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武夫-第8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获得了权势之后就想要获得应有的回报。这个想法一味靠堵是难以堵住的,就算他这一代可以强行抑制,到了后面也只能人亡政息,前明也就是这样的教训。

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就必须想办法将他们的逐利之心放在贪腐以外的地方,为此他鼓励开疆拓土,建立功勋,还让他们在国家银行当中可以领取固定的年息,以便稍稍平抑他们的功名心。同时他还鼓励工商,让他们将自己的收入可以投入到回报相对较高的产业当中。

也正是因为他的种种举措,所以丞相和财相两位才对国家银行的事情这么上心,毕竟他们和这个机构也是利益休戚相关。

“臣一定殚精竭虑,不复皇上期待。”在皇上满含期望的注视之下,陈宏垂下了头。“不过,虽然筹备银行的事情尚且顺利,但是诚如皇上之前所言,凡事都不能一蹴而就,我等面临的问题现在倒也有一些……”

“哦?说吧,今天正好大家都在。”对他的回答,皇上并不以为忤,仍旧微笑着。

自古以来,官员们汇报的时候都是先讲成绩再讲问题的,他当然也习惯了。

“其实也是老问题了,如今虽然朝廷家大业大,但是因为花钱大的事也多,所以还是连年入不敷出,积年的国债是越来越多了,虽然还是能借上钱来,但是每年偿付的利息也不是一笔小数。”因为有些紧张,所以平原侯的表情变得严肃了,就连坐姿也端正了许多,“尤其……最近连年用兵,所以财政的缺口还是很大,尽管商相他们一直都在扩张海外贸易,但是收过来的税总还是有些不够,所以臣觉得最近最好还是不要兴动刀兵,先将国债消减一点再说……”

皇上的笑容更浓了。

其实国债的积累是他刻意为之的结果,陈宏虽然是个聪明人,也是理财的老手,但是他毕竟还是这个时代的人,有他时代的局限性,他把国家财计看得有些像是私人财务,只想着收支平衡,生怕借贷拖累国家。

可是作为一个穿越者,虽然并非财经专业出身的,但是他多少了解一些国家经济的常识,他知道,对一个国家来说,借债并不是坏事,反而通过国债他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金融体系,同时将这些债权人变成国家的支持者(只要手里持有国债,就没有人希望发债的政权垮台),同时将民间储藏的丰富资金吸纳出来,投入到社会的投资当中——众所周知,对国家经济来说,钱只有流通起来才有意义。

当然,他知道过度负债对一个国家也十分不好,会造成国家财政崩溃,但是一个国家需要一个稳定而且规模适度的国债盘子,这是现代财政的基础之一,这也是他亲手开启这个古老国家和民族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这些话他没必要跟财相和其他人说,他只需要暗暗引导这些,时间长了,在多年的实际操作当中,这些金融财政的领导人自然而然会拥有近代思想,树立正确的财政观念——欧洲发达国家近代做到的,没有道理他的大臣们做不到。

同时,故意让新朝不铸造铜币,也是他刻意为之的。

在这个年代,各地的地主老财们除了兼并土地之外,最喜欢的就是藏钱了。他们一般都窖藏了很多铜钱和铜器,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国朝宣布只使用金银币,等于变相从他们手里掠夺了财富,逼得他们只能重新使用新朝的钱,这样很快国家的金融体系就会落入到大汉银行——也就是中央银行的手中,使得国家财政加速进入中央集权的近代化体制。前明在万历初年开始执行一条鞭法,让各地的赋税折银上交,说实话也给他们推行这种政策打好了一个基础,可以让他们事半功倍。

而且,说句实话,铜用来当钱太浪费了,在如今,造大炮和战舰都需要大量的铜,可不能把它用在这种方面上。

而到了那个时候,皇上和他扶持起来的勋贵集团们所控制的大汉银行,也必将成为国家的中央银行,唯一享有铸币功能的金融机构,一国金融体系的最顶点。

不过,为了不至于影响太大,让天下人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新朝并不打算宣布立即废止铜钱的货币作用,只是不再主动铸造大量新铜钱而已,这样少量供应的铜钱和旧时代流通的铜钱一起会在市场上作为极小额的辅币流通,然后在未来有序地退出市场,最后实现完全的金银复本位制。

在皇上的理想当中,最好是随着国家金融体系的完善,慢慢地过渡到后来的信用货币阶段(也就是抛弃贵金属货币,发行纸币),这样可以大大扩张国家信用,不过现在这个社会时代谈这个太晚了,那已经是他的子孙们需要忙活的问题了,不需要他现在过于的操心。

“你说的问题我明白,国家用钱确实不能大手大脚,要适度,要让天下可以负担得起,这一点我会听取的。”皇上先是点头鼓励,然后话锋一转,“但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们不能因为缺钱了就把重要的事情停下来,这是本末倒置,我们先把局面稳定下来,天下太平了朝廷收上来的税就多了,到时候慢慢还清债款不是轻松很多吗?”

