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待喜云布置好早餐,出来请他们进去,两人才一并转身,进了屋子。

用了早饭,曹便有些坐不住了,同初瑜说,想要骑马出迎。

这次,初瑜却是开口劝阻,道:“额驸,外头正下雪呢,路上耽搁说话,要是着凉了、风吹了,反而不美,毕竟他们老的老、小的小的。”

曹想想也是,就按耐下来,在驿站这边苦等。

隔几分钟,他就要掏出怀表来瞧瞧,真真是晓得了什么是“度日如年”。

说是他这血肉之躯的天伦之情也好,还是他这穿越的灵魂在异乡的慰藉也罢,曹寅夫妇对他来说,是特殊的存在。

好像是水之源、木之根一样,能够使得他心里得到安静。

到了中午,雪止了,天色渐渐放晴。

连带着初瑜。都有些坐立不安,已经使人在驿站那边预备了酒菜同驱寒的参汤。

没过一刻钟,都要使人出去张望张望,就盼着曹寅他们早点到达。

这边驿站里,原也住着几个出京、进京的官员。听说有太仆寺的堂官在此,少不得也来拜访一遭。

多是曹不认识地,温言应酬几句。也就散了。

过了未时,曹终于盼来了消息。曹家的车队已经在一里外了。

曹听了,立时起身,同初瑜往驿站门口迎接。曹硕得了消息,已经在这边等了。

已经能影影绰绰地看到队伍,听到马蹄声响,曹往前几步,看着渐行渐近的人群,心里说不出的欢喜。

前面的人群中。快马出来一人,到曹身边翻身下马,屈膝半跪道:“小地给大爷请安。老爷、太太将到了……”

正是数年未见的吴盛,他还是当年曹荃去世后,往江宁当差的,如今已经两年半了。

曹微微俯下身,拉了他地胳膊起来,道:“听说太太做主,给你娶了媳妇,我还要向你道贺。”

吴盛仰起头。看着曹。道:“大爷,小的无时无刻不盼着回京。想要在大爷身边当差。”

曹拍了拍他地肩膀,道:“往后就好了,你哥哥月初添了个小子,你当叔叔了!”说着,看着那渐近的队伍,心里却是有些纳罕。

因冬日北上,水路不通,所以这次曹家搬家,只是人口同细软,一些笨重家伙事要明年开春水路运来。

不过,眼前这放眼望去,车队漫长,随从众多,就是骑马相从之人也有百余人。

吴盛给曹身后的曹硕同初瑜请过安后,见曹疑惑,在旁道:“大爷,前日在驿站碰到浙江巡抚王大人及其家眷,这两日两家人便一道赶路。”

他口中所说的的浙江巡抚王大人,全名叫王度昭,进士出身,巡抚浙江多年。

根据前些日子的邸报上来看,他这次进京任工部右侍郎。他同江苏巡抚张伯行一样,都是科班出身,在士林中广有名誉。

曹看着越来越近的队伍,侧过头看看初瑜,只见初瑜的视线已经落在车队中。

驿丞得了消息,也躬身疾步出来迎接。

骑马在前头开路地,是曹方同一个不认识的白脸中年汉子。看到曹同初瑜在驿站门口等着,曹方勒了马缰,提前下来,上前执礼道:“大爷,大奶奶,老爷、太太到了!”说着,指了指队伍前的第一辆马车,道:“老爷就在那辆马车”又指了后边地一辆:“太太同小爷在那辆!”

曹点了点头,已经同初瑜、曹硕快步往前。

车队已经在驿站门口停了,曹同初瑜先在曹寅的车旁站了。曹寅已经挑了车帘,露出半张脸来,看了曹他们,带着几分嗔怪道:“早交代了不让你们出来,这大冷的天,何必折腾。”

嗔怪归嗔怪,但是他眼中的欢喜却是藏不住的。

曹看着他花白的头发,额上的皱纹,佝偻的身子,只觉得眼圈发烫,进前两步,道:“父亲,儿子扶您下车!”

曹寅原还想嗔他一句,难道自己老了不成,还要儿子搀扶?

