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景笑了笑:“师父说哪里话,我是您的徒弟,是正经拜过师的,只是没有正式入武当的‘门’,如果师父觉得行,可以把弟子的名字记在俗家弟子之列,就怕弟子的名字辱没了武当道观。”

云阳子喜道:“你的名字只怕比历代先贤都有用的多,济民,为师谢谢你了。”

李景笑着摇了摇头:“师父,按说弟子应该给武当道观封个什么头衔,不过弟子不想让人认为弟子崇尚道教。您知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若是弟子封了武当道观,则大明上下必然闻风景从,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云阳子沉‘吟’了一下道:“济民,我道家崇尚无为而治,若是民众都信仰道教,则国家必定太平无事,历朝以道家思想治国的,国家的局势相对要稳定的多,你难道就不能考虑一下把道家列为正朔吗?”

李景笑笑道:“师父,道法自然,如果合适的话,不需弟子强推,道家思想亦能为民众所接受,亦能为朝廷所用,如果不合适,就算弟子强推也是枉然。弟子治国,只用对国家,对老百姓最有利的思想,而最有利的思想是博采众家之长,而非拘泥于某一家。”

云阳子闻言轻轻叹了口气:“济民,你执掌朝政以来,大明日渐起‘色’,想来你的做法是正确的。为师乃出家之人,本不该过问政事的。”

“师父,弟子亦不想师父干涉政事,让武当把弟子的名字写入俗家弟子的名册之中,已经是弟子的底线了。至于武当道观能不能成为道家领袖,要看你们自己的,弟子是不会干涉的。”李景说道。

云阳子闻言默默点了点头,过了半响方道:“济民,今日一别,你我师徒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你多多保重。”

李景笑道:“师父,您老也要保重身体,若是过得几年大明江山有了起‘色’,弟子得暇,必往武当山拜遏您老人家。”

云阳子闻言笑道:“那为师可得多活几年,怎么也得在武当山见过你以后才能归天。”

笑了一会儿,云阳子道:“好了,为师这就走了。”

“这么急?明日一早再走吧,今晚弟子给师父践行。”李景忙道。

云阳子笑道:“我辈出家之人,四海皆可为家,何分早晚?至于践行也完全用不着,你有这份心,为师就很满足了。”

见云阳子执意要走,李景忙道:“那师父您先等一下,我让小九给您准备点盘缠。”

“呵呵,为师要盘缠何用?难不成,这一路为师还讨不到吃的?”云阳子笑道。

“带点钱总能方便一些。”李景忙道。

云阳子笑道:“不必了。”

见云阳子不愿多留,李景急忙对小九道:“你身上带钱了么?都拿出来,再把你那些兄弟们身上的钱都要来。”

说完,李景看着云阳子,不好意思说道:“师父,弟子身上从不带钱,却不想今天难为着了。”

见李景如此急切,云阳子叹了口气道:“看来为师若是不要钱,你心里难安,也罢,那为师就收了你这份心意。”

说话间,小九把‘侍’卫身上的钱划拉来,加上自己身上的,一并‘交’给云阳子。

虽然李景身上不带钱,可是小九和众‘侍’卫身上都没少带,纸钞和银子划拉一起居然有数百两之多。

‘侍’卫们之所以带这么钱,是因为李景偶尔会在城里转一转,四下看一看,‘侍’卫们身上带钱,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

云阳子见小九居然划拉了这么多钱不由吓了一跳,云阳子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至于他自己身上,更是从来没有超过五两银子,大多数时候,云阳子身上只有几百钱。

见小九给他这么多钱,云阳子连连摆手,坚辞不受。

李景笑了笑,把钱拿过来放入云阳子手中:“师父,就当是弟子的一点孝心,您老要是不收,那便是不想认我这个弟子了。”

云阳子闻言,无奈接过银钱,然后苦笑道:“济民这么说,那为师就收下了。好了,为师走了,你多保重。”“师父,此去武当山千里迢迢,您老也要保重身体。”李景说道。云阳子点点头,大步出了水云阁。……50581+dsuaahhh+24346777……>;