“臣明白了。”陈宏连忙回应。

“还有什么别的问题吗?”皇上再问。

“还有一件,就是铸币的问题。”陈宏定了定神,继续说了下去,“皇上对铸币期望很高,想要几年内就让新币流通天下,不过……虽然近年朝廷收上来了不少金银,但是总觉得还少了一些,所以,需要斟酌一下如何解决……”

“我今天把你们叫过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皇上马上回答。

议事厅顿时又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除了陈宏外,丞相王兆靖对此也十分好奇,说实话对今天的事他心里是比较好奇的,因为他和陈宏是内阁的人,按道理来说是不能多过问军队的事情的,他不明白为什么今天皇上把他们和石满强一起特意召见,因此他和陈宏刚才也在暗自揣度皇上的用意。

在三位重臣的注视之下,皇上不紧不慢地拿起了桌上的茶杯,喝下了几口淡茶,然后他笑着扫视了一下几位重臣。

“我听说日本国盛产金银和铜,明年我们发兵日本,只要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金银,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攻伐日本!?

重臣们终于明白了皇上今天叫他们过来的意思,因而他们一时没有说话,而是各自对视了一眼。

“为了夺取日本的金银,发动征伐?”丞相稍微怔了一下,但是并没有十分震惊,反而很快就重新恢复了镇定。

第1456章储君

他没有很快去问皇上具体原因,而是转头看向墙角边一直默不作声做记录的书记官。“刚才皇上和我们说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了没有?”

“记下了,丞相。”这个年轻的书记官马上做出了答复。

“好,接下来我们和陛下的谈话你也要完完全全记录下来,不得有任何遗漏!”王兆靖严肃地叮嘱这位书记官,“记得,我们谈完了之后你要录三份副本,我和蔡国公平原侯都要保留一份!”

皇上接下来要跟他们说的事情,必然将是十分紧要的东西,他们也许在一场会议当中无法完全领会,这种情况下,在回去之后多看几遍会议记录就对他们很有帮助,也能让他们更能够执行好皇上的意志。

“是。”书记官马上就点头应了下来。

“皇上,您虽然今天才跟我们说,但是想必心中这个想法已经酝酿许久了吧?”吩咐完了书记官之后,丞相重新看向了皇上,“且皇上直接训示吧,我等一定好好听在心里。”

“训示谈不上,只是有些事情要征询你们,顺便问问你们的看法而已。”皇上冲丞相微笑着点了点头,“你们不要专门听我的,有意见就说。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现在我国为了铸币而需要大量的金银,各处还需要大量的铜,而日本人手里有很多金银又有铜矿,那自然我们就要想想办法互通有无……”

“启禀陛下,陛下盛聪,臣等不及,银行和铸币之议,确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过……”王兆靖的神情十分严肃,显得若有所思,“日本孤悬海外,和大陆交流不甚方便,而且之前还被前明太祖列为了不征之国,如果需要征伐之的话,恐怕需要细心筹划才行……”

其实他并不在乎攻打“不征之国。”的道义上的负担,只是担心在日本的战事如果旷日持久而且耗资巨大的话,已经入不敷出的国家财政恐怕就又会增添一个大负担,结果不仅没有达成原本的目标,反而得不偿失。所以他想要借着今天的机会委婉地提出一些提醒,让皇上在考虑进攻日本的时候多多注意一下不利条件,不要过于盲目地行动。

“不征之国那是前朝的事情了,与今朝何干?时移世易,自然应该审时度势相机而动,难道前朝太祖定下的规矩,我们还要遵守吗?”皇上不出丞相的意料,很快就否决了他的说法,不过态度倒是并不生气,“丞相,你的意思我是明白的,你放心吧,这场仗,我们会进行完全的准备,绝对会打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点清醒我还是有的。”

“皇上明见万里,臣等不及!”丞相心里暗暗定下来了,连忙口中称颂。

“好了,别光顾着给我戴高帽,我今天叫你们过来,就是为了谈这件事的,你们可别想着随便附和我就能过了关!”皇上笑了起来,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陈宏,这件事跟你最为有关,你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皇上,臣也听说日本自古以来就盛产金银,其国铜矿的储量也极其丰富。多年来我朝一直都在与他们交往贸易,所以得到了不少金银。”因为知道皇上恐怕已经下了决定,所以陈宏的话也十分委婉,大体上同意了皇上的构想,只是补充了自己的一点顾虑而已,“如果能够出兵威慑其国,令其献出一些金银,想来我国的需求可以满足不少,皇上的大计应该也能够按照原本的规划来完成。不过……还是那句话,臣以为最好速战速决,不然的话,如果两国开战,恐怕贸易会暂时中断,日本金银对我国的输入也会一时断绝,若是旷日持久的话,反而对陛下的大计颇为不利。”

“好,我明白了。”皇上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了蔡国公石满强,“满强,你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皇上,臣是个武人,一向只知道服从命令行事,对于财政和国政,臣并不知晓。”石满强的回复倒是慷锵有力,“不过臣知道,皇上做的决定那是绝对不会错的,臣只需要鼓起死力去完成即可,皇上指到哪里,臣就打到哪里!”