但是在媳妇面前,不愿给儿子没脸,因此他便伸手扶了曹地胳膊下车。曹硕在旁见了,忙上前,在另外一侧搀了曹寅。

从去年三月末至今,不过一年半地光景,却像是隔了些许年似的。

看着曹寅瘦骨嶙峋地手背爬满了老人斑,曹脑海中出现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中年人。

这一转眼,已经十几年过去了。

他从一个稚龄童子长成了大人,曹寅也由壮年成为了白发老翁曹寅下了马车站稳,看了看地上的积雪,又瞧了瞧初瑜,温煦地说道:“太太很是惦记你,快过去吧!”

初瑜眼圈已经红了,俯身应了。带着喜云往李氏的车前去。

曹看着父亲,心里有千万句话要问,刚想开口,就见曹寅的马车上又出来一人,正是曹。

曹身量偏高。已经是半大小伙子的模样。

他跳下马车,走到曹身边,俯身道:“大哥!”说着。又转身往曹硕这边儿道:“三哥!”

因他今年已经十三,正处于变声期。所以说话听起来有些暗哑。

曹打量了这个小兄弟两眼,每次父亲的家书上,是必提他地,习了什么功课,新读了什么诗文。

其中的宠溺之意昭然,使得曹也不禁有些吃味儿。

想着自己不能在父母身边,有这个伶俐的堂弟在二老面前,使得二老晚景热闹些。曹的心里就能平复了。

“长大了!”曹笑着点点头,道:“老听你大伯在信中提你,二婶也见天的念叨。总算是阖家团圆。”

曹给曹寅请完安,也惦记李氏那边,转头望去。

女眷马车要进驿站,在房门口停,所以初瑜已经上了李氏地马车。

这会儿功夫,王家的马车也到了。

曹寅带着子侄近前,寒暄了两句,而后才进了驿站。

虽说没有大物件。但是细软人口加起来。曹家也用了十来辆马车。

曹方同吴盛两个。指挥着众人将马车上的东西封好,安排人看了。

江宁府里地大管家是曹方的哥哥曹元。这次却是不得见,曹问曹方道:“大管家同老管家都没见,老管家这是想要在南边养老?”

曹方垂手回道:“小地父亲盼着回京呢,原是要跟着老爷太太一道来的。只是到底上了年岁,又是时冬腊月,被老爷劝下,让他转年开春跟着那边的家私一道过来。”

原来如此,那曹元是留在江宁,等着明年春押解剩下的家私进京了。

曹问过曹方,刚想随同父亲进屋子,就见下马的随从中走出一人来,穿着青布衣裳,头上戴着斗笠,往他这边过来。

因看不清容貌,曹也不晓得他是哪个,只是同其他人相比,这人身上的打扮有些眼熟。

曹寅见儿子止步不前,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看见来人,笑着拍了拍脑门,道:“瞧我这记性,还忘了有位雅客。”

这“雅”从何来,曹犹自想着,那人已经走到近前,伸手去了斗笠,露出点了戒疤的光头。

看着来人笑吟吟地看着自己,曹不禁讶然出声,道:“智然!”

不是智然,还能是哪个?他笑吟吟合十,俯首道:“阿弥陀佛,曹施主别来无恙?”

真真是不胜欢喜,说起在江宁地少年之交,除了宁春、永庆同马俊外,就是这个与曹同龄的智然小和尚了。

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康熙四十九年春智然正式受戒之时,算起来已经四、五年不得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曹的心中也添了几分欢喜,开口问道:“你怎么出来了?不是说你师伯要传你衣钵,让你继任清凉寺主持么?”

这站在院子里,却是不是说话地时候。

智然看了眼旁边站着的曹寅等人,笑着对曹道:“说来话长,还是请曹老施主等人先进了屋子吧,稍后小僧再说与曹施主。”说着,请曹寅等人先进屋子。

曹寅见他要避女眷,摆摆手道:“小和尚,你是方外人,不论这些的,还是一道进来,一会儿好说话。”

智然见曹寅如此说,便合十应了,随着曹家众人进了屋子。

这边是先前已经使人预备好的屋子,早已烧足了火炕,一进屋子,就觉得热乎不少。

李氏已经先进来,站在炕前,看着跟着丈夫进来的儿子,眼泪已经是止不住。

曹见她泪眼婆娑,满目慈爱,心里也是酸涩,上前大礼相见:“母亲……儿给母亲请安了……”

