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求生在西晋末-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嗨,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原来阁下是在担心刚刚那个胡言乱语的王郡守啊。”卫朔故作轻松道:“要说一点都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也没必要太紧张,曹刺史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怪罪在下的。”
“哦?大人为何如此胸有成竹?”闻言刘总愕然。
卫朔难得在宴席上遇到个投契的人,不由得谈性大起,只见他语气神秘道:“在下听说,咱们曹刺史跟徐州的那两人关系本来就不睦,刺史大人肯定不会为了两个非亲非故的人而怪罪我这么一个能给他带来巨额利润的人才。”
“崂山青盐之利……”刘总喃喃自语,似乎若有所思。
“咦?不对,不对呀……”卫朔猛然回过神来,这个刘总有些不对劲啊,满场世家子弟都对卫朔不理不睬,偏偏这个刘总对他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
见大厅内无人关注他们二人,刘总忙先开口道:“卫大人或许很奇怪在下对你的态度。”
卫朔点点头道:“没错,确实如此。想我卫朔在世家眼中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粗鄙庶族,人人耻与在下交往。可刘兄弟似乎从一看到就很感兴趣的样子……”
刘总摇头道:“今乾坤倒悬,胡人肆虐,还分什么庶族和世家,不都是炎黄子孙么?有本事去跟胡人较劲啊,老跟自己人过不去算什么本事?”
这一番话,彻底让卫朔对身边这位年轻人刮目相看,不由得出言赞道:“世上又有多少世家子弟能像刘郎君一样开明?大多数世家子弟都瞧不起庶族出身的人才。却不知若没有工匠改良工具,没有农夫生产粮食,没有医生研究疾病,那些世家不都得饿死、病死?”
“在下……”
“哈哈哈,游戏之言,游戏之言,刘兄弟一笑了之即可!”卫朔似乎察觉到之前有些话说过了,忙岔开话题。
“其实,在下早就听说过卫大人的名头,当时刘某就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卫大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如何就能依靠数百流民而崛起青州东部?今日在下才略微明白了些。”说到这儿刘总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欣赏之色接着说:“大人与世家子弟完全不同,为人洒脱不羁,没有世俗偏见,世家越是不屑一顾的东西,大人越是视若珍宝,想必这就是大人为什么总能够在驳杂形势下游刃有余的原因。”
“想我刘家也是汉室宗亲之后,我父刘毅曾是青州赫赫有名的大中正官,可这又能如何?我家兄长还不是死于胡人之手?”想起自家兄长的惨死,刘总感到心里一阵抽搐。
看到刘总一脸悲戚,卫朔忙安慰道:“人死不能复生,请刘郎君节哀顺变!”
不知过了多久,刘总才止住了悲伤,只见他面容一整道:“卫大人,在下冒昧问一句:崂山可还愿招新人上山乎?”
嗯?卫朔心下一凛,暗道:这小子此言何意?是真心要上我崂山?还是存心试探?不由得开口笑道:“刘郎君此言何意啊?我怎么听不懂啊?”
“实不瞒卫大人,刘某寄居曹府,不过是为了寻机找石勒报家仇!可蹉跎月余,在下彻底明白了,曹刺史并不是一个可托付大事的人。可卫大人却不一样,你既缺少雄心抱负,又有雄厚的财力为依托,日后只要小心经营三五年,这天下还有谁可阻挡大人横扫宇内,重整河山?”
“我若想替兄报仇,在卫大人麾下必然有的是机会。”
卫朔并没有因刘总的主动靠拢而冲昏了头脑,反而不动声说:“其实刘郎君还可以南下投靠琅琊王去,岂不比小小的崂山强吗?”
“琅琊王?嚇嚇……”不料,刘总一听琅琊王嘴角便露出一丝嘲讽之色,“恐怕卫大人还不知道吧?早在数日前,琅琊王在新亭宴请江东各大世家豪族名士!”
“在新亭之会上,琅琊王与江东世家终于结束了对抗走向了合作。大批诸如顾荣、贺循、纪赡、周玘、陆晔、甘卓等江东名士,纷纷出仕琅琊王府,与王氏兄弟为首的北方士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可惜,北方士族也不是好惹的,别看江东士人大肆入幕琅琊王府,但真正掌握大权的还是北方士族。日后琅琊王不要说北伐中原收复河山了,光是调停两大势力间的纠纷怕是都要忙得他焦头烂额!”
