是长大一些,上街之后哪会这样,直接血拼就是了。
逛着逛着,忽然又有“长乐坊”“醉仙楼”这样的字眼蹦到罗彦的耳朵里。
刚开始罗彦还没在意,只是旁边的莺儿又戏谑罗彦:“喂,罗彦,你又出名了。”罗彦只是笑笑,出名,这本来就是今天出门的目的,不出名能行么。
可是后来事情越发奇怪了,不停有擦肩而过的人说着“醉仙楼”的字眼,然后向着醉仙楼的方向跑过去。
罗彦这会儿感觉事情不对,这人们爱凑热闹,可以理解。但是不就一首诗么,至于这么跑过去亲自看。
拉住一个人,罗彦问道:“兄台,不知你们说醉仙楼,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这人被拉住,当下一急:“醉仙楼要被人拆了,你们放开我,不要拦我凑热闹。”然后甩来罗彦的手,急忙跑走。
事关自己刚才吃过饭的地方,罗彦自然不好再继续逛下去。刚要问莺儿的意思,结果小丫头先来一句:“罗彦,快走,咱们去醉仙楼看热闹。”罗彦一扶额,还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啊。
被小丫头拉着,反正东市距离长乐坊也就隔着三个坊,无需为了速度再去找辆车。
两人很快就到了醉仙楼的门口。不过,此时门口已经里三圈外三圈挤满了人。
罗彦和莺儿挤不进去,只好听着前边早来的人说话。
“这秦王府还真是大手笔,为了一幅字直接把人家墙都拆了。”
“你懂什么。前些时候,秦王府的人就出百两银子买一幅字,结果被人家给拒绝了。能出得起百两银子,拆一堵墙算什么。”
“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那个拒绝百两银子的人,就是今天写这幅字的人。”
“真的?”
“比真金还真。这个人好像叫罗什么,哦,对了,叫罗彦。前些时候一副百福图闹得长安满城风雨。”
“嘿嘿。你们只听说了这点么。据说啊,今天罗彦写这幅字,是因为吃饭的时候有人说秦王水淹刘黑闼部有失仁义,所以才提笔的。你想啊,有了这层关系,秦王府的人能不心切么。”
显然这个人知道的内幕更多一些。
“哎,你们知道么?这次秦王府砸了二百两银子,就买了醉仙楼这一堵墙。好像这是秦王妃亲自下的命令。”
“没看见醉仙楼的掌柜这会儿在门口笑的,那老脸,都快笑出花来了。”
“那当然,二百两银子,都够他挣半年了。给我我也笑啊。”
莺儿听了这些人的对话,开心地眼睛都眯了起来。晃一下罗彦的胳膊:“哎,罗彦,他们在说你啊。”
“恩,怎么了?”罗彦对此倒是不关心,他这会儿只在乎渐渐涨起来的声望值。
“他们说的是你啊。”莺儿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对啊,我知道说的是我。”罗彦不知道莺儿小丫头的开心,还是草草回答。
这次莺儿生气了,狠狠拧了罗彦一把,然后转身走了。被这突如其来的痛从声望值增长带来的喜悦中惊醒,罗彦看着前边莺儿的背影,赶紧追上去。
第四十一章长安城里的大争论
回到陆府的莺儿,脸上瞬间没有了刚才生气的样子。进了陆府大门,直接一路小跑,就跑到陆德明的书房里去了。
“阿爷阿爷,今天罗彦出名了。”小姑娘一副兴奋异常的样子,推开门就不住嘴地喊道。那高兴的心情,完全不复刚才一脸不爽罗彦的模样。
陆德明放下手中的书,摸摸胡子,笑着对这个还在不停叫喊的孙女问:“哦,那你说说罗彦是怎么个出名法?”对于莺儿刚才的冒失,是一点也没有介意。
“阿爷,你不知道,罗彦在人家酒楼墙上写了一首诗。结果被秦王府的人连墙都搬走了。据说,花了整整二百两银子呢。”莺儿伸出两个手指头,不停摇着:“话说,这么多年,我的零花钱都没有二百两哎。阿爷,下个月给我加五文,哦,不,十文零花钱吧。”少女狡黠地眨眨眼。她深深知道,涉及自家阿爷这个关门弟子,阿爷一定会很大方。
果不其然,陆德明捋着胡子哈哈笑着,说道:“好啊,只要你能把罗彦写的诗背出来,从这月开始你的月例钱加二十文,这样好了吧。”
听着自家阿爷给自己加的钱远远超过了预期,小姑娘开心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心里暗想:还好之前让罗彦好好讲了几遍,不然我的小钱钱就没了。
当下就用那清脆的声音,把罗彦写的序连同诗一起背了出来。背完了之后,小姑娘好似炫耀是的,还抬起下巴,摆出一副我最好的姿势。
听完小姑娘的讲述,陆德明又和小姑娘聊了聊今天出门的见闻,就让她回了后院。
