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求生在西晋末-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城门口,卫朔上前与守卫城门的军官简单交谈了一番后,他们一行就顺利进入了临淄。与此同时,整支队伍中多了名叫徐丹的青州校尉军官。
临淄,原名营丘,西周时,是齐国的都城。
秦亡后,项羽以齐国故地立故齐王族人田都为齐王。
这座伟大的古城历经两周、两汉近千年,始终都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自古以来齐地就兴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十分兴盛。
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就连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对齐地的富庶也是艳羡不已,“关东之国无大于齐者;……天下膏腴地莫盛于齐者矣!”
可以说,临淄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晚期(姜太公封其建国之后),到东汉末年曹操除国,无论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工商业繁荣程度、市民文化质量,均一直雄踞全国各城市特别是工商业城市之首。
这里更是诞生了华夏历史上第一部手工业科技巨著《周礼·考工记》。
临淄城建筑于淄河西岸,西依时水,由大小两城巧相衔接而成,总面积达六十多平方公里。
虽汉末以来,此地曾多受战乱影响,但临淄城内仍是一片兴旺,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未进城前,远远看去,临淄城气象万千,城郭相连,周围城壕宽广,呈不规则的长方形,随地势河道弯拐有致,以南门为正,所有城门均有凸出的门阙和护城,大大增强了对城门的防守力,显得气势磅礴。
美中不足的便是,临淄四周地势平缓,无险可凭,一旦被大军围困,则有城破之忧,想必这也是曹嶷急于另建新城的主要原因。
进入临淄城内,卫朔一行看到的又是一番精彩万分的景象。
城内建筑宏伟,交通大道都以小城北的宫殿为中心,宗庙、官署和各级官吏的住宅,均集中在宫殿附近,城内街道两旁古树参天,郁郁葱葱。
沿途尽是规模雄伟的的大宅院,听引路的校尉徐丹介绍,这些深宅大院内居住的是青州本地的世家豪族。卫朔闻言不禁多看了几眼,发现每一座宅邸都显得奢华无度,各个院落数重,瓦白墙,与街巷联排的普通民居,有很大的分别。
这是卫朔第一次感受到古代城市的繁华,与之前见到的不其县城完全不同,就是徐州治所彭城也没有临淄热闹。临淄城内店铺林立,南来北往的各种商品是应有尽有。
不多时,徐丹引着卫朔到了款待他们的客栈,客栈四周已布满了警戒的士兵。徐丹与客栈负责人交代一番后,卫朔才顺利入住客栈。在这里,卫朔有个单独的院落,看得出曹嶷为了招待他费了不少心思,因为很快就有美貌奴婢进来伺候他吃饭、休息,而那些跟随他的护卫则被安排到相邻的院落内。
安排好卫朔后,校尉徐丹并未离去,接下来他还要负责将卫朔一行带到刺史府上。今日晚上,曹嶷将在刺史府大排宴席,与本地世家名士一起,招待前来拜访的卫朔。
华灯初上,夜晚降临,卫朔随着徐丹抵达曹嶷府邸,只见府上大门敞开,门前几盏大灯笼亮如白昼,两列站满了手持长戟士兵,虎视眈眈注视着每一个进出刺史府的人。
卫朔上前递上自己的名刺,自有人亲自引他入府。至此,徐丹的任务已顺利完成,需回营地向上官回禀。入府前,卫朔转身一笑朝徐丹拱了拱手,以示谢意。
……
自卫朔启程前往临淄日起,曹嶷就对卫朔行踪密切关注起来,不但严令各地官府做好接待,还在临淄为其准备了盛大的欢迎宴会。等卫朔抵达了临淄后,曹嶷又将其安置在专门的客栈内,任何人都可看出刺史对卫朔的拉拢倚重之意。
宴会就要开始了,曹嶷在书房内和几个心腹手下正在讨论如何对待卫朔。在座的都是跟随曹嶷南征北战多年的兄弟,在曹嶷入主青州后,他们也跟着水涨船高,不少人都被封了郡守、内史一类的官职。
曹嶷看了四下一眼道:“你们都说说,卫朔大张旗鼓来到临淄,这葫芦里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乐安国内史田华眼珠子一转道:“主公,想必苏峻南下,让卫朔感到了巨大压力,不得已才大张旗鼓打着送礼的名义投效主公。听说崂山从事青盐贸易,山上富得流油,正好主公乘机好好勒索他一番!”