第六百七十三章 小案子

第六百七十三章 小案子

关于在满剌加建立物资中转站的问题,顾秉有跟德包尔谈得很顺利,德包尔完全支持大明把满剌加建为一座用作中西物资中转的城市。

德包尔很清楚,以大明现在的军力,荷兰人是不可能再染指大明东南一带的海域了,唯今之计,就是保持跟大明的友好关系,在西方诸国尚未跟大明建立正式贸易关系的时候,尽量获取最大的利益。

而在满剌加进行‘交’易,可以大大缩短运输的时间,虽然利润被大明拿去很多,但是由于路途近了很多,船上的补给压力就轻了许多,一些原本没有能力来大明经商的荷兰商人也可以来满剌加进行贸易,多来一些商船,完全可以弥补利润方面的损失。

当然德包尔也要考虑本国商人的利益,因为荷兰商人不可能空船来满剌加购买物资,必然会携带本国的物资过来,而这些商人要想在满剌加进行贸易的话,最好是在满剌加城购买或者租赁商铺。

在跟荷兰商人认真商议了一番之后,德包尔向顾秉有提出荷兰人要占据满剌加城内至少四成的土地面积用来建设商铺和仓库等设施。

德包尔的要求完全出乎顾秉有的意料,他没想到德包尔竟然对满剌加如此有信心。

看德包尔无比熟悉的跟自己讨价还价,顾秉有实在不敢相信这个人会是一名政客,顾秉有更愿意相信德包尔是名商人。

顾秉有的猜测没错,德包尔虽然挂着荷兰国使节的名头,但的确不是政客,德包尔以前是台湾总督,这个总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任命的,并非荷兰正式官员,对于商业德包尔可比政务熟悉得多。

在得到德包尔承诺满剌加城那四成的土地由荷兰人出资建设以后,顾秉有急忙把这个消息汇报给李景。

如果说顾秉有考虑德包尔干出这么大的手笔是否有什么商业目的,那李景考虑的却是德包尔是否有什么政治目的。

不过李景实在是看不出德包尔这么做能有什么政治目的。

要知道满剌加现在驻扎有一万多名大明的‘精’锐部队,而荷兰向海外派驻几千人的部队都难,更遑论上万人的部队?就算荷兰能往满剌加派兵,可是荷兰敢保证一定能打胜?一旦失利,那可是万劫不复了。

至于荷兰想依靠强大的海军打败大明也不现实,郑芝龙麾下数百舰船每日在满剌加海域巡视,荷兰想武力夺取满剌加,至少要组织五十艘以上的战舰才行,但是凭荷兰这个小国的实力根本不可能调动这么多舰船,不是荷兰没有船,而是荷兰没有这么多的兵。

没有武力做后盾,荷兰人想玩‘弄’政治手段那是扯淡。

想不出荷兰人能有什么政治目的,又见荷兰人准备大力投资建设满剌加,李景思之再三最后答应了德包尔的请求。

随后李景亲自跟德包尔做了一次畅谈,并满足了德包尔提出的一些要求。

一个月后,李景和德包尔敲定了所有的细节,随后德包尔代表荷兰跟大明签署了一份令他日后无比风光,令李景日后饱受诟病的协议。

这份协议的内容是:首先,荷兰承认满剌加以及东南亚一带为大明的领土或附属国,荷兰不得派驻军事力量进入满剌加及东南亚地区,荷兰商人在东南亚的安全由大明进行保护。

第二,荷兰购买或者说租赁满剌加城四成的商业土地五十年的使用权,荷兰人的土地份额由荷兰人出资兴建。由于刚刚兴建的原因,第一年,荷兰向大明缴纳五十万两银子的土地使用金,第二年荷兰向大明缴纳八十万两银子的土地使用金,此后,荷兰每年向大明缴纳一百二十万两的土地使用金,直至协议到期。

