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求生在西晋末-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蟊臼拢痛湃ё拥鼙嬖诖笕松肀撸H位の乐鸢伞!�

“嗯,这样也好,看在你如此恭敬的份上,以后你就待在中军吧。”

崔毖对段秀的低姿态十分满意,其实他也知道段氏不可能派更多的军队前来,之前他之所以将官司打到王浚面前,不过是为了争口气罢了。

此次四方联合进攻西安平,真正被其寄予厚望的则是拥有劲卒十多万人的宇文部落。无论高句丽还是段氏,崔毖根本没抱多大希望,只要双方有个态度并派点人马意思意思就行了。

“不知大人打算何时发动进攻?”

崔毖本不想跟段秀说太多,可又一想段氏不管怎么说也是盟约一方,不说却又显得不够诚意,故他沉吟了一会儿道:“初步定在八月份,前期我们需要时间来筹措大军所需的粮草,还要协商好各方在战后的利益分配。”

“八月?”段秀闻言不禁眉头一皱,显然对崔毖的安排不尽满意。

尽管段秀不曾独当一面,可这些年跟着父兄南征北战经历了不少战事,他多少也知道一点儿。若按照他的本意,根本无需联合什么高句丽和段氏,只需让宇文部落出动数万骑兵给西安平来①①点①小①说,。←。¢o个突袭就行,哪需要拖到什么八月份。

“怎么?段将军有不同意见?”崔毖嘴角露出一丝不耐烦之色,刚愎自负的崔毖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对他指手画脚了。他之所以将进攻时间安排在八月份,最大的原因无非是为了显摆罢了。

“额?不,没有,大人如此安排最好不过了!”段秀想起来之前兄长们叮嘱的话语,要他事事不要争先,只需应付过去就行,忙摇摇头否认了。

……

随着春回大地,辽东再次变得热闹起来,除了各地汉民忙着春耕外,各部胡人也纷纷赶着自家牛羊马群前往各处牧场。已经饿了一个冬天的牲畜们,突然被满眼绿色吸引,尽情地在辽阔的大地上撒欢。

不过不是所有胡人都拥有牧场的,一些部落被吞并的胡人以及生活在底层的胡人是不可能拥有自家牧场和牲畜的。这部分胡人要么凭借着勇力成为流窜一方的马匪,要么就只能依附强大的部落,成为别人手中的杀人工具。

但是今年随着乌丸部落被西安平县府收编,那些在各地流浪的胡人突然多了个选择。开春之后,西安平县府对外公布了一条针对胡人的新政策。

该政策规定:无论哪部胡人,只要愿意接受汉家文化,愿意为成为汉人,就可以到县府登记。登记后就能拥有和辽地汉人一样的权利,不但可以分得土地和牧场,还可以读书上学、当兵做官。

这条政策一经公布就吸引了大量生活困苦的胡人前往西安平,因为有乌丸人出来现身说法,倒也没人怀疑有人故意作祟。

“主公,如今聚集在附近的胡人越来越多啦,我们是不是马上开始登记啊?”封奕担心越来越多的胡人聚集在一起引发动乱,才着急地向卫朔提议。

不过,卫朔却不太担心聚集起来的胡人太多,故毫不在意的问道:“子专,现在一共有多少来了多少胡人?”

“目前大概已聚集了一千余人,后面还有不少胡人陆陆续续往这儿赶,以在下估计,这一次咱们至少可吸引到三千到五千胡人前来登记。”封奕忙站起来回答道。

“嗯,还不错,看来我们提出的政策对那些底层胡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就连卫朔也没想到一下子就聚集了千余胡人,自成功消化、收编了整个速丸的部落之后,卫朔就打起了辽东所有胡族的主意。

魏晋时期汉民在整个东北地区并不占据人口上的优势,经过汉末三国之乱和晋末之乱后,此时汉族人口与胡人人口在总人口比例已达到惊人的二比一左右,而在辽东地区,这个比例怕是更低。