济南郡郡守李茂同样一脸坏笑道:“是呀主公,田大人言之有理,那卫朔独占青盐之利,早就成了青州世家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若不想日后被世家大族一口吞掉,最好是投到主公羽翼下以求得庇护。”
“有了主公的爱护,青州世家就算再眼馋怕是也不敢再打崂山的主意。属下可是听闻东莱郡郡守王庭坚对崂山青盐生意是虎视眈眈,若非主公一直约束各地兵马,想必王太守早就出兵崂山了。”
提起东莱太守王庭坚,曹嶷眉头微皱,此人乃东莱名士,虽名义上归顺了曹嶷,可实际上人家依然奉晋室为正统,只是迫于无奈才向曹嶷称臣。青州世家只是暂时依附了曹嶷,曹嶷不可能完全掌控青州各地,对付像王庭坚这样出身世家的半割据势力有些力不从心。
听了下面人的恭维,曹嶷满意的点点头,其实他也不愿与卫朔起正面冲突,倒不是怕灭不掉对方,只是担心卫朔一怒之下从海上逃走。曹嶷本人是个小富即安的典型,没多大野心,只想守着青州的一亩三分地过自个儿的日子。此次邀请卫朔到临淄,就想从卫朔手中分点好处,却不想落得个鸡飞蛋打一场空的结局。
在曹嶷等人对卫朔议论不已的时候,卫朔也顺利来到了宴会大厅上。他一出现就引起了高粱、徐邈、刘总、王庭坚这四个人的注意。
高、徐二人本是王弥旧部,后因不满王弥才来投靠曹嶷,如今还没得到曹嶷的重用;刘总乃前青州大中正刘毅的二儿子,自兄长刘暾被石勒所杀后,他就跑回了青州;王庭坚本是朝廷任命的东莱太守,迫于无奈才投降了曹嶷,其实他一直心怀晋室,直接听命于江东的琅琊王。
第93章 侥幸过关
当卫朔来到大厅内时,厅内满是客人,这些青州本地的世家名流。可惜他却一个也不认识,只好施施然走到空着的座位上,安安静静的跪坐下来。
因曹嶷尚未出现,故早来的世家子弟只好三、五个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起来,时不时发出一阵哄笑声,引得外人频频瞩目。
卫朔在徐州领略过世家子弟的风范,早就见怪不怪,只是一人默默品着酒水,想着自家心事。大多数人都知道卫朔是刺史邀请来的贵客,故而也没人主动前来搭讪,如此一来反而让他显得与众人格格不入。
随着时间推移,大厅内的客人越来越多。卫朔举目一望,才发现大厅内至少聚集了百十多人。其中相互认识的人聚集在一起闲聊着,只有寥寥数人如卫朔一般独自待在一处。不过,若是有人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厅内几乎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的瞧着卫朔的一举一动。
卫朔不喜欢被人当猴子围观,正当他考虑是否要到外面转转时,猛然听得外面传来一阵叫喊声:“刺史大人到!”
语毕,只见一四十许的中年人,身着华服在几个心腹的陪伴下昂然步入大厅。卫朔远远望去,觉得此人身形比常人高大些,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自有一股彪悍之气。
想必此人就是青州刺史曹嶷了!
眨眼间,曹嶷已来到眼前。
卫朔忙弯下腰躬身行礼,不料尚未拜下,曹嶷却已抢上前来将其扶了起来。只见曹刺史双目精光一闪,目光灼灼地落到卫朔身上,大笑几声道:“哈哈哈,人常说见面不及闻名,我却要说闻名怎如见面,想我曹嶷足遍青州,还是第一次见到卫大人这般人才,难怪总有人在某面前提起卫大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卫朔显然被曹嶷这番热情弄了个手足无措,之前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曹嶷一上来就将他捧了起来,让其颇有点受宠若惊之感。其实说白了,卫朔只是是个小小的盐田使,对整个青州官场来说,不过是个不入流小官。
在世家大族眼中,卫朔不过只是个有点儿利用价值的寒门弟子罢了。而今曹嶷却待他如此热情,不能不让他暗生警惕之心。
“刺史大人谬赞了!卫某愧不敢当!”
