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武夫-第8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皇上!”眼见自己的每一条建议都已经被皇上认真听取了,而且皇上如此信任倚重自己,即使是宰相之尊,他还是心里十分激动,又是深深行礼。

“没别的事了吧?那这下我们同去吧,走!”

内阁的文臣们在茶室当中的私会,并不只是此次与会的大臣们唯一的私下碰头,而文臣们私下里的盘算,当然也不会是大臣们唯一的盘算。

第1475章召见

就在平原侯陈宏还在跟孔璋、周璞两位朝中大臣谆谆告诫的时候,在另一间隔间里面,蔡国公、元帅石满强也正在和他在军内的后辈们倾心交谈。

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元帅,此时正穿着军服,坐在一张方形茶桌旁边,而赵松也穿着军服坐在他的对面,而他两边的位置上也坐着不同的青年军官。

石满强和赵松都是军内响当当的大人物,这两位军官能够同他们坐在一起,自然也绝不会是泛泛之辈,他们正是被皇上钦点进未来的征日大军的大汉军队后起之秀黎黄河和马同济。

这四个人刚刚一落座,上茶的人就来了,不过因为这几个人都没有说话,所以在那种军人特有的肃杀气氛之下,侍者老觉得浑身不大自在,倒茶的时候就连手都有些发抖,好不容易倒完了茶,立刻如蒙大赦一般地逃了出去,深怕惹得这些军爷们不高兴。

即使侍者跑了出去,这里一时间也没有人说话,气氛还是有些沉闷生硬。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蔡国公石满强把他们一起叫过来之后,一直都没有说话。

军队最讲上下之分和阶级资序,多年呆在军队之后这些人都已经把这当成了金科玉律,即使是到了远离前线的地方也放不下,元帅没有开口,所以没人敢于开口。

再加上元帅的地位最高,而且掌兵多年,所以虽然他态度随和,但是自然有一股气势在,震慑得其他人也不敢轻易开口。

不过,虽然遵守阶序的戒律,但是其他三个人却并没有显得畏缩,只是同样端正地挺直腰杆坐在座位上,不卑不亢地等着元帅发话。这四个人都是英挺不凡而且气度森然,把原本就不大的茶室隔间衬托得越发逼仄。

赵松是皇上的堂弟,而且多年来带兵打仗战功赫赫,俨然有在未来成为大将的趋势,而这两个年轻人,马同济是巨鹿侯马冲昊的大儿子,黎黄河则是颍川侯黎大津的儿子,都是出身不凡,并且同样也从军多年,所以耳濡目染之下也气度不凡。

因为元帅一直没有发话,所以沉默持续了很久,只有他们的胸前挂着的那些勋章,随着他们胸口的起伏而不断闪烁着烛光。

为了提高军人的荣誉感,鼓励国民尚武的风气,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在开国之后,皇上在提高军人待遇、让军人自主指挥和升迁之外,还开始在军队里面颁发各种勋章。

这些勋章各有等级,而且式样经过了精心设计十分好看,奖励给那些奋勇作战和负有指挥责任、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军人。

果然,当皇上开始用这些勋章奖励部下官兵的时候,果然在军内引起了极其剧烈的反响,广受好评。

这些勋章里,最高等级的是梅花形状,用纯金打造,是用来专门颁发给获得了最高荣誉的军事统帅的,只有独自统领一支方面大军,完成了一次歼灭大量敌人的大会战,赢得了如此巨大的功勋,才会被授予这样的勋章。目前在大汉军队内部,也只有位于顶点的元帅们才拥有这样的勋章,因此金梅花勋章也就成了封为元帅的标志。

自从出现了这枚勋章之后,奋勇作战、出生入死,得到一朵大金梅,也就成了军队内部每个有志气的青年军官的共同理想。就连赵松和黎黄河马同济这些大汉的勋贵,也同样摩拳擦掌,一心想要让自己成为未来的元帅,佩戴着金梅花,笑傲天下。

此时这朵硕大的金梅花正在元帅的军服上熠熠生辉,压过了其他所有光线,凛然宣告了自己是万军顶点、无可撼动的地位。

第二等级的就是兰花形状,用银制作,依照大小和成色又分作三个小等级,此时赵松的胸前佩戴的就是一枚二等的银兰花勋章,马同济和黎黄河因为屡屡立下战功,而且带兵指挥作战多年,所以胸前佩戴的都是三等的银兰花勋章。佩戴银兰花,也是成为军内高级指挥官的标志。

赵松等三人佩戴着银质勋章,银白色的辉光虽然无法与大金梅的傲然气势相敌,但仍旧倔强地表达出了主人的前途不凡。

第三等级的是桂花,以铜制作,分三个小等级,专门授予中低层军官,表彰他们的英勇作战。第四等级的是葵花,以铁制作,同样也分三个小等级,专门授予给底层的队正和士兵等专门在前线厮杀的士兵。

这些勋章不仅仅只有鼓舞士气的作用而已,而且还是记功的凭证,每一枚勋章在发放的时候,都会有专人记录下当时的受勋者所拥有的荣誉,这些荣誉在士兵和军官们回乡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授田,而有些军官,在积攒了几枚高级的勋章之后甚至还能伴随着被皇上封爵表彰的殊荣。