至于罗彦,本来莺儿就一蹦一跳走的很快,他只能远远吊在后边。到了陆府,把手上的东西放回自己的房间,顺带洗洗手擦把脸,这才向陆德明的书房走去。
两下对比,小姑娘讲完了今天的见闻回到后院,罗彦这才到陆德明的书房。
进了书房,向陆德明行礼之后,只听陆德明说道:“今天你做的不错。”
这句话让罗彦懵了,今天这还不错?自己虽然说出了风头,但是貌似也得罪了人。而且当时做那件事情罗彦压根就是把自己当一愤青干的。来的路上他都已经做好了受陆德明教训的准备。
见罗彦一脸懵逼样,陆德明开口解释:“我说你做的不错,不是鼓励你去得罪人,也不是鼓励你谈论国事。而是说,你那个序写的不错。”
“不知道老师何出此言?”罗彦有些不明白,因为他实在是不认为自己的序写的会比诗好。
“你那权书,除了自序之外,其他的文章我都逐渐放出去了。知道为什么把自序放到最后么?因为这短短的百十来字,却能引起儒家的大争论。成,你在士林从此一路青云败,你便安心仕宦浮沉,再也不要想学问之事。这番你的言论,不仅仅是能为沙场的手段正名,也为你自己铺平了道路。想必,只要是知道你那几句序的人,就不会再有什么争论。”
罗彦傻了,没想到自己误打误撞,还真是为自己做了件好事。
“嘿嘿,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罗彦也摸着自己的头,庆幸不已。
师徒两人就儒者知兵这件事情,又开始一番新的讨论。陆德明为了这个弟子,也是煞费苦心。本来,按照他现在对于经学的研究,无需再这般劳心费力。但是现在因为罗彦的事情,还要熬夜考虑怎么帮罗彦铺平道路的问题。
师徒俩在这个休沐日反而要比平常更加忙碌一些,到了深夜,罗彦感动之余,还是把陆德明强行送回后院让他休息。
等第二天罗彦到了秘书省,编修院里那些人看罗彦的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陈叔达一到编修院,就把罗彦给叫过去,询问了一下近期的生活情况之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进之啊,昨天你写的诗我也听说了,想法挺好,就是杀伐气太重了些。你还年轻,有些事情,有了想法,跟我们说一声。我们这些老骨头,还是有点用处的。”
明显的,陈叔达是知道罗彦因为什么写了诗,所以才这样温和的提醒罗彦。
至于其他人,因为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开始编书,彼此的交情也很浅,倒是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这几天几位主编们已经把大致的编修框架讨论好了,不过因为紧挨着田假,考虑到假期过长,所以这个时候就没有直接开始编修。
罗彦只好继续喝着茶看着那本北堂书钞。
不过长安城倒是因为罗彦的一首诗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上到文武大臣,下到贩夫走卒,总之这几天长安城的话题一直被这仁义与兵事占据着。
引爆讨论的是李渊再太极宫里说的一番话。那日李渊早朝过后,在太极宫休息,闲暇之余,和身边的人谈论起罗彦的诗来。因为之前罗彦的权书已经是闹得满城风雨,因此李渊多多少少也有些印象,以造反起家的李渊,听了罗彦的诗之后,倒是挺赞同罗彦说的话。
但是旁边的起居舍人不乐意了。
毕竟李渊的一言一行都是要记录下来当做编写史书的材料的,李渊这番话,岂不是直接要给罗彦下定论?因此,这位起居舍人是打死也不乐意李渊这么说的。于是乎开始了一番苦心的谏言。
“陛下啊,你嘴上把个门,你这么一说,罗彦这小子可是就把我儒家给毁了。”
“我不觉得他说的有错啊。挺好的,你就这么写吧。”
“陛下您再想想呗。”
“不想,就这样了。”
李渊一番刚硬的表态,把士林中有些腐儒彻底给惹火了。一时之间,长安的言官们就像发了疯似的,先是硬刚李渊,然后又把火撒向罗彦。
这下子,罗彦终于被拖到了油锅里。
原本这些言官和腐儒们都想着,罗彦只不过是刚从进士科上来的一个九品芝麻官,弄死他还不是随随便便。但是谁想到,就在有人把罗彦一纸折子弹劾了之后,秦王府势力突然间出手了。
首先是李世民亲手写的奏折,专门就罗彦写的诗向李渊表示感慨。慨叹自己在沙场出生入死,没想到人还没死,这骂名就先出来了。前线多少将士,听了长安有人居然说自己水淹刘黑闼部有失仁义,都有些心酸委屈。
李渊一看慌了,这些言官这么高,前线要是军心涣散,这还了得,一怒之下差点把李世民的折子扔到那些言官脸上。