“不过,就算如此想必琅琊王也是甘之如饴,因为他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变成北方士族手中的傀儡,只需在两大势力间左右逢源,自可稳坐钓鱼台!”
听了刘总的话,卫朔十分满意,对刘总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颇感意外。这是第一个主动投效他的世家名士,卫朔自然会感到几分得意。新亭之会在历史的确十分有名,正是有了新亭之会,才为日和司马睿开国江东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亭之会也标志江东士子开始大规模出仕琅琊王府,南、北士子间的交锋也将就此展开,也为日后王敦叛乱埋下了伏笔。
第95章 讨好曹嶷
慢慢到了深夜,此时宴席接近了尾声。这时曹嶷却把注意力再次放在了卫朔身上,他把玩着手中的酒樽,轻笑道:“卫大人,听说此次来临淄,你给本官带了不少礼物,本官甚是好奇,不知都有些什么呀?”
卫朔见问,忙将酒樽放在案几上,站起身回道:“回禀刺史,下官听说大人正为新建广固城为难,特意进献了一种新奇之物。此物极适宜营造城池,可省去不少糯米做粘合物。日后大人若要营建广固城,崂山可作为水泥的生产基地。”
“水泥?”曹嶷一头雾水,不知水泥是何物。
“不错,正是水泥,水泥是一种高效的建筑材料,遇水后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非常适合建造城池。”
听了卫朔的话,在场不少有心人都对水泥好奇不已,就连曹嶷也顾不上喝酒了,可见这水泥真是送到了他的心坎儿上。曹嶷早有新建广固城的打算,水泥若真有卫朔说得那样好用,必将大大缩短营建新城的时间。
其他世家子弟尽管对所谓的奇巧淫技不感兴趣,但想到之前崂山出产的青盐,大家对尚未露面的水泥更是期待不已。
“卫大人,不知水泥现在何处啊?”曹嶷急切道。
卫朔不急不忙道:“大人莫急,水泥正由专人看护着,没有大人的命令不敢贸然呈现给府君。”
“嗯,既如此,就让他们呈上来吧!”
“诺!”卫朔朝身后的护卫一挥手,不一会儿就见个精壮的汉子抱着个巨大的陶瓷罐走了进来,曹嶷等人一眨不眨的盯着那个陶瓷罐。
卫朔接过陶瓷罐,揭开密封物,伸手入瓮抓起一把水泥,放到了曹嶷的案几上。曹嶷身子前倾,用右手小拇指轻轻挑了些水泥粉末仔细观察起来。
“这就是水泥?”曹嶷指着案几上那一小撮灰色粉末满脸疑惑道,他看了半天也没瞧出这粉末有何不凡之处。
“没错,刺史大人看到的就是水泥,大人别看此物貌不惊人,一旦遇水凝固后就可变成砖石一般坚硬,且不惧水火之物。”
“哦?竟然如此神奇!来人,给本官拿些水来!”
曹嶷一听忙吩咐人找水来试试水泥的奇效,其他人也纷纷伸长脖子张望起来,想要看看水泥是如何变硬的。
不料,卫朔却道:“大人有所不知,水泥虽然可遇水变硬,但却耗费时日。一般要半刻钟才开始凝固变化,要完全凝固则需要两刻钟左右。”
“啊!还需要如此久的时间啊!”曹嶷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让人找些水与水泥合在一处放在一旁,由专门守护,只等宴席结束后再查看。
尽管曹嶷没能亲眼看到水泥变硬,不过他对卫朔的表现十分满意。卫朔能花费心思制出水泥来讨好他,恰恰说明了卫朔对他的重视!曹嶷是个盗匪出身,最怕被外人看不起,如今看到卫朔进献礼物如此上心,不禁对卫朔好感大增。
“哈哈哈,卫大人辛苦了,等本官查验过水泥的效果后,再行封赏!”
“谢刺史大人提携!”卫朔忙躬身谢道。
正当卫朔准备回归座位上时,却见旁边站起一人道:“卫大人,在下听说你崂山盛产青盐,不知此次可愿将此秘技献给刺史大人?”