最近颇有一些军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勋贵的一员的。

在勋章所代表的名利的刺激下,原本就已经士气高昂的大汉军队,其军心再度高涨,某些人心里因为天下定鼎所带来的懈怠,也被刺激得一扫而空。

不知道过了多久之后,蔡国公、石满强元帅终于从石墙般的静默当中动了起来。

接着,他慢慢地伸出手来,从自己的面前拿起了茶杯,然后一饮而尽。

这里没人对他这种将极品大红袍如此喝法表示抗议,因为他们这些军汉都是这么享用茶水的,也懒得分出好坏来。

喝完之后,他将茶杯放回到了桌子上,然后冷静地打量着对面和旁边的两个人。

“赵松,黎黄河,几年不见,你们真的出息了。”

他没有跟马同济这么说,因为马同济这几年一直都在他的麾下作战,也是他着力培养提携的一个青年军官。

“哪里当得起元帅如此夸赞!”赵松笑了笑。

“你怎么当不起?”元帅瞟了他一眼,“我听说你已经被皇上敕封为荥阳伯了,一个伯爵,这满朝上下才多少个?难道还称不上出息吗?”

伯爵?!

当听到了这个词之后,黎黄河和马同济两个青年军官都是心头一颤,禁不住对望了一眼。

赵松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和资历,一直都被视作是军队系统内除了几位元帅之外最有资格的人,也被看做是承接军内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特殊标杆人物,他这次已经被皇上封做了伯爵,那说明第二代军官也将开始崭露头角,逐步成为军队的主要领导者。

这让他们深感刺激,也激起了他们想要上进的心。

从古至今,封侯拜相是每个有志青年的共同理想,他们怎么可能免俗?

“承蒙皇上抬爱……老实说赵松一直心里惶恐。”赵松半是谦虚半是真心地说。

“没必要惶恐,虽然你是皇上的堂弟,但是这么多年你怎么带兵打仗的、立下了多少功劳,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要害怕什么人言?照我看,皇上这次晋封你,还算是封晚了一些呐!你的战功和资历,早就该封个伯了!”石满强元帅笑了一声,“不过,封伯晚点是可惜,但是你以后封侯倒是可能快上不少了……”

“还请元帅提携……”赵松连忙向对方致意。

“你是大汉的将军,是皇上寄予厚望的爱将,我谈得上什么提携不提携你的?”石满强元帅轻轻摇了摇头,然后突然抬手指了指旁边的这两个年轻人,“倒是你,这两个年轻人还得靠你来提携,他们可是大有希望的青年后进,皇上交到你手里了,你可要悉心培养啊。”

“黄河跟同济都是军内有名的青年骁勇,又是大家知根知底的人,是他们帮我才对。”赵松仍旧微笑着,“当然了,赵松只要力所能及,一定会帮上两位后辈,绝不会让他们为难。”

这若有深意的话,让两个年轻的军官听得有些有些明白,但是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头雾水。

他们是近期才从服役的地方被调回来的,马同济之前一直在贵州四川等地的山区辗转作战,而黎黄河也是董冰峰元帅的麾下,在两广之中辗转作战。他们被调回来之后,马上就被叫到了皇上的军营里面来接受觐见,但是调令上语焉不详,并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被调回来,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留在京城多久、会不会有别的任务。

回到京城之后,通过各方面的消息,他们隐隐约约知道了一些信息,得知自己可能会从现有的驻扎地被调走,参加到一场新的作战任务当中,但是其他的信息就不甚清楚了。

不过,虽然对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是很明显这次的新作战皇上十分重视,否则就不会将自己特别信任的堂弟赵松给亲自调动回来了。

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这两个年轻人都安心下来了不少,暗地里都在摩拳擦掌,期待着自己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能够闪耀发挥,为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再增添上几分砝码。

第1476章年轻的自信心

他们的心气都很高,虽然平时在军内都很努力,但是总担心有些人会在暗地里嘲讽他们是靠着父辈的关系才得以上台的,因此十分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机会来证明自己不输于父辈、同样能够创造出辉煌的勋业来。

“你有这份心就好。大家在军内就应该是一家人,帮助自己人就是帮助自己,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大汉的军队才能一直战无不胜。”石满强元帅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着,他转过了头来,看着一直正襟危坐的两个年轻人。“黄河,同济,事到如今我们也不需要瞒你们了,你们差不多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了吧?没错,接下来皇上打算发动一次征伐,预计要让赵松作为统领,而你们两个将会作为团正跟随他一起出去征战,以后赵松就是你们的上司了,要好好地听从他的命令,切不可贻误军机啊!”