“还真是个勇将!”皇上禁不住大笑了出来,“不过,这次不用你来打过去了,这次为了减小我国的损耗,我只打算派一个旅过去,速战速决打疼日本的当国之人,让他们痛彻心扉然后答应我们的条件就好了,你是一个元帅,难道我还能让你当个旅正带着这些兵?”

“不用我上阵?这……”石满强惊愕当中又有掩饰不住的失望,“那皇上,请问旅正是谁呢?”

“我定了赵松。”皇上的语气十分平淡,“你们觉得这个人选怎么样?”

三位重臣又十分迅速地对视了一眼,虽然文武殊途,但是他们都久在朝中,当然知道赵松是什么身份,也知道皇上对这位堂弟的看重。既然皇上已经选定了由自己的堂弟来领兵,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臣久闻赵松作战有勇有谋,是一名难得的将才,这个人选十分不错。”仅仅只沉默了片刻,石满强马上说。“他当旅正,此次应该征伐不会有失。”

“很好。”皇上再点了点头,像是看透了他心中所想似的。“你倒是豁达,能以大局为重。不过,心里肯定还是挺可惜的吧?”

“臣是觉得有些可惜,不过臣知道,既然皇上将臣特意叫过来了,那自然就不会是只跟臣说说这种安排而已……”石满强黝黑的脸上露出了些笑容。

“长进了啊!都会油嘴滑舌了!”皇上又是一笑,“不过你说得没错,这次我确实对你这些有些安排。赵松现在就是个旅正,但是这次派过去的旅不会全是用他现在的那个旅,我准备让他从之前管的部队里面抽一个团作为直属,另外两个团就从别的地方去找。另外两个团正我也定好了,一个是马同济,一个是黎黄河,黎黄河现在在董冰峰麾下,马同济现在就在你的手下,你不会给不出人吧?”

听到皇上的话之后,石满强心中顿时大喜。皇上这意思,就是从他这里调人,而且不是调一个人而已。马同济现在在他的手下任团正,调过去也是团正,但是打完之后肯定会有不少封赏升迁,而且他可以抽调很多自己手下精干的青年军官塞到这个团里面,让他们一起从里面分润战功,走上升迁的康庄大道。

这已经是皇上对他的很明显的照顾了。

“皇上给了马同济这样的机会,臣怎么会阻拦呢?”石满强笑得满面春风,“皇上且放心,臣回去之后一定会马上从下面抽选精兵强将,一定要让最好的官兵随他,决不让皇上失望!”

“你要做的可不是抽调一点儿人而已,”皇上摇了摇头,“这次虽然只派一个旅过去,但是毕竟是大军千里出征,需要消耗的物资极大,需要从国内运大量物资过去,辽东现在虽然暂且平静,但是毕竟残破得厉害,物资还是要从山东来运,你既然管着山东的兵,那就好好地给我管着,要是后勤供应出了问题,我就拿你是问!”

“皇上请放心!”在皇上的注视之下,这位元帅也激动了起来,“到了出征的时候,臣一定会亲自坐镇督办,绝不会让物资供应出上一点问题,否则臣就亲自过来跟皇上请罪!”

“别跟我请罪了,到时候你就去跟太子请罪吧。”皇上冷笑着回答,“这次出征,坐镇后方负责调度的太子,我只是偶尔听他上报而已,你不用跟我多说。”

“太子……”三个重臣同时抽了口冷气,“这次竟然是太子来负责?”

他们心里都明白,如果太子亲自坐镇后方,这件事的意义就完全非同小可了,太子是国之储君,虽然年幼但是也到了该历练的时候了,皇上派他出来负责后方坐镇,那肯定就存了这个心思。虽然皇上说的是他在负责我不会来掣肘,但是太子办事皇上哪有放手不管的可能?可想而知,如果这次远征当中有谁的表现不好的话,那太子一上报,皇上肯定饶不了他吧。

“臣……明白了。”石满强沉思了片刻,然后略微艰难地点了点头,“臣一定尽心尽力,决不让皇上和太子失望!”

“别搞得那么紧张,我相信你做得好,否则也不会找上你。”皇上微笑着勉力了他,然后转头看向了两位重臣,“陈宏,该说的我都跟你说了,你回去准备一下,看看最近能够筹集到多少钱来,我们先把这次出征的费用给准备好——不过要记得保密,不要让外人听到我们的谋划,免得闹出别的乱子。”

“臣明白。”陈宏马上应了下来,“臣回去之后就会着手相关的准备,力争不拖延此次远征!”

第1457章一团和气

“很好。”皇上看上去心情很好,满面笑容地又看向了一直没有再做声的丞相雍国公王兆靖。“丞相,他们的事情我都说完了,现在该跟你说说了。这个构想你到底觉得怎么样?”

“皇上吩咐便是。”王兆靖恭敬地回答,“臣乃皇上的辅臣,只要皇上有名,臣但有尽心竭力而已。”

“别这么说,人生在世谁能没错?就算我是皇帝,也不可能全知全能,还要你们来做我的耳目手足,为我办好事。要是什么事都让我一个人说,你们只管做,那我怎么能治理好天下?”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