如果卫朔狭隘地抱着只依靠纯正的汉人来完成驱除鞑虏恢复河山的愿望,那就算是到死怕是也无法实现,除非让他一下子将各种先进的热武器给造出来,否则卫朔就只能选择团结大多数人来帮助他实现复兴华夏的梦想。

归化胡人就是一种削弱敌人补强自身的有效手段,而且历史上华夏历朝历代都有过类似的政策。

其中卫朔印象最深的就是明清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的改土归流之策,此策不但彻底稳定了西南边疆,还将少数民族纳入到华夏这个大家庭中,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如今卫朔要做的不过是站在古代先贤们的肩膀上,在整个辽东大地上实施改土归流,将本地胡族全都归化成合格的华夏之民。

“主公有所不知,其实胡人部落中也有穷人和富人之分,而且穷人还占据了大多数。除了少部分贵族和部落勇士外,大多数底层胡人根本没有自己的牧场和牲畜。一个普通的胡族战士,平日里除了通过战场抢掠积累财富外,根本没有其他收入,甚至他们的家人还得给部落贵族们放牧。”

“这一次主公公开承诺给愿意接受改土归流的胡人分配牧场,当然会对底层的胡人产生巨大吸引力!”

速丸作为曾经的部落首领,对胡人的内部情形相当了解。因此他深知卫朔提出来的改土归流之策对各部胡人的影响,不亚于均田制对世家大族的影响。

“看来我们又要扩充骑军数量了?”裴嶷若有所思道。

“没错,这一次起码得扩充到六千人。”卫朔满脸兴奋道,骑兵有多重要,只看在中原各地耀武扬威的匈奴人就可知道,只有拥有与之匹敌的骑兵,才有希望将各地胡人一一消灭。

“可是主公我们好像没有足够的牧场来分啊?”这时,韩寿站起来指出了改土归流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不料,卫朔却微微一笑道:“谁说我们没有牧场来分?”

“额?我……我们有吗?我们怎么不知道?”封奕、裴嶷、速丸、韩寿、鲁昌等人都是一脸不解,不知卫朔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却见卫朔起身将一副地图在众人面前铺展开来,然后指着地图上的济州岛道:“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此地名唤济州岛,岛上有个蛮夷小国耽罗国,岛上方圆百里有山有水有林有草原,当然了还有数千土著居民。”

“难道主公所说的牧场指的就是济州岛?”幕僚中裴嶷最先反应过来一言中的。

“没错,此岛四周濒临大海,若没有水军无人可上得小岛,可谓是天赐之地,让一群蛮夷占着实在是太暴殄天物了,还不如让我们占过来充作马场。卫某曾稍作估计了一下,就这座小岛起码可安置数万胡人在上面,将来每年可为咱们提供上万匹骏马。

第128章 放牧济州岛

“主公,这个济州岛真有你说得那么好?”

韩寿还是有些不太相信卫朔说的,总觉得卫朔说的太玄乎了,如果这座小岛真有卫朔说得那么好,哪为何当年吴国宁愿千里迢迢到辽地贩马也没想过占领此地。

“呵呵,在下就知道诸位心有疑虑,其实不满诸位,早在北上辽东之前,我就注意到济州岛了。后来因事务繁忙,就暂时将占领济州岛的计划给搁置了。可在下却一直将其谨记在心,最近随着改土归流计划实施,济州岛再次出现在我的视线当中。”

“诸位不了解济州岛,自然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顾虑,可在下却十分了解此地。济州岛上有着广袤的草原,非常适合放养马匹。而且选择此地作为我们的马场,还可避免被其他人惦记。”

“如果此岛真有主公说得那样好,那对我们来说就太重要了。正如主公说得那样,将牧场放在济州岛上,不但可避免各方的耳目,还可对外隐藏我们的实力,关键时刻能起到左右局势的作用。”裴嶷一脸慎重道。

“确实如此,主公,我们的水师可曾到过济州岛?”韩寿开口问道。

“去过一次,此地距我辽东大约七百多公里,来往一趟需一个多月时间,若是从崂山出发或许会少个十天八天。据回来的兄弟禀报,他们在岛上往一个方向走出去四五十里,还走不到头,可知此岛之大!而且岛上有山有水,土地肥沃,草原一眼望不到头,各种闻所未闻的树木生长得及其茂盛!”