见曹跪在眼跟前,李氏哪里忍得住,也顾不得媳妇侄子在侧,上前伸出手去,将儿子的头揽在怀里,哽咽着说道:“老天有眼,我总算是盼到了这一天……”说到最后,已经是哭泣出声。

初瑜站在一边,手中牵着天佑,见婆母如此,眼睛也湿了,忙侧过身子,想要拭泪。目光所及,刚好瞧见曹硕兄弟旁边跟着个年轻和尚。

初瑜不由一愣,刚想着不晓得是何人,竟然直接进内堂,却又觉得有些不对。

这和尚看起来,怎么有几分面善,眉目之间甚是让人觉得熟稔?

初瑜心里虽说觉得怪异,但是也不好当众盯着个年轻和尚使劲看,便扭头看婆母同丈夫。

曹被李氏揽进怀里,听到李氏的饮泣声,面上也有几分动容。

虽说自幼同李氏相处的功夫不长,但是曹却能深深地感觉到她毫不保留地母爱。在她心中,丈夫同儿女就是她地天一般,其中对儿子的牵挂最深。

天佑原在初瑜手中,还带着几分拘谨,站在旁边老老实实地。见李氏如此难过,他却是受不了了,挣开母亲的手,往前跑了两步,攥了李氏的衣襟,带着哭腔道:“祖母……”

听了孙儿的叫唤,李氏才醒过神来,放开儿子,擦了擦眼泪,低头对天佑道:“还不快叫人,这是你父亲!”

说也奇怪,方才见初瑜时,天佑乖乖地听了祖母的吩咐喊人;现下见到曹,他却攥了李氏的衣襟,不肯上前。

李氏低下头,往前推天佑,哄道:“快去喊父亲啊,你不是还念叨想要什么好玩儿的么?”

天佑咬了咬嘴唇,看了眼曹,又看了眼李氏,小脸堆着一团,小声道:“害祖母哭了,坏人……”

第十卷游龙舞第四百六十九章天伦(上)

天佑被祖父、祖母带出京时,不过六、七个月,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再次出现在曹面前,已经是满地跑了。

“父亲”也好,“爹爹”也罢,还没叫上,这“坏人”的名号却是要背负了。

曹不由地哭笑不得,蹲下身子,摸了摸天佑的头,道:“天佑!”

天佑被摸的发怔,半晌扬起头来,看着李氏,脸上有些小迷糊。李氏已经擦拭了眼泪,好生哄道:“这一路上,怎么教你的?快喊父亲。”

天佑听祖母说了,这才不情不愿地唤了一声:“父亲。”

到底是骨肉连心,曹听了,只觉得如天籁之音,眼前这个丁点儿大的小人儿,是他血脉的延续?

这倒不是他偏心,忘了家里的恒生同天慧两个。

而是天慧是女儿,是用来疼惜的,而不是用来殷殷期盼的。恒生身世坎坷,曹对其,也是怜惜照拂要多些。

对于天佑,则有些自己生命延续的感觉了。

心中,竟然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望子成龙之心。就仿佛中国传统的父亲,对儿子道,我这辈子不行了,你要好生有出息。

心里想着,曹便伸出手去,想要将儿子拉过来抱抱。

天佑避闪得到快,小身子一扭,泥鳅似的,跑到初瑜身边,稚声道:“母亲。”

曹站在远处,神情不由僵硬。

这小子够挑剔,同样的父母。同样是今天见面,这还有亲有疏?

曹硕原在曹寅身后,见他们相见完毕,上前几步,到李氏面前躬身道:“侄儿给伯娘请安!”