虽然早就听到了类似的风声,但是经过了元帅亲口确认了之后,两个年轻人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还请赵旅正提携关照!”他们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然后向他见礼。

在行礼的同时,他们心里也在暗自疑惑,不知道皇上这次是打算在哪里发动大攻势。他们从军多年,一直辗转各地作战,自然也大致明白如今的天下形势。经过了这几年的四处攻伐,满洲,蒙古,残明,匪贼这些有实力的敌人已经被打得大为式微了,哪一边都不像是再需要来一次大阵仗的样子——蒙古那边可能稍稍例外,但是如果是要再对蒙古发动攻势的话,不会完全绕过曹国公吉香的人。

“关照是应该的,不过想必你们现在心里还很疑惑吧?不知道接下来会到哪里去打,也罢……反正过会儿你们就该知道了,我先跟你们说说也无妨。”赵松朝这两个人笑了笑,“你们两个,晕船吗?”

“晕船?”这么严肃的话题间隙,赵松突然提出这个问题,让他们两个年轻人都是一愣,打量了赵松和石满强一眼,却没有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什么开玩笑的迹象。

片刻之后他们终于反应了过来。

“我在小时候乘过几次船,不太晕。”黎黄河说。

“我……我有些晕船。”马同济说。

“一个只是小时候乘过几次船,一个是有些晕船啊……”赵松低下了头,微微沉吟了起来,接着,他抬起头来,颇为严肃地看着这两个人,“那么,你们接下来去学习一下怎么坐船吧,要多练练,练到在海上怎么也不晕船了为止!”

“海上!?”两个年轻人又是一惊。

“是的,海上。”石满强元帅接过了话头,“因为这次,你们要渡海去进击日本。”

“日本!”

两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军官,第一次显示出了无所适从的迷惑感。

这种迷惑不是来自于可能要去经历新一轮的战争和生死考验,而是来自于日本这个特殊的战争目标。

在过去几年,他们虽然久经战阵,但是毕竟之前一直都是在陆地上作战,虽然地形各有不同,有大山树林,有荒漠戈壁,还有水网密布的乡野,但是作战总归还有共通之处,后勤的保障和运输也可以用一样的模式来处理,作战也有共同的战法来指导。

然而打日本就不一样了,虽然对日本不是特别了解,但是都在军内经过了相当程度训练和学习的他们,都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知道日本是一个孤悬在外的海岛之国,和大陆完全不接壤。这就意味着,攻打日本的作战讲和之前他们在各地的作战,形式完全不同,他们在之前所经历和积累的作战经验,很有可能经常派不上用场。

正因为有这种考虑,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就有一些顾虑。

但是,很快他们的顾虑就被振奋所取代了。这些年来,大汉的军队对外作战屡屡获胜,既在那些大汉的敌对势力心中引发了对大汉的畏惧心理、不敢和大汉为敌;也在大汉的军队上下培养出了一种“我等所向披靡百战百胜。”的近乎于盲目的自信和傲气。

这两位青年军官,无论家世还是资历还是自己的战功,在大汉军队的青年一代里面都是了不得的翘楚,所以他们身上的这种骄悍之气就愈发浓烈了,在感受到这次行动的困难之余,他们的心中更加兴起了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气。

敌人越难对付,他们越觉得自己建立功勋的机会越大,反而并没有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赵松也和他们是同样的想法,所以在从皇上那里得到准备对日作战的命令之后,他虽然倍感自己手中的筹码并不足够,但是仍旧做出了此战必胜的判断,而且跃跃欲试,丝毫也没有退缩。

眼见两个年轻人如此毫无畏惧的表现,赵松也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种骄悍之气虽然有时候会带来看轻敌人盲目自大的风险,但是他宁可自己手下的部将们无所畏惧,向着任何敌人冲锋陷阵。清醒的判断交给自己来做就好了。

“没错,皇上要求我们在明年进攻日本,他预定让我作为这支征日大军的主帅,而你们则是我手下的两个团正……”赵松确认了石满强元帅的说法,然后叮嘱了他们,“这是皇上亲自部署的对外作战行动,让两位充当团正,可谓是充分体现了皇上对两位的看重和信任,我希望两位可以好好体会这种信任。”

马同济和黎黄河再度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激动地站了起来,向赵松行了个军礼。

“我等必奋不顾身,肝脑涂地,绝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没错,皇上将你们提拔上来,给你们委了重任,你们就应该奋不顾身。”石满强元帅微微颔首,“我们都是带兵打仗的,都是粗人,那就学不来文官的弯弯绕绕,也没必要学。这打仗是最不需要说话弯绕的行当,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既然皇上指到了那里,那就算丢掉了自己的命也要打赢!”

在元帅的鼓动之下,两位青年人都是热血沸腾,摩拳擦掌,恨不得今天就踏上日本的土地,将皇上的敌人打个落花流水。

“请赵旅正训示吧,到底这日本,皇上是准备怎么打?”片刻之后,黎黄河直接看着赵松问。

“日本孤悬海外,想要打日本只能通过渡海,而且远隔千里之外,粮草弹药运送都有障碍,所以这次的远征,皇上预估是说除了海军出动之外,只派陆上一个旅过去征伐。”赵松低声跟他们解释,“经过了审慎的评估之后,我和几位参议都同意的皇上的看法,此次的征伐,兵力当以一个旅为限——虽然比起平常的旅兵力会略有加强,而且都是各部队抽调出来的精锐,但是总兵力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