“真的吗?”

“真是太好了!”

“上天待主公不薄啊!”

众人听了卫朔简单介绍了一下济州岛的情况后,纷纷喜形于色。在场众人都是智谋深远之辈,自然会晓得一座可牧马的岛屿对主公大业来说有多重要了。

在辽东不是没有合适的马场,可是稍微好点儿的马场都是各部胡人手中的禁脔,根本容不得他们插手。眼下有了济州岛,不但解决了急需的牧场问题,还不用担心被贪婪的胡人夺去。

①⑨①⑨点①⑨小①⑨说,。≦。∽o

……

海上的黄昏,有一种说不出的柔美。只见落日的余晖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致来。

卫朔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海天一色的美景,不禁心旷神怡。自穿越到此地后就一直忙个不停的卫朔,直到此时才难得有闲暇时光欣赏这与陆地、大漠截然不同的景色。

“其实主公此番不必亲自出海,些许小事,交由我与王司马便是!”刘总、王维二人站在卫朔身边,看着麾下整齐的舰队,不由得开口劝道。

卫朔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景,一边叹道:“此番前往济州岛,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未来发展。不亲眼看到水师拿下济州岛,我怎能安下心来?尔等也都清楚,如今我们在徐州、辽东面临着大量胡骑威胁,发展骑兵已是迫在眉睫之事,可要发展骑兵又怎能没有战马?”

“这济州岛日后将是我们最重要的一处马场,我若不亲眼来看看,又怎能放心得下?不是卫某不相信水师兄弟们,只是此事太过重大,由不得在下不小心谨慎。”

“主公莫要如此说,我等十分理解主公的苦心,只是不忍主公跟着我等一起吃苦罢了!”

不料,卫朔闻言一笑道:“说起出海,我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的江东之行,那一次出海我与曹参军二人可是吃足了苦头。不过,这一次我们还挺幸运,没有遇到什么恶劣天气。”

很快整支船队就出了渤海进入到黄海中,此时整片海域显得宁静而祥和。此次出征济州岛,卫朔将麾下的所有水师都派了出来,倒不是担心岛上的土著力量太强大,主要是为了锻炼麾下的两支水师。

崂山水师成立差不多快有一年时间了,除了今年在辽东参与了几次战斗外,大多数情况下水师的任务就是负责运送物资和人力。水师自成立以来根本就没经历过真正的水战,此次济州岛之行难得是一场海上袭击战,正好让全部水师都来见识一番。

三十多艘战船,还包括三艘两千料的中型海船,在大海上漂流了近二十日才到了济州岛附近海域。当一座巨大的海岛出现在众人面前时,顿时引得那些水手们大呼小叫起来。

预料中的大战并没有发生,一千多水师拿着武器在岛上逛了一圈后,耽罗国国主就选择了投降。岛上近万土著并没有给卫朔他们带来一丝麻烦,卫朔在控制住了国主后,也没有为难对方。不过,为了预防耽罗国国主生事,卫朔还是将其一家送到了辽东居住。

踏上济州岛,看着岛上一望无际的草原,卫朔不禁喜出望外,似乎看到了日后在上面跑动的成千上万的马匹。

“主公,看来此地还真的可以牧马!”

卫朔闻言回头一看,原来是刘总回来了,见状忙问道:“那耽罗国国主一家顺利离开了?”

