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8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颖却恍然未觉,拉着嫂子初瑜,低声说着什么。

初瑜听了,面上依旧是笑吟吟的,神色却变得有些郑重,同旁边的朱夫人告了声罪,带着曹颐离席……

第1211章简亲王府的六格格(中)

“三妹妹说的到底是哪一家?”到了梧桐苑,初瑜已经忍不住.问道。

“就是简亲王府的六格格,继福晋嫡出的那位。前些日子,我同两位贝子夫人过去王府那边做客,正好见过这位六格格。容貌性情,都像极了继福晋,端庄大方,可亲可敬。若是能求做曹家长媳,也是曹家的福气。”曹颐说道:“正好听着继福晋的意思,是舍不得六格格外嫁的,多是要在京里做亲。”

初瑜听了,却是一愣,皱眉道:“怎么是他家?”

曹颐见初瑜如此,犹豫了一下,道:“嫂子莫非是在意简亲王府的名声不好听?王爷如何,我就不多说了,这继福晋完颜氏,是我年幼时便认识的,教养极佳,为人处事,谁也挑不出不是来。”

她并不是多事之人,之所以乐意中间牵这个线,一是因天佑是她最疼爱的侄儿,二是觉得六格格确实不错。

初瑜摇摇头,道:“三妹妹误会,完颜福晋是庆大爷嫡亲妹子,早年我也见过两遭,相貌人品都是好的…不瞒三妹妹,你哥哥虽不赞成孩子们早做亲,可我这两年也开始留心孩子们的亲事。宗妇长媳,更是重中之重。八旗贵女,多是娇养,即便没有攀龙附凤之心,也被家族教导,多存私心。稍好些的,多被宫里留了牌子。反而是宗室里的格格,前程未卜,又打小有教养嬷嬷跟着,不乏性子纯良的。圣祖一系,血脉太近了些,你哥哥在意这个,定是不许的。简亲王府的六格格,因年岁同天佑相当,我还曾留心打听过,晓得是好的……只怕是没缘分……四妹妹亲事不变,转眼就成亲王福晋,曹家再与王府联姻,似乎太招摇了……”

曹颐闻言,不由叹了口气,道:“嫂子顾虑的是,大哥行事向来小心谨慎,定不喜这般张扬之举。”

曹颐也不是外人,初瑜也没什么可瞒的,便低声将恒生之事说了。

喜事都碰到一起,却让人有些心里没底,畏手畏脚。

曹颐听了,既为恒生欢喜,又体会了初瑜的为难。

四姐儿只是还能说是隔房的,恒生却是曹家养子,真要以蒙古汗王世子身份尚了庄王府大格格,那天佑能不能娶宗室格格,还是两说。

以天佑的出身,完全可以报备宗人府,尚宗室贵女,可世人也重养恩。恒生即便认祖归宗,只要人在京城,身上就有曹家的印记。

一家两个儿子,都尚宗室贵女,那宗室格格也太不值钱了些。

“如此,嫂子打算怎么办?”曹颐问道。

初瑜道:“实没法子,只好另选名门闺秀。”

也只能这么办了,曹颐虽觉得有些遗憾,可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因曹家小一辈,都没有婚娶,抱着做媒念头的,岂止是曹颐一个。

李氏多是笑眯眯地听着,跟着这个赞这家的少爷几句,跟着那个赞那家的姑娘一会儿,就是没一句准话。

兆佳氏失了众人的奉承,不由觉得没意思,抓了几颗松子吃了,心中腹诽不已。

外头都当曹家大太太贤惠孝顺,到底是真孝顺,还是假孝顺?

她这老嫂子性子和顺,要不是被儿媳妇辖制住,哪里会对孙辈的亲事都不敢插手?