第三,荷兰人购买或者说租赁的土地拥有转让权,大明不得干涉。

第四,为了便于跟大明进行贸易,荷兰在满剌加组建以东印度公司为首的商会,大明与荷兰的贸易由这个商会负责。同时,商会理事亦是荷兰的官方代表,可以跟满剌加的地方官府衙‘门’进行政治方面的沟通。

……

这份协议之所以令李景日后饱受诟病就在于第二和第三条,因为荷兰凭着这份协议,靠这四成的土地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单就转租商铺一项,每年就有数十万两银子的进项。

不过当时李景并不认为自己犯了错误,毕竟当时国家没钱,想让荷兰人出资,不给他们好处肯定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兴建之初就拿到五十万两银子的土地使用金,也确实缓解了李景很大的压力。

当协议签好以后,顾秉有便带着李景给他安排的随行官员以及大明和荷兰的商人乘船赶赴满剌加。

将满剌加的事情处理完,李景制定的三年目标算是全部落实下去。

而没等李景休息两天,一桩小案子引起了李景的注意。

其实引起李景注意的案子非常小,若非机缘巧合,李景根本听不到这个案子。

起因是临近年关的时候,平阳府有人进京给李府送年货。

李景自离开平阳府以后,留守的官员每年都会派人进京给李景送些土特产。

由于知道李景不收地方官员送的礼物,平阳府每次都派李景当年的老兄弟进京,李景顾念旧情,不好不给这些人面子,只得收下这些人送的礼物。当然,这些人返回的时候,李景每次都大包小包地给老兄弟东西,价值是他们送的礼物十倍不止。

今年平阳府派来的人是张二蛋,张二蛋是红山岭时就跟随李景的老人,按说从红山岭出来的,现在至少都是营总以上的军官,不过当年张二蛋犯了错误,被李景处罚,免了他的军官职务。

后来李景见张二蛋年纪大了,从士兵干起已很难晋升,便令他退役,在平阳府给他置办了一些田地,让他安稳度日。

跟张二蛋见面,李景免不了问起当年的老兄弟现在平阳府过得怎么样,其中便提到红山岭出来的另一位老兄弟丁狗剩。

丁狗剩和张二蛋当年跟随陈大虎执行李景的命令的时候,‘私’取了财务,同样被李景免了军官职务,随后不久便退役,李景已有多年没有见过丁狗剩了。

听李景问起丁狗剩,张二蛋便把丁狗剩的近况跟李景说了一下。

丁狗剩自从退役以后,便一直闷闷不乐,可能是由于心情的原因,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数月前更得了一场病。

当时请了郎中看过以后说并无大碍,说吃几服‘药’便会好,谁承想,丁狗剩吃了一个多月的‘药’也未好转,非但没有好转,病情反而越来越重。

本以为是郎中看病不准,可谁知换了郎中看了以后,却说以前的郎中诊病并无错误,并说以前郎中开的‘药’方乃是对症下‘药’,无需更换‘药’方。

丁狗剩不相信郎中的话,认为要是对症下‘药’的话,身体早就应该好了,怎会越来越重?丁狗剩觉得这两人都是庸医,于是又找了一位郎中看病。

不想这个郎中的诊断与先前两位一样,看过‘药’方以后,也认为是对症下‘药’。

一个两个可能看不准,三个四个不可能都看不准,就算看不准,也不会判断丁狗剩得的是同一种病,开的‘药’方都一样。

这下丁狗剩起了疑心,把给自己看病的郎中都找来,问到底是哪里出的问题。

结果完全出乎丁狗剩的意料,经过重新诊断,又看过丁狗剩买的‘药’以后,几位郎中异口同声说丁狗剩买的‘药’是假的。

听说自己买的‘药’是假的,丁狗剩不由勃然大怒,当即把‘药’铺掌柜给告了。

丁狗剩虽然退役,但是军中的关系还在,地方官也知丁狗剩是李景的老部下,当即判丁狗剩赢了这场官司,把‘药’铺掌柜狠狠地打了一顿,并重重地罚了一笔钱赔偿丁狗剩。

而丁狗剩从别的‘药’铺买了‘药’服用没几天,身体便逐渐好转,若非身体还虚,这次也会来京看望李景。

听完张二蛋讲述以后,李景不由沉思起来。

丁狗剩这次发生的事情看似小问题,但是在大明肯定还有这样的‘药’商,丁狗剩运气好,得的不是大病,吃了假‘药’并未送命,而且由于丁狗剩有李景的关系,官府判丁狗剩赢了官司以后狠狠罚了‘药’商一笔。

