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平无战事-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沉默。

飞快地记录。

梁经纶的目光望向了窗外:“其实你们都知道。截止到今天,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十九日,民国政府因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不得不推行币制改革的时候,在西北,在东北,在华北,还有华东,共产党已经在他们的解放区全面推行了土地改革。一亿三千万农民分到了土地,一亿三千万人成了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共产党正规军迅速扩充到三百万,民兵两百万。一亿三千万人的土地全是他们的后勤补给。以东北解放军为例,每人每年就有军粮五百斤,部分地区一个解放军每年能领到军粮一千斤。去年,华北解放区大面积灾荒,共产党发动农民生产自救,几十年不遇的灾情,没有饿死一个灾民,还保证了他们每个解放军每人一年三百多斤的军粮……”

“说得好。”徐铁英铁青着脸飞快地记录,“有个建议,你在说共产党的时候似乎应该把他们改成我们。”

“那就改成我们!”梁经纶愤然接道,“‘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是先总理孙中山建立同盟会时就提出的纲领,在改组国民党时更是写进了党章!几十年过去了,在国统区,占中国面积2/3的农村,依然是不到10%的人占据90%的土地,三亿多农民没有饭吃!城市的资产掌握在不到1%的人手里,上千万居民竟然要靠美国的救济粮活命!去年一年,国军已锐减到三百多万,竟还是发不出军粮,前不久在北平就发生了第四兵团和民食调配委员会抢粮的事件。民不聊生,人心尽失,我们国民党到底在干什么?”

梁经纶没有看徐铁英,而是又望向了曾可达。

曾可达竟然不再看他,而是在记录徐铁英的问话。

一阵寒意袭上心头,梁经纶看着曾可达记录完徐铁英的话:“曾可达同志,徐主任提的这个问题,我想请你帮助回答,可不可以?”

曾可达又望向他了,却没有说可以,也没有说不可以。

梁经纶:“你的家在赣南,你的父母、你的兄长现在还在老家种田,他们知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三民主义?”

曾可达还是没有接言,这句话也没有记录,脸上也依然没有表情。

戛然而止。

烈日当空,偌大的后园没有鸟叫,没有虫鸣,甚至没有一丝风声。

房内,竟能听见两支钢笔的写字声。

“记录完了吗?”梁经纶转过身来,“记录完了你们可以把我的话上报,可以说是国民党党员梁复生说的,也可以说是共产党党员梁经纶说的,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请你们将方孟敖立刻释放。现在北平分行的行长就坐在何副校长的家里等着答复。如果方孟敖继续关押,牵涉到党通局的非法党产,美国的五千万美援就可能立刻冻结,币制改革在第一天就可能流产!你们已经抓过我两次,可以抓我第三次,可我现在必须回去,给方行长和何副校长答复。”

梁经纶转身了,一阵门风,长衫拂起,他又站住了:“还有,请你们立刻接通何副校长家里的电话,这种卑劣的手段丢国民党的脸!”

“等一下!”曾可达突然叫住了梁经纶。

梁经纶回头,竟发现曾可达和徐铁英都笔直地站在那里,望向卧室房门。

梁经纶意识到了什么,向卧室方向望去。

一个身穿中山装、五十出头的人,走了出来,面相和善,目光内敛。

来人向曾可达和徐铁英微点了下头,在梁经纶面前站住了:“梁经纶同志吗?”

梁经纶望向了曾可达。

曾可达:“介绍一下,总统府四组主任陈方先生。”

梁经纶蓦地明白,自己今天被彻底卖了!