忙乎了半日,等客人陆续散去,已经是黄昏时分。

曹项没有立时回东府,而是被曹颙留在书房,为的是天佑备考之事。

府里除了天佑,还有莲花书院出来的两个举子,加上左住、左成兄弟与魏文杰,就有六个备战会试的举子。

曹项的意思,是建议从翰林院礼聘个博学的老先生,对大家多指点指点。

这会试不比乡试,录取比例更低,竞争更加残酷。

曹颙虽没经过古代的科举,却是经过三百年后的高考的,又有一番思量。

他的意思,整合近三十年的科举试题,请翰林院里的翰林轮流到曹家为几个举子分析考题,并且磨合范文,并且根据他们自身的经历,多谈些下场体会。

这样平和大家心态,使得下场后会发挥最佳状态;还能因磨合历年会试范文,对于翰抹院判卷官的喜好,仔细琢磨些。

曹项觉得这样学,学的太杂,可见堂兄心意已定,依旧是按照吩咐行事。

于是,进入十月后,每隔三日便有一翰林到曹府“做客”。

翰林多请苦,曹家的“礼敬”大方,加上学生中,有几个好苗子,这些老翰林便也享受着为人师的乐趣。

一个月下来,有个老翰林,看上焦文的资质,想要收为关门弟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便托了曹项来说项。

曹颙听了,道:“焦文虽是客居曹府,也不过是为了同天佑一道读书,关于他拜师与否,我不好为其做主,还是要看他自己个儿的意思。”

曹项也晓得这个道理,曹颙便使人去请天佑与焦文过来,说了此事。

那老翰林虽品级不高,可在翰林院资历深,对于焦文这寒门举子来说,拜其为师,只会有益无害。

焦文却道:“曹世伯,曹世叔,两位长辈关爱之心,小侄感激不尽,只是小侄近日已觅了一位良师,正打算拜在其门下,怕是要辜负胡先生的美意。”

“是哪位?可也是翰林院里的大人?”曹项闻言,有些好奇,问道。

除了那位姓胡的翰林,来曹家教导过众人的还有曹项的三位翰林院同僚。

焦文摇了摇头,道:“不是翰林院里的大人,是…苍岩先生……”

曹项听着陌生的名号,正寻思是京中哪位大儒,就听曹颙道:“苍岩是朱侯的号。”

曹项闻言,却是一愣。

连曹颙都有些意外,多着了焦文几眼,才打发天佑与焦文下去。

“看来,这焦文不仅功课好,人也如璞玉一般。有他对比着,到显得翰林院里那些自诩清高的老家伙势利浅薄。”曹项叹了口气,道。

那位姓胡的翰林,说是爱才想要收弟子,未尝不是看重焦文秋闱名列前茅,八股文又扎实,前途不可限量。

焦文却想也不想,选择了朱之琏为师。

朱之琏虽是侯爵,可身份尴尬,若是以他的学生的身份出仕,仕途上不仅没有助益,反而极有可能因两人的师生关系被压制。

出了客厅的门,天佑却是带了疑惑,问焦文道:“立诚,朱侯不是已经婉拒了你么,你怎么还提要以朱侯为师,是不是瞧不上胡先生?”

焦文笑着说道:“苍岩先生虽不收我,我心里却早已当他是老师,在两位世伯世叔跟前,说的也不是假话。”

天佑道:“真不知朱侯是怎么想的,他既乐意指点你功课,待你又好,为何不应了这师徒名分?瞧着他对你的热络,若不是只有一个女儿,已经许了人,就要直接召你为女婿了……”

曹项走后,曹颙便回了梧桐苑。

初瑜早已使人备下醒酒汤,曹颙本就没怎么醉,吃了两口就放下。

说了曹剂所提之事,听说那六格格肖母,曹颙眼前浮现出一个红衣少女的影子。

初瑜没有察觉出丈夫走神,见他不吱声,道:“爷也觉得这事不可为?真是可惜了了,宗室王府中,同天佑年岁相当的,本就没有几个,这个六格格又是其中出挑的。”

说到这里,她不禁有些发愁,道:“既不方便联姻宗室,就要在八旗里找,难道真要从撂了牌子的闺秀里挑?”

父母之心,多是偏着自己儿女的。

在初瑜这个当母亲的看来,儿子懂事孝顺,什么尊贵的姑娘都匹配得上。可宫里撂牌子那些,不是品貌有瑕疵,就是出身不足的,哪里堪为良配?