可要是得的是大病呢?那很有可能会因为服用假‘药’而送命,而如果是普通的老百姓,就算赢了官司,也不会判罚那么重。

而在李景看来,地方官府自认的重判,实在是轻到了极点。

要知道‘药’物乃是治病救人之用,贩卖假‘药’,并不仅是耽误病情,简直就是戕害人命。如果按戕害人命定罪,那么丁狗剩这个案子,对那个‘药’商的处罚显然轻多了。

将张二蛋打发走以后,李景皱眉凝思起来。

大明律对贩卖假‘药’并无明确的处罚规定,一般都是根据情况而定。

比如说吃了假‘药’以后如果发生了命案是一种判罚,要是没死又是另一种判罚。而且判得轻重,都是由断案的官员斟酌来定。

这种判罚显然是不行的。

因为‘药’材乃是暴利,如果判的轻,‘药’商根本就不在乎,赔点钱过不了几天就能赚回来。必须制定严厉的律法,要让‘药’商贩卖假‘药’得不偿失才行。而对贩卖假‘药’来说罚得再重都没用,就算罚的他们倾家‘荡’产,他们依然还有机会冒着风险把钱赚回来。……50581+dsuaahhh+24346778……>;

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举措

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举措

思索再三,李景终于决定对贩卖假‘药’者施以最高处罚:斩立决。

不管情节轻重,只要是贩卖假‘药’,一律死罪。

虽然这样判罚对一些误进假‘药’的‘药’铺显得严厉了,但是李景认为,作为‘药’铺,就应该分得出是真‘药’还是假‘药’,如果连真‘药’假‘药’都分不清,那你开什么‘药’铺?

要是觉得判罚重,或者是认为自己分不清是真‘药’还是假‘药’,那趁早别开‘药’铺。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让小九到太医院把胡太医请来。

太医院是朝廷设置的最高医学机构,除为皇室和王公大臣看病之外,还兼管国家医‘药’事宜,包括医学教育。

不过明朝时期有个最大的弊病就是世袭制,当兵的世袭,工匠世袭,医生也世袭。

相比前两者,医生世袭则纯属扯淡。

因为学中医要有天分,没有天分,最多只是一名普通医生,永远也成不了名医。

老子医术高明,儿子的医术未必高明,而老子如果是名庸医的话,那可以想见教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

由于医生世袭制令医生的医术下滑,嘉靖六年开始施行医生考选制度,即只要懂医术者皆可参加医生考试,合格者予以录用,并委以官职。

随着医生考选制度的推行,明朝医学才重新有了起‘色’。不过由于明朝医生世袭制度并未取缔,因此明朝时期,大量庸医充斥于宫廷与民间。

胡太医是朱由检的御用医生,医术在太医院算是出类拔萃,关键是医德高尚,李景听闻胡太医经常为一些穷人看病,而且不收分文。

听闻李景传唤,胡太医背着‘药’箱随小九匆匆来到内阁衙‘门’。

给李景行过礼后,胡太医急忙问道:“不知大人哪里不舒服。”

说着便要给李景把脉。

伸手挡住胡太医的手掌,李景笑道:“小九这‘混’小子话都说不清楚,我身体无恙,是有事要跟胡太医商议。”

胡太医闻言不由惶恐,忙道:“大人有事尽管吩咐。”

李景笑了笑,让胡太医坐下说话,又命小九给胡太医上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