卫朔转身一看,却见乐安国内史田华正一脸笑意看着他。卫朔心中一凛,自知青盐之利已引起各方觊觎,不但刺史曹嶷及其麾下对崂山青盐虎视眈眈,就是青州本地世家也不甘青盐之利被崂山独吞。
“青盐乃崂山数万流民生存之根本,虽不能将此秘技进献给刺史大人,但我崂山也愿每年给刺史府上缴一万石青盐。”
“一万石?”
“嘶!”
听了卫朔之言,大厅内顿时响起一阵抽气声,一万石青盐按照如今的市价,可就是两百万钱,比一般郡国一年的税赋还要多,卫朔的大手笔一下子震住了在场诸人。
就连曹嶷也无话可说,虽他十分眼馋崂山掌握的制盐秘技,可他也不敢过分相逼,万一卫朔在狗急跳墙之下学那苏峻逃亡江东的话,他岂不是要鸡飞蛋打一场空。再说,每年平添多了万石青盐收入,他曹嶷也知足了。
“哈哈哈!”故而曹嶷爽朗一笑,顿时化解了宴席上紧张的气氛,只见他笑道:“卫大人果然是个实诚人,这一万石青盐曹某收下了,日后崂山商社可自由在我青州行商,各地官府不可阻挠为难。”
“下官等谨记刺史大人教诲!”在场青州各文武赶紧应声跪倒在地。
卫朔听了曹嶷当众承诺,不禁暗喜不已。有了今日曹嶷的警告,想必日后崂山在青州境内行商会方便不少。有了青州市场,再加上日渐打开的徐州市场,以及即将开拓的江东市场,未来崂山的青盐生意前景广阔。
在场的世家大族虽然对卫朔恨得牙根直痒痒,可当着曹嶷的面,他们又不敢显露出来,只好暗地里诅咒卫朔不识抬举。
东莱太守王庭坚看着其乐融融的曹嶷与卫朔,眼中寒光四射。为了制盐秘技,琅琊王氏与崂山不知暗中交锋了多少次,但每次都以王家失败而告终。这一次王庭坚不惜以身事贼,不就是为了得到此秘技吗?
如今卫朔跟曹嶷勾搭到了一起,日后就更加不方便动手了。王庭坚眼珠子直转,脑袋一刻也不停地,正想着该如何朝崂山下手。想到这儿,他不禁又埋怨起那个胆小的苏峻来,若从此人不走,由他出面岂不更好?
在场众人当中,怕是只有刘总一人暗自担心不已,他刚刚向卫朔表明了心迹,可不想这么快就失了自家主公。最后看到卫朔有惊无险的过了关,他才算放下心来。
宴席终于结束了,加水后的水泥也开始了凝固。曹嶷看到这一幕后喜出望外,对卫朔是赞叹不已,指名要其负责日后营建广固城的水泥供应。
卫朔自不会穷大方,经过几轮协商,最后议定水泥的价格为每石六百钱,每卖一斤水泥卫朔大约就赚了一文钱左右,这利润已经很高了,可惜除了卫朔在场人都不知其中关窍。在场众人反而纷纷认为每石六百钱价格非常便宜,比起一旦万钱的米价,水泥的价格简直就是白菜价,甚至曹嶷还认为这是卫朔故意以低价向他示好呢!
当卫朔离开曹府时,身边多了个刘总,刘总本是刺史府内存在感极低的人物,故也没人注意到他和卫朔走在了一起。
走在路上,当卫朔将与曹嶷达成的水泥交易告之刘总时,刘总不禁瞠目结舌道:“没想到水泥的成本竟然如此低廉,却不知此物乃何物制成?”
“哈哈哈……”卫朔得意的笑道:“不可说,不可说,等日后到了崂山你自会清楚。”
刘总也知道眼下绝非谈论此事的时机,故也就不再打探。
临分别时,刘总深深一揖道:“主公,容刘某回去安置一二,待解决了家中俗事后,刘某再去崂山追随左右。”
卫朔拉着刘总的胳膊依依惜别道:“虽与刘郎君相处时间不长,却深知阁下乃言而有信之辈,今且去安置家人,卫某在崂山恭候大驾。”
就在卫朔与刘总忙着作别时,曹嶷正在刺史府内与几名心腹谈论着卫朔。今日卫朔的表现让曹嶷十分满意,但他还想听听下面人对卫朔的感官。
“今日,尔等也都见过那个卫朔了,都谈谈吧!”