他不再看曾可达,望着陈方:“请陈主任指教。”

那陈方面目依然和善:“不敢。党内像梁经纶同志这样有见识的不多啊。奉命来处理一些事务,不期邂逅,请你理解。”

梁经纶:“我说了,请陈主任指教。”

陈方:“听说何副校长和方行长都在等你的答复,这很重要。有一件事情请你向何副校长还有方行长说明,中央党部和党通局在平津地区没有什么20%股份的党产。币制改革事关国家安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五千万美国援助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冻结,币制改革也不会在第一天就流产。我的话请你理解。”

梁经纶:“币制改革的论证报告是我帮助起草的,我当然理解。”

陈方:“理解就好。跟何副校长和方行长好好解释。”

梁经纶:“我能走了吗?”

陈方点了下头。

“派车送你吧。”曾可达走过来了。

“借辆自行车就行。”梁经纶已经跨出了房门。

陈方看着他,曾可达看着他,徐铁英也看着他。

飘拂的长衫消失了,风声因梁经纶而起,随梁经纶而去!

陈方回头了,向曾可达那张桌前走去,拿起了他记的那份记录看了起来,同时轻声说道:“二位请坐。”

曾可达没有坐。

徐铁英也依然站在那里,没有坐。

轻轻地将记录放回桌面,陈方望向了曾可达:“请曾督察写上记录人,签个名。”

曾可达过去签名了。

陈方又走到了徐铁英面前,拿起了茶几上的记录。

这次只翻了翻,陈方便将记录放回茶几:“徐主任也请签个名吧。”

徐铁英坐下签名了,签得如此之慢。

两个名都签完了,陈方站在那里等着。

曾可达立刻过来将记录交给了他。

徐铁英站起来,双手将记录也交给了他。

陈方:“都请坐吧。”

两个人都坐下后,陈方这才在单人沙发上坐下,只坐了沙发的三分之一,显得十分谨慎谦恭,轻声问曾可达:“对这个梁经纶,经国局长什么评价?”

曾可达想了想,答道:“人才难得。”

陈方将两份记录对折了一下,放进了中山装下衣口袋:“这份记录不能再外传,我亲手交给总统。”

曾可达:“是。”

徐铁英:“是。”

陈方又轻声问徐铁英:“关于那20%股份,党通局还有没有什么证据在什么人手里?”

徐铁英沉默。

陈方依然不紧不慢:“有什么说什么。”

徐铁英:“党通局没有在所谓的20%股份里拿一分钱,那八家公司填的表就在这里,都是他们的私产。”

陈方:“我是问还有没有什么证据在别人手里。就像刚才这个梁经纶说的,北平分行,崔中石、谢培东,你为什么要去找他们?会不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后果,比如共产党掌握了明细账目,通过别的渠道栽赃中央党部?”

徐铁英闭上了眼:“有一份明细账目,原来在崔中石手里,现在在谢培东手里。这两个人都有可能是共产党。”

陈方:“有可能还是有证据?”

徐铁英:“证据正在抓紧调查。”

“那就抓紧调查。”陈方站了起来,“徐铁英。”

——直呼其名。

徐铁英倏地睁开了眼。

陈方:“中央党部、全国党员通讯局从来就没有在平津八家企业有任何党产股份,谣诼纷起,你必须解释清楚。即日起解除你在党通局和北平的一切职务,回南京接受调查。”

徐铁英慢慢站起来,望着陈方。

陈方接着说道:“我也是一小时前在华北‘剿总’接到总统的电话,传达而已。”说着看了一下手表,“傅总司令安排了五点的飞机,时间很紧了。我和曾督察还有几句话说,请徐主任到后门等我一下,一起走。”

徐铁英想到了这个结果,却没想到如此决绝:“陈主任,我在北平警察局有一些党通局的秘密材料,还有一些个人的物品……”

“已经安排人去清理了。”陈方这次很快回答了他。

“谢谢陈主任……”徐铁英必须抓住最后一次机会了,“有几句重要的话,事关戡乱救国,我能不能先跟曾督察交代一下?”