“嗯,王司马带着三百水师与那个国主一家一同返回了辽东,并将咱们的情况告诉裴长史他们。”刘总笑道。

“刘司马,接下来这里可就全交给你了,你要尽快将整座岛屿掌握在手中,然后发动当地的土著为即将移民至此的汉民、胡人修建足够多的住所。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将有近万人移居此地放牧,其中绝大多数是胡人。”

“以后你们辽东水师将作为来往两地的主力舰队,要多长个心眼,防止胡人作乱。”

“哈哈哈,主公多虑了,此岛四面环海,若没有水师,就算胡人反了又能如何?只要我们以水师封锁此岛,用不了多久那些作乱的胡人就会自乱阵脚。”刘总一点儿都不担心迁居来的胡人作乱,在他眼中,没有水师济州岛可以说就是个死地。

“嗯,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我看此岛面积挺大,若只用了牧马有些可惜了,你们还可以让那些土著来种地,若能自给自足就能大大减少我们的负担。如今我们手中的粮食可不多,还不能做到自给自足。”

“请主公放心,我等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达到自给自足的目标!”

一直到了永嘉六年的六月份,卫朔才回到了西安平城,此时已有数百胡人被迁居到济州岛定居,已有大小数十块马场分配到归化的胡人手中。现在西安平城内,还有三千多胡人等着迁居济州岛。

辽东各地局势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唯有河北局势有了较大变化。其中石勒自去年北上后,历经大半年终于将刘琨、刘演击败,彻底占据了整个襄国。

永嘉六年,六月底,石勒进驻襄国,定都于此。此后,石勒以汉族失意士人张宾为谋主,召集低级士族,另立一营,号为“君子营”。自此,石勒的善战和张宾这些人的智谋结合,形成了一支难以抗拒的军事力量。

进驻襄国后,石勒依从张宾的计策,出兵掳掠冀州郡县之粮积聚于襄国,又迁徙人口至襄国耕种。

就在石勒与张宾苦心积虑忙着积蓄实力之时,刚刚登上帝位没多久的刘聪却彻底走上了腐化堕落之路。

匈奴汉国皇后呼延氏死后,永嘉六年正月,刘聪以司空王育、尚书令之妇女为左右昭仪;以王章、范隆、马景之女皆为夫人;以朱纪女为贵妃,均金印紫绶。

后刘聪纳太保刘殷二女刘英、刘娥为左右贵嫔,位在昭仪之上。又纳殷女孙四人,皆为贵人,位次贵妃,于是“六刘”之宠冠汉后宫。

刘聪不但大肆扩充后宫,还肆意屠戮大臣,匈奴汉国自此衰落。

第129章 谋取东夷校尉之职

自去年入冬以来,东夷校尉封释就因病再也无法理事,校尉府中大小事务尽由其长子封抽负责,封家其余诸人则在二子封悛的护卫下全部迁往了西安平居住。偌大个校尉府,只留下老迈的封释父子两个以及数名奴仆。

“咳咳!”封释咳嗽了几声,右手艰难地从床头上拿起一份奏章递给长子封抽,随后长叹一声道:“我封家诸人没有一个身具王霸之资,要想在乱世中将家族延绵下去,就必须选择一个明主投靠。”

“咳……为……咳咳……为父,本以为……咳咳!”

封抽见父亲又咳了起来,忙上前在其后背上轻轻捶了几下,劝道:“父亲,有什么话还是等日后病好之后再说吧。”

封释闭着眼睛轻抚几下胸口,摇摇头道:“若再不交代,为父怕是没机会了。趁着眼下我还清醒,早点儿将后事交代清楚为好。”

“父亲,你何出此言?您不过是偶感风寒罢了,儿子相信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自家事自家知,老夫的身体究竟如何,我清楚的很。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夫今年都八十了,早活够了。如果不是天下大乱,老夫此刻应该正在家中含饴弄孙,以享天伦之乐,哪里用得着考虑天下大事?算了,不说这些没用的了。”

“老大,你为人成熟稳重,虽然在官场上不会有多大出息,但谨守家业是足够了!日后光耀我封家门楣,还是得看两位孙儿的表现。无论奕儿还是裕儿都是聪明伶俐之辈,日后自会有自己的机缘。”

“今日为父单单将你留下,一来你是长子,有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