见妻子如此,曹颙不由失笑,道:“旁人家的闺女,也是捧着手心里养大的,天佑又比旁人多什么,哪里就能挑三拣四了。夫人也不必太操心,有天佑这个梧桐树,还怕招不来金凤凰?这普天之下,有爱子爱女之心的,又不止像我两个。”

初瑜听丈夫的话说得略有深意,疑惑道:“爷的意思……”

曹颙笑道:“若是曹家只同宗室联姻,说不定皇上反而会更看重曹家几分。”

同各个王府都沾点关系,曹家反而中立起来;不同八旗权贵联姻,曹家便失了纵横之势。

几代下来,曹家即便同皇家宗室亲密,也不过是一外戚而已。

就比如理密亲王福晋娘家所在的家族,不仅族人众多,很多还走开国功勋,爵高位重,是仅次于爱新觉罗氏的满洲大姓之可是理密亲王福晋开始,瓜尔佳氏出来的姑娘,大部分都指了宗室。只理密亲王福晋的妹妹中,就有一个指了十五阿哥嫡福晋,还有一个是已除爵裕亲王保泰的继福晋。

四十多年过去,两、三代人下来,瓜尔佳氏从开国时的庞然大物,势力慢慢收缩,因少了姻亲助力,加上族中的爵位流传下来也递减的缘故,在朝中的影响力远不如之前。

初瑜的眼睛一亮,道:“如此,天佑同六格格之事,也许非不可为了。

想到雅尔江阿,曹颙挑了挑眉,想到完颜永佳,神色又缓和下来,道:“毕竟是天佑的终身大事,总要好好看看再说……”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简亲王的六格格(下)

万寿节后,外地督抚相继离京,以曹颙现下身份不宜亦不必亲自郊送,只吩咐人预备几份厚厚的别敬,提前送了。曹颙家内宅,倒是因香玉的到来,添了几份热闹。她虽说是李家人,但是亲生父母都不在,祖父母远在盛京,只有伯父一房在京,回李家不过是打了个转儿,剩下的时间,还是回曹颙府,安置在高太君身边。高太君年过七旬,精神头早已不如以前,自打从清苑回京后,越发喜静,受不得吵杂。除了偶尔到李氏屋里同晚辈们用个团圆饭外,其他时间都在屋子里礼佛香玉在她身边,就安静地做活计,不坐一两个时辰。还是高太君不忍心,撵她去同妞妞与天慧两个年轻女孩作伴说话玩耍。因妞妞预备年后出阁,现在每日里半日跟在初瑜身边学着管家,半日也在做针线。天慧无事,每日里到榕院相陪。香玉过来,妞妞与天慧都很高兴。虽说分开三年,有些生疏,可到底是打小一起长大,没两日便又恢复如初。看着香玉的绣样,妞妞与天慧都赞了又赞香玉只是抿着嘴笑,比小时候还娴静。一别数年,几个小姑娘叙起别情,香玉讲起慈宁宫的日子,密太妃的看顾,妞妞与天慧则说起清苑的莲花。知府衙门前街的老王烧鸡。悠哉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过了几日,密太妃遣人来接,香玉恋恋不舍地告别曹颙府众人,随着两位嬷嬷回了贝勒府。高太君虽心有不舍,可也有几分放心。密太妃既是说要看顾香将来,那即便没有李家亲族看顾,也错不了。苏德在等了半月后,终于等到雍正的召见。他做好了十二分准备,想着如保为主陈词,如何顺理成章地求得承爵旨意。可是压根就没有他发挥的机会,这次陛下见的时间极短。除了苏德外,另有内蒙古两个王公子弟,三人一起由理藩院一个待郎官领着,去了养心殿。对那两个王公子弟,不知是不是因有爱新觉罗家族血统的缘故,雍正还问了两句,对于王府长吏的苏德,雍正只淡淡地瞥了一眼,关于老汗王去世的消息,也是由那位待郎大人报禀。雍正既没有相询,也没有说什么,只点点头,示意知道了,便叫众人跪安。出了养心殿,苏德只觉得心里火烧火燎,难受得不行。这到底是因何缘故,皇上好像是不待见汗王府?是真有王府旁支到了御前,还是另有缘故?他实在忍不住,出了宫门后,便勿勿前往曹颙府。并不是休沐日曹颙当然不在府中,苏德也想到这点,便提及想要见恒生,偏生恒生被四皇子传进宫去了。天佑便替父亲,见了这位蒙古客人。天估已经十五,在汉人眼中,许是还是半大孩子,在蒙古人看来,已经是大人了。苏德便又诉了一番苦楚,再次表明了汗王府同曹颙家的“交情”?天佑不晓得他来意,自然不会随便应对。等了有大半时辰,恒生先回府。听说苏德来了,恒生不由皱眉,可看在汗王世子那边的面子,还是耐着心情,去了客厅。见恒生来了。苏德连忙起身,面了多了几分恭敬。同内地相比,蒙古是个更讲究身份等级的地方恒生虽然是生母不明的世子庶子,可也是苏德的小主子。恒生却不愿领这份礼数,因为苏德能为汗王世子的代表,绝不是老糊涂。他这边越客气,稍后说不定所求就要更大。恒生晓得自己的斤两,苏德明面上求自己,实际上求得是自己的父亲。见弟弟回来,天佑并没有先走,而是陪他一起待客虽说他们两个没说什么,可苏德也看出这兄弟两个感情是真好。恒生少爷在曹颙家,比他们想想得更有地位。苏德有些嘴里发苦,要是早想到此处,不曾坐视王府里那边委屈恒生少爷,是不是自己就不至于这么艰难?恒生却是淡淡,对于世子承爵之事,也提也没有,礼貌而疏远。苏德越是心急,曹颙越是姗姗来迟,直到日落才回府。当然,天佑与恒生只陪坐了一会儿,意思到了,就托由子离开。只剩下苏德,灌着一肚子茶水,饥肠辘辘,苦不堪言。这回,曹颙却是没有晾他。没有回内宅,穿着官服,就到客厅见客。苏德一肚子苦水,无处倾诉,见到曹颙的那刻,激动的不行。曹颙没有同他寒暄,直接落座,先吃尽一盏茶,方道:“苏大人的来意,曹颙某也大概知晓,是不是想要打听打听皇上因何不待见世子之事?”