“哈哈哈!”曹嶷闻言大笑一声,随即扯着卫朔的胳膊来至大厅中央,指着卫朔向众人介绍道:“诸位,诸位,曹某给大家引见一位出身青州的豪杰之士。这位就是我青州长广郡盐田使卫朔卫大人。”
很多人虽然听说过卫朔的名头,不过却还都是第一次见到真人。大多数人都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卫朔竟然如此年纪轻轻。不少人眼光复杂的盯着卫朔打量个不停,其中包含有怨恨、可惜、贪婪等等。
这时卫朔主动与在场众人打了个招呼,“诸位有礼了!在下卫朔,添为崂山盐田使,前些日接到刺史府邀请,故今日前来拜访刺史大人。想我青州自永嘉以来,地方少有安宁,近日多亏曹将军率大军镇守,才还青州一个朗朗晴空。”
此言一出,现场不管是高官显贵,还是世家名士,纷纷附和卫朔,高声盛赞曹嶷安定青州的功绩。虽现场有人十分不屑卫朔对曹嶷的巴结、奉承,可也没人敢当面指出来。
曹嶷似乎对卫朔的表现十分满意,不但连连谦虚,还是特意将卫朔安排在距离他比较近的座位上,巧的是在卫朔的下首位就是那个刘总。
此时刘总正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卫朔,人的名,树的影,最近一段时间里,卫朔这个名字可谓是响彻齐鲁大地,其知名度仅次于刺史曹嶷。
在刘总看来,卫朔长得相貌堂堂,双目炯炯有神,身上有股卓尔不群的气质,让人印象深刻。表面上他看似十分谦恭,但骨子里透出来的傲气,似乎没将任何人放在眼里。
“在下刘总,见过卫大人!”
卫朔刚一坐下,屁股还没坐热,就听旁边有人与他打招呼,扭身一瞧,只见一个年约二十五、六岁的陌生年轻士子,正朝着他拱手示意。只见此人身材高瘦,皮肤白皙如女子,有股罕见的文秀神采,手指纤长,身上隐隐透着世家子弟的气质。
“幸会幸会!”卫朔见是个世家子弟,也不多言,只拱手回礼道。
正在此时,那边一个生硬的声音突然道:“你就是崂山卫朔?”
卫朔眉头紧皱,不明白此人为何对他如此恶声恶气,正要询问一二。不料宴席却正式开始,所有人都停下谈话,看着主位上的曹嶷。坐在卫朔上手的人赫然是刚刚出言不逊的那个中年人,此人中等身材,面貌英俊不凡,见到卫朔对曹嶷毕恭毕敬,脸上的不屑之色却一扫而过。
中年人就是东来太守王庭坚,与王敦有着密切关系。若要说在座诸位有谁想要对卫朔欲除之而后快的,非王庭坚不可。之前王敦曾数次书信与他,让其找机会毁掉崂山,可王太守却一直不曾找到机会。
王庭坚能轻易向曹嶷低头,就是想着曹嶷若对崂山下手,他好暗中享渔翁之利。只是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了他的预料,曹嶷不但没有派大军围剿崂山,还大张旗鼓地与卫朔眉来眼去起来。随着仆人重新换上新的酒水和佳肴,宴席正式开始。首先当然是由青州刺史曹嶷致辞,无非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罢了,只是重点强调了要保持青州的稳定与繁荣。另外,他还特意表扬了卫朔,称其在崂山干得不错。不过,曹嶷如此抬举卫朔,显然激怒了一腔怨恨的王庭坚。
只见王太守站起来有些阴阳怪气道:“卫大人的确乃我青州不可多得之俊彦,想必在场不少人都听说过崂山青盐吧?没错,听说此物就是出自卫大人之手。若无卫大人,恐怕我等难有此上等青盐食用,来来来,让我等共敬卫大人一杯!”
在场人一听青盐二字,脸上都带着一丝贪婪之色,就连曹嶷等人也目露凝重之色。卫朔心中一凛,暗道一声:不好,要坏事!