陈方看了看他:“可以。”

徐铁英望向了曾可达:“7月6日在南京特种刑事法庭,你对方孟敖的怀疑是对的,到北平以后你们对崔中石的怀疑也是对的。共产党、周恩来经营多年,在党国各个要害部门都安插了他们的人。对此党通局一直在严密关注,秘密调查。由于取证艰难,在审讯方孟敖时,我才会为他辩护,也是为了继续查找证据。我来北平不只是为了什么党产,核心任务是找出潜伏在中央银行的共产党。党费没有钱,军费没有钱,政府开支、民生教育都指着中央银行,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的账却掌握在共产党手里。崔中石死了,谢培东还在,这个人是周恩来精心布的棋,一日不挖出来,迟早会成为平津地区币制改革乃至华北跟共军决战的心腹大患。还有刚才那个梁经纶,他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也绝不是真正的国民党。这个人口口声声只提先总理,只提经国局长,只字不提总统。这是在分裂党国、离间骨肉。但凡有可能,他就会利用何其沧、司徒雷登和一切美国的关系反对总统。至于方孟敖,我只想提醒一句,不能让他将国军的飞机开到共产党的解放区去。”

说到这里,徐铁英突然向曾可达伸出了手。

曾可达避开了徐铁英的目光,望向陈方。

陈方递过一个可以握手的眼神。

曾可达伸出了手。

徐铁英:“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握了一下,转身走了出去。

曾可达再想看徐铁英时,已经没了身影。

“曾督察。”陈方在轻轻叫他。

“在。”曾可达这才回过神来。

陈方:“坚决反腐不要忘记坚决反共。我没有话传达了。只问一下,方孟敖怎么处理,还有梁经纶刚才的言论你怎么看?”

曾可达:“请芷公指示。”

称字而不称名,是尊称对方,称一个字再呼之为公便是最高的尊称了。陈方字芷町,曾可达这时如此称呼,可以视为巴结,也可以视为发自内心之尊敬。

陈方笑着摇了摇头:“不敢。”接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两份记录,看了看,择出曾可达记的那份递还给他:“向经国局长汇报,听经国局长指示。”

“是!”曾可达双手接过了记录。

陈方伸出了手。

曾可达指尖捏着记录,双手握住了陈方,“感谢总统信任,感谢芷公关照。”

陈方的手软绵绵的:“都是江西人,不说客套话。共克时艰,不要送了。”

“是。”曾可达口中答着,还是紧跟着送到了门外,“王副官!”

曾可达住处走廊对面的房门立刻开了,王副官陪着另一个年轻的中山装走了出来。

年轻的中山装疾步走到陈方面前,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副墨镜递给了他,接着撑开了那把很大的黑布洋伞。

陈方戴上墨镜便再没说话,也再不回头,黑布洋伞罩着,下了走廊,踏着花径而去。

王副官颇诧异,曾督察既不送客,也不回房,站在门口出神,等了少顷必须过去了,轻轻叫道:“督察。”

“嗯。”曾可达这才看向他。

王副官:“警备司令部电话,说是方行长夫人还有何副校长的女儿要看方大队长,未经徐主任批准不敢同意,跟方副局长发生了冲突。”

“没有什么徐主任了……”曾可达又望向了园子里那条小径,“回电话,未经南京同意,谁也不许跟方大队长见面。”

“是。”

“等一下。”曾可达又叫住了他,将手里那份记录递给王副官,“将这份记录立刻电发建丰同志!”说完,转身进了房门。

房门从里面关上了。

王副官这才转身,向自己的房间走去。

燕南园何宅外小路上,烈日当空,空无一人,梁经纶骑着自行车,也不就路旁的树荫,飞踏而来。

长衫已经湿透,下摆掖在腰间,前面就是何家了,梁经纶放慢了车速。

突然,一件东西从眼前砸落,掉在梁经纶车前约两米的路面,还弹跳了一下。

梁经纶一握刹车。

路面上是一个装着电工工具的皮套。

梁经纶抬头。

路旁电线杆上一人正在解开腰间的安全带。

“对不起!”那人非常敏捷,拿着腰带瞬间便下了电线杆,走到路中,捡起了地上的工具套。

“辛苦。”梁经纶应付了一声,正要踏车。

“是梁教授吧?”那人望向了他。

梁经纶再望那人,搜索记忆,并不认识。

——他当然更不知道,此人正是火车上曾经跟崔中石接头的地下党。

那个人接着说道:“听说何副校长家的电话线断了,我是来修电线的。梁教授是去何副校长家吗?”