“硕哥儿,你母亲可还好?这是将娶媳妇了。可见是大了,你母亲盼这一天可是盼了好一阵子了。”李氏的脸上多了些笑意,说道。

曹硕才十六,有些臊得慌,低着头应道:“母亲还好,在家里念叨大伯、伯娘多日。”

李氏点点头,道:“我也念叨她。万幸这就要再一块儿了……”

等曹寅同李氏洗漱完毕,换了衣裳,驿站这边的酒菜已经摆上。

曹已经拉了智然在一边,问了他北上地缘故。

实是没什么原由,只是曹寅往清凉寺。同主持辞别出来,正遇到才打寺外回来的智然。曹寅因念着他同儿子的交情,待他也有几分亲近,说了即将北上之事。

智然早年曾随师傅到两淮游历,但是却从没上过京城。他自己也是晓得,要是继承了方丈师伯的位置,怕是往后想要离开江宁却是不容易。

念头一生,智然就觉得心头长草了似的。再也无法静下心来,只想北上京城,见见世面。于是。他便往住持室,请求慧空方丈允许了。

慧空方丈不是古板之人,对智然的请求也没有拒绝,只是告诫他京城繁华,不可迷失本心。

智然自小在清凉寺,对于这些清规戒律最是熟稔,自然是眼观鼻、鼻观心地在慧空面前从头到尾背诵了一遍。

慧空听了,也觉得满意。毕竟有个像这个聪慧地衣钵传人也不容易。便给曹寅去信儿,将智然托付给曹。

曹看着智然头点地戒疤。心里万分支持他出来见世面的。

这个小和尚,从小喜欢吃肉,心肠又软,十分有人情味儿,不晓得那慧空老和尚能看出他有悟性来?

“京里好玩儿的地方多了去了,等天气暖和了,咱们一同去转转。”说到这里,曹想起少时往事,不由地生出几分童心来,问道:“小和尚,还记得后山的麻雀么?如今眼看见腊月,正是麻雀肥美的时候,想不想改日再抓一次试试。”

智然的眉毛挑了挑,道:“既是曹施主吩咐,那小僧自是恭敬不如从命,只是听说冬天的鹌鹑也好地,味道最是肥美,倒是也可一试。”

瞧着小和尚一本正经地、满脸慈悲地说这个,曹只觉得又回到少年时,看着小和尚不由地笑出声来。

小和尚被笑得莫名,看着曹,有些茫然未解。

看着小和尚古井无波的眼眸,曹心里不禁生出错觉,就好像眼前只是个满脸慈悲的得道高僧。

一时间,劝他还俗的话,曹无法说出口。

酒菜置办了两席,初瑜侍候李氏在里屋用,曹家父子叔侄同智然在外头。

曹硕性格稍显方正,见智然随同入席,还特意往席面上看了。见有几道素菜,他才松口气。

见到曹将一盘红烧羊肉送到智然眼前的位置,曹硕还当堂兄是粗心疏忽。

见到智然拿起筷子,落到那羊肉上,曹硕诧异不已,眼睛已经使劲看着那道菜了。莫非是用豆腐皮做地,看着像荤菜的素菜?

只是看着看像肉菜了,还带着羊肉的香味儿。

曹硕心里糊涂,也伸筷子,从那盘“红烧羊肉”夹出来一筷子,送到嘴里。

他险些惊掉下巴,这明明是真羊肉?

瞧着桌子上其他人都是见怪不怪的模样,曹硕心里不由直犯嘀咕。既是这肉是真羊肉,那难道这和尚是假的?

要不然的话,出家人怎么如此?

其实,早先时候,曹寅同曹瞧见智然不受清规,吃荤菜时,也是诧异的。

只是,曹寅不是古板守旧之人。

对于佛法典籍,这几年他多有涉及。佛法从西方传来,并没有清规戒律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也没有出家人忌荤腥的旁证。

在中国传扬开后,佛家才渐渐地行成了各种形形色色地“清规戒律”。

因此,曹寅对于智然不忌荤腥的事儿,并不怎么当回事儿。

不是有句俗话说的好,叫“佛祖心中坐,酒肉肠中过”么,何必拘泥那些所谓地戒律。

旅途枯燥,曹寅同智然两个经常打禅论佛。

就是自负有几分才学的曹寅,在同智然打起机锋时,也总是需退避三舍。

智然论起经文来,寻常人真无法相比,却是有几分天赋。或许,这就是慧空方丈想要将衣钵传给智然的缘由。

曹打心里崇拜大伯曹寅,平素为人行事,也处处以伯父来要求自己。

智然的淡定,曹寅的洒脱,落在曹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