果然,前面话音刚落,就见王庭坚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接着道:“当然了,除了精通墨家绝技外,卫大人在战场上那也是威名远扬啊,曾在徐州杀得匈奴人抱头鼠窜……”
此言一出,现场一片寂静,曹嶷身边的几名匈奴汉国将领纷纷怒目而视。
卫朔身上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他没想到王庭坚如此厉害,偏偏当着曹嶷众将的面,将其在徐州的事给说出来。这种事在其他地方必然是增光添彩的好事,可青州诸多官吏包括曹嶷在内偏偏是匈奴汉国将领出身,王庭坚此举,无疑是借卫朔之手狠狠打了曹嶷的脸面。
此时他恨不得上前撕烂王庭坚的嘴,明知道对方在挑拨离间,卫朔却不好辩驳什么。好在曹嶷本人对匈奴汉国的感情不深,此时也有了向晋之心,否则今日他这一关还真不好过。
不过,饶是如此,刺史府仍然有几个人对他充满了敌意,其中就有高粱、徐邈二人。这两人曾与王桑、赵固一同混迹在王弥麾下,双方关系处的还行,自是对灭了自家兄弟威风的人没有好感。
有了王庭坚闹这么一出,宴席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不少人只把眼睛在曹嶷身上来回瞄,显然在猜曹嶷的心思,可惜曹嶷的心思不是那么好猜的。
第94章 奇怪的刘总
刘总若有所思,瞧着坐在旁边有些尴尬无措的卫朔,不知在想些什么。他出身名门,乃正宗的汉室宗亲,是汉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其父刘毅官至晋尚书左仆射、光禄大夫,清正刚直之名,远近皆闻。
他的兄长刘暾曾五任司隶校尉,官至右光禄大夫、领太子少傅,如果不是永嘉之乱爆发,刘暾的官职必可超越其父刘毅。他的姐姐刘息则嫁给了颍川荀氏子弟荀岳,日后还会生个相当有名气的儿子。
本来刘总此时应该锦衣玉食享受着父兄为他提供的一切,然永嘉之乱彻底破灭了其成为纨绔子弟的梦想。随着兄长刘暾被石勒所杀,重振家族希望就落到了年轻的刘总身上。
刘总蛰伏在曹嶷府上,无非是看到曹嶷与石勒不睦,希望借其势除掉石勒,为兄长报仇!可没料到,自曹嶷得了青州后,早没了往日的雄心壮志,只一心想守着青州的一亩三分地过自在日子。
眼瞅着报仇无望,刘总愈来愈对毫无进取之心的曹嶷感到失望。正当他心灰意冷之下准备南下江东避世隐居时,卫朔却突然跳了出来。
“卫大人,久仰大名!”
“你是……”
“在下刘总!”
“对,对,对,你叫刘总。”卫朔这才想起刚刚刘总好像跟他打过招呼,只因他一心想着应付曹嶷,竟没留下一丝印象。“刘郎君也是青州本地人?”
“不错,家父名讳毅,曾任青州大中正官,家兄则是不久被石贼所害的前司隶校尉刘暾。”
“哦,原来是刘司隶的兄弟!”来临淄赴宴前夕,朱文替卫朔搜集了不少青州本地世家名士的资料。卫朔虽然不能完全记住,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青州本地的豪族世家。
刘氏父子三人皆是青州有名的世家名士,刘家也是青州级豪门世家。此时,刘总虽有意弃曹投卫,但他不愿重蹈覆辙,故还想多了解一下卫朔,看看对方是真心抗胡还是欺世盗名之辈!只见刘总悄然俯身卫朔一侧低声问:“卫大人不担心曹刺史怪罪吗?”
“怪罪?为何要怪罪?”
刘总意外道:“咦?难道大人不知曹刺史也是匈奴汉国臣属吗?大人在徐州打得匈奴人狼狈不堪,成就了不世威名。如今刺史府内对王桑、赵固有好感的人大有人在,万一有人在曹刺史面前聒噪那么几句……”
“嗨,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原来阁下是在担心刚刚那个胡言乱语的王郡守啊。”卫朔故作轻松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