随后就是陆德明,公然把权书那篇短小精悍的自序拿出来在国子监显摆。
这下子,罗彦算是站稳脚跟了。
但是反击仍在继续。随着陆德明表态,一些看到事情本质的儒家名士也纷纷给罗彦撑腰。毕竟,罗彦也说了,仁义乃是道,兵事乃是术,隐隐还有抬高儒家的意思。大唐开国基本上都是武将的舞台,治政才是士子们的拿手好戏。但是,如果儒家士子能够知兵,那么以后立德立言立功不都可以了么。
如果光是这样也就算了。但是这些言官和腐儒们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一股势力也开始力挺罗彦,那就是勋贵。
勋贵大多也是跟着李渊造反起家的,这些年哪个人没有掌过兵。这大大小小的战争也经历过不少,所以大唐开国这些人才能获得荣耀和家世。这会儿突然有人跳出来说这沙场征战有违仁义之道。当然,这也是随着大讨论的持续,有些人说话开始不长脑子乱说出来的。
这怎么行?自己出生入死才帮助大唐开国,这会儿好不容易形势稳定了,你们这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就想着搞我们。这些勋贵也不傻,找来门客,帮忙写了请罪书,纷纷找李渊诉苦来了。
这家伙,弄得太极宫整天门庭若市。李渊想拒绝接见吧,怕这些勋贵心里难受,毕竟也是一起出生入死过。但是你要说接见,一个接着一个的,说来说去都是说那些言官怎么怎么地。
李渊火了,为了平息这些勋贵们的哀怨,直接罢免了几个跳的最凶的言官。至于理由,什么,这还需要理由?
最终这场争论就以闹剧的形式终结。作为始作俑者,罗彦倒是泰然自若呆在编修院喝喝茶看看书。到头来,就那几个言官成了牺牲品。通过这次事件,罗彦的大名开始在长安的上流圈子里挂上了号。因为这期间罗彦的靠山也暴露出来,确实是秦王府无疑,因此,在编修院的这些助手眼中,罗彦自然也成了不可轻易招惹的存在。
而随着这场闹剧的终结,众人期盼的田假也来临了。编修院对艺文类聚的编修工作,也正式通知在田假结束之后开始。
这倒是让罗彦发愁了。这田假究竟去干点什么,最近已经习惯了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的状态,一旦休假,这白天难免没有具体的安排,让罗彦心里空落落的。
第四十二章在玄都观边听故事
这田假的第一天,罗彦起来读了一会儿书,就有人通报说他有朋友来访。
这把罗彦惊的不轻。自打周晋他们几个走后,罗彦在长安可就是算得上孤单到没朋友。这会儿突然冒出朋友来,这事儿就挺有意思了。满怀着好奇,罗彦准备亲自去迎接这所谓的朋友。
还好罗彦亲自到了陆府的门口迎接,不然今天可就非常尴尬了。
原来,来访者是崔颍、崔政、卢凌和一位陌生的年轻士子。相互介绍认识,原来这位陌生的士子也是大有来头,居然是博陵大房的嫡子,名字叫做崔琮。
这个崔琮倒是一位翩翩君子,浑身散发着儒雅的气息,和罗彦交谈的时候,让罗彦感觉很是舒服。
罗彦毕竟是寄居在陆德明家,崔颍几个人既然来了,那么也就不得不去拜见陆德明一番。进了陆府,罗彦就把几人引向陆德明的书房。
不是说陆府就没有剑客的地方。但是陆德明只要没事的时候,一般都在书房坐着看书。而且对于来访的文人,只要不是谈论公事,陆德明一般都会在书房见客。
对于崔颍几个的来访,陆德明也是非常高兴的。罗彦自打到了长安,基本上除了自己庐州的同窗,再也没有什么朋友。现在不声不响居然能有五姓七望的子弟做朋友,陆夫子还是挺欣慰的。
到了陆夫子的这个位置,基本上世家也就那样了。但是罗彦不一样,他还年轻,结交这些世家子弟,有时候还是有些助力的。
这几人跟陆德明见过礼之后,就说明了此番前来找罗彦的目的。
原来,几人是邀请罗彦一通前往长安城外的玄都观的。自打李唐尊老子为祖先之后,这全国各地的道观开始焕发生机,长安城外的玄都观,也是三年前才修建的,位置在城外一座山上。不过修建之前,玄都观的地址就有人种植了一些桃树。
所以每年的五月份,山下桃花落尽的时候,这玄都观就成了长安城的人们赏花的好去处。别问为什么这个时候不去赏牡丹,这时候牡丹花还没有在长安安家落户。想要看牡丹,还得跑到山西境内才能看到。
陆德明对于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很欢迎了,也不待征求罗彦的意见,就替罗彦答应下来。
于是乎罗彦就这样跟着崔颍他们出了陆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