第 96章 曹嶷有心事
乐安国内史田华摸着下巴,带一脸精明首先开口道:“启禀主公,属下觉得那个卫朔不是一般人,他能如此爽快的给主公送上这么一份厚礼,可见其所图不小。”
不料,曹嶷摆摆手不以为然道:“卫朔在图什么我不关心,眼下我只关心广固城的建设。今后数年内,刺史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顺利完成广固城的建设。只要卫朔能做到宴席上他承诺的事情,本官就是把崂山送给他又如何?”
要说起来,曹嶷这个人还真没多大野心,而且多年的流寇生涯,已让他厌倦了厮杀。如今曹嶷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完成广固城的建设,然后守着青州的一亩三分地过自己的生活。所以他对卫朔有什么图谋不是太感兴趣,毕竟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因青盐之故,小小的盐田使还不够站在曹嶷面前。
李茂算是看出来了,曹嶷对卫朔缺乏足够的警惕性,而且似乎还有点儿器重对方,作为跟随曹嶷多年的老部下,他瞬间就知道该怎么答复。
“主公所言甚是,崂山毕竟只是一隅之地,卫朔再怎么折腾也逃不出主公的手掌心。如今他既肯献出部分青盐,足以说明此人不愿与我等为敌。眼下青州还是维稳最重要,不宜为了一点儿小事而闹得沸沸扬扬。”
“再说那些青州世家正巴不得主公与卫朔闹翻,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插手崂山青盐。”
“嗯~”曹嶷听了李茂的话,满意的点点头,觉得这话都说到他心坎儿里了。除此之外,曹嶷心里还有一件隐秘之事需要卫朔去办,故他才会在宴席上表现得对卫朔青睐有加。
……
翌日,卫朔刚一起来,就被曹嶷派来的人请到了刺史府,明面上是为了奖赏他进献水泥有功,其实是曹嶷有些机密事需要与卫朔详谈。
来到刺史府,卫朔在仆人的带领,不知穿过了多少回廊转角,终于在一处花园内停了下来。在花园的正中有一座六角凉亭,此时曹嶷正独自一人在凉亭内饮酒纳凉。
“卑职卫朔参见刺史大人!”
“卫大人快快请起!”曹嶷看到卫朔后,立即放下酒樽,满脸笑意道:“昨日,你进献的水泥甚是好用。与水搅拌后,不想今日一早便坚硬如石。有此神物相助,本官对营建广固城又多了几分信心。”
“吁~如此最好,请刺史大人放心,属下回去之后就扩大生产,争取早日为刺史大人提供足够的水泥。”
“嗯,你能如此上心,本官甚是满意。来来来,卫大人,坐下陪本官喝一杯。”
曹嶷盛情邀约,卫朔不敢推辞,只好坐在下首位。只见曹嶷一挥手,四周正伺候他的丫鬟仆役们纷纷退去,不一会儿整个花园内就只剩下了卫朔、曹嶷两个人。
“卫大人,本官知道你担心什么,不过你大可放心,只要本官在刺史位上待一天,你就不用担心有人打你崂山的主意。”
曹嶷这一番话突然让卫朔惊出一身冷汗,忙跪倒在地,口中称谢不已。看到一脸战战兢兢的卫朔,曹嶷感觉非常满意。
他接着和蔼可亲的说:“我知道卫大人身负经天纬地之才,制出来的水泥水泥又是国之重器,不但可以用来修葺城池,还能用来建造关隘。宴会后,不少心腹都鼓动本官将其作坊建在临淄,以就近看护。”
“本官身经百战,怎能瞧不出水泥的巨大用处,可本官却从没想着要将其据为己有。在本官看来,水泥还是放在卫大人手中比较好。”
这下卫朔是真被吓得要两股战战了,看来他还是小瞧了古人的智商。曹嶷也不是看起来那么无能,只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