“正是,正是!”见曹颙点名自己个的来意,苏德忙不迭的点头。

曹颙道:“我方才从衙门回来,先去了果郡王府,见了王爷,打听一二。王爷虽不想开口,但我央求半晌才透出一句话。”苏德听到要紧之处,不由坐直了身板,面向曹颙,身子往前倾。

“皇上恼世子对朝廷不恭敬。。。。。。”曹颙缓缓地说道。

“啊?”苏德闻言,大惊失色,这顶大帽子,可戴不得。

他已经坐不住,站起身来,道:“皇上怎么会这样想,是不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

曹颙冷哼了两声道:“苏大人还需慎言!而今盛世太平,皇上身边多贤臣,谗言之类的话,苏大人还是切莫说了。”

苏德晓得自己失言,忙道:“是,是,是下官胡说八道。”

曹颙已是肃容道:“皇上最是重礼,像这样侯旨袭封之事,世子本就该亲至,方显得对朝廷的臣服、对皇上的恭敬。如今,只遣使进京,怨不得皇上着恼。”

苏德听得有些糊涂,道:“曹大人,遣使者进京报丧,下官之前,蒙古各地不乏先例,不曾听说有什么迁怒下来。。。。。。”

曹颙摆摆手,道:“有些事,不是臣子能非议的,苏大人还是自己思量。若总是拿老黄历来比现下,难免要吃亏。苏大人还需记得这个。”

苏德闻言,面色一凛。

曹颙虽说的含蓄,可也在点醒他要认清现实,如今天子的脾气可比不得圣祖皇帝仁和。

他神情越发郑重,对曹颙道:“曹大人既是去了王府,可否听得到王爷说过,皇上打算如何处置世子?”

曹颙往门口看了一眼,冲侍立的两个小厮摆摆手,打发他们下去。

客厅上只剩曹颙与苏德两人,曹颙低声道:“此话,出倭寇,如苏大人耳,过后我是不认得。”

见曹颙如此谨慎,苏德的思念也跟着提起来,压低了声量道:“下官向长生天发誓,不管接下来听到什么,都同曹大人不想干。”

“赐王府,召世子驻京。。。。。。〃曹颙轻声道。

苏德却是瞪大了眼睛,身子开始发抖。

赐府驻京,看着是荣宠,可也能算是最严重的惩罚。

并不需要朝廷查收札萨克图旗旗务,只需在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