梁经纶开始审视这个人了:“是。请问谁派你来修的?”

那个人系上了工具套:“梁教授认为我是谁派来的呢?”

这就不能搭话了,梁经纶不再看他,脚一踏。

“张月印同志。”这一声很轻,梁经纶听了却如此响亮!

梁经纶慢慢又转过了头:“你说什么?”

那个人:“严春明同志牺牲了,我接替他的工作。今后我跟你单线联系。”

说着,那人掏出一封信递给梁经纶:“上级的介绍信,看完烧掉。”

梁经纶没有去接那封信。

那人将信失手掉落在梁经纶脚下,转身向电线杆走去。

电线杆边也停了一辆自行车,那人将自行车推过来时,掉在地上的信已经不见了。

那人笑道:“何副校长要求学校再给他拉一条专线,总务处晚上会派人来。请梁教授告诉何副校长。”

上车,再没回头,飞快地骑去。

梁经纶也没再回头看他,推着车慢慢向何宅院门走去。

何其沧依然坐在二楼房间自己那把躺椅上,方步亭已坐在窗前的椅子上,两人都知道梁经纶回了,也知道梁经纶进了客厅。

“先生,我回来了。”梁经纶的声音从客厅传来。

何其沧和方步亭对视了一眼。

何其沧:“上来吧。”

脚步上楼的间隙,方步亭已回到何其沧身边的椅子上坐下。

何其沧望向了房门外,方步亭也望向了房门外。

梁经纶站在门口:“先生,方行长,我见了曾可达。”

按理,这时何其沧应叫梁经纶进房,可依然只望着他,方步亭也在望着他。

梁经纶便不宜再往下讲,静静地候在门口。

何其沧望了梁经纶好一阵子,说话了:“我启蒙早,四岁上的私塾。记得第一天去上学,我的父亲,孝钰她爷爷对我说,用心读书,要藏得住话。我问,什么是藏得住话。我父亲告诉我,只该你一个人知道的事不要对第二个人说,只该两个人知道的事不要对第三个人说。我当时并不明白,只是照着做了。好多年后我才悟出这番话的道理,天下本无事,都是传出来的。现在我把这个话教给你。见曾可达的事,孟敖的事,跟方行长一个人说就行了。你们下去说。”

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梁经纶答道:“是。”

方步亭站起来:“我下去了。”

何其沧依然坐着:“去吧。”

绕室徘徊,电话终于来了。

曾可达住处客厅里的电话只响了一声,曾可达立刻拿起了话筒。

“可达同志吗?”果然是蒋经国的电话。

曾可达:“是我,建丰同志。”

“那封电报是怎么回事,谁的言论?”

曾可达有意沉默了两秒钟:“是梁经纶同志的谈话记录。”

“什么谈话记录?跟谁的谈话记录?”

曾可达:“我在场,还有徐铁英。”

那边突然沉默了,接着突然发问:“你为什么不制止?”

曾可达:“报告建丰同志,陈方先生来了。”

“哪个陈方先生?”

曾可达听出了建丰同志很少如此惊诧,小心答道:“总统府四组主任陈方先生。”

这一次那边是真的沉默了,曾可达望着墙上的壁钟,大概有六七秒钟。

“陈秘书来,你是不方便向我报告还是没有时间报告?”

曾可达:“事先没有通知,陈秘书是突然来的,向我和徐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